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嘉
(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到新中國成立前,黨開始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對婦女解放與發展事業的指導意義,將婦女工作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高度結合,領導婦女在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的過程中積極發揮自身力量,婦女工作的發展朝著組織化、群眾化的方向不斷演進。
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婦女解放問題。以李大釗、陳獨秀、李達等為代表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出發,認識到婦女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上的不獨立和不平等,解放婦女的根本途徑是階級解放,為中國婦女解放與發展事業作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只有消滅私有制度,實現社會主義,婦女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發展。
明確當代中國婦女工作的正確方向。中國的婦女解放與發展是無產階級的革命解放運動的題中之意。中共二大通過《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指出:“婦女解放是要伴著勞動解放進行的,只有無產階級獲得了政權,婦女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中國共產黨充分地調動了廣大婦女的積極性,領導婦女積極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爭及社會生產勞動。抗日戰爭時期,廣大中國婦女積極參與抗戰、開展戰地服務,大力從事生產勞動,為抗日戰爭提供了有力的物質支持。
加強婦女解放工作的組織建設。婦女工作與群眾工作緊密聯系,要做好婦女工作,就必須組織好、凝聚好婦女群體,建立保障婦女工作有效開展的群眾組織。新中國成立前夕,成立了全國婦女運動總的領導機構以及聯合和團結全國婦女的群眾性組織,即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自此,中國婦女解放與發展事業有了主心骨,為黨更好地帶領廣大婦女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提供了重要組織保障。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在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國婦女問題及婦女解放與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婦女解放與發展道路。黨和國家不斷提升了廣大婦女為社會主義事業而不懈奮斗的積極性,摸索出了實現婦女全面而自由發展的實踐路徑,為更高效地引領廣大婦女在革命與建設的主旋律中展現巾幗本色提供了堅實保障。
實現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以提升婦女社會地位。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的廢娼運動,清除了舊社會中危害婦女身心健康和社會秩序穩定和諧的遺留問題。進行土改運動,落實并保障婦女的土地所有權,有效提升了婦女的家庭地位及經濟地位。普選運動的順利開展,推動了廣大婦女走上政治舞臺,以主人翁的姿態為新中國的發展建言獻策。開展掃盲運動,使廣大婦女特別是農村婦女的知識水平、文化素質普遍提高,從而更好地實現婦女自身的解放與全面發展。
確立婦女工作根本方針以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中國婦女三大將“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奮斗”確立為婦女工作的根本方針 。這一時期,黨的工作重心是努力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婦女工作也圍繞這一重心而展開。引導婦女到各行業各領域就業,積極參與社會生產,為國家增產。廣大婦女走出家庭、走向社會,活躍在生產一線,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實踐中發揮不可或缺的“半邊天”作用。
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體系以保障廣大婦女的各項權益。法律是國家政權力量和國家意志的體現,對社會主義事業具有規范和引領作用。《憲法》明確男女平等原則,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為婦女的解放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婚姻法》廢除了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在保障婦女家庭權益、提升婦女家庭地位方面具有里程碑意義,開啟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新篇章。
健全各地各級婦女組織以夯實婦女工作的群眾基礎。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各省的民主婦女聯合會相繼建立。截至1955年,各省市自治區(除西藏外)的省一級婦聯組織陸續成立起來。中國婦女三大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聯合會章程》,更改了婦聯組織名稱,明確了組織任務及性質,并首次對組織機構和組織制度等進行了明確規定。在同級黨委以及上級婦聯組織的領導下,各地婦聯組織結合中國婦女工作的具體實際,在促進婦女解放與發展、男女平等事業上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逐漸成為全黨的工作重心,黨和國家團結帶領廣大婦女積極投身改革和建設,婦女解放與發展事業加速發展。堅持將婦女工作融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大局,確立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婦女工作發展更加國際化,婦女解放進程實現了質的飛躍。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創造婦女多樣化發展空間。在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國家發展工作重點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城鄉婦女在黨的帶領下,積極參與經濟建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得農村婦女獲得了經營土地、承包土地的機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多種經濟成分蓬勃發展,拓展了婦女參與社會勞動的選擇性。城鎮企業迅速發展,吸納了大批農村婦女勞動力,更有婦女走上自主創業道路,涌現了一批女廠長、女經理。廣大婦女的社會經濟價值不僅得到了充分地展現,其展現形式也極具多樣性。
樹立馬克思主義婦女觀,走中國特色婦女發展道路。理論是實踐的先導。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是黨開展婦女工作的思想旗幟,是中國婦女解放與發展事業不斷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法寶。“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80周年紀念大會上,江澤民同志首次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基本內容,號召全體中國人民樹立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只有將科學的理論武器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解決中國婦女發展問題,做好中國婦女工作,實現中國婦女解放的偉大藍圖。
確立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推進婦女工作的法治建設。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男女平等問題,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鞏固婦女工作的法律基礎,為婦女權益提供特殊保護。實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將男女平等貫徹到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階段,實現了重大理論創新。頒布《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制定了婦女工作具體的發展要求、明確的發展方向。婦女解放與發展工作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強婦女工作對外交流,形成婦女發展的全球視角。黨在對外開放指針的引導下開展婦女工作,深入婦女工作多邊交流,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國際婦女交流活動,成功舉辦紀念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婦女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等國際婦女盛會,將婦女交流合作組織機制構建于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框架內,在法國、意大利、俄羅斯等多國舉辦中外婦女文化周活動。黨和國家不斷拓展婦女工作國際交流項目,吸收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凸顯中國婦女在國際婦女發展事務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構建互利共贏的國際婦女解放與發展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婦女和婦女事業發展,進一步將婦女工作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高度融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團結引領廣大婦女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為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作出新貢獻。
把握當代中國婦女工作的時代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也是當代中國婦女運動的時代主題。”新時代必須明確婦女工作的前進方向,創造婦女事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只有以黨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為指南,向著黨指引的方向前進才是正確的道路。婦女解放與發展事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題中之意,把握這一時代主題是實現我國婦女自由全面發展的關鍵一招。
完善中國特色婦女權益法治保障體系。保障婦女的各項權益是新時代婦女工作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完備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律體系是婦女解放與發展事業的必然要求。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頒布,為家暴受害婦女撐起了保護傘。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出臺,要求保障婦女在生活、就業上的各項合法權益,杜絕對婦女的偏見與歧視現象。婦女權益是基本人權,實現婦女權益最有效的保障就是將婦女權益保障上升為國家意志,將其納入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國婦女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離不開中國特色婦女權益法治保障體系這一堅實基礎。
明確婦聯組織發揮作用的根本遵循和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婦聯組織要始終堅持黨對各項工作的領導,承擔好婦女全面發展的任務,深化推進婦聯組織改革,加強婦女工作組織建設,提高工作、服務能力。婦聯組織必須服從黨的領導,圍繞黨的大局和國家工作規劃開展工作,引領好、聯系好、服務好廣大婦女,實現緊密的婦女大團結。
在婦女解放與發展事業中貫徹改革創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新時代的婦女工作中,更好地推動婦聯工作的開展和婦女事業的發展。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婦女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時代的變遷對婦女群體產生深刻影響,只有堅持改革創新,創新發展婦女工作方式,深化改革婦聯組織建設,把握婦女工作的時代性、規律性,充分發揮創造性,才能服務好、組織好、引導好婦女群體,開創婦女工作新局面。
提出新時代婦女具有的兩個獨特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婦聯組織服務大局、服務婦女應以做好家庭工作為重要抓手,發揮好婦女在社會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兩個獨特作用。由于婦女所具有的自身特點和優勢,在發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起著無法取代的作用。不論是脫貧攻堅戰還是抗疫保衛戰,廣大婦女都憑借著自身的獨特作用和力量,講好了新時代的巾幗故事。
只有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保障國家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國社會生活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社會思想文化也呈現多樣化態勢,人們思想、社會活動的選擇性、多樣性不斷增強,對于婦女群體來說亦是如此,婦女工作也面臨著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嚴峻挑戰。只有自覺堅持和服從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黨對婦女工作的領導,才能組織動員婦女走在時代前列,在改革發展穩定第一線建功立業。
百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奮斗,中國的婦女解放與發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婦女地位與作用實現了根本性變化。中國共產黨是婦女工作的主心骨、定盤星。黨的領導是中國婦女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關鍵所在。新時代的婦女工作必須自覺堅持黨的領導,扎根中國大地,解決好中國問題,引導婦女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夯實婦女解放與發展事業的政治基石。
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是黨領導婦女工作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沒有提供可以套用于各個歷史時代的公式,而只是對婦女解放的系列根本問題進行了本質性解釋與原則性說明。中國必須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依據基本國情和時代背景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婦女解放理論,才能解決好中國婦女問題,解放好中國婦女,實現中國婦女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重大問題為導向,解決了婦女工作一系列根本性問題。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是我國婦女解放與發展工作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在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的進程中,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其在中國大地上的升華與飛躍。既對新時代中國婦女工作具有指導意義,也為世界婦女解放運動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建立完備的組織載體是落實黨的各項工作的基石。群眾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與紐帶,群眾工作是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依托。隨著社會的發展,婦女群眾需求逐漸分層次、多樣化,對婦聯組織的運行模式、婦女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為婦女提供服務的手段途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婦聯組織要正在發揮作用,需要進一步聯合各方力量、凝聚發展共識。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婦女工作的組織載體建設,上至全國婦聯,下至城鎮、鄉村、企事業單位都已形成縱向婦女組織健全、橫向婦女組織形式多樣的格局。婦女組織逐步走上了規范化、有序化發展的方向,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基層婦女組織網絡不斷完善,延伸了婦聯組織觸角,實現了婦女工作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世界正經歷的動蕩變革和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嚴重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生產生活,并且帶來了許多就業民生問題,婦女所面臨的挑戰也愈發嚴峻。目前,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婦女解放與發展水平依然不平衡。婦女在全球8億的貧困人口中占了半數。兩性的資源、權利分配依然不平等,各個領域對婦女的歧視依然存在,家暴、拐賣婦女的事件依然時有發生。在大力發展社會經濟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應充分關注婦女的需要,以實現婦女的全面發展。世界各國除了努力發展婦女事業外,更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這既是實現世界婦女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任務。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為人類謀進步的歷史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婦女解放與發展工作中始終注重與全球婦女解放事業融合,加強婦女工作經驗的交流與分享,積極為全球婦女解放運動提供中國智慧,貢獻中國力量,推動全球婦女工作交流互鑒。實現婦女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奮斗百年的目標,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