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快遞業呈“爆發式”發展,快遞包裝引發的環保、資源浪費、信息安全等問題日趨凸顯,共享快遞包裝無疑已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研究方向。大數據背景下共享快遞包裝設計及回收模式研究通過分析國內外現有共享快遞包裝的優勢與缺陷,提出共享快遞包裝需遵循環保性、共享性與便捷性原則,從材料選擇、結構設計、信息識別設計三個方面著手,構建共享快遞包裝的回收模式,最終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關鍵詞:大數據;智能共享;快遞包裝設計;設計痛點;新路徑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能快遞包裝設計研究”(19C0292)研究成果。
隨著快遞業呈“爆發式”發展,快遞包裝引發的環保、資源浪費、信息安全等問題日趨凸顯?;谶@些問題,加強共享快遞包裝設計的創新力度以及構建系統的回收模式已迫在眉睫。
大數據背景下,共享快遞包裝因共享經濟而應運而生。所謂共享經濟,亦稱分享經濟,是指利用當下先進信息技術對海量的閑置資源進行整合、分析并分享,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創造價值最大化的服務形態,包括需求方、供給方和共享經濟平臺三大主體[1]。而共享快遞包裝正是建立在這一經濟基礎之上,主要以現代化的包裝技術和信息共享平臺作為支撐,在物流過程中循環使用,節約資源并利用智能傳感器、RFID、GIS、GPS等技術進行數據采集、定位追蹤、信息查詢、身份識別,使快遞包裝實現可控??梢?,共享快遞包裝的本質是最大化提高快遞包裝的使用頻率,使快遞包裝單次成本達到最低值,資源利用實現最大值。其具有共享性、可循環性、安全性等特點,與傳統意義上的包裝有著本質區別。
一、共享快遞包裝現狀分析
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20年行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點》指出,郵政業要力爭實施“9792”工程,即降低膠帶封裝比例90%、快遞商品不進行二次包裝比例70%、物流中轉袋使用率90%、增加2萬個具備標準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網點[2]。同時,國家還出臺了《快遞封裝用品(第1部分):封套(GB/T16606.1-2009)》等相關標準,旨在推動快遞包裝朝環保、共享、高效方向發展[3]。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各大快遞企業和科研院校陸續進行共享快遞包裝設計,主要體現在共享快遞盒的設計與推廣,并取得一定成效[4]。如2017年蘇寧物流和灰度環??萍悸摵贤瞥龅墓蚕砜爝f盒(如圖1),其采用可降解材料PP材質,輕而堅固,可折疊,化學性能穩定,麥稈纖維材質的環保封箱扣,100%回收再循環使用,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但需緩沖材料以固定內容物。又如2018年順豐科技秉承環保理念推出的“豐BOX終端循環包裝箱”[5](如圖2),其采用PP(聚丙烯)+牛津布組合材質,內容物使用魔術貼綁帶固定,開啟方式則使用拉鏈取代以往的膠帶,可循環使用上百次,并運用二維碼追蹤技術達到防盜目的,但商家和消費者因其單次使用成本過高而致使用受限。再如由湖南大學設計的京東共享快遞盒2.0版本,共設計三種不同尺寸,采用標準化造型,可靈活組合,減少使用緩沖材料,回收時可折疊,且將智能技術運用到快遞盒上,但在保護內容物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在物流過程中易被開啟。以上三種共享快遞盒雖較傳統快遞盒有質的飛躍,但依然存在一定弊端。通過具體分析不難看出,我國共享快遞包裝設計還處于試驗階段,共享快遞盒的回收再利用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
國外以美國亞馬遜電商平臺為代表,快遞企業有美國聯邦快遞、德國DHL國際快遞、荷蘭天地快運等,擁有全球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分揀系統,推出了一系列典型的共享快遞包裝。如荷蘭知名設計公司REPACK推出RePack循環快遞包裝和RePack Bag回收快遞袋(如圖3)。RePack循環快遞包裝需消費者支付押金并送至郵箱,快遞包裝回收后押金系統自動退換押金。RePack Bag回收快遞袋包含兩層,內外層選用微孔聚氨酯和聚酯纖維材料,均可回收再利用。這款快遞包裝僅適合業務量較小的國家,郵寄回收的方式無疑增添了消費者的使用步驟。又如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研究生Mireia Gordi Vila設計了兩組易碎物快遞包裝(如圖4),一組是將具有彈性的緩沖膜應用于包裝結構中,外部木質快遞箱可拆卸,并提供多種尺寸;另一組則是設計可重復使用的保護膜,保持恒定彈性,適用范圍廣??傮w來看,國外快遞包裝無論是在結構造型設計上還是回收模式上,均有其特色,值得借鑒。
二、共享快遞包裝的設計原則
綜上,現有共享快遞包裝雖解決了快遞行業中凸顯的一些不足,但仍存在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回收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因此,設計時共享快遞包裝除了具備包裝基本功能外,還需遵循環保性、共享性與便捷性原則。
(一)環保性
大數據背景下,快遞行業應積極倡導并推進綠色包裝計劃,進行共享快遞包裝設計時需首先考慮其環保性原則,倡導“環?!笨爝f包裝勢在必行。一方面,選擇環??山到獠牧鲜窃O計共享快遞包裝的基礎,可降低環境破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快遞包裝結構設計是關鍵,可降低資源損耗。在整個包裝生命周期,共享快遞包裝應遵循節約環保、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朝著綠色健康方向發展,促進人與環境和諧共處。
(二)共享性
快遞包裝的共享性原則主要體現在通用性的器具特征上,即最大可能實現快遞包裝對各類產品和消費者的通用[6]。一方面,內容物種類豐富,共享快遞包裝需滿足其包裝需求,即物理性能(尺寸、重量等)和化學性能(貨架期、濕度等);另一方面,現有共享快遞包裝基本上是由有代表性的快遞企業自行研發或邀請專業人士研發,只用于本公司的快遞物流,存在一定限制。因此,政府可成立共享包裝公司設計生產共享快遞包裝,所有公司和個體電商均可通用。
(三)便捷性
共享快遞包裝不僅節約資源,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7]。共享快遞包裝要求可重復使用,因此而設計的包裝結構、開啟方式和拆卸方法應遵循便捷性原則,使快遞包裝在運輸過程中、消費者使用時和快遞公司回收時達到便捷的目的。
三、共享快遞包裝的設計內容
(一)材料選擇
選擇合理的材料是設計共享快遞包裝的第一步。共享快遞包裝材料需具備化學性能和物理性能,其中化學性能主要體現在包裝材料的阻隔作用上,包括阻氣、阻水、阻濕、透光性等方面,避免包裝材料對內容物產生物質遷移,起到保質保鮮作用。物理性能要求包裝材料要堅固耐用,減少內容物在使用過程中因撞擊摩擦而損壞;要具備良好的緩沖性能,可抗震抗摔;材質要輕,以降低生產與運輸成本。目前市場現有的快遞包裝材料有紙、塑料等,它們都存在一定缺陷,如紙質材料的穩固、阻隔性能較差,塑料的化學穩定性、抗震性差,無法滿足快遞包裝每個過程的功能需求,并難以降解,易造成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而聚乳酸(PLA))、聚丙烯(PP)、聚氨酯(PU)等可降解高分子材料[8],因性能穩定、可降解性等特點,可成為共享快遞包裝的理想材料。
(二)結構設計
共享快遞包裝的造型形態由其結構設計決定,而結構設計又直接影響快遞內容物的安全性以及快遞包裝的生產成本[9]。據調研統計,快遞包裝的內包裝大多采用單層、雙層甚至多層包裝[10],外包裝則采用方形、圓柱形包裝。經過分析,這種包裝結構存在以下問題:包裝繁瑣,造成材料浪費;造型結構復雜,加大人工打包難度,增加打包時間;存儲空間浪費,運輸不便且商品儲存周期短等。因此,針對物流運輸的特殊性以及快遞包裝存在的問題,需考慮包裝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便捷性、安全性和環保性等,可通過設計可折疊結構、可重復開啟結構和可拆卸結構來優化共享快遞包裝的結構設計。第一,設計可折疊結構。其最大的亮點是可根據內容物實際需要調節快遞包裝高度,靈活組合,降低內容物與快遞包裝之間的間隙率,達到盡可能少使用甚至不使用緩沖物的目的,同時方便折疊回收,降低運輸成本。這種結構對內容物的保護性能稍有欠缺,需設計包裝內部的支撐結構,以保證內容物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第二,設計可重復開啟結構(如圖5)。共享快遞包裝要求回收再利用,多次開啟包裝成為必然,可重復開啟結構將隨之出現。這種結構包括顯竊啟輔助結構設計,對快遞可實時監督監管,保證產品的安全與隱私。第三,設計可拆卸結構。這種結構可使共享快遞包裝進行拆卸組裝,當快遞包裝某個子結構破損時,可進行替換,但需注意子結構間的銜接設計,最終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圖6中的這款共享快遞包裝箱是由同課題組陳龍設計,其底部面積不變,側面由各個子結構搭建組合而成,根據內容物尺寸可調節包裝箱的高度,當包裝箱某一塊受損時,只需拆卸替換受損的那一塊,其他部分可再次使用。
(三)信息識別設計
共享快遞包裝的信息內容包括快遞公司的識別系統、用戶相關信息以及快遞包裝的回收流程,借助大數據技術,設計二維碼、RFID標簽、顯竊啟標簽等,將內容物整個生命周期的信息數據以可視化形式展現,實時監控[11]??爝f包裝的頂部開啟位置設計顯竊啟標簽,當包裝被開啟,其標簽也隨之撕毀,實現最大程度地保護內容物和消費者的隱私。
四、共享快遞包裝的回收模式
近幾年,社會經濟結構、意識形態、文化觀念等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消費者體驗感的愉悅性備受關注。大數據背景下,快遞業“爆發式”的發展使快遞包裝廢棄物帶來的環境負擔已成為急需解決的最大問題,傳統快遞模式以及回收模式不再適應目前消費者的購物方式和社會需求的發展,因此,需構建一套系統的包裝回收模式,并進行使用和推廣。
(一)回收渠道的便利化
1.建立共享快遞包裝的回收體系。而回收體系的建立離不開國家政策、消費者、快遞企業等多方的共同合作,要求系統性,需長期共同努力[12]。
(1)根據國家政策制定各項利于快遞包裝回收的規章制度。
(2)消費者需加強自身主動意識,并受被動激勵影響,作為快遞包裝回收的關鍵角色積極配合回收體系的建立。
(3)快遞企業作為快遞包裝回收的主導者。建立回收體系時需全面而系統地考慮快遞包裝的結構、材料以及回收方案等多方面因素。
(4)快遞點以雙重身份肩負起分發快遞和回收廢棄物的艱巨任務,以各種激勵方式展開回收工作,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2.設立便利易用的快遞包裝回收服務站,這是回收體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1)快遞包裝回收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以回收服務站為中心,圍繞回收服務站展開各項工作,是整個回收體系的核心部分。
(2)回收服務站作為快遞包裝回收體系的重要載體,可加強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促進快遞的綠色化以及廢棄物的回收,有效緩解快遞包裝造成的嚴峻問題。
(二)運輸方式的優化
傳統的快遞包裝運輸方式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生活需要和新時代的發展需求。通過優化運輸工具和配送方式,可提高整個物流過程的工作效率,更好地迎合物流制造業未來的發展趨勢。5G技術與移動網絡已覆蓋整個產品領域和物流線,賦予共享快遞包裝新運輸方式的更新優化具有多種可能。包裝運輸方式的優化不僅可提升整個物流線的安全性和配送效率,同時可讓消費者更便捷地拿取快遞和歸還快遞,最終加速共享快遞包裝回收模式的構建。
(三)共享快遞包裝的回收
共享快遞包裝回收站點的設立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其覆蓋區域與消費者的居住區域存在盲區或是距離較遠等情況,給消費者帶來諸多不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在回收站點設置三位一體的多功能回收箱,寄、取件和回收均可自助完成,整個過程可智能監控,同時擴大回收服務范圍,提升消費者體驗感的愉悅性。另外,共享快遞盒的設計可采用快遞業、制造業與消費者多方合作的回收模式(如圖7),快遞業帶頭回收,引導消費者參與,三方密切配合,促使共享快遞盒的循環使用。同時,將共享理念運用到設計中,設計出可自助回收快遞包裝盒的裝置。
五、結語
傳統快遞包裝引發的一系列嚴重問題,促使以共享經濟為基礎的共享快遞包裝成為解決快遞業問題的研究方向。但共享快遞包裝的全方位普及仍面臨諸多難題,需借助新材料、新技術,對快遞包裝結構、信息識別以及回收模式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向消費者展現快遞包裝的更多可能性,促進共享快遞包裝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和平.共享快遞包裝設計研究——基于設計實踐的反思[J].裝飾,2019(10):104-107.
[2]卞金晨.基于服務設計理念的共享快遞包裝設計[D].南昌:南昌大學,2021.
[3]陳龍,黎英,劉溈.基于大數據庫的物流共享包裝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0(10):205-210.
[4]熊興福,卞金晨,曲敏.基于綠色模塊化理念的共享快遞包裝設計[J].包裝工程,2021(10):207-212.
[5]張弘韜,趙悅.共享快遞包裝的設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工業設計,2021(8):81-82.
[6]柯勝海,陳薪羽.“新限塑令”背景下共享包裝功能結構設計研究[J].湖南包裝,2020(1):58-61.
[7]金詩韻,盛建平,關崇山.快遞包裝的標準化和減量化設計[J].包裝工程,2019(3):149-155.
[8]黎英,陳龍.論共享包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J].湖南包裝,2018(5):22-25.
[9]倪云華,虞仲軼.共享經濟大趨勢[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10]杜娟娟.論循環經濟下的綠色設計[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16.
[11]孔祥富,劉保興,劉星辰.一種基于循環利用的快遞包裝箱設計[J].包裝工程,2018(16):69-72.
[12]李蓉.基于綠色理念的快遞包裝設計與回收流程構建[J].惠州學院學報,2019(5):84-89.
作者簡介:陳麗莉,湖南工業大學在讀博士,衡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