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偉 張 輝 劉新華 強西懷 王學川
(陜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飛速發展,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與社會人才的需求相對錯位,高等教育人才供給與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也由原來的供給不足變成了高等教育所供給的人才質量不能滿足社會各行業的現實需求。那么,如何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夠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優秀人才,是我國地方高校目前應該高度關注并力求解決的難題。
陜西科技大學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是“十二五”期間陜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是陜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是陜西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集團公司共同建設的重點高校。學校皮革專業隸屬于輕工技術與工程一級學科,是一個對實踐性要求很強的專業,因而需要制革科技工作者從實踐中多摸索、積累和總結經驗,才能很好地掌握制革技術。對皮革專業的本科生來說,除了學好專業知識以外,最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提高自身的理論認識水平和制革經驗,從而擁有未來生存和發展所需倚靠的堅實基礎。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到來,它對傳統行業的影響與日俱增,也勢必對傳統專業的人才需求,包括像皮革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當前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1)專業師資的問題,近幾年,由于學科交叉的需要,專業引入了較多缺乏專業背景或對專業缺乏感知和認知的青年教師,那么他們承擔相應專業教學活動的效果就大打折扣,而這顯然影響到了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2)知識體系的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皮革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知識結構體系出現了落后于現代企業新技術的情況,皮革專業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體系亟待優化。將企業的先進技術融入人才培養知識體系中,更新現有人才培養培養方案,進行專業知識結構體系的更新與重構迫在眉睫。
(3)辦學模式的問題,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發展,皮革人才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尤為重要,而傳統皮革人才的培養和辦學模式下培養的畢業生越發不適應現代企業的需求。因此,我國未來皮革人才培養必須根據新工科要求,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主線,創新地發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開放式多元合作辦學和培養模式。
據此,從上述迫切形勢出發,分析了我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解決思路和具體實施方法,并對新型人才培養合作模式的前景進行了預測。
為適應新形勢下皮革人才培養的要求,針對當前出現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問題,通過在我國地方高校同類專業中進行廣泛地調研,匯總凝練各單位開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實際狀況和存在的共性關鍵問題,結合“新工科”發展理念,提出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解決思路,它們包括以下幾個思路:
(1)建設適應新工科的教學師資隊伍和實踐教學平臺,豐富教學資源,增強青年專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促進專業教師的科研與產業結合并反哺教學,以產業需求引導專業教師發展。
(2)優化新工科背景下新皮革專業知識結構,制定適應新工科背景的新皮革人才培養方案。
(3)探索地方高校皮革專業“產業學院”為載體的新工科,發展“產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養組織模式。
皮革行業是一個對實踐性要求極強的行業,而學校皮革專業畢業生以“專業基礎厚實、工程訓練扎實、思想作風樸實”的“三實”作風和實踐能力強的良好口碑,深受業界好評,大量畢業生活躍在行業,許多人已成為行業管理精英,有些人在行業中形成了科研精英團隊或成為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這都是我們可以加以利用的人才培養的良好資源。因此,我們可借助于行業資源和社會力量,籌辦并依托于“產業學院”,共建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平臺。平臺可以為缺乏專業背景或工程實踐能力的青年教師提供能力提升的機會。促使他們“走出去”,通過與業界的聯系、在生產一線的鍛煉及與實踐經驗豐富的工廠技術人員的交流和學習,一方面,極大地提高和豐富了青年教師對專業的認識度和熟悉度;另一方面,可促進專業教師的科研與產業結合并反哺教學,以產業需求引導和支持專業教師發展。通過近幾年專業青年教師暑期工程實踐活動的實施,十幾位中青年教師受益匪淺,已成長為專業未來發展和培養人才的中堅力量。
此外,在密切校企人才協同培養基礎上,平臺還可以提供實戰項目和創造實踐機會,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因此豐富了皮革專業人才的育人軟硬件資源。
針對當前傳統皮革專業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體系已經明顯落后于現代企業的新技術現狀,注重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對皮革行業的影響,將企業先進的技術融入人才培養的知識體系中,充分挖掘和整合行業、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將前沿知識通過技術交流、專家講座、技術演示等方式補充到現有教學和實踐環節中。加強皮革專業前沿知識和學科交叉知識體系的建設,梳理、更新、補充和完善課程核心知識點,開展成果導向的課程體系重構,進行皮革專業知識結構體系的更新與重構。
在更新新工科背景下新皮革專業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的實際和各個學校培養的特點,建立能力達成和課程體系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構建符合新工科要求的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皮革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優化,制定適應新工科背景的新皮革人才培養方案。
結合“新工科”的發展理念,學校專業積極謀劃與行業知名企業成立“產業學院”的籌備和組建工作,并以其為載體,發展“產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養組織模式。
淄博大桓九寶恩皮革集團是我國皮革行業的代表性企業,在國內外皮革行業領域具有廣泛影響,也是北京人民大會堂指定的皮革座椅生產企業,是一家具有明膠、制革、皮革家具、皮革包袋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通過多方聯絡和協調,陜西科技大學已和淄博大桓九寶恩皮革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共建“寶恩皮革產業學院”的框架協議。擬成立“產業學院”管理委員會、制定辦學章程,創建運行機制,進行“產教融合、校企共育”辦學模式創新與實踐的探索,使校企合作特別是產教融合進行皮革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真正落地,而“寶恩皮革產業學院”的建設、運行及完善如圖1所示。

圖1 “寶恩皮革產業學院”建設、運行及完善圖
近年來,學校和專業始終貫徹以“新工科”的發展理念,緊密執行“產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來培養皮革專業人才以滿足新時代的皮革行業人才需求。正是通過這種持續不懈地努力,2021年11月中旬,學校獲得了全國輕工類專業首批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進校線上考查的寶貴機會,經過考查實驗室、查閱相關資料、訪談有關人員等環節,專家組一致認可學校和專業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所做的教育教學改革、教學過程評價和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等工作。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進行新型“產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養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的信心,而且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恒地貫徹下去,最終學校、學院和專業的人才培養效果會得到根本性地改善,也將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優秀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