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杰,李 春,孫聯合,姜 俊,劉東明,張 濤,張 華,萬王芳,吳劍南
(1.漯河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 河南 漯河 462000; 2.漯河市農業科學院 河南 漯河 462000;3.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4.河南農業大學 鄭州 450002;5.汝南縣農業行政執法大隊 河南 汝南 463300; 6.河南省農業廣播學校駐馬店市分校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絲瓜[(L.)Roem.]又稱勝瓜、菜瓜、天羅、吊瓜,是葫蘆科絲瓜屬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絲瓜起源于亞洲,熱帶和亞熱帶為其主要分布區。絲瓜最早在印度栽培,6 世紀初傳入中國。16 世紀,絲瓜從中國傳入日本,1740 年后進入歐洲。絲瓜有普通絲瓜和有棱絲瓜2 種類型。絲瓜營養價值高,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具有一定的藥用和美容價值。這些年來,蔬菜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絲瓜種植面積也隨之擴增。國內絲瓜栽培品種經歷了多輪換代,栽培品種的日漸豐富,其種植區域也由過去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到現在的全國性大面積多地區種植。隨著絲瓜育種研究工作的開展,我國很多育種研究單位都育出了一些新品種,如長沙市蔬菜研究所選育的早優6 號、衡陽市蔬菜所選育的雁白1 號、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選育的駐絲瓜9 號、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選育的粵優2 號等。隨著種植茬次的增加,部分品種出現了種性退化現象,生產上適宜換代的新品種不足,難以實現良種與良法的配套,已成為當前絲瓜生產上亟待解決的問題。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絲瓜育種團隊經過20 余年的努力,聯合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漯河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漯河市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共同培育出絲瓜新品種中原綠1 號。
2.2.1 母本ZM-06 母本ZM-06 是源自湘早1 號絲瓜的田間自然變異后代,于2004—2009 年經連續自交6 代選育而成的強雌性系,第1 雌花位于第8 節左右,以后每隔1~2 節發生雌花,抗白粉病、霜霉病和病毒病;瓜條棒狀勻稱,皮色墨深,果長42.0 cm,果肉厚度6.0 cm。
2.2.2 父本ZM-03 父本ZM-03 是由地方品種漯河長條肉絲瓜經2004—2009 年6 代自交而成的穩定自交系,抗白粉病和病毒病,生長勢強,主蔓結瓜為主,第1 雌花著生在第11 節左右,瓜長39.0 cm,果肉厚度5.5 cm,果色較綠,肉厚且品質好。
2010 年通過田間種植,對10 份絲瓜新種質材料進行鑒定,在露地和保護地種植加代,通過人工扎花的方法自交純化,獲得4 個高代自交系ZM-03、ZM-06、ZM-09、ZM-13。2011 年,以4 個自交系為親本,按完全雙列雜交設計配制雜交組合。2012 年在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試驗站塑料大棚內進行組合鑒定試驗,篩選出優勢組合ZM-06×ZM-03。2013—2015 年在塑料大棚內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組合ZM-06×ZM-03 綜合性狀表現良好,定名為中原綠1 號。2016—2018 年在河南省內進行春保護地絲瓜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19年經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組織的新品種鑒定,中原綠1 號順利通過驗收。
2013—2015 年在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試驗站進行冬春茬塑料大棚栽培品種比較試驗,以長沙肉絲瓜為對照品種,小區面積10.25 m,3 次重復。株行距35 cm×70 cm。試驗結果(表1)表明,中原綠1號瓜長25~30 cm,瓜條直,皮色深綠,橫徑4.5~5.0 cm,粗細均勻,棱溝淺,單瓜質量216.00~219.50 g,冬春季節第1 雌花節位在10~12 節,秋季第1 雌花節位大概20 節,果實發育期12~13 d,播種后45~50 d 可采收。從表1 可以看出,中原綠1號平均單果質量217.50 g,較對照增加12.5 g,3 年平均667 m前期產量1 149.96 kg,比對照顯著增產8.94%,3 年平均667 m總產量為11 812.30 kg,比對照顯著增產19.65%。在產量方面,中原綠1 號明顯高于對照品種長沙肉絲瓜。

表1 中原綠1 號在品種比較試驗中的結果
2016—2018 年,在河南省駐馬店、漯河、商丘、安陽、鄭州等地進行區域試驗,冬春茬溫室栽培,以長沙肉絲瓜為對照品種,試驗小區面積30 m,3 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試驗結果(表2)表明,與對照相比,中原綠1 號在5 個不同的地市3 年產量均顯著高于對照,連續3 年平均產量高出對照15.68%、20.80%、22.35%。

表2 中原綠1 號在區域試驗中的結果
2018 年在駐馬店、漯河、商丘、安陽、鄭州進行冬春茬溫室栽培生產試驗,以長沙肉絲瓜為對照品種,試驗小區面積300 m,3 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試驗結果(表3)表明,中原綠1 號在5 個地區產量均比對照高,增加幅度在13.51%~21.73%,平均比對照增加18.58%,但差異不顯著。

表3 中原綠1 號在生產試驗中的結果
中原綠1 號絲瓜品種中早熟、生長勢強,連續坐果能力強。商品瓜短棒形、瓜條直、粗細勻稱、皮色深綠、棱溝淺,瓜長25~30 cm,橫徑4.5~5.0 cm,單瓜質量216.00~219.50 g,冬春季節設施栽培第1雌花位于第10~第12 節,秋季第1 雌花節位大約在第20 節,果實發育期12~13 d,播種45~50 d 可采收,一般667 m總產量為9800 kg 以上,適宜黃淮及華北地區早春和秋延遲保護地種植(見彩插8)。
黃淮地區早春設施栽培適宜播期為12 月份,秋延后適宜播期為6 月份。絲瓜生長期長,定植前要施足基肥,667 m施腐熟有機肥2 t,三元素復合肥50 kg。667 m栽種1800~2400 株。寬窄行定植,寬行約85 cm,窄行約55 cm,株距約35 cm。4 葉1心時定植,緩苗5 d 左右。遇氣溫驟變,應及時注意保溫。冬春栽培從10 節左右主蔓開始出現第1 雌花,之后多節持續著生雌花。結果期注意肥水管理,及時采收成品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