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霞,馮 梅,朱 晶,吳 穎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護理學院/護理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61004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全球支氣管哮喘防治倡議一致推薦將吸入療法作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病人的常規一線基礎治療,其可以使藥物直達肺靶器官,具有起效快、安全性好、使用及攜帶方便等優點[1-2]。有調查顯示,吸入治療病人依從性差,吸入裝置使用錯誤率高[2-4]。病人對吸入治療的認知、態度和治療配合行為影響治療效果及疾病轉歸,病人吸入治療相關知識主要來自醫護人員[3]。目前,我國各級醫院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對病人吸入技術指導缺乏客觀評價指標[4]。為了解各級醫院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對吸入治療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及對吸入治療實施的重視程度,本研究通過調查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知信行現狀及影響因素,了解臨床實踐現狀與循證策略之間的差距,為促進吸入治療規范實施提供依據。
1.1 調查對象 于2021 年5 月—6 月便利抽取四川省15 所醫院120 名呼吸專科醫護人員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所在科室為呼吸系統疾病相關科室;取得執業資格證書;工作年限≥1 年;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進修人員;因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調查者。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自行設計一般資料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最高學歷、職稱、工作類別、工作年限、醫院等級、是否通過呼吸專科護士培訓等。
1.2.2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知信行調查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在廣泛閱讀文獻的基礎上,經過小組討論、專家咨詢等環節修訂后形成[5]。調查內容問卷包括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的知識(39 個條目)、態度(7 個條目)、行為(13 個條目)3 個維度,共59 個條目。①吸入治療的相關知識:包括吸入治療基礎理論知識、常見吸入裝置使用方法、吸入技巧及其注意事項等,均為單選題,選擇正確計1 分,選擇錯誤或不確定計0 分,總分39 分,得分越高,表示吸入治療相關知識水平越高。②吸入治療態度:包括吸入治療重要性、參與吸入治療知識培訓、參與吸入治療管理的意愿等,采用Likert 5 級計分法,非常同意計5 分,完全不同意計1 分,總分35 分,得分越高,表示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的態度越好,接受意愿越高。③吸入治療行為:包括參與吸入治療培訓、教會病人吸入治療方法、主動評估病人吸入用藥情況、主動分析病人吸入問題原因等,采用Likert 5 級計分法,總是計5 分,從不計1 分,總分65 分,得分越高,表示醫護人員實施吸入治療的行為越好。正式調查前便利抽取30 名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呼吸專科醫護人員進行預調查,測得調查問卷知識、態度、行為各維度的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736,0.990,0.978,問卷總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21。效度檢驗采用KMO 檢驗法,KMO 值為0.726,P值接近0,說明問卷的效度較高。
1.3 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星”形式發放調查問卷,設置每個IP 地址只能填寫1 次該問卷。采取便利抽樣方法,抽取四川省15 所醫院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呼吸專科醫護人員,由研究者聯系相關科室主任及護士長,用統一指導語向其解釋調查目的、意義、填寫方法等,問卷收回后及時核查。共120 名醫護人員填寫問卷,問卷有效率為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定性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描述;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 雙側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一般資料 120 名呼吸專科醫護人員中,男9 人,女111 人;年齡21~53(33.80±7.88)歲;三級甲等醫院83 人,二級甲等及以下醫院37 人;技術職稱:初級65 人,中級32 人,高級20 人,其他3 人;學歷:專科及以下36 人,本科及以上84 人;工作類別:醫生12 人,護士108 人;呼吸專科護士培訓:已接受培訓40 人,未接受培訓80 人;工作年限:<10 年75 人,≥10 年45 人。
2.2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知識、態度、行為現狀
2.2.1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知識得分情況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知信行問卷知識得分為(34.43±2.15)分,正確率為88.27%。其中知識維度得分最低的是吸入治療理論部分,正確率為80.24%;理論部分各條目中正確率最低的條目是哮喘突然發生時,應首選吸入糖皮質激素控制癥狀,正確率為24.17%。詳見表1、表2。

表1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知識得分及正確率

表2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理論得分后5 位條目(n=120)單位:人(%)
2.2.2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態度得分情況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態度得分為(31.04±8.01)分,各項目得分見表3。
表3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態度得分(±s)單位:分

表3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態度得分(±s)單位:分
項目吸入治療是治療呼吸系統慢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通過規范吸入治療,病人的癥狀就能得到有效控制開展吸入治療前,呼吸專科醫護人員應率先掌握吸入治療相關知識呼吸專科醫護人員應該主動學習吸入治療相關知識進展目前我掌握的吸入治療相關知識能滿足臨床病人需要醫院或科室有必要進行吸入治療相關知識的培訓醫院或科室有必要規范吸入裝置的操作流程得分4.50±1.17 4.43±1.16 4.52±1.17 4.51±1.17 4.41±1.20 4.47±1.19 4.48±1.19
2.2.3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行為得分情況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行為得分為(56.65±10.59)分,各項目得分見表4。
表4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行為得分(±s)單位:分

表4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行為得分(±s)單位:分
項目我會主動掌握各類裝置的相關理論知識、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項我會關注病人吸入治療的依從性初次使用裝置的病人,我會指導和示范吸入裝置的使用方法初次使用吸入裝置的病人,我會詳細講解吸入治療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我會推薦使用標準化的裝置使用演示視頻對病人進行教育和指導病人進行吸入治療過程中,我會主動觀察病人操作是否正確我會根據病人吸入裝置使用情況給予個性化宣教我會向病人強調吸入治療的重要性,指導病人堅持長期規律治療當病人提出不想繼續進行吸入治療時,我會詢問原因依從性差的病人,我會和他(她)一起分析原因,幫助病人進行改進我會指導病人做好用藥和病情記錄復診病人我會常規檢查病人吸入裝置使用情況病人治療效果欠佳時,我會首先從吸入技巧和依從性方面分析原因得分4.33±0.87 4.17±1.01 4.58±0.81 4.56±0.79 4.33±0.95 4.48±0.84 4.41±0.88 4.46±0.84 4.41±0.88 4.31±0.92 4.19±1.02 4.21±1.07 4.23±0.99
2.3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知識、態度、行為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調查顯示,不同年齡、職稱、學歷、是否接受過呼吸專科護士培訓知識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職稱、工作類別、工作年限態度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不同特征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知識、態度、行為得分比較單位:分
3.1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理論知識水平有待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知信行問卷知識得分為(34.43±2.15)分,態度得分為(31.04±8.01)分,行為得分為(56.65±10.59)分。知識維度得分最低的是吸入治療理論部分,說明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理論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與楊霞等[6]對631 名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相關知識掌握現狀調查、文文等[7]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吸入裝置的選擇與應用、Eychenne 等[8]對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知識和行為的調查結果一致。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年齡越大、職稱越高、學歷越高的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知識得分越高。相反年齡越小、職稱越低、學歷越低的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知識掌握率越低。分析原因,可能與低年資護士臨床工作年限低、經驗少,參加呼吸專科培訓機會少,對吸入治療專科知識掌握和運用少有關[6-8]。因此,管理者應建立吸入治療專科培訓體系,在培訓內容方面,尤其需要增加吸入治療藥物相關培訓知識,且在培訓過程中必須把低年制護士作為培訓重點,同時拓展呼吸專科醫護人員的培養途徑,有組織地開展學習活動,強化吸入治療質量控制,提高低年資護士對吸入治療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給予呼吸系統慢病病人更好的指導,提高病人在吸入治療方面知識掌握程度和用藥依從性。
3.2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態度較積極,但行為不理想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態度得分為(31.04±8.01)分,其中條目得分最高的是“開展吸入治療前,呼吸專科醫護人員應率先掌握吸入治療相關知識”,說明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態度積極性高,對吸入治療的臨床作用和效果具有較強的信心。原因可能是:目前吸入治療是我國呼吸系統慢病領域受關注的主題之一,其療效也得到了國內外眾多臨床研究的論證和指南推薦,吸入治療的效果對于呼吸系統慢病病人的重要意義已深入人心[2-4,9]。“目前我掌握的吸入治療相關知識能滿足臨床病人需要”條目得分最低,表明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已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對吸入治療知識掌握程度仍需加強。相關研究證明,吸入治療可以使呼吸系統慢病病人急性癥狀得到控制,降低再入院率,提高其生活質量[1-4]。但國內外數據顯示,呼吸系統慢病病人吸入治療依從性差[1-4]。其原因可能是:病人吸入治療相關知識主要來自醫護人員,我國各級醫院呼吸專科醫護人員能力參差不齊,對病人吸入技術知識指導不規范,缺乏評價其吸入技術效果的客觀指標[6-8,10]。從臨床管理者層面來看,呼吸科專科醫護人員具有強烈的吸入治療實踐意愿,而將這些意愿轉化為醫護人員的知識儲備和臨床行為,則需要護理管理者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實施環境以及臨床工作方面的支持。呼吸專科醫護人員行為得分為(56.65±10.59)分,其中“我會關注病人吸入治療的依從性”條目得分最低,說明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對呼吸系統慢病病人吸入治療用藥評估與指導行為缺乏。原因可能是:醫護人員工作繁忙,缺少時間為呼吸系統慢病病人進行吸入治療的干預和宣教有關[6-8,10],同時因醫護人員自身知識缺乏導致吸入治療行為干預能力欠缺[10-12],與都勇等[11]在慢性氣道疾病病人吸入治療依從性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馬麗娜等[12]對門診病人干粉吸入劑使用規范性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結果一致。因此,提醒管理者要優化臨床工作流程,規范吸入治療臨床行為,增加吸入治療效果評估與評價的臨床培訓。
3.3 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知信行的影響因素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呼吸科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影響因素有年齡、職稱、學歷、工作類別、工作年限、是否接受呼吸專科護士培訓。原因可能是:醫護人員年齡越大,職稱越高,工作時間越長,對相關知識的需求和應用累積越多,隨著工作經驗不斷增加和外出培訓學習機會的增多,更容易獲取吸入相關知識[6-12],同時結合自己的臨床工作經驗,對吸入治療知識的認識更加全面、系統,從而能更好地為呼吸系統慢病病人提供有效護理[13]。接受過呼吸專科護士培訓的人員吸入知識得分高于未接受呼吸專科護士培訓人員,說明通過吸入治療的專題培訓,能有更多機會全面、系統學習吸入治療相關知識,有效提高吸入治療知識掌握程度。研究證明,開設呼吸系統慢病管理門診不僅可以為病人提供系統的吸入治療規范管理,滿足其健康服務需求,還可以促使醫護人員更進一步規范掌握吸入治療知識體系[14],激勵護士在專業領域不斷學習進步。針對上述情況,建議醫院管理者設立專職呼吸系統慢病管理崗位,開設呼吸系統慢病管理門診,使呼吸專科護士能夠發揮其專科特長,促進學科發展。同時管理人員還應協調更多機會,將低年資、低職稱、低學歷的醫護人員作為吸入治療知識培訓的重點人群,讓其參加呼吸專科護士培訓,建立系統呼吸專科知識體系,使其知識掌握更全面,行為更加規范。
綜上所述,呼吸專科醫護人員吸入治療的態度較為積極,但知識水平有待提高、實踐行為有待改善。吸入治療知識的影響因素是年齡、職稱、學歷、工作年限、是否接受呼吸專科護士培訓。因此,在臨床工作中,低年資、低職稱、低學歷的醫護人員是吸入治療知識培訓的重點人群。但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于樣本量數據有限,且本研究僅針對四川省的部分醫院,今后可開展全國多中心的調查,為優化吸入治療實踐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