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川,李 紅,林 榕,趙惠芬,林槙槙
1.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福建泉州 362000;2.福建醫科大學省立臨床醫學院,福建福州 350001
2020年結直腸癌為全球發病譜第3位和死因譜第2位,已躍升至我國癌癥發病譜第2位和死因譜第5位,呈現逐年上升趨勢[1]。結直腸癌術后永久性腸造口患者需長期使用造口,這對患者的生理、心理均產生重大影響。疾病獲益感(benefit finding,BF)是積極心理學的新興方向,是認知和行為的適應過程,即個體從疾病或創傷等負面生活事件中感知個人、社會、心理和精神益處[2]。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低下,BF作為一個積極的刺激因素,在提升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中發揮重要作用[3-4]。因此,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積極情緒的獲得亟需得到臨床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本研究旨在了解永久性腸造口患者BF的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20年4月至7月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兩個院區造口門診復診或參加造口聯誼會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2020-280。納入標準:年齡≥18歲;經臨床、病理、影像學確診為結腸癌或直腸癌,行永久性腸造口術的患者;術后≥1個月;病情許可,具有正常的溝通交流能力,能夠理解并完成量表調查;自愿參加本次研究者。排除標準:永久性腸造口術后發生并發癥,腸造口不能正常使用者;癌癥轉移至其他器官者;合并其他嚴重的軀體疾病者;有焦慮、抑郁等精神疾病史者。根據多因素分析的樣本量估算方法,一般要求樣本量至少是研究變量數的5~10倍,本研究調查工具的變量因子總數為29項,并以變量數的5倍確定樣本量,同時考慮到調查過程中可能因問卷回答不合格等導致約10%的無效樣本,因此所需要的最小樣本量為(29×5)×110%≈160例。
1.2.1一般資料調查表
研究者自行設計患者一般資料調查表,主要內容包括患者的人口學資料(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造口費用主要來源等)、疾病相關資料和健康行為資料。
1.2.2疾病獲益感量表(Benefit Finding Scale,BFS)
中文版BFS包括接受、家庭關系、世界觀、社會關系、個人成長及健康行為6個維度,共22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分(完全沒有)~5分(非常多),總分范圍為22~110分,分值越高,表明BF越強,反之越弱。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5[5]。
1.2.3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該量表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3個維度,共12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法:1分(極不同意)~7分(極同意),總分范圍12~84分,12~28分為低水平,29~56分為中水平,57~84分為高水平[6]。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84[7]。
1.2.4醫學應對方式問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
中文版MCMQ分為面對(8個條目)、回避(7個條目)和屈服(5個條目)3個分量表,各條目按1~4級計分,其中8個條目(1、4、9、10、12、13、18、19)需反向計分,分量表的累積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采取該分量表所對應的應對方式對待自身疾病的傾向性最大[8]。
1.2.5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
該量表包括焦慮和抑郁2個亞量表,每個亞量表各7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0分(根本沒有)~3分(幾乎所有時候),總分范圍各為0~21分,0~7分屬于無該癥狀,8~10分屬于癥狀可疑,11~21分屬于肯定存在該癥狀[9]。
本研究征得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及造口門診同意,采用問卷調查法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進行調查。采用統一指導語,所有問卷當場檢查并回收。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80份,有效問卷171份,有效率為95%。
用SPSS 25.0軟件行數據分析。患者的一般資料用均數、標準差、頻數和百分比描述,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并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進行統計分析。將單因素分析及相關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調查171例患者,BFS總分為(59.65±5.73)分,各維度得分情況見表1。

表1 171例永久性腸造口患者BFS的得分情況
171例患者一般資料及BFS得分比較見表2。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BFS與PSSS總分呈正相關(P<0.01);與面對得分呈正相關(P<0.01),與回避、屈服得分呈負相關(P<0.01);與焦慮、抑郁得分均呈負相關(P<0.01),見表3。
以BFS總分作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及Pearson相關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P<0.05)作為自變量,相關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自變量以原值輸入,其他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4,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面對、領悟社會支持、屈服、焦慮、家庭月均收入5個變量進入最終的回歸方程,見表5。

表2 永久性腸造口患者一般資料及BFS得分比較(n=171)

表3 171例永久性腸造口患者BF相關性分析(r值)

表4 自變量賦值表

表5 永久性腸造口患者BF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171)
本調查研究中,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的BFS總分為(59.65±5.73)分,說明永久性腸造口患者在面對造口的創傷時會產生一些積極的改變,但處于中等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本研究結果低于袁理等[10]的研究結果,可能原因是:本研究中納入的研究對象均為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而袁理等研究中納入的研究對象含有永久性和臨時性兩類造口患者,雖然二者均發生軀體完整性的改變,但臨時性造口患者有造口回納的機會,行永久性腸造口術的患者需終身使用造口排泄糞便,導致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自身的情感創傷體驗更為強烈;且本研究中造口術后時間在1~6個月內的占59.6%,病程較短,尚處于心理調適階段。醫護人員應該引導患者以積極方式面對造口,更深入地了解造口的積極意義,減少消極情緒,在逆境中找出有益的方面。
3.2.1家庭收入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家庭月均收入水平越高的永久性腸造口患者BF水平越高,與王帥等[11]研究結果相似。可能原因是家庭收入是疾病治療的重要基礎,家庭經濟條件較好者,治療的心理負擔相對較輕,患者造口護理用品的選擇空間更大,患者體驗效果更好。提示醫療機構應加強醫療資金的建立,幫助家庭收入較低的造口患者減輕醫療負擔。同時,醫務人員應積極與家庭收入較低的造口患者溝通,了解其遇到的造口護理問題,給予處理,幫助患者重拾信心,積極面對生活。另外,傷口造口專科護士應詳細告知造口產品的選擇、使用方法,指導患者選擇既經濟又實用的產品,以節省造口護理成本。
3.2.2領悟社會支持水平
本研究顯示,患者對社會支持的感知越多,疾病獲益越多。可能原因是患者對社會支持的感知越多,其心理適應度就越強,疾病引起的焦慮情緒就越少,更易于思考疾病帶來的益處。社會支持中家庭內支持與BFS得分相關,可能是因為多數患者因為治療和康復的需要,較多時間是在醫院和家中,與同事及外界接觸少。較好的家庭氛圍可為患者提供充分的物質和精神支持,增強患者自尊感,減輕患者壓力。楊群草等[12]研究表明,家人、朋友和醫護人員的支持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感知疾病益處。提示醫務人員在促進患者疾病康復時,要充分調動家屬的積極性,鼓勵家屬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支持和幫助患者,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還應積極引導患者充分利用各種社會支持系統,幫助患者感知更多的疾病益處,積極融入社會生活,幫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會。
3.2.3積極應對方式
本研究顯示,采取面對方式的患者BF水平較高(P<0.01),而采取屈服的患者BF水平較低(P<0.01)。可能原因是:終生與造口共存的狀態、造口護理等問題使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面臨巨大壓力。屈服是消極的應對方式,會影響患者的主動性,阻礙患者健康行為的實施,不利于患者感知疾病益處[13]。患者主動面對造口,更容易接受造口及其對自己身體和生活的影響,主動學習造口相關知識和護理技能,增強自信心。因此,醫護人員要善于引導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和造口,創造患者與社會接觸的機會,進而提升患者BF水平,以達到維持或促進心身健康的目的。
3.2.4焦慮
永久性腸造口患者在經歷自我形象改變與身體折磨后,容易產生負面心理[14]。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焦慮情緒越少,BF水平越高(P<0.05),這與李志為等[15]研究結果相似,說明BF可以作為改善患者負面情緒的切入點,通過提高患者疾病益處感知,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而隨著焦慮情緒的緩解,又可以促進患者疾病益處感知的增加。在未來的臨床工作中,醫護人員應及時發現患者造口引起的心理排斥反應和負性情緒,給予及時有效的疏導,引導患者挖掘自身積極的心理,使永久性腸造口患者對其預后和生活意義有更積極的認識,促進其心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