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煒霞,龍 蓉,周 靜
(長沙醫學院護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研究發現,2018年全球共新增癌癥患者1 810萬,死亡人數超過900萬,癌癥已成為新世紀人類的“頭號殺手”,同時也是預期壽命提高的重要影響因素[1]。癌癥于患者來說,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給心理上也帶來痛苦。患者就醫時,對于如何選擇治療方案往往忐忑與矛盾,此類型的不確定性會增加患者或決策者身心出現問題的風險[2-3]。當出現兩種及以上療效、利弊差不多的方案需要患者根據自己的考量進行抉擇時,決策沖突由此出現[4]。疾病接受度是指患者面對疾病造成的影響,選擇積極的心理調適,將樂觀的態度融入生活的程度[5]。本研究旨在了解癌癥患者決策沖突和疾病接受度現狀,為采取針對性干預方案降低患者決策沖突水平提供參考。
2020年8—10月采取方便抽樣法選取某三甲醫院200名癌癥(主要為肝癌、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自愿參加此問卷調查,診斷為癌癥,能夠和調查者進行有效交流,無心理或精神方面的疾病,意識清楚。排除標準:未被確診為癌癥,表達困難,存在心理或精神方面的疾病。
1.2.1 調查工具(1)一般資料問卷。采用自主研發的一般資料問卷,內容包含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目前狀態、婚姻狀況、對患病的看法、醫療負擔情況、疾病類型、醫保類型、經濟獨立情況、個人月收入、對疾病了解程度、疾病分期,共14項。
(2)決策沖突量表。該量表由渥太華大學健康護理學院的O'Connor研制[6],我國學者王露等[7]翻譯,量表分為感知有效性(4個條目)、決策不確定性(3個條目)、引發決策不確定性的因子(9個條目)3個維度,共16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進行評估。量表總分等于全部條目分數相加除以16再乘以25,量表得分與決策沖突水平呈正相關關系。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660。
(3)疾病接受度量表。該量表由美國學者Felton等[8]研發,我國學者趙雯雯[9]進行漢化,分為缺乏獨立性(3個條目)、對別人的依賴感(3個條目)、自尊降低(2個條目)3個維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進行評估,總分為8~40分,與疾病接受度呈正相關關系。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727。
1.2.2 調查方法 研究人員采用統一指導語介紹調查目的及填寫方法,調查對象匿名填寫,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214份,其中無效問卷14份,有效回收率為93.45%。
1.2.3 統計學處理 調查結果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計數及偏態分布資料分別通過頻數、構成比、M(P25,P75)表示,α=0.05。
調查對象年齡31~91歲,平均(62.00±9.00)歲;女60人,男140人;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02人,初中41人,高中11人,大專46人;婚姻狀況:已婚174人,喪偶26人;職業:工人56人,農民43人,公務員18人,事業單位員工59人,個體11人,其他13人;目前狀態:病假休息17人,退休143人,在家辦公5人,單位上班35人;醫保類型:商業保險35人,城鎮職工保險5人,城鎮職工保險及商業保險49人,城鄉居民醫保78人,城鄉居民醫保及商業保險33人;經濟獨立情況:經濟獨立118人,經濟不獨立82人;對患病的看法:自己倒霉171人,人生常事、看開點29人;個人月收入:<3 000元91人,3 000~5 000元43人,>5 000~8 000元24人,>8 000元42人;對疾病了解程度:完全不了解2人,有一定了解134人,部分了解55人,完全了解9人;疾病類型:肺癌119人,肝癌81人;疾病分期:早期98人,中期88人,晚期14人。
癌癥患者決策沖突量表總分為37.5分,其中決策不確定性維度得分為7.0分,引發決策不確定性維度得分為12.0分,感知有效性維度得分為5.0分;疾病接受度量表總分為29.0分,其中缺乏獨立性維度得分為11.0分,對別人的依賴感維度得分為11.0分,自尊降低維度得分為7.0分。
癌癥患者決策沖突量表總分與疾病接受度量表總分呈負相關關系(r=-0.389,P<0.01),感知有效性、決策不確定性維度得分與疾病接受度量表總分呈負相關關系(r=-0.333、-0.479,P<0.01),決策不確定性水平越高,疾病接受度量表總分越高(r=0.351,P<0.01)。
從經濟獨立情況、文化程度等7方面對癌癥患者的決策沖突量表得分進行單因素分析發現,數據變化符合統計學要求(均P<0.05)。以決策沖突量表總分的對數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分析,將有統計學意義的6個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癌癥患者決策沖突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n=200)
調查結果顯示,癌癥患者決策沖突量表總分為37.5分,量表條目中位數為2個,條目平均分的中位數是1.6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比申文佳等[10]的調查結果低,原因可能與后者的調查對象為心房持續性顫動患者有關。心房持續性顫動患者的患病時間較久,治療周期長,癌癥患者在確診后基本上會選擇立即入院治療,對所患疾病并沒有深入了解,因此對醫務人員較依賴,愿意采納醫務人員提出的治療方案。相關研究表明[7],實施指向性的決策輔助干預方案,不僅能影響患者的決策沖突水平,還能提升患者的決策質量。建議醫務人員關注癌癥患者決策水平,對一些決策沖突水平較高的患者實施針對性措施,通過心理疏導減輕其決策心理壓力,從而降低其決策沖突水平。
調查結果顯示,癌癥患者疾病接受度量表總分為29.0分,量表條目中位數為3個,條目平均分中位數為3.6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徐颯等[11]的調查結果,原因可能和后者的調查對象是腹膜透析患者有關。腹膜透析患者治療過程漫長,且每天要按時透析,患者極易對家庭產生愧疚感。而本研究的對象為住院癌癥患者,治療過程相對于腹膜透析患者短。癌癥治療的痛苦以及因治療產生的家庭經濟壓力會對患者身心造成影響,使其出現心理問題以及抵觸情緒,這些都會使患者疾病接受度降低[12]。較高的疾病接受度是自我情緒的有效調節方法,會給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可以對癌癥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詳細解釋病情,以免患者對病情進行夸大或不符事實的想象,消除患者的消極情緒,使患者積極治療,提高患者疾病接受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癌癥患者決策沖突與疾病接受度呈負相關關系(P<0.01),即疾病接受度越高,其決策沖突水平越低。疾病接受度是指患者可以接受疾病造成的影響,以樂觀的心態生活的程度[5]。癌癥患者在確診期會經歷絕望、孤獨、憂慮等階段,這是因為癌癥可能會危及生命,且癌癥患者會在短時間內經歷這些[13],部分患者通過向他人傾訴,對自身心理產生正面作用[14]。研究發現[15],情感的傾訴對患者身體、心理健康狀況有重要影響。向他人傾訴,會促使患者慢慢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實,疾病接受度提高后,能更加冷靜地看待疾病并在后續癌癥治療中選擇有利于自身的治療方案,降低決策沖突水平,提高決策質量。建議醫務人員在患者確診期關注患者對確診癌癥的接受度,在患者出現排斥心理時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給予其情感支持,提高患者疾病接受度,降低患者決策沖突水平。
3.4.1 年齡、性別 此次調查發現,年齡與性別是癌癥患者決策沖突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即年齡越大,決策沖突水平越高,女性決策沖突水平比男性高。究其原因[16],年齡會影響患者對事物的了解和接受能力,年齡越大,獲取信息的渠道越少,對疾病的了解也越少,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患者的判斷,很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受傳統思想影響,女性患者相較于男性患者牽絆更多,也容易胡思亂想,產生心理壓力與無力感,年齡大的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決策沖突水平高于年齡較小的患者和男性患者,建議醫務人員向年齡較大的患者進行關于疾病的詳細介紹以及全面的健康宣教,觀察女性患者的心理狀態,如若出現消極情緒,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緩解,鼓勵其積極面對疾病。
3.4.2 文化程度 研究顯示,文化程度是影響癌癥患者決策沖突的主要因素(P<0.01),即文化程度越高,決策沖突水平越低。究其原因,患者的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對疾病的了解和接受度,若文化程度不高,可能就不能很好地了解病情,進而無法應對有關問題,很難能通過正常的情緒調節方式處理因患病引發的各種情緒[17]。建議醫務人員關注文化程度較低患者對疾病的反應,發現患者因不了解病情而產生抵觸情緒時,及時向其科普相關知識,用詞盡量通俗易懂,使患者更好地了解所患疾病,從而做出最有利的決策,降低決策沖突水平。
3.4.3 經濟獨立情況、醫療負擔情況 本研究顯示,經濟獨立情況、醫療負擔情況是影響癌癥患者決策沖突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即經濟獨立且醫療負擔輕的患者,其決策沖突水平低。究其原因[18],癌癥患者的治療費用相對較高,會給其家庭帶來較重的經濟負擔,患者經濟獨立在一定程度上會減輕其家屬的心理壓力;醫療負擔越輕的患者在決策時,會優先考慮此決策的有效性,而不是較高的費用,因此不會限制患者的選擇。建議醫務人員面對經濟不獨立、醫療負擔較重的患者時,與其溝通交流,減輕其心理壓力,并在患者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最有利的治療方案,降低患者決策沖突水平。
3.4.4 疾病分期 本研究顯示,疾病分期是影響癌癥患者決策沖突的主要因素(P<0.01),即早期癌癥患者的決策沖突水平低于中期癌癥患者,中期癌癥患者的決策沖突水平低于晚期癌癥患者。究其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癌癥患者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甚至出現轉移、惡化,加重患者身心痛苦,使其對生活失去信心[19]。中晚期癌癥患者面臨的經濟壓力更大,此時極易出現情緒失控,從而出現消極心態,這樣的患者在做出決策時會不理智。建議醫務人員對中晚期癌癥患者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感輕患者心理壓力,消除其消極情緒,降低患者決策沖突水平,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決策。
癌癥患者決策沖突處于中等偏下水平,疾病接受度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疾病接受度量表得分越高其決策沖突水平越低,年齡大、女性、文化程度低、經濟不獨立、醫療負擔重及疾病分期為晚期的患者,決策沖突水平高,建議醫務人員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緩解其心理壓力,降低其決策沖突水平,使其做出更有利于自身的決策。但是,本研究僅選取一所醫院的患者進行調查,研究對象的代表性不足,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還將擴大研究區域、增加樣本量,納入更多項目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