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霞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體育系
太極柔力球是山西晉中白榕先生創編的,是以太極原理為理論基礎,以迎、納、引、拋為技術特征,以套路演練和隔網對抗為主要運動形式,具有民族特色的注重內外兼修的民族體育項目。太極柔力球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吸收舞蹈、武術、體操等元素,逐漸發展成為不同風格的優秀健身套路和技戰術。但是,因其發展區域不平衡、新聞宣傳力度不夠,作為一項新興的具有濃郁傳統特色的民族體育運動項目,本應得到廣大體育愛好者的青睞,但因新聞宣傳及傳播的力度不夠,導致各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為了使這項民族體育運動項目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讓大學生了解并喜歡太極柔力球,投入到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中,把太極柔力球這項運動廣泛開展并能傳播到世界各地,本文特對大學生對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認知情況進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學生,共510 名。
查閱相關論文百余篇,咨詢有關專家學者。設計《大學生參與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認知現狀》調查問卷并進行效度和信度檢驗。在本校隨機發放問卷600 份,回收546 份,回收率91%,有效問卷510 份,有效率93.4%。運用Spssl1.5 和Excel統計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和語言等。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了解大學生對柔力球的認知情況,可以更好地引導其投入到太極柔力球的運動健身中。
1.大學生對太極柔力球文化了解情況
身處太極柔力球發源地的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學生來自于祖國各地,對太極柔力球文化的了解情況究竟如何呢,本次調查得出的數據表明,情況不容樂觀。其中沒聽說過占32%,知道但不清楚的占49%,了解的占15%,接觸過的僅占4%。說明大學生對太極柔力球文化了解的自覺性和程度較差,整體對太極柔力球文化的了解狀況很低。
2.大學生對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認識情況
調查顯示:關于對“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重要性”的認識,其中48.57%的人認為重要,39.43%的人認為非常重要,11.43%的人認為無所謂,僅有2.28%的人認為不重要或非常不重要。在“您喜歡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嗎?”的調查中,有33.14%的人非常喜歡,有30.29%的人比較喜歡,有15.43%的人喜歡,不太喜歡和很不喜歡的分別占20.57%和0.57%。在“您愿意參加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嗎?”的調查中,33.14%的人非常愿意,36.57%的人較愿意,16.00%的人愿意,6.86%和7.43%的人不愿意和無所謂。在“您具有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知識嗎?”的調查中,認為有的占6.29%,不充分的占24.57%,幾乎沒有的占28.00%,沒有的占41.14%。在“您對自己今后的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計劃有何打算?”的調查中,有14.29%的人表示今后一定會參加,40.00%的人會參加,33.14%的人說不一定,12.57%的人不參加,沒有堅決不參加的人。以上調查反映出:有一部分大學生對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認識不足,這是影響其參加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一大原因。
3.大學生對柔力球運動健身的作用認識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大學生對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作用認識比較全面,選擇柔力球運動健身的作用主要是增強體質、增進健康、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健美、獲得友誼和社會交往,其次是調節情緒、防病、提高生活質量。

表1 大學生對柔力球運動健身的作用認識情況一覽表
1.中小學時代的體育狀況及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72.57%的被調查者認為在中小學時代對體育課是比較喜歡和非常喜歡的,有67.43%的人認為中小學時代的體育成績是比較優秀和非常優秀的,有62.29%認為中小學時代的體育教育,使自己增加或產生了興趣。還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認為中小學體育對自己的影響不大。多年來學校體育一直在改革、在發展,成績還是比較顯著的,但對如何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健身的興趣還要進行深入研究。經過調查發現,多數人認為學校體育對自己走入社會后參加體育運動健身有直接影響。當然學生走入社會能否參加體育運動健身還會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2.參與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影響因素
由表2 可見,現實情況是不參加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人總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參加體育活動,這些“理由”不外乎就是“惰性”“沒時間”“體育設施不完備”“缺乏鍛煉知識”“缺少組織”等。下面對不參與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表2 影響大學生參加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因素一覽表
(1)“惰性”是大學生不參加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所有選項中,有55.88%的人選擇此項。“惰性”與人們的健康狀況、體育習慣、體育興趣、學生時代體育意識的培養都有關系。經過調查發現,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在自己健康狀況良好的狀況下都懶于鍛煉,中年人及老年人感到自己體質狀況有所下降,于是一部分人克服惰性去參加體育健身。沒有體育健身習慣的人,其惰性更大,思想上想去鍛煉,而行動上懶于鍛煉。缺乏柔力球運動健身興趣是人們懶于鍛煉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沒有這種心理傾向,沒有興趣,就會懶于鍛煉。學生時代有體育健身意識的人,步入社會后大部分人能克服惰性積極參加體育健身。
(2)“體育基礎差,缺乏興趣”“不懂鍛煉方法”是大學生不參加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重要原因,分別有30.78%和15.10%的人選擇這兩項,說明有一部分大學生在中小學時代就沒有奠定好體育基礎,當時認為自己身體健康,沒有必要進行鍛煉,也就沒有必要學習體育。隨著學習生活壓力的增大、年齡的增長、身體健康狀況有所下降,才意識到鍛煉的重要性。但又沒有老師及時的指導,于是不去鍛煉。所以,要培養體育教師學習鉆研和提高太極柔力球教學水平,推動教學活動開展,鼓勵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和積累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知識,打下基礎終生練習,增加群眾體育人口。
(3)“學習任務重,缺少時間”,有32.75%的人選擇此項,是大學生不參加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第二大原因。有些學生的學業任務重,尤其是想要考研的學生,他們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投入到繁重的學習和考研中,還要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充電”,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健康問題,忽視甚至放棄參與健身運動。然而“沒時間”在大多數情況下只不過是一個人感覺而已,幾乎沒有人忙得連休息一下進行活動的時間也抽不出來。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忙”并不是真正的理由。學生有時間刷手機卻沒有時間鍛煉,這是說不通的。實際上,人喜歡做自己感到有樂趣的事。吸引這些人參加體育健身,必須因人制宜地安排有樂趣的體育項目供他們參與。
(4)在調查中發現,有22.35%的人認為目前太極柔力球體育場館不足、設施太差、缺乏運動器材。設施是基礎,硬件利于堅持。太極柔力球體育場館和設施擔負著全校學生的教學和訓練任務,在8 小時工作日內,其余學生很難有鍛煉的機會。在課余和假期的時間里,有些學校的部分場館對外開放搞創收,使學生更難有健身場所。社會上的太極柔力球場館、體育設施也很少,而且又存在經濟方面因素和距離的問題。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時間少和大眾體育設施的落后,確實對學生參加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有影響。
(5)調查發現,“缺少體育氛圍”“缺少組織指導”是影響大學生參與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又一重要原因。選擇此項的人數分別占到18.82%和20.39%。學校在組織開展大學生日常太極柔力球健身活動方面所做的工作遠遠不夠,與學生的期望相差甚遠。表現為在組織與管理上缺乏規劃和措施,只是短期行為,如組織幾項運動競賽,在學校運動會上參加比賽,組織工作就算完了,學生日常的太極柔力球健身活動處于無人組織和管理的狀態。學校有太極柔力球教師,但很少有教師利用課余時間來指導學生體育健身。社會上也缺乏太極柔力球社會體育指導員來指導人們參與體育健身,所以,全社會應重視這一方面的工作,營造太極柔力球健身環境,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太極柔力球健身。
1.大學生對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重要性具有較高的認識,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意義和作用已被大多數學生認識并接受,但仍有一部分的大學生不愿意參加柔力球運動健身。大學生對太極柔力球文化了解程度普遍較低,對柔力球運動健身知識的掌握顯得貧乏。
2.大學生不愿意參加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的客觀原因,是缺乏場地器材和組織管理與鍛煉方法指導。
3.大學生參加太極柔力球運動健身鍛煉的行為較弱。其中客觀因素是“惰性”“沒有時間”和“忙于考研”。“沒病=健康”的認識誤區在大學生隊伍中仍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