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龍龍
裝配式建筑是在現場用預制構件組裝起來的一種建筑物(圖1),該結構具有快速施工、不受天氣限制、節省人力以及改善施工質量等優勢。隨著生態環境日益受到重視,裝配式建筑因具有綠色、環保等優勢而備受關注。

圖1 裝配式建筑結構示意圖(來源:網絡)
裝配式建筑結構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多樣性。裝配式建筑形式多樣,按結構形式可分為剪力墻結構、框架核心筒結構以及框架剪力墻結構等,按高度可分為低層建筑、多層建筑和高層建筑。國內使用最多的是剪力墻結構,大型商業項目中一般采用框架結構。第二,較好的防震性能。與傳統結構相比,在遇到強烈地震時,裝配式建筑樓層底部設有軟墊式隔震裝置,建筑的自振周期變長,樓層上部結構層間側移變小,能夠避免建筑結構遭到地震作用而破壞[1]。
在生產和安裝過程中,經常會發生轉角板折斷、疊合板折斷以及外墻保溫層破裂等問題,嚴重影響工程質量。轉角板折斷的主要原因是在進行吊裝作業時,其兩側出現損壞或保養不當造成轉角改變。疊合板折斷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疊合板跨度過大,在起吊過程中會產生變形,造成疊合板開裂,若裂紋繼續延伸會影響結構的穩定性。外墻保溫層出現破裂的主要因是保溫材料的質量較差。
預制件連接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質量問題,如注漿不飽滿、套筒連接不到位等,嚴重影響預制連接的施工質量,并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首先,如果在進行預制壁板的縱向連接時不能保證注漿充分,很可能會造成灌漿孔堵塞,其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掌握灌漿管內的狀況、未能控制灌漿充盈程度、構件制造工藝不細致以及沒有認真清理注漿孔。其次,在套筒連接過程中鋼筋與預制套筒的位置會發生錯位,出現錯位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套管孔徑太小、零件尺寸不夠精確,就很難滿足工程設計的需要[2]。
連接件是連接兩層混凝土的重要構件,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連接件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擾而影響建筑保溫效果,因此對連接件的材料以及形式進行研究是構件加工的重要環節。與不銹鋼連接件相比,復合型樹脂具有更明顯的優勢,但是新型材料的應用會導致加工成本增加,在加工時要保證夾芯外墻板的安全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加工成本,重視先進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從而得到最優的加工方案。如果夾芯外墻板連接件的性能不夠穩定,會導致加工成本較高,進而會影響建筑施工質量。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發展迅速,技術日趨成熟,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質量難以保證。由于大多數施工人員并未接受專業培訓,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不熟悉、不了解,在具體操作中容易出現錯誤。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預制構件與預埋件間的尺寸差異。模具位置誤差會影響預制構件的尺寸,影響施工效率。預埋件的尺寸偏差是常見的施工問題,如管道、預留孔洞、線盒等均會影響后續的裝飾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對裸露的預制構件要防止因沖撞引起預埋件的位移,若有位移會導致現澆件與預制構件咬合不準確。因此在設計階段要避免沖撞問題,增加預制構件與預埋件的碰撞檢測;在制造過程中要注意模具的檢驗,確保零件尺寸準確,提高振搗過程的科學性。
(2)套筒接頭連接存在問題。目前,裝配式建筑的供應鏈尚未完善,主要以鋼筋連接套管為主,在實際工程中經常出現套管與鋼筋錯位問題,造成施工難度增大,甚至導致預制構件返工,影響工程進度。另外,結構的連接體單一也會影響裝配式建筑的質量。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優化接頭結構,增強接頭的耐用性,以確保施工效果[3]。
第一,吊裝作業前,應安排專人細致核查預制構件的編號、規格大小以及外觀質量,確保構件表面無浮漿、灰塵、鐵銹等雜質及缺陷,然后清掃處理拼裝作業面,并調節預埋螺栓、墊片等的標高,使其能滿足構件拼裝對豎向標高的要求。第二,根據各構件的吊裝要求,計算吊點位置及數量,確保吊裝過程中各個吊點受力均衡且鋼絲繩垂直受力,有效避免因失穩而導致的墜落事故。第三,根據現場施工作業安排及前后吊裝順序依次進行吊裝,吊裝前先試吊確認無誤后才能正式吊裝,整個吊裝過程可組織單元流水作業,完成一個單元作業后再進行下一單元吊裝,不能私自打亂吊裝順序。第四,吊裝作業時應逐級加速,嚴禁越檔超速、猛起快放。第五,吊運至作業面上方一定位置后稍作停頓,由專業人員按圖紙對構件予以檢查、調整,確保構件預留套筒與預埋鋼筋嚴格對正,確認無誤后緩慢下放,并在預制構件就位且支撐體系固定牢靠后松鉤。第六,在吊運過程中,必須保證吊車裝置與構件孔對齊,減少起重機的偏移問題;在實際吊裝預制混凝土外墻面板時應采用專業的吊裝梁,有效銜接吊環與鋼索,確保其連接牢固;在吊裝外壁板的時候,當吊桿的高度與地面相差50 cm 時必須檢查吊鉤的緊固性,以保證吊鉤牢靠。
在傳統預制裝配式建筑中,經常會遇到預應力混凝土與鋼筋間的孔徑對位問題,這是目前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的一個難題。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在符合設計規范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對位鋼筋的孔徑,提高對位鋼筋的入孔率,有效改善鋼筋的整體縱向性能。
同時,要積極加強與施工工地、部件加工企業間的溝通,提高零件制造的精度,以達到裝配式建筑的要求,有效降低構件連接誤差的可能性。另外,要嚴格檢驗施工工藝,及時發現鋼筋和混凝土孔洞間的偏差并合理調整,使得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更加規范,有效提高整體的施工質量[4]。
在進行墻體混凝土振搗施工時,經常會發生接線箱脫位的問題,可在振搗前將接線箱焊到相應位置,保證接線箱安裝牢固。同時,可按裝配式建筑要求制造一種特殊的端子箱,并在端子箱后面加一根電線,在混凝土振搗前將其捆綁在相應位置,有效解決了接線箱的錯位問題,保證了裝配式建筑的施工質量。另外,在混凝土振搗前要進行檢測并做好振搗過程中的監測,以解決水力管道脫落的問題[5]。
裝配式建筑施工前要做好相關的前期準備工作,并根據其他專業的需求制訂施工計劃。檢驗已安裝和即將裝配的構筑物,對其進行測量、放線、定位、標識、連接節點及臨時防護,并檢驗起重機和設備的安全狀況[6]。施工前還要做好技術交底、過程控制以及相關的崗位前培訓與教育。
施工單位要按照施工組織計劃合理調配、管理現場,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和構配件的堆放,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另外,管理人員要嚴密監控工地施工情況,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并制定補救方案,做好上報工作[7]。
裝配式建筑工程對進場的構配件質量有很高的要求,必須預先確定是否有施工單位或監理機構選派人員進行現場監督。預制構配件進場時,要審查與其相對應的質量證明文件或質量驗收記錄,還要檢查其強度和結構性能。對于構配件的安裝與連接施工,要檢查其安裝位置是否存在偏差,檢查連接套管和接頭的質量,并明確注漿的飽和度、漿液強度、構件的結構和接縫處的防水等,并與施工圖紙、施工記錄以及變更文件等記錄文件進行核對[8]。
一般而言,裝配式建筑的總體驗收應當滿足國家質量驗收制度和統一的驗收標準。在某些特定的裝配式建筑工程中,若沒有相應的驗收規范,施工單位應當組織設計、施工和監理等單位,根據質量監管機構的監督要求制定相應的驗收指標,確保達到驗收標準[9]。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管理驗收規范如表1 所示。

表1 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管理驗收規范
未通過驗收的構件不得用于工程,施工中一旦發現不符合標準的構件應立即更換或退回并做好相關的記錄,以避免不符合要求的構件進入工地。同時,驗收不合格的裝配式建筑經過返修、加固處理后才能再次驗收。
另外,要建立質量跟蹤體系,如果裝配式建筑工程出現設計和設備制造等方面的問題,必須及時找出問題根源[10]。只有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督和相應的跟蹤體系,才能確保在遇到問題時快速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法。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督管理流程如圖2 所示。

圖2 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督管理流程(來源:網絡)
裝配式建筑作為建筑工程中的新型建筑形式,在具體運用中需綜合考慮各類質量影響因素,如施工設計、構件生產運輸、夾芯外墻板連接件性能以及預制構件的施工安裝等各個環節??傊b配式建筑是今后建設的發展趨勢,但目前還存在預制構件質量不合格以及施工技術人員能力差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建筑企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實提高裝配式建筑的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