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 利 田榮富 周冉冉
(1.寧波財經學院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75;2.寧波財經學院財富管理學院,浙江 寧波 315175)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黨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浙江省作為全國具有開放度最大、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2020年浙江省R&D經費投入1859.9億元,全國排名第4;高新技術企業22176家,其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61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0010.33億元。《浙江省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高水平創新性省份和科技強省,并從多維度提出主要發展指標。
本研究以浙江省作為研究對象,將產業結構分別為合理化、高級化兩個維度,運用現代計量分析方法,分析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得出可能創新性的結論,進而提出提升浙江省科技創新水平、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的對策建議。
由于科技創新的涵蓋面廣且散,所以單一維度變量不能全面反映科技創新的水平,本研究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參考張恒立(2019)的研究,構建科技創新的二級評價指標體系(表1)。然后利用客觀賦權法的熵值法進行各個指標權重的確定。最后,通過集權求和法計算2005-2019年浙江省11個地級市科技創新綜合評估值。

表1 科技創新評價指標
本研究構建面板實證回歸模型如下:
ln=++ln+ln++ln+
(1)
式(1)中,為核心被解釋變量,代表產業結構,分為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結構合理化()參照干春暉等(2011)的做法,利用泰爾指數來衡量,計算公式如下:

(2)

產業結構高級化()參照付凌暉(2010)的方法,將GDP根據三次產業劃分三部分,三個部分的各個增加值與GDP的占比作為空間向量的三個分量,構成空間向量=(,,),然后分別計算向量與向量=(1,0,0),=(0,1,0),=(0,0,1)的夾角,,的值:

(3)
其次,定義產業結構高級化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4)
值的大小與產業結構高級化水平呈正向關系,即的值越大,說明產業結構高級化水平越高。
SI表示科技創新水平,為核心解釋變量。控制變量:出口貿易(EX)、經濟發展狀況(PGDP)、互聯網發展水平(INT)、政府干預(GOV)。出口貿易用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貿易額乘年均人民幣-美元匯率換算人民幣計價,并用其占GDP的比重表示;經濟發展水平用各市歷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表示;互聯網發展水平用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引入這一控制變量可以更好地反映當地信息發展水平;政府干預經濟的程度用財政支出占GDP的比值來衡量;為隨機擾動項。同時,為了消除異方差,對部分變量進行了取對數處理。
本研究選取的浙江省11個地級市數據來源于EPS數據庫、11市的《統計年鑒》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按照地貌特征將11市分為兩大區域,分別為浙東北和浙西南。浙東北包括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舟山,浙西南包括溫州、金華、衢州、臺州和麗水。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和準確性,本研究運用Stata 15軟件并選取2005-2019年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個別缺失值用前后年份的平均值做替代,經濟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統計性描述
模型通過Hausman檢驗表明適合使用固定效應模型,將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結構高級化分別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浙江省全樣本面板數據回歸。由表3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合理化、高級化的回歸系數均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為負,這可能是由于產業結構優化速度沒有跟上科技創新水平提升的發展,導致產業結構發展出現“滯后”、科技創新出現“過剩”。

表3 全樣本回歸結果
從表3的控制變量上來看,出口貿易、政府干預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都具有正向作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對產業結構高級化之間的估計結果顯著為正,然而與產業結構合理化之間的估計結果顯示顯著為負,可能是由于收入水平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存在“倒U”型的關系,在經濟發展初期,人們更多是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需求,隨著經濟發展,需求開始向第三產業轉變。此外,互聯網發展水平對產業結構高級化存在顯著積極影響,而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具有顯著的負向關系,說明信息發展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促進作用并沒有體現,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擠出效應。

表4 分區域樣本回歸結果
浙江省憑借區位、資源和政策等優勢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而科技創新在不同的地理區域和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存在差異性,為此進行分區域樣本進行回歸檢驗,檢驗結果如表4。
根據表4分區域樣本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浙西南地區的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高級化在5%的顯著水平上起到了顯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浙東北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正向影響并不顯著,這是因為浙西南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低于浙東北地區,存在浙西南地區科技創新的邊際產出高于浙東北的可能性;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影響無論在浙東北地區還是在浙西南地區均產生不顯著的消極作用,這說明即使在地區的產業之間也可能存在科技創新的差異。
通過固定效應檢驗回歸發現:基于全省層面而言,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合理化、高級化都沒有產生積極的正向作用;基于區域層面而言,浙西南地區的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產生了顯著促進效應,但是浙東北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正向貢獻并不顯著。此外,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影響無論在浙東北地區還是在浙西南地區都存在消極而不顯著的影響。
基于以上結論,本文將從以下三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來促進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結構升級,以推動浙江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浙江省政府應該創建自由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一方面,打破省內戶籍限制,加速商品和生產要素之間的自由流通,給浙江省中小民營企業搭建自由、包容、開放、競爭的創新平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產出效率,尤其是第三產業的生產效率,這將有助于加快浙江省產業結構高級化發展。另一方面,因為三次產業的結構變動要以產業之間和各所有制企業之間的資源流動為基礎,所以要破除三次產業之間的體制障礙,實現社會資源可以在各類企業之間的優化配置和合理流動,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加速發展。
二是浙江省要加快推進高技術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摒棄以往傳統發展路徑,分階段做強做優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軟件信息等重點產業,并加深產業價值鏈與科技創新鏈之間的融合度,挖掘高技術新興產業的創新潛力。同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釋放浙東北和浙西南地區在高技術新興產業上的各自優勢,形成地域之間高附加值產業鏈縱、橫向分工和科技創新協調發展,以此來優化產業和調整結構,加速推進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是積極參與全球化進程,提升浙江省對外開放質量。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提高外商直接投資在技術密集型產業、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占比,充分發揮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此外,浙江省要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分工,同時激發進口潛能,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品牌、產業、銷售、售后等多方面、多維度進行技術創新,與全球各國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