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口述
◎安小慶整理
從1992年三峽工程啟動,到2010年三峽移民宣告結束,這18年里,三峽庫區大概搬遷139萬移民。這中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離開家鄉的時候所帶的東西。
2006年,我在湖北省秭歸縣遇到一個正在打棺材的移民。棺材是給他祖墳里的先人準備的。這個移民是后靠移民,也就是從低處搬到高海拔的山上。他家的田不久后就要被淹掉,他打算半夜的時候,把祖先的遺骸裝到棺材里,再送到新家的墓地里重新入土。
這種方法不是他自創的。歷史上住在峽江邊的人就有過這種做法。特別是2003年6月大壩第一次蓄水前,這樣做的移民特別多。更多的人,是把老家的植物和泥土帶走。
有一次,有一批移民搬去安徽,我在船上看到一個女孩抱著一棵花椒樹。我就問她爸爸,為什么帶這棵樹。他說:“我們家的這棵花椒樹上結的花椒肯定比安徽那邊的香,而且這棵花椒樹我種了很多年,以前村里人都要我們家的樹苗,所以我要把它一直留著。”
移民們還喜歡帶果樹。本來峽江邊的人千百年來就種這些樹:橘樹、梨樹、李子樹、桂花樹……這些樹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了。
除了植物,大家還愛帶土——家鄉的土,有的用塑料袋裝著,有的用布包著。還有些人帶農具,帶石磨,可能到了新家這些東西都用不上,但他們還是帶上了。在這些離別的場合,幾乎都看得到一條橫幅:“舍小家,為大家,支援三峽建設為國家。”

2008年春天,峽江的桃花又開了。清明節的時候,我和朋友一起去秭歸,在經過郭家壩鎮時,遇見正在搬家的山民劉敏華。
那天,他已經搬了好多趟,用背篼把舊東西背去建在高處的新家。我們經過的時候,他已經把家門前的那棵桃樹挖了出來,正在往背篼里裝。他說他舍不得這棵已經開花的桃樹,想用背篼把它背上去。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妻子最喜歡這張《背桃花的移民》。她說,這張照片把我們對三峽的鄉愁和情感,用最美的形式表現了出來,同時又充滿中國人的詩意。
屋檐下靜默的男人,和他背篼里那株盛放的桃花,激起觀者心中無限思緒。人們對著這張照片出了神,想起自己和家園,和故鄉,和遷徙,和變化,和四季,和風物有關的一切。
一位網友為這張照片配上文字:“我背了故鄉在身,我假設每個腳印都有根。”還有一位網友寫道:“家鄉猶在,是眸中煙水、背上桃花。”2020年春天,一位叫鵬飛的武漢市民在日記中寫道:“今天看到這張照片特別有感觸……他要馱走的哪里是一棵桃樹,他要馱走的其實是家鄉的春天。”
或許今天的我們,都是背桃花的人,“我背上自己的桃花,做自己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