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思佳(湖南科技大學 湖南湘潭 411100)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事業發展的“根”,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滲透和影響著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傳承困境。尋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途徑,帶領傳統文化走出困境十分迫切。傳統文化所面臨的的困境一方面受到文化全球化的影響,其他國家的文化對于我們本土文化的沖擊,另一方面是本國人民對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現階段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宣傳形式過于單一,并未引起群眾的共鳴,導致人民對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缺失,且未形成專業的人才團隊,成立文化傳承機構等一系列當前所面臨的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困境都有待解決。總而言之,青年朋友們只有領悟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才能在實踐活動中樹立起文化自信并自覺的將傳統文化精髓弘揚和發展下去。
當下是信息化互聯網的時代,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交流越來越緊密,人們可以足不出戶感受到成千上萬種文化,體會到各種各樣文化的魅力,但與此同時外來文化對于青年朋友的思想沖擊直接影響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近年來,資本主義國家不斷通過電影、書籍等文化產品對我國青少年進行文化輸出,但其中有很多錯誤的價值觀念層出不窮,西方文化通過文化樞紐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少數青年人之間甚至出現了吹捧西方文化而貶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象,這種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冷漠的觀念正在青年人的頭腦中扎根,這是對優秀傳統文化作用的忽視。
在教育中,教材內容單一、師資隊伍薄弱、課程設計不合理等問題,造成了部分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文化層次水平較低,缺乏基本學術涵養,其專業理論水平尚待進一步提高。教育是讓青年學習全面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最直接的方式。我們想要從根源上讓下一代樹立起文化自信就必須從教育入手,但當前的教育體系中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還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在學校教育中遇到的困境是:第一,在文化研究人員的隊伍中,傳統文化的研究人員逐漸減少,這也說明主動學習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人在變少,學校教育中師資力量缺失且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專業水準有待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歷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洗禮,是前人在無盡的探索中保留下來的文化精髓,所以現存的眾多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質都飽含了多層智慧,如若沒有潛心研究不能完全領悟其中的奧妙,但現在學校教育大多還是以應試為目的,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完善,他們未經過系統專業的研究,對傳統文化中的專業知識了解甚少,因此這不能夠滿足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需求。
專業教師的數量非常少。因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現代化教育的進程中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細致的研究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也少之又少,所以學校的課程設計中有關傳統文化的內容屈指可數,傳統文化教育需要系統的研究學習,但教師和學生并沒有較長的時間去琢磨,這也是傳承傳統文化不到位的緣由之一。
學校課程制度設計不足。我們現在教育模式主要是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應試理論知識并促進學生能夠更好的就業,很顯然傳統文化的教育并不具備這兩種功能,所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學校教育課程設計中未得到重視,學校課程設計的不足導致學生不能較好的接觸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生使用的教科書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板塊較少,這也就間接導致了青年學子對于我們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夠重視。但青年是民族和國家的希望,如若在學校教育中不能喚醒他們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將會陷入困境。
其次,在家庭教育中由于長輩們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或存在一些固化的文化錯誤認知,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還有待考究。在現代以就業為主要人生追求的普通家庭中,傳統文化并不會進入到家庭教育的內容規劃中,這是現階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在社會教育中雖然國家也宣揚要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但取得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教育中的結構不夠完整,未能使人民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框架,關于傳統文化的宣傳十分零散,這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現階段很多地區的宣傳手段比較落后,無法激發人們的學習興趣,導致宣傳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們回溯歷史可以發現有部分傳統文化的生成環境是具有獨立性的,對于傳承的環境要求也是比較嚴格的。在以往的條件下像很多傳統歌曲、舞蹈、習俗等都是為了維系相對地域人民的情感而產生的,能夠讓人們在乏味的生產生活過程中體會到樂趣。在那種情況下,青年們每天都耳濡目染的接受著文化的熏陶,這樣致使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下來。
但隨著經濟不斷高速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優秀傳統文化一成不變的傳承方式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夠得到有效的傳承。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網絡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信息傳遞媒介了,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沖擊顯而易見,人們的生活都被自媒體、信息通信給填滿,且這種科學技術的誘惑很難抵擋。網絡時代下人們的文化娛樂活動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在快節奏的今天,每一天都會有新興文化產生,久而久之人們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記憶越來越模糊,只能通過長者的述說才能了解一二。
上文已經談及優秀傳統文化離開了以前口口相傳的文化環境,受到了現代化科技的嚴重沖擊,但我們也不難發現文化研究也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的探索轉變,只是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手段還是過于單一,因此收到的成效不盡人意。傳統文化與科學技術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傳統文化孕育了輝煌燦爛的科技,科技作為生產力,反過來也影響了中華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互聯網、大數據、智能終端的興起,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在不斷變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傳統文化的宣傳還保留著“古色古香”運用刊物和線下出售等方式進行傳播,與互聯網信息化的結合不夠充分,導致優秀傳統文化在信息化時代的生命力垂危,傳播力甚微。
還有不少人認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結合會破壞掉文化的歷史沉淀,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紙質的宣傳雖然充滿著歷史感,但受眾群體非常的小,在宣傳手段上我們應考慮到要長久傳承下去需要擴大受眾群體。青年群體都是在網絡時代中成長起來的,如若讓他們脫離網絡了解優秀傳統文化是不可取的,也不符合文化傳承的實際,這樣會使得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路徑變得越來越窄,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困境會越來越多,其生命力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減弱。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困境是我們現在急需解決的文化問題,西方文化的滲透、教育體系的不完善、科學技術的沖擊以及弘揚宣傳手段過于單一等等困難,我們都要想出相應的對策去解決,讓我們的優秀傳統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面對西方文化的滲透我們不能全盤否定,這樣不利于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球化的發展,甚至會引發不必要的文化沖突。因此,我們應該培養人們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深度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讓人們更加全面的了解到我們自己的文化魅力并形成強大的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我們只有樹立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讓它們與其他國家的文化進行大膽的碰撞交流,才能在世界文化中大放異彩,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得以延續。
崇洋媚外的觀念會忽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性,從而使得人們不能準確的把握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因此要建立以本土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傳播體系,在此基礎上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本該擁有的色彩。面對西方不良文化的滲透我們要出臺相應的政策,抵抗文化的侵蝕并加強建設本國的文化事業。只有完善好本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人民才能更有文化底氣,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教育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占比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對青年學子而言。我們要想傳承好、弘揚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這直接關系到優秀傳統文化是否能長久的傳承下去。因此,我們應該從教學內容、人才引進、教育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改善。
第一,在教學方面我們應該在小學、中學、大學的課程中加入傳統文化相關的教學內容并結合他們喜歡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加生動的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成與發展,為他們的學習增添了樂趣,也挖掘出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在青年人的認知里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建構,以便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好的踐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去主動地學習。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特色的教學活動,如:學習興趣小組,情景劇表演,傳統飾品、傳統服飾的制作活動等等,讓學生更多的參與進來,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
第二,在人才引進方面,中小學學校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吸引更多師范院校的畢業生來到基礎教育事業中,特別是與傳統文化專業相關的師資力量更不能錯過,要完善他們的基礎生活保障,增加相應的福利來留住人才,讓他們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此外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學培訓與考察,讓老師們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對于有缺漏的地方需要及時進行糾正,只有這樣教學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證。
第三,學校要與相關的文化機構進行合作使得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學校應積極的去拓展教學途徑,可以與社會上研究傳統文化的機構達成校企合作,這樣可以第一時間接觸到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新鮮資訊以便于更好的完善教學知識體系,讓同學們接收發展中的傳統文化,這樣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才能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我們熟知只有跟緊時代的步伐才不會被時代給拋棄,傳統文化雖然是生成于歷史中,但其要想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就要尋找新的傳承方法使其與時代接軌。眾所周知,我們現在處在信息化的時代,我們要想更好的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利用好網絡、媒體等科學技術手段,使傳承的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過程中,我們除了運用傳統的紙質化的宣傳手段,還可以與新型宣傳方式相結合。如:創辦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站、開發學習傳統文化闖關游戲、傳統文化知識競賽等。利用好大數據平臺收集不同受眾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傾向,以便有針對性的進行傳統文化的推送。
此外,我們還可以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電子展,利用3D技術,使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探索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我們也可以在社區組織傳統文化情景劇表演或請專業科研人員來進行科普或根據地方特色開發不同的傳統文化衍生品,如:手辦盲盒、獨特文化美食等。通過以上方式有利于更好的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社會中形成弘揚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這樣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十分有益的。
一種文化要想擁有長久的生命力,一方面來源于后人對它的保護,另一方面來自于它自身的變革與發展。我們現在必須把文化看作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已經完成的作品。傳統文化也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文化自身的文化體系也要一步步的進行完善才能夠適應人類進步的方向。比如:傳統文化可以和民族文化相融合產生新的文化體系,適應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這樣既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又打造了新的民族文化,促使文化繁榮發展。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優秀傳統文化除了與中國民族文化結合,也可以與西方有益文化相結合,碰撞出不一樣的文化火花。這樣加以創造性的吸收轉化,能夠更好的促進文化交流,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如:在慶祝傳統節日時我們可以學習西方將節日慶祝形式多樣化,這樣更符合現代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更能讓人們感受到文化中所蘊含的樂趣而不是拘泥于形式。
優秀傳統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我們不僅要追求物質生活的高標準,還要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面臨許多的困境需要我們去解決,只有這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才不會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逐漸落后,才能夠煥發出新的發展生機,有利于提升人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