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永霞 白秋燕
(甘肅政法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生態農業是將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運用于農村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的一種農業方式。將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共同發展是其本質。結合農業與第二、三產業共同改進傳統農業經驗,發展農林牧副漁的同時,運用的是現代科技下的管理體制及規劃,解決了發展和環境及資源利用保護的矛盾,實現了生態工程的圓滿,促進“人、自然、社會”之間的循環發展。
生態農業和“生態農業+”已經實現了系統性的內外雙生。生態農業的內生主要是農業公司內部的產品自我循環,是在農產品選擇、飼養、生產、加工、銷售、廢物或者排泄物回收的基礎上的內部封閉的生態循環。生態農業的“外生”是指與自身與外界不同類的生產者之間的循環,是在相互再生產環節有聯系的企業之間形成的無浪費、無害殘留的生態循環。生態農業的“雙生”循環是能夠統籌系統內外,繼而實現上文提到的人、自然、社會之間的和諧共生。
甘肅省作為典型的欠發達地區,不僅面臨經濟快速發展的壓力,還面臨保護資源環境的重要任務,因此,經濟與環境協調,并且可持續發展是其必須踐行的道路,發展循環經濟是實行這一政策的重要手段。酒泉市在經濟“雙循環”模式下的戈壁生態農業發展非常迅速,與傳統農業相比,戈壁生態農業的經濟發展模式,雖然是高投入,但也是高收益。此時繼續對其擴大投資規模,提高社會資本對戈壁生態農業的關注及聚集度,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資本市場流動性,促進甘肅省經濟發展。
甘肅省酒泉市于2008年正式開展戈壁生態農業研究,十幾年的發展過程十分坎坷,發展期間經歷了“初創探索—拓展壯大—技術提升”三個階段,在戈壁發展生態農業,需要高效節水和集成技術,才能提高產量和效益。目前,酒泉市是全國最大的非耕地設施農業生產、非耕地日光溫室基地、有機生態無土栽陪的示范區,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甘肅省酒泉市戈壁生態農業循環發展現狀(如圖1所示)。

圖1 酒泉市戈壁生態農業循環發展現狀圖
充分有效利用無效資源實現高效生產的目標。一方面,為促進戈壁農業建設,酒泉市成立農業指導小組,并制定一系列相應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從2018年開始,市財政每年都會撥出專項資金支持戈壁農業的建設。投資農業保險公司,銀行也以農業保險公司為擔保,向其提供多筆貸款和數億元的投資金額。為推進戈壁農業發展,各縣也在全力進行資金支持,整合力量,做到“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多方參與、競爭發展”。
張掖市肅州區總寨鎮沙河村的農業產業園,大型種植戶為推進戈壁農業發展作出巨大努力,推出多種類型和結構的戈壁日光溫室,探索有機栽培方式,研發實用的戈壁農業方法,制定戈壁農業標準等。同時,研究蔬菜,目的在于篩選出適合在戈壁種植的品種,示范并論證了新技術,這些都促進了戈壁農業發展。防御集成和室內溫度監測等控制系統體現在太陽溫室的智能操作應用,可以通過網絡實時反映溫室蔬菜的生長和旱地的管理,繼而反映在通用技術中心的監控畫面中,方便種植戶介入管理,也便于種植專家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當地“中國十大農業技術推廣標兵”成為農業高產高效的典范,重在對于技術標準制定不斷進行創新,研發新技術、示范新品種、組裝新設備,且引導著肅州區完成了800平方米的戈壁日光溫室建設。充分利用新成果成立戈壁農業研發推廣的服務中心和專家庫,促進專業合作社和大種植戶之間的聯系,“把更多的技術和業務能力投入到土地中,為農業提供服務”,充分合理利用“農民課堂”,舉辦講座,并進行現場實習,緊密結合農民的教育和農業的高水平發展,可以幫助更多的農民了解并掌握更先進、更有效的農業生產技術,促進農業發展。
新型農業發展過程中,廢棄物得到充分且有效的利用。目前,戈壁日光溫室主要是有機物種植,每公頃種植需要有機物67立方米。稻草、蔬菜尾部、家畜類糞便等,都屬于農業廢棄物資源,轉化為有機物,對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質地作用極大。實現對資源的無害化循環利用,可以解決農村各種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利用有機基質,能夠更快實現生態效益的最大化。酒泉市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發揮項目的經濟效益,達到技術力量的尖端,促進高端農業的發展,進行場地建設和示范全過程的服務。
經營過程中,酒泉市結合戈壁農業建設與“三個轉變”改革,建立“公司+農戶+技術”“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訂單”模式,多種模式共同發展,通過獲得訂單、最低利潤分配、二次利潤回饋,與小農企業共同發展。前期,種植品種需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確定,技術人員對種植人員進行指導,后期,根據合同購買價格,進行統一采購、貼標、銷售,有效保障農民收入。
一方面,戈壁生態農業作為新興農業,目前面臨投資規模巨大、建設周期較長的形勢。戈壁農業園區與農業區的村莊,兩者距離較遠,園區用水基礎配套設備,存在投送線路長、工程量大的問題,加之基礎配套設備投資金額不足,便形成矛盾;另一方面,酒泉市農業基礎底子十分薄弱,服務業與工業發展比較落后,財政收入不足。在農業發展中,戈壁一直屬于一塊真空地帶,要想發展新型農業,那么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都必須是從零開始展開,從頭開始建起。雖然酒泉市每年都積極整合各個部門之間的資金,每年可以獲得大約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園區用水的基礎配套設備的修建和維護,但戈壁農業建設規模達到數億元,這些屬于杯水車薪,由此來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資金不足這一問題依舊存在,根源問題未得到解決。
因此,戈壁生態農業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是一個見效相對緩慢的產業,投資回收期較長。
戈壁農業由于條件的限制,自身難以引進外地龍頭產業企業入駐代言,并提供發展資金和經營渠道,本地的小型企業以及合作社,無論是在知名度、項目數量、項目質量和對產業發展所提供的資金支持都存在困難。當地的小型企業和合作社從金融機構借款存在融資難和融資貴兩個難以逾越的鴻溝,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各類經營主體對于發展戈壁農業的信心,導致戈壁生態農業的建設發展進程受到嚴重影響。
如果戈壁農業規模擴張,在戈壁灘上建造溫室屬必然,但建造成本極高,除了建造溫室,給溫室配置技術人才和設備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據測算,在酒泉市建設一座戈壁高標準的日光溫室,成本需要22萬元。如若每年建立10000畝面積大的戈壁日光溫室,不考慮建成之后的維護和保養,僅是建設,便需要投資上億元資金。但目前引進的多為小型且是新注冊成立的企業與合作社,其資金實力遠不如外地的龍頭企業,可以有效擔保的抵押資產,相對較少。融資難和融資貴制約了戈壁農業規模的擴張和持續均衡性發展。
戈壁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需要更高的投入及更高的品質,同時,也具有更高的收益。一方面,戈壁農業的農產品需要具備綠色無污染的特點,產品需要具有自身的品牌效應,但由于目前的區域品牌宣傳、品牌經營和品牌形象方面的影響力度比較小,導致戈壁農產品面臨的處境十分艱難,知名度、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都非常低,后果便是產品的競爭力薄弱、銷售渠道單一,產品銷售困難。因此,該區域打造區域特色品牌的進度比較滯后;另一方面,在產品綠色認證與有機認證方面進展緩慢,對戈壁農產品的綠色宣傳和推廣,綠色營銷造勢,打造綠色品牌知名度宣傳力度嚴重不足,未發揮出戈壁農產品的優勢。
戈壁農產品大部分都以原料的形勢存在,但是由于原料作物的產品門類不豐富,并且農產品的增值空間比較小,所以農產品企業從事瓜果蔬菜和米面糧油加工的企業少,規模小,而且瓜果蔬菜所運輸和儲藏的冷鏈倉儲建設也比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戈壁農業發展的速度。由于缺少大型且專業化的企業與合作社進行引領和帶動,沒有建立起來比較完善且穩定的外銷渠道,從而導致目前該地區的戈壁農產品主要以該地區的內銷為主,沒有暢通的外銷渠道和正確的營銷方針,戈壁生態農產品難以促進地區經濟增長。
發展戈壁生態農業,能夠對實施農村振興戰略起到推動作用,兩者相輔相成。酒泉市有甘肅省最大的戈壁灘,土地資源空間大,適合發展戈壁農業,應繼續堅持園區、企業、循環利用、產業化四者相結合的發展方向,努力提升產業規模,增加產業效益,提高科技水平,探索更多的農業發展模式,為全省發展生態農業作出示范。
成立農業領導小組,用以協調、推進戈壁生態農業的建設。將戈壁生態農業作為發展中的重中之重,可促進本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工作計劃,分解工作目標,廣泛進行宣傳和動員,統一協調、推進,采取典型的成功模范指導、執行監督任務、制定承包方案等,思想認識統一,堅定信念。
針對產業園區,實行規模化打造。甘肅省大力發展戈壁生態農業,應發展要求,確定2022年戈壁農業的發展目標,與社會企業進行積極的溝通協作,截至目前,戈壁生態農業建設的參與者力量逐漸強大,有企業近13家,外加金瑞豐、西域瓜果等40個合作組合,建設鋼架大棚、溫室,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為促進戈壁生態農業快速發展,聘請多位知名大學和知名企業的專家學者,成立生態農業研究所,全力支持戈壁生態農業發展。既可以自主進行研發組裝和集約化育苗,又可以研究不同類型的日光溫室,從墻體結構設計到施工技術。對戈壁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設施建設進行準確分析,制定與之匹配的生產標準體系,減少環境污染,從很大程度上改善戈壁的生態環境,提高產業質量。
膜下節水一體化設備,節水效果明顯。溫室苗圃用水量約629m,大田節水521m,年節水巨額資金。各類農業廢棄物,如尾菜、高粱秸稈、牲畜糞便等,可用以生產基質罐、基質枕頭,也可作為溫室效應的生物燃料,每畝溫室可轉化利用農業廢棄物資源60余種。
在品牌牽引下,建設自身獨特的品牌營銷體系,注冊品牌——“戈壁雪潤”,利用好“一帶一路”契機,向日本、西亞和歐洲開辟重要分銷渠道。努力提升戈壁有機農產品的知名度及在市場中的占有率。與此同時,建立更多的合作基地和行政管理機構,增加農產品品種,創建更多品牌。
市政府發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財政預算支出特別資金,用以建設生態農業園區、樹苗基地、頂尖企業、協同組合等重要經營實體。投資省農業保險公司,鼓勵其擔保銀行融資。積極整合資金,大力支持高風險綠色農業的發展。此外,甘肅省設立了戈壁有機農業發展的專項資金,積極開展農業保險,支持國家農業快速健康發展,促進農業綜合全面性開發,建立戈壁有機農業園示范點。
綜上所述,發展戈壁農業,是實行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進行改革的目標,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不斷的優化,繼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實現生態農業的“雙生”發展,必須進行體制改革,結合現有的雄厚科技力量和獨特的區域資源優勢,實現三個轉變,即從單一化的產業構造向多元化的產業構造進行轉變,從單一資源優勢向整體經濟優勢轉變,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進行轉變,整合資源優勢,遵循循環發展原則,促進戈壁生態農業優化與進步,支持鄉村振興戰略下甘肅省生態農業的循環發展,促進西部農業現代化,從而實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圖2 戈壁生態農業循環發展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