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冬玲,張瑞春,張 穎 (福建省立醫院血液科,福建 福州 350001)
多發性骨髓瘤作為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多伴有周圍神經病變癥狀,表現為對稱性、進行性肢體遠端感覺及運動障礙,并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便秘、心動過緩等自主神經障礙癥狀[1-2]。既往研究表明[3],多發性骨髓瘤發病率逐年上升。周圍神經病變(MMPN)患者受多種因素影響,易產生自我感受負擔,表現為“擔心他人”和“心理反應”,可導致患者發生抑郁焦慮情緒、生活質量隨之下降,對什么事都提不起興致,甚至渴求死亡以讓身心得到解脫[4]。探討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因素,對指導臨床護士采取適當護理措施,改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評分現況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收集63例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臨床資料,旨在探討其SPBS評分的影響因素,以期為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減輕其心理壓力提供干預依據。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8月~2021年9月我院治療的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MMPN患者63例作為調查對象,男33例,女30例;年齡61~79歲,平均(70.26±3.75)歲。納入標準:年齡>60歲;符合《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診療中國專家共識(2015年)》診斷標準[5];向受試者說明調查研究意圖后,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無閱讀能力及填寫問卷者;臨床資料缺失者;理解能力低下者合并其他急慢性嚴重疾病者;理解能力低下者。
1.2方法:問卷調查:①一般資料調查表:采用Excel表格收集并統計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別、文化程度、從事職業、婚姻狀況、民族、居住地、醫療付費方式、家庭月收入、化療療程數量、有無共病、主要照顧者、疾病分期、照顧者健康狀況。②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評分[6]:量表共10個條目,包括經濟負擔(1個條目)、身體負擔(5個條目)及情感負擔(4個條目)3個維度,每個條目分值范圍1~5分,總分范圍10~50分。20~29分即輕度負擔,30~39分即中度負擔,40~50分即重度負擔,評分與自我感受負擔呈正比。

2.1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SPBS評分現況:63例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SPBS總分(33.99±7.14)分,經濟負擔(3.16±0.85)分,身體負擔(16.98±3.27)分,情感負擔(13.83±3.02)分。其中11.11%(7/63)無明顯自我感受負擔,23.81%(15/63)處于輕度負擔、39.68%(25/63)處于中度負擔、25.40%(16/134)處于重度負擔。
2.263例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SPBS評分的單因素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月收入、醫療付費方式、疾病分期、照顧者健康狀況的患者SPB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職業狀況、民族、居住地、有無共病、化療療程數量、不同主要照顧者的患者SPB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63例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SPBS評分的單因素分析
2.363例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SPBS評分的多因素分析:以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SPBS評分作為因變量,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月收入、醫療付費方式、疾病分期、照顧者健康狀況作為自變量,賦值情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高中或中專=2,大專及以上=3;婚姻狀況:無配偶=0,有配偶=1;家庭月收入:<8 000元=1,≥8 000元=2;醫療付費方式:醫保=1,自費=2;疾病分期:Ⅰ期=1,Ⅱ期=2,Ⅲ期=3;照顧者健康狀況:良好=1,一般=2,差=3。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得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月收入、醫療付費方式、疾病分期、照顧者健康狀況是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SPBS評分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63例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SPBS評分的多因素分析
3.1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現況:既往研究發現[7-8],多發性骨髓瘤新診斷且未治療者17%具有周圍神經病變電生理學證據及臨床表現,38%存在亞臨床神經病變。臨床實踐發現,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受經濟、照護、情感等方面原因,在醫療救治過程中會產生“自己是個負擔”的感覺,由于個體疾病和照顧需求影響他人,進而產生移情擔憂。本研究調查顯示,88.89%的年齡>60歲的患者存在明顯自我感受負擔,總體評分(33.99±7.14)分,處于中度負擔,表明年齡>60歲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負擔,該負擔可能來源于患者日常生活和治療期間給照顧者帶來的長期負擔,致使患者產生心理負罪感。
3.2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SPBS評分的影響因素分析:既往研究顯示[9-10],自我感受負擔為患者感受到的最重要社會應激源,使患者產生內疚、焦慮、自責等情感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因此,了解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現況的影響因素,對指導臨床開展針對性干預措施,降低患者心理壓力至關重要。本研究經多因素分析顯示,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家庭月收入、醫療付費方式、疾病分期、照顧者健康狀況是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SPBS評分的影響因素(P<0.05)。①受教育程度:本研究調查顯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評分存在明顯差異,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相對較重,可能與此類患者對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相關知識了解較多,內心思想較為豐富,自我感受負擔較重。陳楊[11]的研究中,肺癌患者的SPBS評分與受教育時間呈負相關,受教育時間長者負擔感受較重,與本研究結果相似。②婚姻狀況:年齡>60歲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疾病治療過程中,有配偶者可在旁進行鼓勵,對患者身心產生極大安慰,相對有配偶者而言,無配偶者較為孤獨,患者產生自我感受負擔更為強烈。③家庭收入狀況及醫療付費方式:本研究顯示,家庭月收入及醫療付費方式均為MMPN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重要影響因素。受經濟條件制約,患者SPBS評分狀況在不同研究背景下結果具有不一致性,如在加拿大癌癥患者研究[12]中并未提及經濟負擔,主要是因為患者醫療照護費用可得到政府補貼。本研究中患者經濟負擔較為顯著,在住院治療費用高昂及患者疾病恐懼進展雙重影響下,患者對就醫行為會產生抵觸情緒,其中醫療付費方式對患者經濟負擔影響更為顯著。④疾病分期:本研究調查顯示,不同疾病分期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評分存在顯著差異,并隨分期的升高患者產生的自我感受負擔越強烈,SPBS評分越高。多發性骨髓瘤分期越高,隨著病情進展其腫瘤細胞數越多,致使預后越差,患者身體負擔加重。⑤家庭主要照顧者身心健康狀況:研究指出[13]照顧者健康狀況是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影響因素之一,多數患者難以接受身體素質較差的照顧者為其提供照護服務,本研究也論證了這一觀點,隨著照顧者健康水平降低,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增加。
3.3干預策略:①對患者注意力進行分散:患者出現負性言行時,應適時進行干預,如鼓勵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通過對話方式轉移話題來進行干預;另外,囑患者靜躺于病床,播放一段舒緩音樂亦可減輕患者負擔感。②認知行為干預: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可對患者積極的言行進行表揚,同時對患者消極言行及時指正,采用認知與行為相結合的方式,幫助患者對抗適應不良認知。③支持性心理治療:家屬為患者主要照顧者及社會支持者,教會患者家屬予以患者傾聽與解釋、說明與指導、支持與鼓勵等,促進患者得到良好心理支持,對促進患者身心平衡發揮重要作用。④減輕照護者負擔:醫護人員在關注患者身心健康同時,還需了解照護者心理、生理、社會狀況,加強醫護人員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為照顧者提供幫助與支持,進而間接減輕患者自我感受負擔。⑤對社保機制進行健全: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SPBS評分很大程度受經濟條件制約,農村家庭患者因只有新農合統籌社保,對于治療過程中產生的不菲醫藥費患者往往會感到無望、自責,進而產生較重自我感受負擔。因此,社會應健全醫療保障機制,通過降低醫療費用水平,改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現狀。
綜上可知,老年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普遍存在SPBS評分異常現況,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月收入、醫療付費方式、疾病分期、照顧者健康狀況是其主要影響因素,臨床可根據上述影響因素實施有效的干預策略,以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