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杰 宋顏竹 竇 霖 周 洋
(1.牡丹江醫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2.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2019年年底爆發的新冠,重大疫情的發生都極易引起公眾的恐慌。尤其是在新媒體發展迅速的時代,網絡平臺準入門檻低,信息發布良莠不齊,一些不實的謠言和惡意的猜測,嚴重擾亂了公共社會秩序,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在這個關鍵時期,正確引導網絡輿情,通過網絡媒體引領廣大人民群眾加強自身防護,團結互助,齊心協力已經成為當前重大疫情應對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應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時,把握住網絡輿情傳播的主陣地,是網上網下凝心聚力、全民奮戰,戰勝疫情的決定性力量。
疫情發生后,網絡媒體能夠第一時間報道黨中央、國務院對疫情的高度重視,對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全面部署。各級地方政府積極響應,防控疫情,穩定物價等,都令社會大眾看到了國家戰勝疫情的決心和能力。只有把握好網絡輿情的正確傳播方向,通過網絡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把廣大人民的思想和行動凝聚到抗擊疫情上來,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才能更好控制住疫情的發展。
網絡是當前輿情發展的最大變量,它直接決定社會輿論的走向,關系著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黨和政府應重視把握網絡意識形態的整體態勢,掌握疫情防控的主動權,通過網絡平臺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幫助人民群眾了解疫情發展情況,避免社會大眾胡亂猜疑。同時,利用網絡平臺普及疫情防控知識,使社會大眾了解疫情通過什么方式進行傳播,怎樣降低感染風險。疫情防控主體還能夠通過網絡平臺把握輿情走勢,聽取群眾意見,及時為疫情防控提供決策依據。
網絡平臺門檻低、信息內容良莠不齊,輿情傳播真假難辨,甚至謠言泛濫。更有一些個人或團體,為了某種利益目的,惡意誤導大眾,引起公眾緊張,甚至社會恐慌。因此,在疫情應對過程中,不能忽略對網絡輿論的引導。一方面,通過網絡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發布疫情,回應境內外和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另一方面,針對網絡上造謠傳謠、引發社會恐慌的人員依法嚴厲打擊,降低社會恐慌現象,緩解社會危機情緒,減少誘發社會風險的因素,為抗擊疫情提供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
為保證主流媒體在網絡平臺占據主動權,網絡輿情在傳播與引導時應堅持黨的領導、正面宣傳和依法治理三個原則。
黨的領導原則是網絡輿情傳播應堅守的根本性原則,也是其他一切原則的前提和基礎。在網絡輿論宣傳引導的過程中要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在對抗重大疫情的關鍵時刻,把黨的領導原則放在網絡輿情引導工作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以黨中央精神為指引來衡量報道什么,不報道什么,報道之后國際形勢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是否會使黨的政策深入人心,是否會影響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對疫情防控工作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在社會范圍內是否能夠凝聚共識,共同抗擊疫情。
一直以來,我黨始終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輿論引導機制,正面引導更有利于全民族振奮精神、鼓舞士氣。尤其是在應對重大疫情的過程中,網絡輿情的正確傳播與引導是戰勝疫情的關鍵點,我們更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原則,引導網民更多關注一線工作人員奮不顧身與疫情抗爭的典型事跡,全國人民一盤棋共同防控疫情的暖心瞬間,用充滿正能量的網絡宣傳來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為戰勝疫情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各種各樣的消息鋪天蓋地在網絡平臺傳播開來,主流媒體積極發布疫情信息的同時,一些虛假的疫情謠言也頻頻發聲,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在這種狀況下,依法科學有序防控至關重要。因此,網絡監管部門應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深刻了解與疫情防控工作有關的法律知識,加大輿情監督和依法打擊的力度,對于涉嫌違法的詐騙、傳謠依法嚴懲,以保證網絡平臺的風清氣正,網絡輿論的正確傳播。
正確引導網絡輿情需要立足于社會發展現狀,尤其是疫情防控的現實情況,與時俱進,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對策思路。
網絡謠言及負面信息大多是由于疫情信息傳播不對稱引起的,所以信息發布是影響疫情發展的關鍵。及時、公開、透明的信息能夠使民眾減輕心理壓力,更有信心,沉著、理性地應對疫情。當前,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許多高新技術手段,為信息及時、公開、透明發布提供了技術支撐,主流媒體應利用好微信公眾號、快手、抖音、微博等大眾關注的網絡傳播平臺,及時宣傳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報道各地防控疫情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效,講述戰斗在疫情一線發生的感人事跡,抓住網民關注的焦點,第一時間發布信息,使民眾對戰勝疫情充滿信心。
網絡是當前民眾最關注的信息平臺,合理利用好網絡平臺,引導好網絡輿論,有利于政府更好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領導干部應增強網絡參與意識。政府應第一時間占領網絡陣地制高點,積極宣傳黨和政府防控疫情的最新政策,與民眾進行交流互動,對群眾訴求及時回應,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另一方面,積極建立網絡輿情預警機制。基層政府應該委派專業人員或調查機構,分析和觀察網絡輿情走向,分析輿論發展態勢。還應培養網絡輿情評論員,引導輿論走向,避免網絡輿論失控,造成群體性事件,破壞社會正常秩序。同時,政府還應建立應急處理機制,一旦危急情況發生,能夠及時有效地控制住形勢,避免造成嚴重后果。
在輿情引導過程中應充分調動社會大眾的積極性來彌補政府監督的不足,讓網民主動、理性的參與到網絡輿情建設中來。黨和政府可以公布監督舉報電話和網站,鼓勵基層組織和公民通過微信、貼吧、微博等網絡平臺舉報影響疫情防控工作的言論和不實信息,征求大眾的意見和建議,將社會大眾發展成為構建和諧網絡環境的建設者,疫情防控工作的推動者。
法律是國家治理的依據、手段,是人們的根本行為準則和規范,應該在重大疫情應對中發揮重要作用。黨和政府應通過網絡宣傳相關法律法規,使人們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同時,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公安機關應重點打擊利用網絡展開的違法犯罪活動。對于網絡上的一些過激言論和造謠、傳謠行為,查實初始信息發布者,明確事件的主體責任,做到快速反應、有效引導、精準調控,防止其演變為輿論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