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洪霞
(吉林省撫松縣財政局,吉林 白山 134500)
部分預算單位的工作人員每年在填報部門決算報表時,只按部就班的機械的填報,片面地認為部門決算只是對財務收支狀況和資金使用情況的匯總,在填報部門決算時往往出現敷衍現象,部分單位未能按照財務制度、會計法規等要求如實填報,認為部門決算只要能通過審核就可以了,直接將決算報表報送到財政部門,經財政部門審核有錯后,再進行修改,這種方式循環往復,導致了部門決算填報質量不高,不能有效對下一年度預算提供參考。
部門決算報表是一項復雜性的工作,每年12月末,正是財務人員最繁忙的時間,但部門決算規定上報的時間節點非常緊,需要預算單位和財政部門共同努力,配合才能完成好。由于部門決算數據填報后需逐級審核匯總上報,造成留給基層單位的時間緊、任務重,從事該項工作的同志很難做到深入、細致,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決算工作的質量。決算報表主表近幾年基本沒有變化,但表中的公式復雜,填報口徑不一致,好多附表不是財務人員能填上的,需和單位各業務科室溝通協作。使預算單位編報的工作量加大。在決算報表填報期間,除了表中原有的公式,上級部門會不斷的下發參數和審核公式,對報表進行審核,編報人員為了報表順利通過,機械的修改決算報表數據達到基礎數據平衡,導致了決算數據準確性降低。
每年年末財政部門從上到下對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進行部門決算軟件的培訓,由各單位再將決算數據逐級上報,財政部門再匯總審核,為編制部門決算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每年的部門決算在當年審核通過后,便再無人問津,導致決算數據利用效率不高,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019年起,新政府會計制度整體實施,現行政府會計由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構成,單位財務人員依照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兩種會計制度記兩套賬,對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各項會計制度及法規,并且還得會微機操作。在會計核算的基礎上,會計人員應明確掌握功能經濟支出分類科目代碼,才能保證財務報表與決算報表的內容一致,以此確保部門決算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以及規范性。從事部門決算的工作人員流動性強,每年又因為新老交替,對部門決算工作上下年度的銜接,對微機操作不熟練,同時也缺乏考核獎勵機制,造成部門決算數據質量不高的現象較為普遍。
單位領導應對部門決算工作高度重視,年末財政開完決算布置會后,單位負責人應按照決算上報的時間節點,制定詳細的決算編報工作計劃,由專人負責。財會、人事等相關科室通力合作,及時與財政總會計對賬,對本單位財務收入、支出,資產、負債、人員等方面基本數據進行核實,做到賬賬相符,賬表相符。同時明確崗位責任范圍,落實各個崗位責任人。這樣才能將決算報表工作按時、按質、按量的圓滿完成。
明確財政部門編審工作流程,責任分工。(1)是在財政內部建立部門決算聯審工作機制,按照上級規定將審核內容和指標參數吃透,落實到參與決算工作的相關科室及預算單位;(2)是利用各業務主管科室掌握分管預算單位財務狀況的優勢進行業務指導和匯總分析;(3)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業務水平。
(1)賬務處理是否規范,是否影響決算信息的真實性。有些單位在年度預算執行中,不能嚴格按照預算規定的支出內容、進度運用資金,致使預算各項目資金嚴重超支或結余,年底人為的調整支出數,直接用“支出”科目和“基金”科目對轉,使決算報表中本年收入數等于本年支出數,這種做法嚴重違反了《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決算報表會計數字根據預算會計有關帳簿中的填列,主要反映年度預算收入支出決算情況、支出明細、專項支出、資產負債等情況;決算報表基本數字反映部門事業單位的機構數、人員數、固定資產以及完成事業計劃的成果數字,根據有關業務統計資料填列。各預算單位應在全面清理核實收入、支出、資產并辦理年終結賬的基礎上,根據統一制發的報表格式編制決算報表。要保證決算報表的收支數據真實,內容完整,做到賬表相符、表表相符、不能瞞報、漏報,形成表外資產,更不能虛列支出、隨意結轉,造成決算不實。(2)是否嚴格按照批復的部門預算使用資金。預算部門要按照核定預算項目組織項目實施,項目單位嚴格執行項目計劃和項目支出預算。各單位要加強對預算支出范圍的管理,嚴格執行預算制度,不得擅自擴大支出范圍;嚴格按照預算支出范圍使用資金;建立健全單位財務制度和會計核算體系,按照預算使用標準,提高資金使用效益。(3)部門上決算數據是否合理。從有關會計制度入手,審查單位財務管理是否合規,會計科目使用是否正確;審查單位的年末結余是否出現赤字。從人員支出中,審查單位工資支出是否符合國家和各地出臺的工資政策。在大口徑支出項目科目的填報上,要仔細斟酌、推敲。對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以及資產負債等重要財務指標,更應進行嚴格的審核。
部門決算是國民經濟發展成果的綜合反映,是檢驗年初預算安排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因此,要加強部門決算數據成果的運用。決算工作人員可以在編制過程中發現問題,查找不足,總結分析決算數據。找出會計核算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充分發揮部門決算的指導作用。財政部門在審核各預算單位決算分析報告中,認真總結對比上下年數據,找出差異,及時指出并改正會計記賬中出現的偏差。與相關政策、法規、經濟形式相結合,分析出財政經濟活動規律,為部門預算及領導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部門決算工作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更要掌握各種會計制度、法規等,為了提高決算編制人員的素質,首先,預算單位要選招會計專業人才;其次要加大培訓力度,定期組織財政部門和各預算單位財務人員開展新會計制度,法規等業務學習,進一步強化會計基礎工作,軟件操作,提高編制部門決算人員業務水平;再次,財政加強對預算單位決算工作的業務指導和協調,通力合作努力提高部門決算報表質量。
部門決算報表數量達40多個,報表復雜,鉤稽關系繁多,編制工作量大。例如:同一筆數據要填在不同的報表當中,其他表中如能相應提取這筆數據,即能提高報表效率,又能增加準確性。建議上級部門結合具體情況增加基層單位的有效工作時間,提升報表質量。同時進一步壓減報表數量、優化部門決算編報系統結構,減少錄入工作量。
單位部門決算系統與會計電算化系統缺少有效的協同性,部門決算系統具有獨立的運算邏輯,在數據導入后,根據內在運行邏輯判斷數據準確性,與會計核算系統造成脫節,部分數據在部門決算系統中可以手動填寫,因此,部門決算系統與會計核算系統無法進行反驗算查證。建議部門決算系統與會計電算化系統使用同一系統,部門決算數據,能從會計電算化系統中自動提出數據,既能保證部門決算數據質量,又能高效完成部門決算這項工作。
部門決算數據信息要真實準確反映單位的經濟運行情況,數據才有利用價值。開展部門決算信息核查工作,能更好的適應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和部門決算公開要求,加強部門決算核查工作就顯得尤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