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雪
(遼寧省大連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服務中心 116030)
紅頸天牛是蛀干害蟲[1],幼蟲蛀食枝、干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切斷樹木的輸導組織,導致樹勢衰弱,甚至樹體死亡[2],對果樹、林木生產及城市園林綠化構成巨大威脅。作為大連的優勢產業,桃在大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為保障桃的長遠發展,盡快采取有效的綠色防治紅頸天牛的方法迫在眉睫,本文旨在找到紅頸天牛在桃園主栽品種里的發生規律,為今后的防治研究奠定基礎。
1.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大連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桃資源圃4個品種,分別為中油4、中油8、綠化九、久保,樹齡為8~10 a。
1.2 試驗方法 自2019年3-9月,在試驗地區進行紅頸天牛危害情況調查。具體方法如下:
1.2.1 不同桃品種紅頸天牛幼蟲危害程度調查 對每株桃樹進行天牛危害情況調查[3],記錄被害級數,統計被害株率。紅頸天牛危害情況分5個級別。
0級:樹體無排糞孔,沒有被天牛幼蟲危害;1級:有少量蟲糞排出,主干及主枝未受害;2級:主枝上已有天牛危害蟲孔出現,并產生大量蟲糞;3級:主枝上有較多蟲孔,側枝被害嚴重或已被截除;4級:樹體全部枯死或被砍伐。被害株率計算方法:
被害率=(被害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1.2.2 不同桃品種成蟲發生規律調查 每塊試驗田設5個糖醋液誘捕器,各誘捕器設置時隨機排列[4],每個誘捕器隨機排列相隔不少于3~5 m,誘捕器懸掛高度為1.5 m。誘捕紅頸天牛的糖醋液白糖、醋、白酒、水配比是1∶0.5∶1∶80[5]。
2.1 不同桃品種紅頸天牛幼蟲為害情況 從2019年4月開始觀察各品種受紅頸天牛的為害程度,各品種受害率見表1,在栽種數量相近的試驗區里,供試4個品種栽種區域有明顯的距離,但均是在同一時期栽種,樹齡在8~10年。如表1所示,受害程度均是2級,主枝上已有天牛危害蟲孔出現,并產生大量蟲糞,能夠明顯看出天牛幼蟲的危害,且蟲糞逐年增多,危害也逐年加重。這4個品種的受害率數值相差不大,都是在20%~30%之間,其中久保的受害率是這4個品種中最嚴重的,達到30%以上。
表1 不同桃樹品種受害率和平均危害級數
2.2 不同桃品種紅頸天牛成蟲發生情況 在4個不同桃品種的栽培區域懸掛糖醋液誘捕器,捕捉成蟲,大約每5 d記錄捕捉紅頸天牛數量,每10 d換1次糖醋液,記錄4個桃主栽品種紅頸天牛的發生規律。從表2可以看出,紅頸天牛成蟲在桃園中6月初開始出現,羽化高峰時間在7月中旬至8月初,數量能達到近60頭,每天捕捉的數量相差較大,有時1 d能誘捕10余頭,有時1 d誘捕到2~3頭。在4個不同品種的桃園中,調查發現,主栽品種雖然不同,但是紅頸天牛的發生時間和規律基本相同,不同品種紅頸天牛發生數量有差異,通過調查比較發現,久保是4個品種里誘捕到紅頸天牛成蟲最多的品種。
表2 同種糖醋液配比在不同品種園的誘捕數量
本試驗以桃主栽品種為試驗材料,以調查桃紅頸天牛的為害情況為重點,跟蹤調查并做好記錄[6]。
調查試驗結果表明:大連地區主栽桃品種中,為害較為嚴重的桃品種為久保;紅頸天牛成蟲誘捕試驗對比中發現久保是4個品種中誘捕到成蟲數量最多的品種。
4個主栽桃品種中,可以看出久保是受紅頸天牛為害最為嚴重的品種,這在病蟲害防治領域有較強的借鑒作用[7],也為桃綠色化生產,減少農藥的使用提供了依據,隨著市場對果實品質要求的提高,果園的病蟲害防治及減少生產過程用藥,是果園亟待解決的問題。全面掌握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時監測和預警也是果園病蟲害防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