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霏霏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四川成都 611731)
近年來,寵物市場隨著獨居青年數量的增加迎來爆發式增長,“寵物熱”席卷全球。據統計,2018年有超過7700萬獨居狀態的青年,預計2022年底獨居青年人數達到9200萬。快節奏的生活使他們壓力越來越大,同時由于婚戀觀和家庭觀念的改變,導致獨居青年大多選擇晚婚晚育,而寵物能夠給其帶來心靈上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撫慰。
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寵物食品行業市場規模由2016年159.1億元增至2020年440.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9.02%,其中寵物食品和寵物驅蟲藥的商品滲透率最高,均超過70%,服務類消費相對低頻。隨著消費需求的提高,細分化、個性化選擇,寵物經濟消費將呈現多樣化、產業化、規模化。氪金式養寵成為新趨勢,寵物消費結構逐漸走向精細化、定制化等方向,創新產品層出不窮,相關服務行業不斷涌現,如自動喂食器、自動喂水器、寵物烘干機等。
養寵人群呈現年輕化的特征,80后、90后人群占比較高,從年齡上來看,90后已經成為養寵人群的主力軍,占比高達45.2%,在當前養寵人群中,有超40%的人為獨居單身人群。對于獨居青年來說,寵物的陪伴能夠極大地緩解其內心的孤獨感,同時他們作為一個單身群體,沒有太多家庭經濟的負擔,有充足的經濟條件負擔寵物開銷。眾多獨居青年愿意養寵物,并且不惜在寵物上花錢,因此“寵物經濟”逐漸火熱起來。養寵人群呈現高學歷特征,有關數據顯示,教育程度在高中、專科、本科、研究生的養寵人群占比分別為3%、15%、74%和8%。
資本的注入,使寵物經濟風口得以爆發。2021年,國內寵物行業由高瓴、紅杉等金融投資機構領投,共發生42起融資,融資金額超31億元,其中有9起融資過億元。很多大公司也紛紛跨界進入寵物經濟市場,如美團、餓了么上線寵物用品外賣服務,三只松鼠成立研發寵物糧的子公司,格力電器申請“寵物護理機”專利。
完整的寵物經濟生態閉環應當擁有涵蓋寵物論壇、寵物電商及寵物洗護、美容、寄養、絕育、醫療眾多寵物服務領域的寵物垂直線上零售業務,采用UGC生態閉環模式,以論壇社區為主,由用戶進行內容原創生成,打造“養寵+網絡社交”模式社區板塊,通過QQ群等社群實現網站客戶裂變引流,為養寵人群提供經驗交流平臺。同時,開設寵物百科及邀請知名寵物UP主、養寵達人舉行線上交流論壇,為用戶科普養寵經驗。結合時下流行的“元宇宙”開發線上虛擬寵物交易、虛擬養寵游戲等;線下開設“貓咖”等門店,吸引年輕人“吸貓”,舉辦關愛流浪小動物等公益活動,從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網站用戶黏性。
“獨居青年”指在大城市獨自奮斗打拼的單身青年,這部分群體缺乏感情寄托,沒有家庭生活。目前,我國擁有高達9200萬的獨居人口,隨著獨居青年數量的急劇擴大,孤獨的商業價值也在顯現。繁重的工作不斷擠壓著年輕人的生活,寵物對獨居青年的意義不僅是農村、鄉鎮生活中看家護院的寵物,還是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幫助排解壓力和孤獨感的“家人”,為獨居青年緩解壓力、提供陪伴、慰藉孤獨是最主要的原因。獨居青年群體逐步壯大,寵物主的單身占比達到32.5%,其中年輕的90后尤其是女性成為我國養寵的“主力軍”。
圍繞寵物生長的整個過程,包括寵物培育、寵物食品、寵物家居日用品、寵物醫療美容、寵物保險等一系列商品和服務的“寵物鏈”逐漸建立起來。在可支配收入提高和寵物陪伴的情感支撐下,寵物主的消費意愿愈發強烈。2021年,中國人均單只寵物的年消費金額達到6653元,其中年度寵物支出最高達11.5萬元,年輕人月均支出631.7元(見圖1)。

圖1 2021年養寵家庭月收入情況
獨居青年因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有了更多獨特的個性需求,最大的特征是一個人生活,因此對精細化養寵的要求更高。個性化方面,寵物主會根據自己寵物的食品個性化需求定制寵物的口糧、衣服和洗美服務等。智能化方面,智能飲水機、定時喂食器、智能清潔機器人等受到寵物主的喜愛和追捧。天貓平臺2021年數據顯示,寵物智能家居成為行業的黑馬,銷售量較2020年同比增長58倍,寵物飲水機、自動喂食器和智能貓砂盆已經成為寵物智能家居市場的“香餑餑”。
獨居青年喜歡便捷的線上購物,線上多樣的娛樂方式也成為其排遣寂寞的主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獨居青年熱衷于通過手機和屏幕另一端的主播進行互動。第一,是由寵物IP和寵物直播衍生出的寵物網紅經濟。在眾多短視頻平臺中,寵物博主占比高達34.53%,博主通過分享寵物的可愛和搞笑日常來提高曝光度,展開營銷帶貨活動。寵物達人種草和帶貨雙管齊下,精準連接養寵人群與品牌,完成私域流量變現。第二,是云吸寵成為獨居青年工作生活之余的娛樂和精神療愈方式。在快手,活躍寵物作者的數量已經達到7.5萬,觀眾數量也超過1億,寵物短視頻單日最高播放量達到7億。
一方面,體現在國產品牌的企業規模上。大多寵物用品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其日常經營行動。另一方面,國內外品牌市場占有率存在較大差異。目前,國內品牌僅占60%,其余40%的市場被國外品牌占據,且國內品牌長期處于低端劣勢地位,難以實現進一步發展。近年來,跨國巨頭市場份額下降,小品牌異軍突起。從全球市場來看,大型跨國品牌瑪氏、雀巢經過長期發展和兼并收購,建立了強大的品牌滲透率,在全球形成寡頭壟斷局面,國內自身品牌實力不強的企業難以走出國門。
相對客戶而言,不僅是指產品品質,產品功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在用戶購后反饋中,有客戶提到購買后寵物食品發貨慢且質量差,寵物食用后引起不良反應。另外,產品缺乏創造性和個性化,目前市場上在售商品呈現同質化嚴重,無法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功能需求。如今,正處于寵物經濟行業消費升級的快速發展期,寵物經濟市場行業競爭加劇,很多生產供應商和品牌商為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企業為降低綜合成本,導致大量低質量產品涌入市場。
碎片化是影響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首先,產品碎片化。寵物經濟行業的市場規模雖然很大,但分散在衣食、醫療、美容、養育諸多領域,缺乏跨界整合的基礎條件,難以高度集中地發揮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寵物市場的分散也體現在缺乏核心品牌,除了主糧外,其他產品都沒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和規模經濟。其次,渠道碎片化。傳統渠道分散,但客戶黏性強、消費者依存度高,電商渠道普遍低質低價,優質品牌在價格上缺乏競爭力。最后,信息碎片化。供需端斷層,權威信息平臺缺失,知識傳播渠道分散,內容良莠不齊,并且行業業態鏈條過長,前后端整合和閉環實現困難。
以寵物醫療為例,目前國內寵物醫院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連鎖店模式仍在成長期,由于養寵觀念及城市經濟發展程度受限,連鎖店大多集中于一線城市。寵物醫院整體醫療水平不高,存在服務不到位、價格不透明、醫師資質不透明、專業人才儲備緊缺、藥品缺乏發生人藥獸用等問題,難以實現標準化、制度化。寵物醫療也是剛需和高頻的物品,門檻高,同時大多寵物醫院難以達到擁有動物診療許可證和動物防疫合格證、3名以上注冊職業獸醫、3名以上注冊獸醫助理、室內可使用面積在120m以上等條件。
盡管我國的寵物品牌已經進行了合理的品牌定位與有效的品牌傳播,但品牌建立仍需經歷漫長的過程,且國內企業同時面臨生存與跨越式發展兩方面壓力,面臨資源、經驗有限的問題,在銷售策略方面要有側重點。通過搶占渠道優勢,不斷完善,推動銷量,彌補品牌劣勢,為品牌形成奠定規模基礎。生產上,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設計高辨識度的產品包裝、塑造獨特的品牌故事或特色,進行多元化布局、包裝升級、擴充產品線等;銷售上,布局O2O模式,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及淘寶等電商平臺,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為企業實現客戶的引流和變現,不斷拓展線下渠道,提高專業化渠道銷售率,建設自主品牌線下銷售門店。另外,還要整合行業資源,實現規模效益,提高市場占有率,進軍高端市場。
我國寵物消費企業要在現有的自身條件和市場發展基礎上提高產品質量,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發展策略。本文以寵物食品為例,要緊抓以下幾點:(1)嚴控源頭質量,選擇品質優良的原料及輔料;(2)安全處理和加工;(3)正確操作配料混合程序,防止配料交叉污染;(4)選擇正確的儲存方式。產品要滿足獨居青年對功能、審美等方面的要求,比如改善產品包裝方式、增加產品上的溫馨小設計等。通過以上措施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就轉型升級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延長產品生產鏈,對產品進行深加工,如產品定制,根據寵物喜好調整食品原料配比、寵物主可以定制屬于他和寵物的漫畫形象或LOGO等來提高產品價值;利用科學技術實行轉型升級,適應市場需求,推出智能化寵物家電。
寵物行業的五大零售渠道包含:電商渠道(如淘寶、京東)、社交渠道(如微商、團購、社群、直播)、專業渠道(如寵物店、寵物診所)、特種渠道(如寵物繁殖基地、軍警犬基地、流浪狗領養中心)、商超渠道(如超市、便利店),結合互聯網優勢進行數字化渠道布局。后疫情時代,寵物市場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國內企業開始崛起,線上渠道蓬勃發展,線下渠道仍是剛需,未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成為寵物品牌的重點發展方向。
完善的法律法規能促進寵物行業正向發展。中國寵物行業協會、中國寵物產業聯盟、農業部畜牧局等相關部門要有明確的監管職責范圍,建立完善嚴格的寵物行業市場準入制度和經營許可要求,加強對寵物市場從業人員的資格審查,設立明確的行業標準,對寵物市場進行嚴格管理,加大懲治力度,維持良好的寵物市場秩序。社會大眾可以通過監督相關企業,提高政府政策執行效率、成立相關寵物志愿者協會、組織關愛流浪動物等活動,方便相關部門更加科學有序地管理寵物行業。加強寵物行業相關人才培養建設,建立日益完善的多元化培養機制。就寵物醫療而言,如動物臨床醫學等相關專業要按照行業發展要求進行嚴格課程授課教學,開展校企合作,完成產教融合。開展崗前培訓,鼓勵和支持推進更深層次繼續教育,增強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充分提升寵物行業從業者的綜合技能水平。設置合理的薪資構成,定期開展培訓和學習活動,為專業人才提供職業規劃和足夠的上升空間,提高人才忠誠度,減少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