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震
(上海惠卓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2)
2021年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表明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碳減排,主動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電力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在碳排放中工業占重要比例,其中尤以能源居多,能源中電力為主力。對全國而言,西部地區是清潔能源富余省份,分別代表清潔能源的兩大類型,即水電、風光,實現碳達峰具有更加優厚的現實條件。本文以電力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電力的相關變化,探索西部地區碳達峰路徑。
本文立足經濟發展與能源電力的關系,圍繞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的本質特征,構建“電力—能源—經濟—碳排放”的分析關系,運用“單位GDP能耗”和“電力碳排放因子”兩個要素,勾勒未來碳排放演進路線,運用對比分析法,深入分析制約碳達峰的客觀要素,力圖探索碳達峰路徑。結合西部地區經濟實際,深入分析西部地區電力、能源、經濟、碳排放,反復論證機組互濟、通道、化學儲能等重要因素,并提出一定的見解。
西北地區戈壁荒漠廣布,太陽能、風能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對減少碳排放有著重要影響。陜西是西北地區的經濟大省,本文以陜西省為典型,以陜西省的經濟發展現狀和發電量構成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現狀和預測未來,探索西北地區碳達峰實現路徑。
陜西省近3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呈現持續穩定增長趨勢,按價格不變計算,陜西省近兩年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為4.35%,以此預估陜西省2022—2030年地區生產總值,如表1所示。

表1 陜西省地區生產總值預測
陜西省近3年的發電量構成及占比情況如表2所示,陜西省2021年風力發電138.6億千瓦時,較2020年增長69.85%;太陽能發電量84.55億千瓦時,較2020年增長25.56%,清潔電能呈現逐步增長趨勢。

表2 陜西省近3年發電量構成情況
為了分析經濟發展和發電量之間的關系及進一步預測未來發電情況,使用單位GDP能耗對發電量進行預估,單位GDP能耗=發電量/地區生產總值(千瓦時/元),表示每產生一元產值所對應的發電量。通過計算,陜西省近3年單位GDP能耗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火電系數增速近2年平均值為3.00%,水電系數增速近2年平均值為-14.37%,風電系數增速近2年平均值為31.63%,太陽能發電系數增速近2年平均值為19.29%。

表3 陜西省近3年單位GDP能耗
在得出單位GDP能耗的增速后,按照“本年系數=上一年系數*增速”的方法計算陜西省未來9年單位GDP能耗,再將陜西省2022—2030年預估地區生產總值和該系數相乘,可以得到未來9年的發電量預估值,如表4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宏觀環境和政策可以預測,未來會逐漸減少火電占比,火電系數的正值不合理;水電系數降速過快,按照這個速度,未來水電系數會變為負值,不符合現實性。因此,火電和水電系數分別按照2021年的系數(0.0764、0.0039)對未來走勢進行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未來陜西省火電占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清潔能源發電占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表4 陜西省未來9年發電量預估值
目前,西北電網已經完成碳達峰方案部署,為實現2030年碳達峰的目標,預計擴大新能源裝機3.5億千瓦以上,在提高清潔電能占比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
西南地區是我國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擁有多座大型水庫,是將水電“西電東送”的主戰場,其中西南地區的四川省清潔能源資源總量排名全國第一。本文將以四川省為例,探索西南地區實現碳達峰目標的路徑。
四川省作為西南地區的經濟大省,地區生產總值呈現持續快遞增長的趨勢,近2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為6.05%。通過分析四川省近3年的發電量構成及占比情況可知,四川省近3年水電占總發電量的比例都在80%以上;火電發電量雖然占比不高,但是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從2019年的13.69%上升到2021年的15.31%,主要原因在于水電受氣候因素影響較大,需要火電保持電量供應的穩定。
通過計算,四川省近3年單位GDP能耗情況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火電系數增速近2年平均值為6.83%,水電系數增速近2年平均值為-0.48%,風電系數增速近2年平均值為11.77%,太陽能發電系數增速近2年平均值為12.43%。

表5 四川省近3年單位GDP能耗
同樣,按照“本年系數=上一年系數*增速”的方法計算四川省未來9年單位GDP能耗,再將四川省2022—2030年預估地區生產總值和該系數相乘,可以得到未來9年的發電量預估值,如表6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宏觀環境和政策可以預測,未來會逐漸減少火電占比,增加清潔能源占比,火電系數的正值和水電系數的負值不符合現實性。因此,火電和水電系數分別按照2020年和2021年的系數平均值(0.0116、0.0672)對未來走勢進行分析。由表6可以看出,火電和清潔能源發電占比基本穩定在14%和86%。在清潔電能中,水電占比逐年下降,風電和光電占比逐年上升,起到補充和替代水電的作用。

表6 四川省未來9年發電量預估值
四川省可開發風光發電資源超過1億千瓦,并且正在規劃建設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流域的水風光互補清潔能源基地,風光發電可開發資源超過8000萬千瓦,如能開發利用好這些資源,可以為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實現碳達峰做出重要貢獻。
本文以陜西省和四川省為典型代表,分析西北和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發電量之間的關系,并以此探索兩個地區實現碳達峰目標的主要路徑。
從研究來看,西部地區清潔能源富余,實現碳達峰更為容易,但對電力系統的考驗更強,原因在于水電、風電的出力不穩定,必然需要火電作為調峰調頻機組,在此過程中,實現機組間互濟是未來碳達峰決勝的關鍵。西南地區水電豐富,在“十四五”期間有開發計劃,其水電送出對通道要求高,實現通道的協調發展,也是實現碳達峰的挑戰。而西北地區,風光豐富,乃至上海都欲在甘肅建立風光基地,風光出力不足,化學儲能將成為發展挑戰。綜上所述,對西部地區而言,不同類型機組互濟、通道、化學儲能安全問題等將成為制約碳達峰的挑戰。
未來可以結合地區第一二三產業的發展情況,進一步驗證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合理性,增加對政策文件等其他社會因素的考慮,完善對經濟發展和發電量之間關系的研究,更加全面地探索各地區實現碳達峰目標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