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偉(塔里木大學 新疆阿拉爾 843300)
大學階段旨在為社會培養復合型人才,不僅要求大學生掌握專業技能還需要其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大學德育教育是大學教育中的關鍵環節,在大學教育中產生了重要價值。信息化時代下,傳統的大學生德育教育模式只有進行優化創新,結合信息化手段,轉變德育教育觀念,才能促進大學生的全面成長。
大學生德育教育重點在于培養思維模式,規范價值觀念。在信息化視域下,大學德育教育朝信息化觀念發展,實現質的飛躍。信息化觀念的樹立要求大學生順應時代發展,更新傳統觀念,充分發揮出自身優勢。在信息化社會中,信息、材料、能源通過科技發展帶動社會的進步。大學德育教育也要關注到信息化觀念的重要性,合理利用信息資源。
在信息化視域下,知識獲取渠道拓寬,大家的觀點表達更加自由,文化觀念實現碰撞,兼容并蓄。大學生德育教育觀念具有開放性特點,通過開設開放性課程,促進大學生的個性化發揮。大學生德育教育開放性觀念重視教育的主動性,信息化時代下德育教育從微觀、靈活的角度出發。
在信息化時代下,大學生的發展重視個性的發揮,大學生獨立性有所提高。大學德育教育強調維護教育的多元化,重視差異性教學,促進大學生德育教育全面發展。大學生德育教育模式要擺脫傳統的形式,樹立全新的教學目標,在多元化的思想中不斷進步。
文化教育要實現平等,大學生德育教育堅持平等性觀念。在信息化時代下,社會發展依靠文化生產,學生接受的教育要遵循平等性原則,當前的大學生德育教育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相互尊重。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游戲、校園借貸等內容出現,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部分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上網時間過長,導致精神萎靡,荒廢學業的問題出現。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不正確,通過校園借貸獲得更多金錢,在學生之中出現攀比心理,最終還不了貸款付出慘痛代價。信息化為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容易沖擊大學生的人生觀念,值得引發深思。
信息化時代發展迅速,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展開面臨較大挑戰。網絡資源的利用,對德育教育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而出現教育脫節的問題。傳統的大學生德育教育模式相對單一,方法陳舊,選材枯燥,限制了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多元化發展,導致教育效果不佳。當前大學德育教育隊伍不健全,日常的德育教育工作主要由輔導員展開,輔導員工作任務量大,無法有效完成德育教育任務。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思維發散,視野開闊,接受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多。其中不乏有腐朽、非主流文化的滲透,導致意識形態受到負面影響,產生偏差。網絡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幫助大學生更快、更準確地獲取信息。但是在大學階段,學生還處于價值觀的形成期,對某些事物的判斷力不足,會產生偏差。不良的網絡環境,會導致大學生的意識形態遭受負面影響。
在大學中組建專門的德育教育隊伍,在信息化視域下,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服務,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提高大學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入手,幫助更多的教師掌握信息技術,將信息化更好的應用于德育教育中。高校不斷加強對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關注度,組織相關的教學項目,參與人員由高校中的德育教師、信息技術工作者、學生骨干組成,打造一支具有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大學德育教育隊伍,推動高校德育教育的長遠發展。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開發更多的教育資源,建設德育教育網站,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德育內容,并將相關內容運用于學習和生活中,產生一定的服務價值。大學生德育教育旨在為學生提供綜合性服務,優化教育模式需要整合現有的教育資源,聯系各個部門,細化德育教育流程,為大學生提供有效的服務指南,激發學生對德育知識的主動性。大學德育教育隊伍堅持為學生提供綜合服務的原則,獲得大學生的強有力支持,從而起到良好的宣傳推廣作用。在信息化時代下,網絡發展需要與大學生進步共同向前,實現“互惠互利”,完成大學教育目標。
借助互聯網展開大學生德育教育,需要整合校內外的網絡資源,搭建一個符合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教育平臺,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在信息化視域下,優化大學生德育教育模式需要健全教育體系,落實德育教育的工作細節。從高校教師著手,開拓德育教育新思路,選用全新的教學素材,有效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效率。利用校內外網絡資源,打造專門的德育教育網站,建立公眾號、微博號,將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轉移到網絡平臺中,便于大學生理解與接受。基于新型的教育資源和內容,強化教師的個人技能,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建設。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核心內容。在信息化視域下,社會環境復雜,調查可知,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趨嚴重,大學生對心理問題的咨詢也逐漸增多,因此,搭建大學生心理教育平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優化大學生德育教育模式,重視心理健康知識的講授,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在心理教育平臺中,教師提供咨詢服務,增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大學生排憂解難。借助網絡資源,提高對心理教育的重視度,也為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奠定扎實基礎。
在信息化視域下,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更好的展開。高校德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重視思想與實際問題的整合,教會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生思想活躍,接收的新鮮事物眾多,三觀處于發展中階段,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在此階段,大學生極易受到不良誘惑,出現盲從的心理。優化大學生德育教育模式,需要關注大學生的德育能力,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白大學生的根本需求,從而促進學生的思想發展。高校德育教師借助網絡資源,明確學生的學習特點,促使更多的大學生發揮出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日常德育學習中來。在網絡技術的保障下,營造出濃厚的德育學習氛圍,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學生德育教育模式重視思想與實際問題,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斷推動大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吸收,做到知行統一,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大學德育教育需要與社會實踐進行結合,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例如: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聯系,讓高校學生免票參觀,進入實地學習紅色文化。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大學生德育教育中實現了教育模式的優化創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信息化時代下,網絡技術的應用有利有弊,需要將其有利的一面應用于大學生德育教育模式的優化中,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讓大學生受到正面的影響。高校需要加強校園網絡建設,重視網絡安全問題,保護大學生的信息安全,避免反動思潮的干擾。在良好的網絡環境中,展開大學生德育教育,傳播正能量。通過信息技術,打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引導學生遵守網絡文明公約,做到誠信上網。基于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打造專門的課程網絡,提高高校德育教師的專業水平。近年來,我國多數高校開展了創新型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更新教學方法,教師制作了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德育課件,并上傳至校園網中,便于學生學習。在高校德育教育網站中,教師錄制了教學視頻,并且分享了學習方法,起到了帶頭作用。推動大學德育教育的正向發展,需要高校之間緊密聯系,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德育教育教師相互學習,借鑒經驗,讓大學生參與到多樣化的德育課堂中,發散思維方式,獲得理想的學習成果。
社會朝信息化方向發展,人們的意識形態、思維模式、生活方式都會發生改變,大學生也不例外,因此,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型教育觀念的指引下,不斷優化大學生德育教育模式,明確德育教育目標,采取最具針對性的教育政策,確保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與時俱進。利用信息技術整合教育資源,在大學生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信息化視域下,推動大學生德育教育模式更加和諧與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