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武鳳珠

《抗日戰爭十五周年紀念》郵票(左)、《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二十周年》郵票(中上)、《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四十周年》紀念郵票(中下)、《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周年》紀念郵票(右)
2022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7周年紀念日。從1952年盧溝橋事變發生15周年,至2015年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每逢抗戰勝利重要紀念年份,中國郵政都專門發行紀念郵票,記錄盧溝橋頭的風云變幻、抗日軍隊的意氣風發、勝利時刻的歡欣喜悅,警醒今人珍惜來之不易的勝利與和平。
永定河水靜謐流淌,盧溝橋上空風卷云涌。盧溝橋,是七七事變發生地。無論是為銘記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5周年而發行的郵票,還是為紀念抗戰勝利40周年、50周年而發行的郵票,盧溝橋都作為重要紀念標識繪入票面。
《抗日戰爭十五周年紀念》郵票首枚,“盧溝橋風云”票面上,橫跨永定河兩岸的盧溝橋寧靜安詳,橋頭碑亭承載著中華民族璀璨厚重的光輝歷史,彰顯著我國領土主權的神圣不可侵犯。橋面上空漫天風云,橋下河水奔流如常,象征即使暴風雨來臨,人民群眾的力量依然源源不盡、穩如磐石。
1937年,駐北平豐臺日軍借口尋找失蹤士兵挑起的七七事變,激起中國軍隊的激烈反抗。為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40周年而發行的郵票,首枚便以“盧溝橋中國軍隊奮起抗日”為主題。票面上,“盧溝曉月”碑亭背景下,守衛盧溝橋的二十九軍士兵頭戴盔帽、手持長槍的形象生動逼真。橋面兩側望柱上,飽經歲月洗禮、見證歷史滄桑的數百只石獅子,目睹了中華民族英雄兒女用血肉筑起堅固屏障、守護祖國壯麗河山的慷慨場面。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無理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被中國守軍拒絕后,向宛平城射擊并炮轟盧溝橋,企圖占領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還擊。為紀念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而發行的郵票,首枚“七七·戰火”票面記錄下中國軍隊嚴密防守的景象:官兵們全副武裝,在盧溝橋頭嚴陣以待。
七七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隨即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族抗戰。伴隨盧溝橋的戰火向全國各地蔓延,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反擊日寇的歷史帷幕就此拉開。
華北地區,房屋農舍前,村民們將健壯牲口套上牢固大車,運送參軍青年上前線;青年胸前佩戴光榮花,高高站在車板上,向鄉親們揮手告別,斗志昂揚地奔赴抗日戰場。革命現實主義畫家王式廓的油畫《光榮參軍》,描繪出優秀華夏兒女踴躍參軍的場景。這幅油畫被收入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二十周年而發行的郵票,成為郵票第四枚“光榮參軍”展現的畫面。
全國抗戰,軍民同心。1937年8月,八路軍3萬余人從陜西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版畫家彥涵為此創作油畫《八路軍東渡黃河》。這幅油畫被收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二十周年郵票,展示在第二枚“八路軍東渡黃河”票面上。畫面描繪八路軍東渡黃河時,在黃河邊與送行親人告別的景象:黃土高原如盾如墻,黃河河水滔滔滾滾,運載抗日將士的舟船在岸邊停靠;八路軍戰士肩負親人與民族的重托,誓用熱血保家衛國。
《抗日戰爭十五周年紀念》郵票第三枚“歡送新四軍抗日”票面,同樣有軍民一心、抗擊日寇的慷慨激情。畫面上,群眾高舉“歡送新四軍東征抗日”旗幟,夾道為奔赴華中抗日戰場的新四軍戰士送行。抗日戰爭爆發后,在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堅持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于1937年10月改編為新四軍,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和抗日前線繼續開展對敵戰斗。
正面戰場上,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領導部隊開辟敵后戰場,進行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周年》紀念郵票,第四枚“敵后游擊戰”以新華社原副社長石少華在冀中地區拍攝的照片《埋地雷》為票面,如實記錄下民兵配合我軍正規部隊在交通要道埋放地雷的場景。
戰士與民兵并肩作戰,攜手抵御外敵侵略。《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四十周年》紀念郵票第二枚“八路軍戰士和民兵戰斗在長城內外”,用版畫形式表現出巍巍長城背景下,八路軍戰士和民兵手執從敵方繳獲的武器,共同上陣、英勇殺敵的戰爭場面。這幅版畫由版畫家伍必端設計,黑白兩色的畫面富有張力,洋溢著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和壯烈情懷。
從平型關大捷到臺兒莊大捷,從百團大戰到諾曼底登陸,國內國際的一場場重要戰役、一個個重要時刻,為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打下牢固的基石。
《抗日戰爭十五周年紀念》郵票第二枚“平型關勝利”,畫面展示出八路軍騎兵隊列整齊、凱旋的場景。1937年9月,日寇企圖突破平型關,奪取太原。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一帶設伏,全殲日軍。這是一場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神話的戰役,也是一場極大增強全國人民抗戰必勝信心的戰役。
臺兒莊大捷,則是抗戰以來,我國在正面戰場取得的首次勝利。為紀念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周年而發行的郵票,第二枚“臺兒莊大捷”票面,描繪出中國軍隊在臺兒莊發起沖鋒、痛殲日軍的戰斗場面。票面上戰火硝煙沖天、敵軍尸橫滿地,展現出中國軍隊奮勇殲敵的必勝氣勢。這場戰役取得了殲滅日軍精銳部隊2萬余人的勝利,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
回溯抗戰歷程中影響戰局的重要戰役,百團大戰應有濃墨重彩的章節。為紀念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周年而發行的郵票,第三枚“百團大戰”畫面,前景運用特寫鏡頭展示出一名八路軍戰士肩扛鋼槍、威武雄壯的形象;中景和遠景,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上,八路軍戰士站在高高的城臺振臂歡呼。票面描繪的百團大戰勝利場景,寓意中國軍人猶如鋼鐵長城,守衛家國安寧、抵御入侵日寇。
同一套郵票中,第八枚“偉大勝利”呈現出1945年9月2日,舉行日本投降簽字儀式的景象:海灣水面平靜廣闊,戰艦炮管昂揚向上。取得勝利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游擊隊戰士共同歡呼,這是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20周年而發行的郵票中,第三枚“人民戰爭勝利”票面呈現的圖景。正義戰勝邪惡的歷史性時刻,值得人民永遠銘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我國軍隊以弱勝強,抗擊和牽制日本陸軍60%以上的兵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場偉大民族解放戰爭的歷史篇章,于1945年正式落下帷幕。中國人民和中國軍隊的光輝業績在郵票票面、民族記憶和世界民族解放戰爭史冊中,烙刻下同樣不朽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