曾沛穎
(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揚州 225101)
“動畫運動規律”教學體系用簡潔的理念系統詮釋了掌握動畫如何生動合理的運動起來以及學生對其主觀能動性的發展是動畫教學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它的潛力不僅只是教學的一種方法,一種課題要求,更在于如何讓每個學生的動畫技術在學習階段都能得到從量變到質變的提升,換種方式講就是“學生用戶體驗的要素”。這也就是說,如果學生是用戶,那么專業教師就是設計師,設計師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方法和實施步驟的問題。
教學方法的影響不完全是課程最終的結果,如果“動畫運動規律”教學不能給學生一個積極的體驗,他們對它很難完成,即便完成了也是硬著頭皮,交差完事,一旦如此,“動畫運動規律”的教學就是不成功的,它并沒有真正的走近學生,讓學生把“動畫運動規律”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動畫運動規律”的教學也很難可持續地發展下去。但是,當“動畫運動規律”課程的教學方法合乎規則,容易使用,沒有必要的復雜性且見效快的時候,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就會與日俱增,其對動畫創作的執行力、完成度也會因此而提高,“動畫運動規律”課程作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它的教學思想其實非常簡單:在每一個實施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都要把學生列入考慮范圍,在教學中,要去理解學生的每一種可能性,并且去理解在這個過程的每一個步驟中不同學生的完成值和反饋值,從表現層、時間層、效率層、范圍層幾個層面,在傳統動畫課程的教學理論基礎之上,搭建一個從抽象到具象的教學框架,構建一個操作性強、實用范圍廣的具體教學方法。
具體步驟計劃如下:
1.結合古今中外的經典動畫片風格樣式,對各類具有“動畫運動規律”形式的代表性動畫作品進行分析解讀,對其中主要類型分類,可從地域、年代等方面進行例舉性的分類分析;
2.教師創作步驟的示范(首先給學生觀看教師曾經的“動畫運動規律”作品,進自我點評,接著對一個新的主題或系列動作在課堂中講述自己的看法并從無到有的創作出來,在創作步驟中,讓學生在一旁觀看,教師的現場創作及其在創作中的經驗分享、心得體會對學生無論是思想、技法、創作習慣還是閱歷的影響都會較為深刻,這是一種師生之間創造性的教學互動,這一點也是整個教學方法的重點核心之一);
3.關于“動畫運動規律”的主題化進行系列性的單元創作(制定一個可發散性創作的命題,例如:逆風飛翔、攀登、受傷的鳥兒等,讓學生采用各自統一的工具、尺寸、表現方式進行系列性的單元創作;教師對學生進行單元性、周期性的檢查考核);
4.動畫運動規律的期末大作業實施(讓學生將一學期的動畫作業進行整理、優化、再創作,補充花絮,成為一個個的動畫小作品。讓學生的期末作業成為具有原創性、規模性、高質量性的主題動畫創作,之后,教師針對各個學生的特點進行逐一點評,提出意見)。
在教學方法實施的過程中,還會穿插運用一些在課間使用具有輔助性的教學手段,以便于“動畫運動規律”課程教學方法的更好實行,這些具體的教輔手段包括:
1.開展課外的“動畫”社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不定期的舉辦關于各類反映“動畫運動規律”的經典作品鑒賞活動,舉辦范圍性的,具有“動畫運動規律”特征的動畫比賽,在比賽中,鼓勵學生原創,發揮自己的風格特征,不建議使用大量參考素材;
2.一些資格較深,且已在各自班級實施過“動畫運動規律”課程且成效較好的專業教師對部分新晉的年輕專業教師開始“動畫運動規律”課程的教學方法培訓,等這些新教師有了合理的意識和概念之后,便可將它滲透到動畫課程中,鼓勵這些新教師參與進來,選擇一些有探究性、開放性的動畫主題,進行課題研究、論文發表或開始長期的系列創作,其成果均計入年終績效考核或職稱等的評定;
3.在一學期動畫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開展2-3次的影視鑒賞會,鼓勵學生大量的去欣賞、分享各種綜合的、多元化的影片,因為“動畫運動規律”教學涉及面極廣,學生在各自素材方面的積累也是各行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動物、機械、植物等等,學生在學期中關于主題化、系列化的作業實踐也一定會關系到許多專業繪畫之外的諸多因素,所以擴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4.一學年間,春秋兩季,可開展幾次與“動畫運動規律”相關的主題活動(參觀動畫展會、某某動畫大師的紀念館、相關動畫工作室等),也可以與不同學校之間開展與“動畫運動規律”有關的聯誼活動,這些活動的實施,都會為日后各種類型的命題創作以及學生期末的“動畫運動規律”大作業的創作主題打下良好的隱性基礎。
綜上所述,“動畫運動規律”的教學方法,是教學與輔導之間相互結合,課堂與課間之間相互聯系,這樣實施的目的,一方面能夠更好地讓專業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另一方面也能讓教師更全面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面,讓師生之間進行更好的溝通、互動,使得學生在動畫創作中的綜合能力在課程中得到質的進步,具備一個漫畫家的基本素質。
“動畫運動規律”課程所制定的課題要求是指在理論課的推動下,讓學生在課堂、課后實踐,在實踐中獲取技術。在實施課題要求的過程中,專業教師與學科帶頭人應當結合傳統動畫課程的理論教育,在此基礎上加大理論層面提高的力度,要有一定的理論建設成果。
在“動畫運動規律”理論建設方面,要解決三大塊教學上的問題,第一是“史”,第二是“論”,第三是“批評”。“史”是指教師與學生要對課題進行探索性的研究,要對此相當了解,知其所以然;“論”是指關于對動畫史的一些觀點,關于對動畫教育發展的一些觀點,應當對此進行闡釋;第三,無論是教師或學生,都應當知道“批評”,在課題研究方面,推動“動畫運動規律”課程的理論性和批評性,讓它有一個嶄新的、健康的發展。下文,是對“動畫運動規律”課程在實施中所制定的相關課題要求:
1.學生應當養成將自己喜愛的系列動作或自己對生活的感知以動畫的形式去表現的創作習慣,像記日記一般,每天堅持創作具有統一風格、統一創作技法、統一表現方式、統一繪畫精度的“動畫運動規律”作業,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動畫運動規律”創作也要制定一個具有一定數量規模的周期性完成目標;
2.相關專業教師在課堂傳授關于“動畫運動規律”的理論知識時,應當分單元、系列的進行傳授,“動畫運動規律”的創作必須使得其內容與形式相統一,圖形和動作兩者兼顧;
3.專業教師向學生介紹“動畫運動規律”的一般創作流程,創作重點等實踐步驟方面,學生應在此基礎之上,結合自身的創作習慣,獨立的完成“動畫運動規律”作業;
4.學生在進行“動畫運動規律”課程的自我訓練時,一定要有相當強的毅力,讓“動畫運動規律”進入自己的生活,使之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養成隨時隨地、多元跨界的創作習慣,并且長期不懈地堅持下去。
“動畫運動規律”的課題要求需要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之上進行長期的堅持與創作,該課程更在意的是培養學生一種學術精神和漫畫習慣,單從課題來說,“動畫運動規律”是一個技法訓練,但從長遠性、綜合性來講,“動畫運動規律”課程更屬于一種對學生成為動畫家的素質訓練及基本養成的手段。
在上文中,筆者將“動畫運動規律”的具體實施步驟、相關課題要求分成了各個版塊和層面的模式,非常有利于我們去考慮學生在完成課業的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瓶頸,但是在現實學習中,這些具體區域之間的界限并沒有那么明確,專業教師很難鑒定部分學生在學習“動畫運動規律”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是否能通過對某個教學手法的具體運用來解決,某些在學生身上發生的實際性問題,其要求同時重視多個方法區域,而還有一些問題甚至就橫跨在這個教學框架中各個實施方法的邊界上,每一層中,這些教學方法必須相互作用才能共同完成“動畫運動規律”課程的教學目標,在實行中,也要考慮到其他方法、步驟的影響,做出相應的改進,這是“動畫運動規律”課程在實際運用中的一個難點。
成功的“動畫運動規律”課程是在傳統動畫教學課程的理論基礎之上進行有效的改良和實踐,其基礎是一個被明確表達的教學目標,專業教師了解學生自身對“動畫運動規律”課程的自我目標和期許,這樣有助于促進教師給各個學生在繪畫、創作等方面所制定的合適于各人的學習計劃,但有時,太具體的目標也無法充分地體現出在實施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困難,成功的學習計劃一定是明確與學生個人的綜合水平相綁定的標準。確定每一個學生的需求是復雜的,因為學生群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在了解學生對于“動畫運動規律”課程實施步驟的熟悉程度和適應程度之上,還需了解各個學生在動畫方面的基本素質,以及對相關動畫領域的知識有多少。不同學生之間在創作經驗上或專業程度上的不同就形成了學生作為一個學習群體的基本維度,“動畫運動規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將這些學生群體進行細致的分類,不僅僅是因為不同水平層次、不同領悟能力的學生有不同的需求,還因為有時候這些需求之間,兩者是相互矛盾的。
“動畫運動規律”課程要在具體與寬泛之間對學生取得一個平衡,避免在尚未充分了解學生的自身問題之前就得出結論,應當在學生每一次的作業反饋中,觀察其是否滿足了專業教師為其制定的目標和學生自身的需求,合適的學習目標不僅影響了教學各階段的決策,也為衡量“動畫運動規律”課程教學是否有持續發展的價值提供了具體的依據,這是“動畫運動規律”課程的教學重點。下面,是筆者經過抽樣調研,對“動畫運動規律”課程中學生所反映出的具體重難點的簡單歸納:
1.許多學生未能及時跟上專業老師的授課步伐,其思維依然停留在傳統動畫教學的思維模式上,未能清晰的理解“動畫運動規律”課程的教學方法及實踐要求;
2.部分學生思維太過僵化,故這些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力薄弱,難以在生活中發現動畫運動規律的源片段,其想象力、創造力方面更是欠佳,這部分學生的創作素材難以積累,貧瘠匱乏;
3.一些學生在“動畫運動規律”課程中出現惰性,精神懈怠,“動畫運動規律”課程目的是從量變到質變的提升,學生之前幾乎從未接觸過如此大規模的長期作業,往往三分鐘熱度,很難保持旺盛、持久的創作激情;
4.由于部分學生儲備素材較少,繪畫水平有限,故一大部分學生所交上來的動畫作業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個性創意不足,甚至出現部分雷同、重復的情況。專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去想象、去創作,及時變化和調整,鼓勵唯一性、原創性、創意性;
5.在調研過程中,筆者發現部分學生繪畫功底強,卻不擅長對動作進行分解與剖析,其表現能力平庸,會畫畫,卻無法把它變成屬于自己的動畫作品,也有部分學生思維敏捷活躍,擅長將動作進行合理的分解與夸張,筆下功夫卻不足,繪畫基本功差,能在腦子里想出動作的運動規律,卻不知如何去表現,專業教師應當在提升學生基本繪畫水平的前提之上,加入部分拓展課程,彌補以上之不足;
6.一些學生對“動畫運動規律”課程中所提出的主題化、系列化的長期創作未能制定合理的學期創作計劃,沒有進行良好的統籌安排,而是“臨時抱佛腳”,這種現象會使得學生創作效率低下,動畫水平難以得到進步,這是本課程中最大的難點。
綜上所述,在“動畫運動規律”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專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自身的思維承受能力以及個人的綜合水平進行授課,制定計劃,也要像問卷調查一般,開展對不同學生之間的“動畫運動規律”情況調研方法。首先是現場調查,接著是任務分析,再開始針對性測試。找到對學生問題真正的可用性辦法,尋找使得學生更容易進步的途徑。給每一個學生制定屬于自己的個人標簽或簡介,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問題更加條目化,更容易被意識到。
以上方法是獲取學生個人基本學習問題的重要來源。當專業教師能明確地了解到不同學生之間的不同“動畫運動規律問題”信息時,“動畫運動規律”課程的實施才能產生真正的效果。它就能越具體、越有效的公式化不同學生所產生的學習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之中獲得正確的答案,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對癥下藥,解決“動畫運動規律”課程在實施中的大部分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