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蒨 師吉金 陳立新(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錦州 121000)
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的壯麗篇章,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奮勇前進的現實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其核心內容是落實好“四史”教育。“四史”具有豐富的理論資源、豐富的實踐資源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是培養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勇于擔當使命的“最佳教材”。學術界從多個視角探討“四史”在高校教育中的滲透問題,針對“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問題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四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之間關系的深入理解,主要體現在對“四史”與高校思想政治課的內在統一探索。學術界針對這一關系進行了重點研究。
“四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中的洽融成為不少研究者們探究的著力點,許多研究者有不同的見解和論述。有研究者從關系維度認為:厘清“四史”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之間的關系,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課為載體推動“四史”教育取得實效的基本前提。“四史”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目標相一致、教學內容相貫通、教學要求相契合。
此外,不少研究者也針對“四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之間的潛在聯系進行了探究:黨從建立之初,就重視“社會發展史”教育,這也是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者考察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思想政治教育課就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各教育環節都進行了正確改造。十八大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不斷與“四史”文化進行有效結合。這些都表明了“四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有著深厚的內在聯系。
還有研究者表明,“四史”教育內容自身蘊含的思想政治理論的教育性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來說具有不容小覷的意義,具有內在包含的關系。研究者提出:“四史”教育中蘊含著偉大的哲學智慧和人生哲理。這將充分表明,“四史”教育所體現出的教育價值內涵將通過合理的設計與融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在新時代具備嶄新的教育作用。而如何將其深入性、全面性地落實到思想政治教育課中,需要我們付出精力與時間去揣摩和試驗。
“四史”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主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重點。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做好與各個環節的融合,不僅讓思想的真理性充斥于教材的內容,更要在課堂中展現其魅力,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其內涵底蘊。學術界有研究者關于“四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融合從多角度進行了探討。
從教育主體與客體關系角度看,研究者提出:“四史”在立德樹人領域的價值只有在教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才能得到發揮。教師既要在實踐過程中起好引導作用,學生也要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覺性,課堂還要以優質的教學內容為支撐,創新教育教學方式,使“四史”教育在學思悟踐中走深走實。有研究者提出:教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課程資源整合角度來看,研究者表明:“四史”教育的體現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中,而在“四史”教育實踐中卻沒有統一有效的規劃,各學科之間缺乏整體性,使得學生對“四史”的理解很難形成系統模塊。要充分利用各學習平臺,堅持“內容為王”,要有效利用起現存的學習平臺,以內容為教學主線,串聯好“四史”材料,完善“四史”教學課程體系,明確“四史”教學目標任務。
從具體課程角度來看,研究者提出:“四史”教育融入“概論”課,是講好“概論”課本身的教學規律和內容需要。“四史”教育目的與“綱要”課教學目的一致,這四部歷史與“綱要”課教學內容高度重合,因此“綱要”課是“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最直接與最重要的陣地。“四史”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結合具有重大意義,且可在不同時期發揮其不同價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完善離不開這一重大措施。
將“四史”合理應用于思想政治教學,能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與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深化與創新,對高校及社會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研究者認為“四史”教育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實效性:一方面,“四史”教育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四史”教育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學理性與思想性。
也有研究者認為“四史”教育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環節的“四史”教育聯合旨在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通過“四史”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核心。同樣有研究者表明:中國共產黨從歷史中汲取教育智慧和養分是開展高校教育的優良傳統,高校開展“四史”教育可以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政治觀,進一步端正入黨動機,提高個人黨性修養,也是高校將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要求,更是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
研究者認為“四史”教育有利于大學生自身素養提高,比如:“四史”教育,讓大學生了解中國近代史的深層次內涵,了解中國近代化的歷史進程和歷史規律,為國家振興不斷作出貢獻。青年學生在“四史”的深入學習中,養成客觀看待事物的優良習性,對黨和國家歷史有更清晰,更正確的認識。
通過對學術界關于“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成果的考察,我們可以了解到,這方面的研究既有成績,也有不足。通過對成績和不足的分析,也可以展望后續的研究。
審視學術界對“四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融合的研究,其成績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四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內在的聯系,主要是從教育教學層面進行闡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牢牢把握“四史”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育屬性、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一致性這一內在聯系。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實踐課堂同“四史”文化有效落實到位,充分展露“四史”精神教育內涵,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課程充沛性、課堂豐滿度提高到新層次。二是“四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融合角度分析,這一研究角度主要表明了“四史”與高校思想政治課融合教育的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之間要共同施策,將兩者之間的關系走深走實,其次,“四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內容要做到有效規劃整合,才有利于“四史”精神文化的傳播。三是“四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相融合對于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本身、社會層面的教育意義、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課中的立德樹人教育都極其重要。有些研究者從歷史角度對“四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融合進行深入探索,有些研究者從現實的角度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都對“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做出了重大理論貢獻。
在看到這一領域取得的成績同時,我們也要看清其各方面顯露的缺陷,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彌補這些顯露的缺陷,推動該領域的深入發展。本人認為,研究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進行“四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融合的探索過程中,現有的論文成果雖多,卻缺少實際調查結果的總結研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量的理論研究成果灌輸,其滲透作用不可小覷,卻也應結合實際工作進行深層次的宣傳。例如學校可以舉辦“四史”情節演繹方式,通過學生自身參與表演的方式,促進學生對于“四史”精神內涵的深入性理解。抑或將“四史”與高校公益行動有效結合,比如通過社區動員宣傳,在活動進行中促進學生主動提高“四史”文化素養,在公益宣傳活動中將自身的收獲運用到實際之地,讓理論在實踐中得到驗證。
二是在此研究過程中,許多理論文獻對“四史”在大學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教授進行了探討,但是,要真正地指出“四史”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相結合的問題和困難,則是相對較少的。只有真正看到其難點問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這一方面,高校可以從“四史”內容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結合角度入手,將“四史”內容分板塊、劃重點的與不同思政課程有效結合。例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中,需要重點講述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內容。在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要將這四個歷史與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做到有效結合變通,使大學生在學習中對這四門歷史都有切身的理解與體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主要講授的是近代歷史的發展,特別是黨史內容,涉及面較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以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法律教育為核心的,其教學內容看似與“四史”無關,但實際上卻是與“四史”息息相關。在“四史”學習中充分掌握其精神教育內涵,豐富自己的思想頭腦,青年大學生才能在其中更好地繼承先輩們的精神氣概,內心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更好地在生長環境中詮釋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在社會生活中對法治有深刻理解,遵守法治,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和“四史”息息相關,大學生只有在“四史”學習中掌握其本質內涵,才能更加清楚地理解它的歷史邏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更加充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更自覺地投入全身心的精力,為中國現代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除此之外,大量研究者表明“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應從不同領域入手,卻較少談及該問題入手的具體解決途徑,如”四史“內容該如何有效地支撐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老師們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來讓大學生更好的汲取“四史”內涵知識等。眾所周知,教育的主要客體為教師,要想落實好青年大學生的“四史”教育問題,要把“四史”和教師的“四史”素質教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自身面對“四史”所具有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其自身所具備的教學能力素質都與“四史”教育效果密不可分。“四史”教育整體性的有機統一,首先需要思政課教師本身具有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論和“四史”文化的綜合素質。教師自身對“四史”文化的掌握也要扎實可靠,對“四史”的各項歷史價值要有充分的認識,把“四史”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統一在教育教學目標體系中;二要不斷充實“四史”教育的師資隊伍。通過完善各項教育機制,使教師的“四史”文化知識儲備更充沛,同時,要從辯證的方法論和歷史思維出發,加強對“四史”的理論探討,增強教師自身的素質,增強對“四史”的把握。三要提高教授“四史”內容的教師的自身專業素質和自身知識教授技能。繼續拓寬教師的專業發展途徑,使教育教學技能培訓平臺在關注中得到不斷完善與發展,讓教育教學內容在“四史”研究成果的填充下更加豐滿。把“四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四史”教育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只有進一步弄明白、搞清楚現存的問題,“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