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兵,白瑞瑤,溫 競,仇 益,馬新偉,汪 益, 陸蘇華
(1.南京醫科大學姑蘇學院附屬蘇州科技城醫院,江蘇 蘇州 215153;2.江蘇醫藥職業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4;3.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江蘇 蘇州 215004)
新冠肺炎疫情給社會帶來了重大影響,也影響了醫學影像相關專業學生就業。醫學影像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強、應用前景廣泛、更新速度快的學科,醫學影像相關技術人員的培養及就業指導對醫學影像學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以泰山醫學院醫學影像專業為例,醫學影像學專業畢業生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就業率曾下滑至54%的低點[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何影響著醫學影像相關專業學生就業意愿,尚缺乏具體的數據,但相關信息的獲得對指導今后相關學科教學及就業指導具有參考價值。以江蘇醫藥職業學院3個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醫學影像相關專業學生的就業意愿及期望,為今后教學計劃的實施和調整提供參考依據。
2021年1月,以江蘇醫藥職業學院2018—2020級醫學影像技術及醫療設備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2018級為臨近畢業年級)。
通過問卷星進行調查,遵循自愿原則,共發放問卷819份,回收有效問卷631份,有效回收率為77.05%。
采用SPSS 18.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不同特征學生的在線學習態度差異,采用無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在線學習態度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大小。統計分析的檢驗水平為P=0.05。
631名學生中,男生277人,女生354人,年齡為(19.68±1.16)歲,其中2020級226人、2019級206人、2018級199人,所有調查對象均無重大身體疾病及認知障礙。
55.63%的學生對就業形勢感到焦慮及比較著急;對專業就業前景樂觀的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減少(P<0.05);疫情對學生個人就業規劃產生了影響,影響最大的是2018級,且各年級影響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基于當下的就業形勢,畢業后學生的優先意向選擇較多的為專升本,但年級越高選擇專升本的學生越少(P<0.05);就業方向選擇較多的為邊工作邊深造、畢業后直接工作和考研究生;隨著年級的升高,選擇影像技師的學生逐漸增加,選擇影像醫生的學生逐漸減少(P<0.05,見表1)。

表1 新冠肺炎疫情對學生就業意愿的影響[n(%)]
43.90%的學生考慮在原籍所在地就業,但各年級略有不同,但2018級18.09%的學生選擇省份不限,有合適的崗位都愿意(P<0.05);40.89%的學生希望在一、二線城市及省會城市就業(P<0.05);學生希望未來在三甲或非三甲的縣市級公立醫院從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工作;學生對就業崗位待遇的基本預期是月薪4 000~8 000元(見表2)。

表2 就業地區、機構選擇及薪酬預期[n(%)]
大部分學生對目前的大學生活感到滿意;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選擇就業的方向為邊工作邊深造、畢業后直接工作、考研究生等,各年級學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選擇邊工作邊深造的學生越多,考研究生的學生越少。疫情影響下學生擇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足不出戶,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及學生相互間的溝通和了解不足;就業機會銳減,崗位供需嚴重失衡;缺少實習機會,導致業務技能不熟練。學生認為解決當前就業難的方法是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把握機會;調整個人心態,結合實際,降低標準;審時度勢,靈活就業,再擇業。疫情影響下,學生認為應得到的幫助和支持為增加了解就業信息的渠道,了解更多應聘機會;學校就業指導部門要加強就業指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等(見表3)。

表3 新冠肺炎疫情下學生學習狀態、就業應對及需求幫助意愿[n(%)]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學生就業受到了影響,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就業意愿有助于相關部門制定政策,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形勢變化。本研究以此為切入點,幫助醫學教育工作者及相關部門了解學生就業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從而對可控影響因素進行干預,有利于學生順利就業及進行職業規劃。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希望在一、二線城市或地州、市級醫療單位工作,極少有人愿意去基層鄉鎮醫院工作,這種選擇加大了就業競爭。同時,學生對就業崗位待遇的基本預期是>4 000元/月,而2021年,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的江蘇省月最低工資標準一類地區為2 280元[3],說明學生對就業薪酬期望值過高。
與低年級學生相比,2018級學生更理智,認識到了就業形勢的嚴峻。高校教育指導部門應當加大教育指導力度,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認清就業形勢、調整就業心態,先就業后擇業,把目光投向基層工作崗位,低姿態參加就業競爭,實現順利就業,參與到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中[4]。
技術人才的培養應將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職業素養三者相結合[5]。當前,很多學校僅為應試教育,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且受疫情影響,學生實踐機會減少,導致學生操作技能不嫻熟,一定程度加大了學生就業難度。對醫學影像專業學生而言,要掌握足夠的臨床知識及嫻熟的操作技術,還要具備良好的自學能力,才能滿足醫療市場需求。因此,需要高校合理安排課程,明確人才培養方案,將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6],針對實踐機會減少的問題,高校可結合線上教學,設計推出模擬操作軟件等,同時還應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及團隊合作的精神,使其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調查中,77.02%的學生畢業后優先意向是專升本,想提高學歷及個人能力,使自己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更有底氣。
調查結果顯示,63.55%的學生認為足不出戶,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及學生相互間的溝通和了解不足是疫情影響下學生擇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受疫情影響,為減少人員接觸,取消了校園宣講和現場招聘活動,學生能了解到的就業信息較少,只能通過簡單的電子簡歷和網上交流進行應聘。高校在就業指導過程中,可利用官網、公眾號、微信群等渠道為學生提供可靠的相關就業信息,學生也應提高自身交流能力,積累經驗,主動與用人單位聯系進行就業溝通和面試[7]。
首先,有關部門應加大對基層單位的扶持力度,制定相關政策,提高基層崗位待遇,使畢業生在基層也能得到發展,并保障決策的執行完成度,吸引人才扎根基層、服務基層[8];其次,完善就業服務平臺,使畢業生和市場就業信息能在不同高校間流動,促進就業;最后,用人單位應革新用人制度,構建合理、公平的用人機制,避免設置過高門檻,切實按照崗位需求和畢業生能力挑選人才[9-10]。
新冠肺炎疫情給醫學影像相關專業學生就業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使學生就業前景不樂觀,國家、高校、用人單位及學生個人應共同積極應對[11]。本次研究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著醫學影像相關專業學生就業意愿,研究結果對指導今后相關學科的教學及就業輔導有參考價值。本研究僅對江蘇醫藥職業學院醫學影像相關專業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應答率未達100%,在今后的研究中將會加以改進,從而提供更完善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