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菊
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作為高校文化素質教育的生力軍和實施藝術教育的有效載體,藝術團是陶冶大學生審美情操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是展示大學生良好精神風貌的舞臺,是提升學校美好形象的窗口,它擔任著傳承校園文明,實施素質教育,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氛圍的重任。
教育部在《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范(2001-2010年)》中明確指出:“切實加強學校美育工作,是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一項迫切任務,學校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和內容”。加強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的明確要求。建設學生藝術團隊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載體,也是優秀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的載體之一,肩負著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和打造文化校園的職責。在此背景下,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湖南幼專”)成立了“桃夭”藝術團。藝術團的成立是響應國家美育教育的號召,具有積極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合格+藝術特色一直是湖南幼專的辦學特色,經過多年積累和發展,該校在藝術教育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教研經驗,所培養的學生具有扎實的藝術基本功和較高的藝術素養,湖南幼專迫切需要借助“大力發展藝術教育”的風口搭建一個平臺,進一步挖掘學校藝術教研成果的價值,增強本校在藝術領域的影響力,為廣大藝術愛好學生提供一個能力提升和實踐鍛煉的舞臺。
校園文化活動質量的優劣是體現一所高校軟實力水平高低的要素之一。大學生藝術團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審美情趣,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促進了校園文化多渠道、深層次、高質量地發展。作為一所普通專科學校,湖南幼專迫切需要一個平臺來豐富、推動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打造優秀的校園文化品牌,展現學校藝術教育水平和廣大學子良好的精神面貌,營造良好學校形象,彰顯學校軟實力,擴大本校知名度。
在藝術團建設與管理過程中,要重視藝術團成員自我完善與發展,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一直以來,藝術學院學生多才多藝,承擔著學校較多的藝術活動。但他們文化基礎較弱,對理論學習和各項文化類賽事興趣不高,成績平平,更希望得到可以展示自己的平臺。如今社會飛速發展,難免有一些浮躁的社會風氣,學生在這些浮躁風氣影響下容易迷失自我和信仰。藝術團可以在有限的業余時間,幫助學生感受藝術的熏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專業學習,學校迫切需要一個實踐平臺,承擔文藝演出和其他藝術活動及各類比賽活動,提高學生藝術實踐水平。學生在藝術團日常排練和演出過程中,不僅能學習藝術專業知識,還能提升自我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桃夭”藝術團(以下簡稱藝術團)是立足于湖南幼專,結合藝術學院教學管理實際情況建立起來的一支學生文藝骨干隊伍,由學院團總支直接指導,旨在倡導校園主流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活躍人文氣氛,在藝術實踐活動中進行素質教育;打造藝術精品,陶冶情操,提高藝術鑒賞力和欣賞水平。藝術團下設聲樂隊(合唱隊)、器樂隊(含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舞蹈隊、禮儀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表演隊、主持人隊等六個團隊。
“桃夭”藝術團于2018年9月開始籌劃,2018年12月開始面向全院招募團員,指派教師利用課余時間指導訓練。經過一個學期的準備,藝術團于2019年6月24日進行了首場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桃夭”藝術團自成立后,各團體成員刻苦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主要成績見表1。

表1 “桃夭”藝術團發展歷程
在學院黨總支的領導下,桃夭藝術團正成長為具有較高水平的藝術教育基地。藝術團籌劃成立兩年來,始終堅持弘揚時代主旋律,堅持育人宗旨,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以其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多樣性、知識性吸引著學生積極參與。除了日常訓練外,藝術團主要參加了校內藝術節、迎新晚會、元旦晚會等各項文化藝術活動;參加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代表學校參加了省、市各類賽事活動。它豐富了學生校園生活,繁榮了校園文化;提升了各團隊團結合作的能力,培育了一大批藝術骨干和優秀的學生干部;提升團員自我表現能力,提高藝術團在校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最重要的是團員在藝術和文化的熏陶下,成長為一個善于收獲快樂,分享快樂的身心健康的人。
有經驗的廚師,會將雪里蕻、榨菜、冬菜切碎后與海鮮原料同蒸(別的烹飪技法也行,但是以蒸為最宜),不僅入了咸味,這些咸菜本身的香味也為成菜增色不少。建議的做法是將咸菜切碎成末,加入油爆炒出香,淋在焯水后的原料上,上籠蒸制成熟。
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在于人才的競爭力,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愈加全面。藝術團開展藝術實踐活動中,在培養善于合作、樂于奉獻,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強烈的民族自豪精神和國家認同感的高素質人才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近2年的努力,“桃夭”藝術團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獲得了一些經驗和教訓。
1.規范的組織紀律培養了學員相互合作、樂于奉獻的意識
為規范組織紀律,藝術團以團中央、國家教委的相關文件和精神為依托擬定了《“桃夭”藝術團章程》,嚴格按照團員管理辦法和學員管理辦法操作。首先在團員選拔上把“熱愛藝術,熱愛藝術團,有較強的組織紀律觀念,較強的合作意識,較強的創新精神及良好的心理品質”作為選拔條件;其次,實行考核制度,排練遲到、早退、缺席都將納入考核,累計一定次數將被判定考核不合格,學員自動離開藝術團。從制度上有效保證了團內工作的有序開展。再次,團員之間、團隊之間必須講友愛、講互助、講合作、講奉獻、講責任,只有這樣,個人才能在群體利益得到最大滿足的同時獲得最大的成長和價值。
比如,在藝術學院專業教學中,音樂教育的“五項全能”基本功展示和舞蹈教育的舞蹈基本功能力展示都以個人展示為主,但藝術團中的節目少有獨奏、獨舞或獨唱類節目,大多數為集體節目,需要全體團員共同協作、排練完成,只有在日常訓練中不斷調整與磨合,演出時才能保持最佳效果。任何團員只有明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摒棄以往“吊兒郎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行為才能避免淘汰出局甚至“出洋相”的命運,這極大地培養了大家的協作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合唱團團員張x同學說:合唱不是一個人的活動,它強調合作,強調和諧,強調責任,只有愛上這個集體,才能有更好的表現。舞蹈團團員李xx參加了《八女投江》的排練,她說:我們每天一起排練,為一個不太標準的動作而較勁,很辛苦,但真的值得,我們用心演繹了人們耳熟能詳的革命故事,傳遞了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看到觀眾被我們打動,我們很滿足。
2.高品質的藝術熏陶,激發學員強烈的民族自豪精神和國家認同感
相較于當下流行音樂,藝術團的作品更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藝術團的實踐活動是鼓舞和激發學生參與、體驗藝術的創造過程,也是凈化思想的過程。一方面,將濃烈的國家、民族的情感融入藝術團日常訓練中,能引起團員的共鳴;另一方面提升了學員對美的認識和追求,促進人的內在力量的發展與升華,充實人的精神力量,保證自己不被不良社會風氣所浸染。
3.有力的支持與有效的訓練,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學校和學院都非常重視藝術團的建設。首先在學生活動場地、節目排練、經費支出方面都給予一定的支持。其次,安排專門的指導教師進行精心的指導,訓練中給予無私的支持與幫助。再次,為了拓寬學生視野,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校內外相關藝術活動和藝術實踐。實踐證明:這些措施切實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他們在舞臺上重拾自信,綻放光彩,也找到自身價值所在。
團員胡xx說:“在節目創作與編排上,我們發現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只有不斷調整思路才能更好地適應需求和發展”。藝術團執行團長肖xx說:“一次大的演出活動,演出前必須做好策劃、組織、節目審定、宣傳,演出中做好組織、禮儀、舞美、劇務,演出后做好總結、宣傳等,一個完整的流程下來至少‘脫了一層皮’,但無論是意志力、耐挫力還是心態調整上,我都成長了”。舞蹈團《金陵十三釵》團員周xx說:“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作為一個舞者,最渴望的是登上舞臺,只有舞臺才最適合我”!
1.藝術團體量較小,團員穩定性不夠
現有藝術團團員均來自藝術學院,這勢必會出現以下問題:因可供選拔的人數不多導致的團員素質良莠不齊,單一學院的團員視野不夠開闊,專科學校學制短,學員穩定性不夠……以上問題直接導致很難打磨出高水平的作品。
2.經典節目難保留,新的作品難打造
一個有魅力、可持續發展的藝術團理應有自己的經典保留節目,同時還得不斷創作新的作品。但往往上一屆團員畢業,下一屆團員還跟不上,為了保留經典節目,只能反復打磨,盡管如此,一些緊跟時代主題與脈搏的優秀作品較難產生。
3.排練任務重,難出精品
一方面,團員分別來自三個年級,一年級學生第一課堂課業負擔較重,三年級學生面臨集中實習與頂崗實習,時間上很難保證,較難組織集中排練,排練進度緩慢,高品質高質量難以保證。另一方面,藝術團直接受學校行政上的管理,演出、排練、舉辦活動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完成上級領導和單位交代下來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還往往擔負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活動爭光,比賽拿獎”的壓力,因此較難打磨出眼前一亮的精品。
4.運作資金有限,后勤難以保障
因缺少持續的經費支持,藝術團在活動策劃上就心有余而力不足,極大地影響了團員的士氣。又因為沒有統一后勤工作團隊的保障,每一次聯排或演出,團員既忙前臺又忙幕后,既忙于場務和組織協調,又忙于舞美宣傳,工作壓力較大,難以全身心投入排練和演出工作。
2014年1月,教育部制定并頒布了《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在新形勢下要加快發展學校藝術教育,發揮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藝術團要可持續發展,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和完善。
第一,團員不能僅僅局限于藝術學院,而應該面向全校各個學院,各個年級,各個專業招募;第二,招募的學員按現有基礎進行分層培訓,盡可能挑選基礎好,表現力強,有發展潛力的低年級學員;第三,可通過學院推薦、藝術團選拔、組織活動等方式發現人才,挑選和吸納人才,培養人才;第四,對思想過硬、能力突出、素質全面的藝術骨干可提拔為團隊負責人加以培養,為藝術團可持續發展提供干部保障;第五,重視藝術團的對外宣傳,重視藝術團的文化沉淀,重視藝術團精神的傳遞,讓團員對這個集體充滿熱愛、感激和自豪,自覺維護、宣傳藝術團的形象。
充分挖掘學員的潛力,以人為本,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積極性,保證藝術團的可持續發展。一是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團內認定的“優秀學員”“優秀團員”等同于校級榮譽。二是探索學分新模式,將藝術第一、二、三課堂有機結合,團員的排練、演出均以學分來體現,團員參加校內外比賽和演出活動,可以認定或折算學分。三是表彰優秀。考核優秀者,在評優評先中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權。四是落實指導教師的保障。把教師指導工作量的認定與評優、職稱評審、晉升掛鉤,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藝術團面向全校招募一批學生志愿者擔任專門的后勤服務團隊,進行專業培訓,持證上崗,并按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折算學時,在綜合素質測評中給予加分,從根本上解決藝術團演員的后顧之憂。同時,為了藝術團更好地發展,學校和學院要給予持續的資金支持。藝術團也可跳出一二課堂,走出學校,尋找恰當的商業演出平臺,開展面向社會的文藝演出、交流訪問等第三課堂自籌資金,以期更好地發展。
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藝術團實施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藝術團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須不斷開疆拓土。好的作品,需要靈感,更需要打磨,慢工才能出細活,只有在實踐中不斷體驗和探索,培養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膽識,開發創新思維,才能逐步實現突破,創造、打磨出精品,保證藝術團質量,發展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