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潤

在商業世界,至少有3種人生選擇:體育生、數學生和藝術生。
商業上的成功可以分成3種:一種靠努力掙錢,一種靠模式掙錢,還有一種靠技能掙錢。在打法確定的情況下,去拼體力、比勤奮,這是體育生的做法。
我們在2018年6月才開始做微信公眾號,大家都說紅利期過去了,但我們把用戶量發展到現在的300多萬,拼的就是體力。我們比誰跑得快,比誰起得早,比誰更勤奮,比誰每天都能更新,比誰對文章的質量要求更高。
在行業變化不快的時候,其實每個行業的基本打法是確定的,交易模式也是確定的。那么在模式確定的時候,誰能在行業里面掙到錢呢?
就是用這個行業的既定做法,做得更好的那個人。他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更勝一籌。
如果你是做餐飲的,你會不會記錄每一個進店的客人,什么時候來,點了什么菜?我認識一個餐飲企業的創業者,除了記錄這些,連客人每次來,帶的是不是同一個人,他都記得清清楚楚。這樣,在為客人服務的時候,他就知道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
還有我國臺灣的著名企業家王永慶賣大米的故事。王永慶有一個本子,上面詳細記錄了每個客戶家里有多少人,米缸有多大,一個月吃多少米,大概什么時候發薪水……每次算著客戶的米快吃完了,他就提前聯系客戶,送米上門。等客戶發工資之后,再去討米錢。他賣大米,是給客戶扛到家里去的。把米送到客戶家之后,如果客戶家的米缸里還有米,他就把陳米先倒出來,把米缸刷干凈,然后把新米倒進去,再將陳米放在上面。把服務做到這么細致,簡直讓人嘆為觀止。
拼體力太難了,有沒有其他賽道呢?
你可以用數學思維去解開商業世界的新問題。比如,蔚來汽車和寧德時代推出的換電業務,我覺得特別聰明。你今天買了一輛全新的新能源汽車,車里有一個全新的電池,但是你經常出差,不常開車。等到10年后,車要報廢了,電池也會一起報廢。你車里的電池可能只充了3000次,而這個電池原本在整個使用周期也許可以充1萬次。那么,你的電池沒有被充分使用,這就是可以改變模式、重新計算的地方。
于是電池廠家、汽車廠家想了一個辦法:換電。但車主不愿意。于是廠家接著想辦法,那就把車的價格降下來,電池不賣只租,這樣車主就不會介意電池的新舊了。換電問題解決了,電池也可以被充分使用。
這就是靠數學思維來解決問題。一旦行業發生變革,它的交易結構就發生變化了。如果今天你要想創新一個商業模式,那你就是數學生。
什么叫改模式?我們說,商業模式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過去你開餐廳,在黃金地段租個鋪面,你付的租金,就是你買流量(吸引客人)所花的錢。后來互聯網出現了,行業發生了變革,大家不用到你的店里來吃飯,在家就能點外賣。客戶的消費習慣變了,你的成本結構也變了。這時,你琢磨著自己做一個外賣平臺,把整個模式改一改。一旦改模式,就得徹底想清楚,要像數學生一樣,去做證明和推演,而且中間一定不能有邏輯漏洞。
在整個交易結構里,餐廳如何盈利?平臺、外賣騎手怎么掙錢?消費者如何獲益?這些都要想清楚,在腦子里不斷預演。結構不對,什么都不對。改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拼智力、拼數學思維。
體育生在確定的模式里去拼搏,數學生在變革中推演著去闖蕩。還有沒有別的賽道呢?
有人喜歡京劇,有人喜歡黃梅戲,有人喜歡說唱音樂,有人喜歡鋼琴獨奏,每個人喜歡的音樂類型不一樣。有自己特別擅長的事,有技能,靠一門手藝掙錢的人,叫藝術生。
藝術是有非常強烈的個人偏好的。舉個例子,我先后用過很多部手機,有些手機很有年代感,我想把它們都裝裱起來收藏。我從網上找到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把我的幾部手機都寄給了她。她把每一部手機都拆開,將里面的配件一一用標簽做好標識,非常精細地裝裱在一個A3紙大小的框里,做得極有美感。
除了手機,她裝裱的東西,還有游戲機、手環、手表等。我估計,她一年能賺好幾百萬元。因此,如果一個藝術生能在一個小的細分領域,專注地把它做好,那么他選擇的道路就很有價值。
“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吧。”雖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但在商業世界中,確實很怕你是體育生,卻參加了數學競賽,你還不自知。而數學生,一旦到了體育競技場,也同樣危險。跨領域,我們很容易犯很多錯,但是我們自己可能并不知道。
怎么辦?培養自己的全局觀、系統思維。比如,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商業模式是什么樣的嗎?你能找到規律嗎?
最好的商業模式,要滿足3個條件:高頻、剛需、高毛利。
你每天都要吃飯,經常要用手機,這就叫高頻,而且這是剛需。曾經洛克菲勒憑借石油生意成為世界首富,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身家超過10億美元的人。為什么?
因為石油屬于高頻的,關系著衣食住行。滌綸、錦綸,服飾面料需要石油合成纖維,化肥、殺蟲劑需要石油參與制作,橡膠、塑料、清潔用品很多都需要石油合成,交通工具的燃料、鋪路的瀝青,都來自石油。
那什么叫高毛利呢?就是得超過社會的平均利潤。想要獲得高毛利,你得有定價權。再比如,我們知道旺鋪很重要,可是旺鋪為什么這么重要?那是因為更好的地段帶來了更多的人流量。所以,人流量,其實才是“旺”和“鋪”這兩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是這個關系背后的規律。
在了解全局之前,千萬不要輕易歸因。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商業模式中的各個利益相關者,它們之間相互作用著,這叫關聯性。越是在高速變化的時代,越是要訓練系統性思維,擁有全局觀。
最后,我想分享一個故事。江蘇省可以說是全國高考難度非常大的省,我曾就讀的南京一中,是江蘇最好的中學之一,這所學校的普通學生,放在江蘇的其他學校,可能都是學霸。包同學和我在同一所中學讀書,也是我們這屆的高考狀元,高分考入南京大學計算機系。而我也很幸運,考上了南京大學數學系,和包狀元又在同一所學校。有一次我去計算機系的宿舍找包狀元玩,發現他這么厲害的人,竟然也有不會做的題目。我看著他請教上鋪的郭同學,郭同學只是懶洋洋地看了一眼題,慢悠悠地說了幾句,包狀元就恍然大悟。
這個郭同學,幾乎每天都不去上課,每天都睡不醒。就是這樣一個“睡神”,學霸們卻都排著隊,等著問他問題。看來,郭同學不只是“睡神”,還是真正的“大神”。
畢業后,我又很幸運,和郭大神去了同一家公司,后來又一起加入微軟公司。微軟公司的考核方式是打分制,20%的人拿4分,70%的人拿3分和3.5分,10%的人拿2.5分。郭大神卻常常拿到4.5分,為什么?因為拿到4分已經無法證明他的優秀了。拿到5分呢?那幾乎不可能。因為拿到5分就代表你是完美的。在微軟公司,幾乎不可能有人拿到5分。直到我遇到了謝同學……
謝同學才是真正的“掃地僧”。謝掃地僧,真的拿到了其他人不敢想象的5.0分。對他來說,4.5分太保守了,無法體現他的優秀。而他的老板,必須層層向上證明,這個人真的是完美的,到最后甚至驚動了比爾·蓋茨,微軟公司破格給一名員工打了5分。
故事聽到這兒,你可能會驚嘆:優秀,簡直沒有極限。可是,再看看身邊,有奧數冠軍、高考狀元、科技發明獎得主,還有很多更優秀的人。他們謙卑、友善地和大家一起工作。和他們交談,你只會感覺到深不可測的能量,卻感覺不到一絲鋒芒。像謝掃地僧這種極度優秀的人,竟然因為星空的璀璨,顯得不是那么奪目了。
夜空中,還有更耀眼的星。那些我見過的“開掛”的人生,太多了。
優秀,真的沒有極限。更可怕的是,這些優秀的人,比你更加謙卑、更加努力。但我們也不必焦慮,不必迷茫,只需努力,在自己的賽道,做到極致。因為通往“開掛”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整片星空璀璨,是因為有每一顆星存在。而每一顆星,不管大小,無論明暗,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