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鋮 周國強 李雪峰
(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胃腸外科,江蘇 常熟 215500)
癌癥的起因為上皮組織產生惡性腫瘤〔1〕。結腸癌患者病發年齡逐漸下降,該疾病的男性患者往往多于女性,而且受到飲食結構與飲食規律的影響,很容易發展成癌癥晚期,會給患者身心造成沉重打擊。目前,對于右半結腸癌最有效的根治方式需要采用手術方案治療〔2,3〕。原來只能通過開腹手術將患者的癌癥部位清理干凈,但這對患者腹腔會造成重大創傷,且會影響其他臟器生長,對術后身體恢復也存在諸多不利因素〔4〕。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不斷變化,臨床手術方式也迎來了較大轉變,腹腔鏡被大范圍應用在癌癥中〔5,6〕。老年患者往往對手術治療的耐受性差,而且術后身體不容易康復,損耗元氣太多。腹腔鏡手術措施能夠有效避免老年患者身體的影響,將各種危害減少到最低,而且還能有效減少手術對患者身體表皮及臟器的損傷,有助于促進術后良好康復。本研究擬對比分析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治療右半結腸癌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外科接收的76例老年右半結腸癌患者分為開腹組與腹腔鏡組,每組38例。開腹組男24例,女14例;年齡67~85歲,平均73.1歲;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10例、Ⅲ期11例、Ⅴ期4例。腹腔組男27例,女11例;年齡68~86歲,平均74.7歲;TNM分期:Ⅰ期12例、Ⅱ期9例、Ⅲ期10例、Ⅴ期7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以影像資料為根據,在專家的診斷下確診;②患者身體對手術治療具有一定耐受性;③參與實驗前,未采取相關手術方案;④本研究過程、藥物、方法經醫院倫理委員會認同;⑤患者為一側結腸癌;⑥醫學影像下結節病灶最大直徑≤10 mm;⑦患者對自身的手術方案明確知悉;⑧年齡≥65歲。排除標準:①結節病灶區域發生周圍組織侵襲;②患側區域淋巴結發生轉移;③患者伴有其他方面甲狀腺疾病;④患者并發心腦血管疾病需單獨治療;⑤患者存在精神意識障礙及嚴重血液方面疾病。
1.2手術方案 對此次納入手術治療的不同組間患者,提供相同的身體檢查服務,并做好基礎疾病的治療,同時記錄其病癥情況,安排心理疏導、飲食控制、術后護理等全面診療內容。
開腹組選取開腹治療方案:讓患者保持心情放松、血壓穩定,盡量以舒展的姿勢在手術臺上平躺,或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體態調整。然后進行全身麻醉,在腹部中心位置做直徑為20 cm的橫向切口,將腹腔內組織充分暴露出來,使用手術鉗將患者皮膚下的脂肪及肌肉層完全分離,使用手術刀將右半結腸存在病灶的部分全部切除,隨后對患者皮膚進行吻合縫合。手術結束后,醫生要對手術過程中打開的腔體進行反復沖洗,直到流血現象被完全控制,然后再進行創口縫合。在患者的體內放置負壓引流管,24 h后將引流管開放。手術結束后,醫生要隔天對患者的傷口進行換藥,且采取抗感染處理,一旦發現傷口出現感染、流膿現象,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產生其他危急病癥,防止對患者病情康復產生影響。
腹腔組采用腹腔鏡微創治療方式,對患者的右半結腸癌進行根除治療。手術方法:讓患者身體放松,然后平躺在手術臺上,同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體位調整。然后,全身麻醉,在腹部臍下一指處打開1.2 cm橫切口。且將其作為主操作口,建立氣腹,并控制好內部壓強,然后在臍窩和恥骨之間的中點部位做0.8 cm的切口,并在左側鎖骨與右側鎖骨之間的中心線上方5 cm處做0.5 cm輔助切口,然后分別放入Trocar,其作用為觀察孔,同時放入傾斜角為30°的腹腔鏡,該設備為德國KarlStorz公司生產,是目前國內較為先進的微創手術方式。接著,醫生拿著操作鉗及超聲刀,對患者的腹腔內臟進行觀察,從而確定腫瘤位置,認真查看腫瘤是否發生擴散或轉移,將帶有病灶的結腸提起,然后將結腸病變部位全部切除。根據腫瘤的實際形態與外部面積,從右側輔助Trocar部分將切口進行延長處理,并按照順序切開腹壁各層軟組織,通過切口保護套將切除的結腸病灶部位放入標本袋中。選擇切割吻合器將回腸與橫結腸做好吻合工作,并將殘端進行關閉,觀察患者創傷部位與腹腔的內部狀況,采取無菌蒸餾水對患者腹腔進行全方位沖洗,認真檢查后將氣腹關閉,在患者體內放置負壓引流管,24 h后將引流管開放。另外,術后醫生應對病患施行嚴密的感染護理,對創口感染情況及時發現、及時干預,且對產生的并發疾病進行及早處置,避免病情蔓延。
1.3觀察指標 (1)術中記錄患者治療時間、血液流失數量、創傷部位直徑;(2)觀察兩組術后腫瘤標志物水平,包括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9-9、CA125等;(3)觀察兩組腸胃功能正常工作時間,包括腸鳴音正常工作時間、引流管留置時間;(4)對患者其他病癥發生情況給予密切觀察,包括感染、惡心反胃、頭暈目眩等;(5)觀察并統計患者術后復發率。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t檢驗。
2.1兩組圍術期各項指標比較 腹腔組圍術期手術時間、失血量及切口長度均低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各項指標比較
2.2兩組術后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腹腔組CEA、CA19-9、CA125水平均顯著低于開腹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2.3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正常工作時間比較 腹腔組腸鳴音正常工作時間〔(20.13±2.43)h〕與引流管留置時間〔(52.18±3.17)h〕均低于開腹組〔(39.27±3.18)h、(90.64±4.19)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腹腔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6%(感染1例),開腹組為15.8%(感染3例、惡心反胃1例、頭暈目眩2例),腹腔組顯著低于開腹組(P<0.05)。
2.5兩組術后病癥復發情況比較 完成手術全部操作后,采用電話回訪形式,時間期限為3年,對患者的疾病復發情況實時跟蹤,開腹組復發10例(26.3%);腹腔組復發4例(10.5%),兩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
2.6兩組術后腸瘺發生情況及3年、5年生存率情況比較 腹腔組術后腸瘺發生情況〔1例(2.63%)〕明顯好于開腹組〔4例(10.53%);P<0.05〕;術后3年、5年生存率〔36例(94.74%)、34例(89.47%)〕明顯好于開腹組〔31例(81.58%)、29例(76.32%);P<0.05〕。
結腸癌通常位于直腸和乙狀結腸之間的交界處,在病癥產生初期缺少臨床特異性表現〔7,8〕,在發病中期階段,患者通常會表現為腹部脹痛、便血現象、消化不良等。結腸癌的致病意愿主要是受到基因遺傳和飲食習慣影響,屬于消化方面的惡性腫瘤,在各類惡性腫瘤中占比15%。近年來,物質的富足讓人們能夠隨時隨地享用美食,這雖然增加了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9〕,但也引發了多種疾病,其中包括結腸癌,每年我國及全世界都會新增一些患者,而因該疾病死亡的人數也不在少數,對患者健康生活產生惡劣影響。右半結腸癌的常規救治方案為將病灶部位全部切除,這樣能夠延續患者的生命,且通常會獲得良好的救治效果〔10,11〕。對于右半結腸癌患者來說,傳統手術方案為開腹治療,雖然該手術方式能夠將病變組織全部切除〔12〕,但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身體損害較大,且術中會產生大量出血,所以術后會損失很多元氣,因而患者醫院的治療時間會更長,創傷部位也會因感染病菌而使傷口惡化,因而需要花費很長時間進行身體康復。腹腔鏡微創手術方案以先進的醫療技術為根基〔13〕,手術期間不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較大損害,而且術中產生的出血量較少。
本研究結果說明,腹腔鏡手術方式能夠使患者的疾病在得以治療的同時,還會盡可能地減少手術對患者身體的傷害。CEA、CA19-9、CA125屬于腫瘤標志物〔14,15〕,在惡性腫瘤的刺激下產生。手術結束后,倘若腫瘤細胞被完全切除,且術后沒有復發,這三種標志物水平應明顯低于手術前〔16〕,因此能夠從其他角度展現患者術后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說明,選擇腹腔鏡對老年患者進行腫瘤切除,能夠避免腫瘤破損,從而使血液中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明顯下降。其原因或許與手術實際操作流程有一定關聯〔17〕。腹腔鏡手術方式應用的儀器設備十分先進,醫生通過腹腔鏡能夠直觀看到患者腹腔實際情況,會讓手術操作更加精準。而且在手術期間,醫生能夠更加靈活地應用手術鉗與超聲刀〔18,19〕,在切割腫瘤部位時,醫生會盡量保持腫瘤的完整性,由于其表面未被破壞,所以會使其數值保持在較低水平。
本研究結果與劉月生等〔20〕的研究報道存在高度統一性,提示現代化手術方案更適用于右半結腸癌患者,使用整體效果良好。
綜上,在對老年右半結腸癌制定手術方案時,腹腔鏡手術方式能夠有效減少腫瘤標志物水平,加快胃腸正常運作速度,而且不容易產生并發癥,應加大使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