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婷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4000)
操作能力是臨床護理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重點培養的能力。護理專業技術實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銜接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的橋梁課程,也是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對基礎護理和??谱o理技能進行綜合實訓的課程[1]。2016年2月,國家衛計委印發的《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規定,新入職護士必須掌握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掌握并熟練運用27項常見臨床護理操作技術。所以,在校實訓就顯得尤為重要。課題小組經過對我校高職護生臨床操作能力進行調研后發現,護生操作程序、步驟記憶不準確,熟練度不夠;操作過程中對患者的反應、不適不關注,對突發問題缺乏處置技巧和經驗;與操作相關的知識僅限于注意事項的機械記憶,對不能通過操作展示的隱性知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
培訓現場管理工作指導(Training Within Industry-Job Instruction,TWI-JI)是一套速效的標準訓練教程,本研究旨在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探索高職護理實訓教學新模式、新方法,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護理操作技能,并規范、安全地應用于臨床實踐,提高操作能力和護理質量。課題組于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將該模式應用于護理專業實訓教學,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告如下。
研究對象為我校??茖哟巫o理專業學生,通過隨機抽取的方式,選取2017級443人,分為試驗組(214人)和對照組(229人)。兩組均為全日制統招生,學制三年,專業課教師相同,授課內容、學時、考試內容和形式也無差別,第一學年護理操作考核成績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 χ2檢驗、t檢驗,檢驗水準 α=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試驗組 采用培訓現場管理工作指導模式。(1)準備:告知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了解學生對該項操作的認識,激發學生操作興趣。(2)傳授:示范講解主要操作步驟,強調操作要點,說明理由,不超出學生理解范圍。(3)練習:第一遍學生試做(如有錯誤,及時糾正)—第二遍學生試做(學生邊做邊說主要步驟)—第三遍學生試做(學生邊做邊說操作要點)—第四遍學生試做(學生說出理由)。此階段要幫助學生,直到其能夠獨立完成操作。(4)檢驗:臨床見習時安排學生進行具體操作,選擇有豐富帶教經驗的教師,經常檢查,在學生操作錯誤時,幫助其分析原因,找到解決方法,在養成錯誤習慣前及時糾正,鼓勵學生勇于提出問題,逐漸減少指導次數,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養成嚴格遵守操作標準的習慣。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實訓教學模式,即教師講解—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期末考核。
1.3.1 操作考核 我校于2018年與國家衛計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共建在校生護理實操能力培訓基地,針對即將進入實習的護生進行27項常見護理操作技術考核。參與本研究的443名護生也參與該考核。
1.3.2 試驗組教學滿意度 學生實習一個月后,對臨床護理工作有了初步認識。我們采用自制實習生實訓教學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包括教學模式與方法、知識講解操作、訓練時間安排、教學氛圍、教師教學水平、教學內容等12個方面,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非常滿意為5分,滿意為4分,中立為3分,不滿意為2分,非常不滿意為1分。得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將實習生實訓教學滿意度問卷通過問卷星發送給試驗組學生,填表時間為10 min。共發放問卷214份,回收214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
1.3.3 教學效果評估 Profanter等[2]認為應將操作技能直接觀察評估法(DOPS)作為實訓教學效果評估的首選工具。DOPS是一種多維、立體的臨床真實情景下的操作技能評價方法,也是兼具教學和考核功能的臨床技能評價工具[3-6]。本研究采用章芳芳[7]基于WPBA構建的護理崗位培訓評價模式中的DOPS評估表,該評估表經兩輪專家咨詢,積極系數分別為0.94和0.93(>0.70),專家權威系數分別為0.82和0.83(>0.70),各條目重要性的變異系數為0~0.220,可操作性變異系數為0~0.298,均小于0.3,證明專家咨詢的代表性和可信度高。DOPS評估表共11項:操作前準備、操作前解釋、評估患者、操作技術、感染控制技術、操作后處置及宣教、警覺性、專業素養、相關知識、溝通技術、整體表現。采用3等級、9分制評分,1~3分為有待加強,>3~6分為接近或合乎標準,>6~9分為優秀。評分越高,表明操作能力越強。課題組在調研階段利用該方法對2016級學生進行預評估,并將結果與研究對象進行比對,能更直觀、真實地了解實訓教學改革效果。
依托國家衛計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在校生護理實操能力培訓基地項目,對即將進入實習的學生進行27項常見護理操作技術考核。在27項操作考核成績中隨機抽取3項(靜脈輸液、肌肉注射及導尿術)成績進行對比,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2。
表2 兩組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 靜脈輸液86.11±4.14 76.17±4.62 23.782 0.000 n試驗組對照組214 229 t P肌肉注射86.71±3.43 75.26±4.90 28.317 0.000導尿術86.81±3.40 74.34±5.42 28.759 0.000
比較兩組DOPS評估表得分,試驗組評估患者、操作技術、操作后處置及宣教、警覺性、相關知識、溝通技術及整體表現7個項目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教學效果評估結果比較(±s,分)

表3 兩組教學效果評估結果比較(±s,分)
項目 對照組(n=229)t P操作前準備操作前解釋評估患者操作技術感染控制技術操作后處置及宣教警覺性專業素養相關知識溝通技術整體表現試驗組(n=214)7.90±0.88 7.80±0.91 7.72±0.88 7.76±0.94 7.75±1.04 7.52±0.81 7.69±0.74 7.92±0.89 7.71±0.77 7.72±0.72 7.64±0.68 7.84±0.84 7.75±0.66 6.97±1.45 6.88±1.34 7.58±0.83 7.13±1.43 6.91±1.08 7.83±0.89 7.02±0.98 7.30±0.63 7.25±1.29 0.665 0.699 6.583 7.942 1.929 3.515 8.758 1.126 8.167 6.511 3.923 0.506 0.485 0.000 0.000 0.054 0.000 0.000 0.261 0.000 0.000 0.000
試驗組對實訓教學的滿意度較高,尤其是對項目5~9的評分較高(見表4)。

表4 試驗組教學滿意度[n(%)]
護理專業教師教學任務重,實訓課時少,而學生數量較多,傳統的實訓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因此要尋找一種快速、有效提高學生操作技能的教學模式。采用培訓現場管理工作指導模式進行實訓教學,能夠提升教師教學水平,課前學習準備環節能激發學生操作興趣,而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進行4次不同目的的思考,帶著問題學、帶著問題做,能知其所以然,在操作的同時加深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
實踐教學是提升護生核心勝任力的重要環節,改革護理專業校內實踐教學和臨床實習帶教模式是提高護生崗位勝任力的有效途徑[8]。通過教學模式改革,學生護理操作技能得到明顯提升,能更快熟悉崗位,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動護理事業發展。
護理實訓教學改革是護理教學改革的一部分,只有全面改革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才能促進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提升,培養集知識、能力、素質于一體的高素質護理人才,促進護理事業可持續發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