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峰 劉改改 張 鋒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中強調高校要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和質量評價指標,培養出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立足于研究生教育發展新階段面臨的新挑戰,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指出要加強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大力推動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發展。近年來專業碩士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迅速。《2020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指出自2009年招收專業碩士以來,專業碩士占比逐年加大,2009年占比為15.9%,2018年接近58%,學位授予人數呈現逐年增多態勢。截至2019年,全國累計授予專業碩士學位321.8萬人。專業碩士的發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年)》再次強調:“發展專業學位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重點。”應用心理專業碩士作為專業碩士的一部分,為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自2010年設置應用心理碩士學位以來,在10余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同時也為各行業輸送高層次應用心理人才。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研究生培養和教育方針的指導下,為構建和完善新時代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碩士研究生教育水平,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進行了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同樣,為規范碩士專業學位的評定標準,找準碩士專業學位的發展定位,促進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的健康發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進行了學位授權點的合格專項評估。第五次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對59個已經合格的應用心理碩士專業學位點進行評估,通過評估與了解目前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培養取得的成效來總結培養經驗,并針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完善與改進。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對59個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學位點進行整體的水平衡量,并總結應用心理碩士發展的現狀與成就。
應用心理碩士學位授權點與授予學位碩士生數量呈現逐年增長態勢。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應用心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8個,2020年增長至99個,增長率為45.59%;2017年授予應用心理碩士專業學位796人,2020年約1300人,增長率約63.31%。

表1 2017/2020年應用心理專業學位授權點與學位授予人數①
從區域分布上看,應用心理碩士學位授權點在華東地區有34個高校,占比34.34%;華北地區有24個高校,占比24.24%;華南地區有8個高校,占比8.08%;東北地區有8個高校,占比8.08%;西南地區有12個高校,占比12.12%;華中地區有7個高校,占比7.07%;西北地區分布有6個,占比6.06%。在整體布局上,區域分布相對集中于華東、華北地區,中南、東北、西南、西北等地區呈面狀分布,基本實現區域全覆蓋,這也與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布局相匹配。
在錄取生源方面,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報考人數呈逐年增多態勢,且本科為心理學、醫學、教育學相關專業背景的生源與計算機、管理學等跨學科背景的生源占比相對持平,“雙一流”高校的優質生源占比也逐年增多,體現學科交叉融合以及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在畢業就業方面,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就業率在85%以上,部分高校就業率高達100%,專業對口率95.4%以上。就業的領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基層單位、司法公安部門等行政管理崗位,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輔導員等教育崗位以及企業人才測評、員工心理培訓、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工作等其他行業崗位,全方位地體現了高層次人才就業類型的靈活性和廣泛性;在就業后的工作效用方面,社會滿意度較高,用人單位對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的滿意度在95%以上,這也表明社會對各單位應用心理專業碩士人才培養質量的高度認可。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產業呈現多元趨勢,同時對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為服務于新時代的社會需求,開設一系列應用性較強的專業方向,例如用戶體驗與研究、廣告與消費心理、人才測評選拔與培訓等,體現了人才培養結構和教育內容與社會需求相吻合。此外,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的社會需求量較大,目前社會就業領域涉及較多的是青少年群體心理健康發展、心理咨詢行業、緊急突發狀況以及重大危機社會事件的心理援助,也體現了這些領域對專業碩士高層次人才需求的緊迫性。
現有的培養模式實行學分制,成績合格才能獲得學分;在學分修滿的前提下,實習情況達標以及學位論文撰寫完畢并通過答辯的學生才能順利授予學位。在培養過程中,充分發揮雙導師制的督導作用,學業導師與職業導師共同指導、共同授課。學業導師在學位論文撰寫過程中,對開題報告、中期檢查以及論文評審和答辯進行嚴格把關指導。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明確規定有半年以上的實習;在實習過程中,職業導師對實踐經驗進行提煉,注重案例教學、現場模擬和實踐教學結合,通過設置見習、練習和實習等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以及真實教學場景,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技能和專業能力。
在課程設計上,突出應用心理在各實踐領域的應用,課程內容緊緊圍繞所開設方向并涉及社會領域中的實際應用,例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臨床與咨詢心理、組織管理與人力資源開發、社會心理服務等與社會實際密切相關的課程。在人才培養設計中,既突出了心理學原理、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又突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實解決社會實踐中的問題。各單位針對不同實踐領域在培養方案中突出特色,例如:醫學類高校在內容設置上包括康復心理學以及中醫心理學等,師范類高校突出中小學心理健康輔導以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學,綜合類高校涉及多學科交叉應用設計以及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社會對于應用心理高層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碩士教育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更多地面向社會發展結構服務于社會需求,更加注重實踐能力和專業能力提升。各單位通過加強應用心理碩士專業能力培養,不斷強化實踐鍛煉,提升其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使得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培養能力適應社會需求。
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應用心理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其中培養目標指出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應以就業為導向,立足于提升個體的職業能力,將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作為側重點,增強其專業性、復合性和應用性。隨著專業碩士研究生擴招以及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通過評估發現目前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著有待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研究生師資力量分配不均衡。一方面,某些單位開設領域方向和教師資源很充沛,但招生指標較少,甚至某些二級專業方向招生數量不足3人,不符合教育經濟原則,大大增加了教育成本,同時造成教育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有些單位開設領域較少,但授予學位數量較多,專業方向數量近千人,二級專業方向人數超過240余人,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給教學科研以及學生的培養和管理帶來很多挑戰。已有的實驗室、宿舍、教室等硬件設備承載能力有限,師資力量和科研資源難以滿足現有學生的需求,在有限的指導時間很難培養出高質量的研究生。

表2 應用心理專業碩士人數和各方向人數②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僅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擴大升級,而且對人才培養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部分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學位點開設領域方向不合理,存在著專業涉及范圍狹窄、領域方向分類混亂等問題。例如某些專業方向的就業面較狹窄,需求數量少,若招生數量過多影響供需平衡,則會導致學生的就業不足,從而拉低就業率。一些培養領域方向分類混亂、界限模糊,存在人才培養專業性不足、區分度不高、特色不明晰的狀況。
目前應用心理專業碩士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課程內容未體現專業碩士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專業必修課程中內容實用性不夠突出,心理學基本原理的闡述和專業知識的傳授比重較大。選修課課程內容中針對應用心理專業能力的實際操作內容較少、涉及范圍較窄、專業指向性不強,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在學分設置中,各單位學分大致在33.49分,學分設置范圍在26-47分,部分高校課程繁重,側重于素質教育發展的公修課以及偏重理論的專業必修課較多(由于都是必修科目,以下簡稱必修課)。從已有的學分分布數據中可以看出,培養單位所設置的必修課所占比重遠大于選修課,占比超過59%,呈現出培養單位重必修課輕選修課的狀態。培養單位在課程設計中實踐應用性不夠突出,專業碩士培養模式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式沒有很好地區分開來,不能較好地滿足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的人才培養需求。

表3 總學分、必修課學分及其占比②
各單位應用心理專業學位的培養學制不統一,在培養方案中要求實踐教學時間不少于六個月,兩年學制對于應用心理碩士專業能力培養略顯倉促。一方面,學制較短會影響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創新性和應用性,科學研究是評價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學術思維。另一方面,學制較短會影響其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實踐能力是專業碩士能力的重要方面,培養時間不充足也會影響應用心理專業碩士人才的高質量培養。因此,研究水平和實踐能力培養上不能夠放松,如果學制設置時間較短,其研究水平和實踐能力培養不到位,壓力就會傳遞到畢業就業環節,對個人未來發展和社會的人才機制都會造成負面影響。
教育主管部門對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培養需要加強宏觀管理,深刻領會專業碩士未來發展思路,確保出臺政策落地見效,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更新人才方案設置,推動應用心理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模式適應新時代發展。
(1)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結構
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推動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首先,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心理專業碩士人才培養體系,加快應用心理專業碩士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步伐,深化應用心理學科專業、教學體系、課程體系等關鍵要素的綜合改革。其次,切實落實雙導師制度,突出科學研究水平和能力培養的“雙標準”。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做好導師管理和服務,促進育人經驗交流,全方位調動資源為導師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雙導師”制度落實的保障機制。另外,建議統一規定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學制設置為3年,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時間需求,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引導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2)更新人才培養方案設置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才培養方案也需不斷更新,這對于提升應用心理碩士人才培養水平是至關重要的。首先,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優化專業布局,注重整體研究。規范應用心理學科研究方向,在對應用心理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引導其與二級專業方向一致,并且在課程設計中加強應用心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其次,發揮教育評價體系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對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的培養內容有所側重,通過調整評判標準,增強實踐能力占比,完善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的評價體系。另外,針對目前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的培養,建議統一規定二級專業開設方向以及劃分二級專業領域單獨招生的數量底線,保證人才高質量培養的前提下,降低人才培養成本,減少教育資源浪費。
(3)人才培養模式適應新要求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及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推進,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加大,這對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推動應用心理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做到研究生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研究生數量與質量相契合,以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成長度、貢獻度、支撐度、發展度作為培養實效的落腳點,積極推進國家產教研融合戰略。其次,完善教育教學模式,根據《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注重課程的前沿性與實踐性,更好的提升學生專業實踐應用能力。加強研究生培養人才質量監控,落實研究生人才培養全過程高質量管理。另外,在培養方案中增加開放性學習環節,加深與其他專業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注重提高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意識,培養具有研究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加強應用心理專業學位培養單位的專業建設與發展,各單位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整體考慮各方面資源,系統推進專業建設高質量發展,形成校、院、系三級聯動發力,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合力。
(1)“雙師型”共指導
每位研究生均配備一名校內導師和校外實習導師,校內校外相結合,增強過程性評價機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確保研究生的實踐活動質量,強調夯實理論基礎的同時,加強技能知識的傳授和實操訓練。首先,校內導師要在學生畢業設計的開題環節、預答辯以及答辯環節保質保量,注重學生基礎理論的掌握和基礎學術水平的培養。其次,校外導師要在實踐過程中,對學生的基本技能、實習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對于缺少工作經驗的應用心理專業碩士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加強實習時間要求,提高實習水平,發揮學校的督導作用,不斷激發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內在驅動力,提高其未來就業的核心競爭力。另外,要緊扣專業特色設置落實過程性評價機制,重視實踐效果,建立靈活彈性的過程性評價指標,把握學生能力培養的指向標,堅持學術規范和實踐能力提高相統一。
(2)“雙管式”抓教學
培養學位點應立足于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發展的需求,做到教學與實踐緊密銜接,側重培養其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首先,要創造培養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的軟硬件條件,配備心理學實驗室以及多媒體教室等硬件設備。《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意見》指出,需要盡快落實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工作,升級研究生培養的硬件設施,確保教學資源配比供給精準。其次,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優秀應用心理優質教師,采用案例分享的方式為學生上課或者開設講座,調整教學方法,通過總結經驗、創新教學思路、豐富課程內容方式進行應用心理實務訓練,更新強化應用心理實踐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解決職業適應期的問題,有效提升專業能力以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另外,要側重應用心理專業研究生教育的創新建設,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創新。
(3)“雙景式”齊培養
立足于學情、校情,推進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相結合。首先,要盡量保障每門課程的學習場景需在校內課堂和校外實踐基地之間切換,加強研究生聯合培養,結合學校的理論培養與實踐經驗的傳授,加快推進學科、實踐、人才一體化,在實踐中培養高質量應用心理優秀人才。其次,要構建協同育人平臺,探索共建共享機制。結合用人單位實踐過程中的應用性和前沿性,通過資源互補、優勢共享的方式,聯合開展專業交流活動,拓寬不同機構之間交流的渠道,不斷調整適應以滿足高速發展的社會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求。
(4)“雙向式”促交流
把握新時代政治經濟高速發展的機遇,融入國家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打造更適合當代社會需求的專業方向與課程設計。一方面,要在以往應用心理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結合高校自身特點,探索并發展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培養的新模式。在“互聯網+”時代下,更應推進跨界融合,促進校企融合、產教融合。采用學校專業特色與企業單位自身發展需求相結合的方式,深入開展實踐類型,把握實踐的側重點和方向。另一方面,要加強與校外企業單位的聯系,貼合人才市場需求,將校外專家“請進來”的同時,也鼓勵學生“走出去”,參與企業及社會組織實踐。構建穩固的交流渠道和合作關系以及人才輸送機制,不斷開展人才交流與實踐合作,為畢業生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選擇以及發展空間。
(5)“雙線式”共結合
立足于大數據時代,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深度及廣度。首先,要與優質的國內外實踐理論課程和資源相結合,拓寬國際視野,依托大數據技術建立開放的資源和成果共享平臺,應用心理碩士全國教學指導委員會推出系列全國性專業碩士優質資源共享課程。其次,要聯合其他高校定期開展不同形式的交流,通過各高校應用心理專業優秀的實踐經驗指導以及優質資源渠道共享開展交流合作,全方位提高應用心理人才水平。另外,要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多學科交叉融合共同開展應用心理課題研究,深化高校“產學研”相融合,深入推進創新平臺建設,為更好地培養高層次應用心理人才提供更多資源。
提升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綜合能力,著重強調專業技能、實操技能的重要性,加強培養專業能力,提升科研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引導其未來職業生涯決策和行動,細化落實職業發展規劃,從而推動未來職業發展。
(1)提升研究創新能力
在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新時代,應把握時代發展的主脈絡,要主動應變、主動求變,與時代齊奮進。首先,努力轉換視角以適應未來發展趨勢,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在夯實應用心理專業知識的理論基礎上,主動與其他相關、相近專業互相滲透和交融,進一步吸收借鑒其他學科的理論與辦法,實現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與心理學應用專業能力融合發展,以復合型交叉型的理論與方法,推動應用心理專業創新發展。其次,要提高研究創新能力,及時掌握心理學研究前沿,廣泛了解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成果,善于發現問題并找到研究切入點,使之具有創新性和應用性。另外,要緊抓創新發展機遇,以創新進取的姿態服務社會,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努力成為多元學科交叉融合下的復合型人才。
(2)增強社會實踐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能力是專業碩士研究生能力評判的重要方面。近年來社會對于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實踐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其培養體系內容也需不斷完善。一方面,要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和方法指導專業實踐的能力,積極認真參與校內實踐,利用實習單位以及聯合培養基地等資源,抓緊實習、見習機會,腳踏實地提升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主動探索社會需求并有針對性地對實踐能力的側重進行調整,不斷強化實踐能力,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加強專業能力的訓練,將心理咨詢、心理與訓練等專業技能內化,全面提升個人專業能力,使其成長為適應時代發展以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層次應用心理人才。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制高點,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提升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的專業技能和素養,促進應用心理專業碩士高水平發展,推動研究生高質量畢業與就業。相關單位應始終牢記培養高質量高水平人才的職責與使命,秉持初心和使命增強創新型學科建設,堅持教育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基本方針,始終以國家發展戰略和社會人才發展需求為導向,不斷深化應用心理專業碩士改革,大力推動應用心理專業學科建設,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增強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出適合多領域需要的卓越拔尖高水平應用心理人才,為推動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①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數據,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gaojiaosi/202101/t20210125_510979.html。
②數據來源:第五次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學位評估參評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