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庚,陳 鈞,王 睿
(1.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09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 100096)
2021年10月3日,第29屆 女 籃亞洲杯在約旦首都安曼落下帷幕,最終中國女籃在決賽中以73∶78負于日本女籃,屈居亞軍。這是繼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后,中日雙方在隊伍均有調整的情況下的又一次較量,也是自2013年以來,中國女籃連續在5屆亞洲杯上不敵日本女籃。為什么中國女籃在占據身高、力量等優勢的情況下,沒有在比賽中獲得勝勢,值得分析。現代籃球比賽中,2支球隊的攻防能力強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比賽勝負走向,本文以第25~第29屆共5屆女籃亞洲杯中日女籃的攻防能力技術統計數據為基礎,對中國女籃和日本女籃的攻防能力進行比較分析,探討中日女籃在攻防能力方面的差異和原因,以期為提高中國女籃的攻防能力水平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本文以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女籃的攻防能力為研究對象。
通過國際籃球聯合會網址(www.fiba.basketball)收集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國女籃與日本女籃比賽攻防能力統計數據;通過中國知網(www.cnki.net),以“女籃亞洲杯”“攻防能力”等為關鍵詞,查詢相關的文獻資料并確定“攻防能力”的相關指標。
通過走訪和視頻訪談,訪問了部分籃球專家、教授和原國家女籃教練員,就有關攻防能力指標選取等問題聽取專家們的意見。
觀看了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國女籃、日本女籃與其對手的所有比賽錄像,共56場。通過定格、慢放、重放等手段準確記錄數據,并觀摩場上雙方隊員的表現。
根據各項統計數據,對中國女籃與日本女籃攻防能力進行對比分析。
運用t檢驗,對中國女籃與日本女籃的攻防指標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進攻能力是指在籃球比賽中,場上進攻隊員依據籃球規則要求,為了完成投籃得分而有目的地利用個人技術和配合進行攻擊的能力,主要指標包括得分能力(2分球得分及命中率、3分球得分及命中率、罰球得分及命中率、每節得分以及各位置得分)、搶前場籃板能力、助攻能力、失誤情況。本文根據以上指標對中國女籃進攻能力與日本女籃進攻能力進行對比分析。
籃球運動是以得分多少判定比賽勝負的競賽項目,投籃是唯一的得分手段。由表1可知,在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本女籃6場比賽場均得分為70.7分,中國女籃為62.7分,場均比日本女籃少8分,其中分差最大為35分(第26屆女籃亞洲杯的決賽)。在2分球方面,日本女籃場均出手54.2次,中國女籃場均出手44.7次,場均比日本女籃少9.5次,具有顯著性差異;日本女籃場2分球均命中24.3次,中國女籃為18.5次,比日本女籃少5.8次,命中率低4%,具有顯著性差異。在3分球方面,日本女籃場均出手16.8次,中國女籃場均出手為20次,比日本女籃多了3.2次,但日本女籃卻比中國女籃場均命中率高了0.9%。罰球方面,日本女籃場均罰球數為9.8次,中國女籃為11.2次,比日本女籃多1.4次,日本女籃罰球命中率場均為69.9%,中國女籃為70.7%。由統計數據并結合錄像觀察發現,造成上述的原因主要有:(1)日本女籃具有較強的快攻能力,隊員得球后推進速度快,成功率高,戰術組織流暢,掩護后的2分球出手以及空位出手命中率高;(2)日本女籃隊員善于在快速移動中創造投籃的時間差和位置差,投籃出手速度快,在對抗中投籃手法穩定;(3)中國女籃攻防轉換較慢,以內線進攻為主,戰術組織相對保守、單調,隊員投籃準備時間長,捕捉投籃時機能力不強,對抗中投籃技術穩定性差。

表1 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女籃得分能力對比
由表2、圖1可知,在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本女籃每節得分均領先中國女籃,其中日本女籃與中國女籃在第一節的分差最大,場均領先中國女籃3.1分;在第四節日本女籃與中國女籃分差最小,為1.5分,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這主要是由于:(1)日本女籃準備充分,開場進入比賽狀態快,體能好,每節得分較穩定,控制比賽節奏的能力較強;(2)日本女籃陣容配備更加合理;(3)中國女籃開局沒能夠很好地把握局面,進入比賽狀態較慢,基本技術不扎實,動作緊張。

表2 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女籃場均各節得分對比
由表3、圖2可知,在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本女籃后衛球員的得分領先中國女籃后衛球員7.4分,并具有顯著性差異,中國女籃在前鋒和中鋒球員得分上稍領先于日本女籃。結合錄像觀察發現,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主要有:(1)日本女籃后衛球員個人能力強,突破速度快,動作靈敏,對抗中投籃能力強,攻防轉換速度快,突破能力較好;(2)中國女籃后衛隊員控制球、支配球的能力不足,配合后的出手命中率較低,后衛進攻能力較弱。內線隊員身高占有絕對優勢,籃下1對1進攻時具有優勢。

表3 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女籃各位置場均得分對比

圖 1 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女籃場均各節得分對比統計圖
現代籃球比賽越來越激烈,特別是對于進攻方來說,搶奪到前場籃板球,就意味著自己多一次進攻機會,減少了對手的進攻機會。由 表4可知,在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6場比賽中,中國女籃與日本女籃的場均前場籃板均為10個。中國女籃在有身高、體重優勢占有明顯優勢情況下沒有搶到更多籃板球,究其原因主要有在于,日本女籃拼搶前場籃板球的積極性高,意識較強,參與搶進攻籃球的隊員配合較好,腳下移動快,對球的落點判斷準確。
助攻是運動員技術、意識、視野、創造機會與把握機會能力的綜合體現,助攻次數多少與個人攻擊能力、傳接球技巧和同伴之間的默契配合有關。 由表4可知,在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本女籃場均助攻為14.8次,中國女籃為17次,場均比日本女籃多出2.2次,但沒有顯著性差異。由錄像觀察發現,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女籃隊員內線身高具有絕對優勢,戰術打法以內線為主,內線得分較為穩定。
由表4可知,在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本女籃的場均失誤8.8次,中國女籃為16.5次,場均比日本女籃多7.7次,具顯著性差異。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日本女籃在比賽中基本功扎實,戰術設計合理,球員配合默契;(2)中國女籃控制球能力弱,怕緊逼,戰術設計和配合存在不足。

圖 2 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女籃各位置場均得分對比統計圖

表4 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女籃搶前場籃板、助攻和失誤對比
防守能力是指在籃球比賽中,場上防守隊員依據籃球規則要求,為了阻止對方得分,以搶奪球權為目的而采取的個人防守技術和配合進行防守的能力。本文中的防守能力指標主要包括搶后場籃板能力、搶斷能力、蓋帽能力、犯規情況,本文將根據以上指標著手對中國女籃防守能力與日本女籃進行對比分析。
后場籃板球指的是防守方在其后場搶到籃板球,從而得到球的控制權。 由表5可知,在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本女籃場均后場籃板為24.7個,中國女籃為26.8個,中國女籃場均比日本女籃多搶2.1個后場籃板,不具有顯著性差異。由數據結合錄像觀察發現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中國女籃具有身高優勢,在防守中充分利用了身體優勢加強了對后場籃板的保護。
搶斷球是指防守方出其不意地從進攻方手中奪取球權,是快攻發動成功率最高的一種攻守轉換的方式。由表5可知,在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本女籃場均有9.5次搶斷,而中國女籃僅為4.2次,在6場比賽中,中國女籃有4場比賽搶斷數都落后于對手,且具有極顯著性差異。 兩隊的搶斷數據差異如此明顯主要在于:日本女籃在防守經驗上相比中國女籃較為豐富,防守時腳步移動速度快,多采用貼身緊逼防守,防守意識較好,對傳球路線的判斷較為準確,搶斷能力強。
籃球運動中,封蓋是防投籃的最后一道防線,當進攻隊員進行投籃出手時,防守方隊員從空中攔截掉球,阻斷球的走向。 由表5可知,在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本女籃場均蓋帽數為4次,中國女籃為4.6次,場均比日本女籃多出0.6次蓋帽,不具有顯著性差異。 由數據結合錄像觀察發現,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有:(1)日本女籃隊員內線與中國女籃身高差距明顯,多利用補防協防來封蓋中國女籃;(2)中國女籃在防守時主要利用自身身高優勢充分干擾日本女籃隊員的投籃,特別是在籃下的防守威懾力較強。
犯規次數的多少及犯規的形式是反映一支球隊防守時攻擊性和兇悍性強弱的重要指標, 但是過多無謂的犯規會削弱本方的戰斗力。 由表5可知,在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本女籃的場均犯規數為12次,中國女籃的場均犯規數為12.7次,不具有顯著性差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近3 屆女籃亞洲杯中中國女籃每場的犯規數都在日本女籃之上。由數據結合錄像觀察可知,造成上述現象是原因主要有:(1)日本女籃犯規時的目的性較強,腳步移動快,防守時能夠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身體和手上動作,控制犯規能力較中國女籃強;(2)中國女籃在防守時重心較高,腳步移動速度較慢,被對手突破后容易拉人犯規,防守時沒有及時搶占合法地位,讓對手打成時間差;(3)中國女籃在比賽最后時刻因比分落后,多采用犯規戰術以求爭得球權,犯規較多。

表5 第25~第29屆女籃亞洲杯中日女籃防守指標對比
在進攻能力方面,日本女籃在2分球、3分球、每節得分能力上以及控制失誤方面好于中國女籃。中國女籃在罰球、助攻能力方面好于日本女籃。日本女籃基本功扎實,投籃出手速度快,在對抗中的投籃能力強,戰術設計合理,球員配合較默契;有較強的快攻能力,隊員得球后推進速度快,成功率高。中國女籃控制球能力弱,怕緊逼,隊員投籃準備時間長,對抗中暴露出投籃技術穩定性差;攻防轉換較慢,以內線進攻為主,戰術組織相對保守、單調。
在防守能力方面,日本女籃在搶斷、犯規控制方面好于中國女籃,中國女籃在搶后場籃板能力、蓋帽能力好于日本女籃。 日本女籃在防守經驗上比中國女籃豐富,防守意識較好,腳步移動速度快,敢于采用貼身緊逼防守,對傳球路線的判斷較為準確,搶斷能力強;中國女籃在防守時重心較高,腳步移動速度較慢,被對手突破后容易拉人犯規。 日本女籃隊員內線與中國女籃身高差距明顯,多利用補防協防來封蓋中國女籃;中國女籃在防守時主要利用自身身高優勢干擾日本女籃隊員的投籃,特別是在籃下防守威懾力較強。
加強中國女籃進攻基本功,提高對抗中投、傳、運、突能力,提高戰術合理性,提高替補隊員的水平,加強體能訓練。
提高中國女籃防守的整體性,培養具有攻擊性的防守,提高防守意識和隊員的防守腳步移動能力,增加大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