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傳麗
(山東省費縣農業農村局,山東 臨沂 273400)
我國茶葉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出口遠大于進口。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茶葉出口競爭優勢明顯下降,存在出口市場單一、品牌意識淡薄等問題。剖析茶葉出口現狀與問題,明確促進茶葉出口的相應對策措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014年以來我國茶葉出口年均增長8%,2021年出口總量達36.94萬噸,出口額22.99億美元。從茶葉出口變化趨勢看,2020年出口量比2019年減少1.78萬噸,受全球新冠疫情沖擊明顯。從出口比重看,2018年美國挑起中美貿易爭端后,出口占比從之前的14%以上開始明顯下降,表明貿易摩擦是制約茶葉出口的重要因素。

表1 2014-2021年中國茶葉出口數量表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海關數據計算整理。
我國茶葉出口市場主要在東南亞、非洲和部分歐洲國家,市場分布不均。2021年我國茶葉出口前十國家合計占比超過60%,其中向最大出口市場馬來西亞出口額高達2.57億美元,其次為非洲的摩洛哥2.28億美元,二者合計占比超過40%。而部分茶葉消費大國,諸如印度、美國、歐洲西部等國家和地區對中國茶葉的進口額明顯偏低。

表2 2021年中國茶葉分茶類出口數據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海關、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茶葉分會數據整理。
從茶葉出口品類看,綠茶出口占絕對主導,2021年其出口量達到31.2萬噸,占茶葉出口總量的84.5%,其次為紅茶和烏龍茶,分別為2.96萬噸和1.9萬噸。全球茶葉貿易的80%為紅茶,紅茶才是國際茶葉貿易的最大消費市場,我國紅茶出口相對全球茶葉貿易結構顯著不足。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名茶很多,我們經常把茶葉的炒制工藝與品牌關聯,如炒青茶、花茶等,或者把地區名稱與品牌關聯,如西湖龍井、武夷巖茶、云南普洱茶等。然而我國茶企普遍缺乏品牌運作,品牌商標使用混亂,直接削弱了我國茶葉在世界市場的品牌辨識度。即使我們的原料和制作工藝都是頂尖水準,但由于包裝和品牌的五花八門,導致我國茶葉出口處于很尷尬地位,制約了我國茶葉的國際競爭力。當前全球茶葉十大品牌分別為英荷聯合利華,其次為印度的塔塔集團,第三是以經營紅茶品牌“川寧”而著稱的英國聯合食品公司,中國的云南大益茶業集團和德國Teekanne并列第四。全球十大茶葉品牌中,中國只有1家上榜,其余多為歐美發達國家品牌,對比之下,我國茶企品牌建設明顯滯后。

表3 2020年世界十大茶葉品牌
資料來源:茶藝網www.chayi5.com。
近年來,我國茶葉出口遭遇的最大挑戰是各國出臺的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不斷增多,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綠色貿易壁壘。據統計,當前至少有19個國家和組織已針對茶葉的農藥殘留制定了453項限量標準。歐盟作為茶葉消費最大市場,對中國茶葉進口一直很低,主要原因是綠色貿易壁壘限制。美國針對中國茶葉出口的健康標準包括茶葉中非茶葉夾雜物、微生物、放射性物質和重金屬的檢測等諸多方面實施嚴格標準,綠色貿易壁壘已成為我國茶葉出口面臨的突出外部環境問題。
茶葉文化歷來是中國傳統文明在世界傳播的一個重要象征。印度、巴基斯坦等茶葉主產國政府一直把扶持大型茶葉龍頭企業作為工作之重,從而有力推動茶葉基地的建設和提升。中國政府可以通過借鑒這一做法,制定一個明確的茶葉產業經濟發展國家政策,建立茶葉生產的補貼力度,如每畝茶田補貼20元、政府負擔60%的蟲害險、對能生產出優質茶葉的茶農給予適當的獎勵等,以此來大力扶持茶葉生產,逐步形成茶葉生產、加工、銷售有機融合、相互作用促進的機制,不斷提升我們中國茶葉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擴大出口。在提升競爭力的相關茶葉新品種的推廣過程中,政府要加強資金的扶持。最終,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國茶業將逐步走上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的道路。不僅如此,政府還要建立風險聯控機制,通過駐外機構和茶葉出口企業密切關注和跟蹤國外茶葉的相關標準,特別是農殘標準及關稅政策變化,及時發布國外因疫情提出的限制性措施和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變化情況和警示通報信息,指導企業規避出口風險,努力為企業提供茶葉出口的信息協助。
茶葉出口企業必須充分了解相關國家的政治經濟狀況、社會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并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良好的茶類銷售模式。例如,針對不同國家地區飲茶文化的差異,制造更多多元化的茶飲料,以迎合茶葉衍生品消費大國的消費群體。此外,在具有中國茶文化的茶葉盛放、沖泡等茶具上可以進行多元化的嘗試和創新。中國茶葉品類眾多,產茶基地眾多,六大茶類的制作工藝各不相同,實際上各個類別的茶都有不同的口感和特色,這是我國作為茶的故鄉的突出優勢。因此,對不同茶類進行包裝、生產、宣傳和銷售,擴大我國茶類出口的結構,深化出口結構改革,不斷提升特色茶類的營銷方法,可以整體上有效提升我國的出口茶類的競爭力,打造并開拓出口產品的多元化格局。
品牌已成為各國選購茶葉的首要環境因素。為了保持茶產品的質量,中國茶葉公司必須在早期階段制定長期品牌戰略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短期和中長期品牌建設規劃并貫徹實施。企業主要負責人應重視并實際推動企業品牌建設相關工作,建立以重質量、講誠信、善創新、會保護為主要內容的企業品牌文化。企業內部應建立強有力的組織和制度機制,保證企業品牌發展戰略規劃的有效實施。茶葉出口品牌還要健全茶企品牌建設體系,打造以品牌管理體系、品牌傳播體系、質量保證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品牌文化體系及品牌保護體系為核心的茶企品牌建設綜合體系,關注品牌培育的關鍵過程,提升企業品牌培育能力。此外,還應加強宣傳推廣,提升品牌知名度。持續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處于高水平,提升品牌美譽度;持續創新提升品牌競爭力。
要想切實提升我國茶葉出口的限制瓶頸,就要切實提升茶葉質量。一方面要優化茶葉種植和加工技術,使我國出口茶葉的質量達到世界前列。另一方面要突破國外技術貿易壁壘,力爭牽頭和參與更多茶葉國際標準的制定,并逐步建立我國茶葉出口的預警系統。
在茶葉生產環節,對產品質量實施全程監控,從茶園土壤、投入品、環境、采摘到茶葉的加工生產和包裝運輸環節都進行監控,真正做到生態茶園產出綠色健康茶。政府可以積極參與制定國際茶葉標準,促進我國的國際茶葉標準的制定,促進各國和各地區的相互承認和標準規章的統一,并通過標準化促進我國國際茶葉貿易的發展。同時,政府應建立符合國際茶葉貿易規程的“預測警告系統機制”,盡早建立規避綠色貿易壁壘的信息中心和數據庫,及時地將信息反饋給有關部門和企業,采取積極措施突破限制和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