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瑞芳,李良明,敬龍軍,殷映曄
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全球規模最大、獨具冬季特色的運動盛宴。中國隊自1980年開始參加冬奧會,截止至2022年,在12屆冬奧會中共獲得62枚獎牌,平均每屆僅獲5枚,冰雪競技水平與各大冰雪強國相比存在較大差距。2016年,《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對冰雪競技提出發展目標:優化冰雪運動競技項目布局更加合理,結構更加優化,發展更加均衡,成績顯著提高的全新發展格局,力爭躋身強國先進行列[1]。2022年,中國隊作為東道主在北京冬奧會上表現可圈可點,創造了9金4銀2銅的斐然成績,是中國向體育強國邁出的關鍵一步。本文通過梳理和比較第20-24屆冬奧會我國競賽與獲獎情況,通過比較優勢指數計算對中國隊競賽項目進行劃分與定位,發現我冰雪運動競賽的優劣勢所在,從而有針對性的總結相應發展啟示,為我國備戰后續冰雪賽事提供理論參考。
由圖1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所獲獎牌情況可看出,獎牌數量整體趨勢呈階段波浪狀,5屆以來共獲獎牌55枚,金、銀、銅牌獲獎率分別為:36.4%、36.4%、27.2%,金牌與銀牌數量最多,各20枚,銅牌最少。從整體上看,中國隊在近5屆冬奧會中雖有多所波動,出現獎牌數量下降的情況,但在最近一屆北京冬奧會奮起直追,扭轉下降趨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獎牌牌面也不斷地拓寬。在獎牌質量上,金牌曾連續3屆直線下降,但在第24屆冬奧會取得驚人的進步,較上一屆增加了8個金牌點;銀牌總體呈波浪狀分布,與金牌走向相反,銅牌逐屆下降后保持在穩定數量,對比近兩屆冬奧會,中國隊在實現“爭金奪銀”的目標上有了質的飛躍。總體來說,在最近一屆北京冬奧會中,獎牌數量、獎牌質量、牌面、奪金點等都較往屆冬奧會突飛猛進,實現歷史性的突破,意味著中國將開啟新的冰雪時代,中國隊應保持優勢乘勝追擊,不斷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圖1 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所獲獎牌分布圖
在第20-24屆冬奧會賽場上中國隊在7個大項中獲得共計55枚獎牌,按冰雪項目類型分類來看,我國獲獎項目分布在4個冰上項目和3個雪上項目,其中冰上項目獲獎35枚,占總獎牌數的63.6%,雪上項目獲獎20枚,占總獎牌數的36.4%,可看出近5屆冬奧會中國隊奪牌點多分布在冰上項目,進一步說明我國冰雪競技依舊處于“冰強雪弱”的局面中。
由表1可知,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獲獎項目獎牌分布為:短道速滑(22)>自由式滑雪(16)>速度滑冰(6)=速度滑冰(6)>單板滑雪(3)>冰壺(1)=鋼架雪車(1)。在獎牌數量方面,短道速滑獲獎牌22枚數量最多,占獎牌總數的40.0%,自由式滑雪也以29.1%的占比緊隨其后;從所獲獎牌質量上看,短道速滑項目作為我國優勢項目的主力,近5屆冬奧會均有金牌收入囊中,所獲金牌占總金牌數量的50.0%,是中國隊在冬奧會賽場上的主要奪金項目;其次是自由式滑雪項目,作為中國隊雪上項目的“領頭羊”在近5屆冬奧會中貢獻不斷突出,在24屆冬奧會中脫穎而出,歷史性的成為金牌點貢獻最多的單項。

表1 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獲獎項目獎牌情況分布表
除此之外,在冰上項目類別中,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保持穩定奪牌率,并不斷提升獎牌質量,冰壺項目在第21屆冬奧會收入一枚銅牌后再無入賬;雖雪上項目獎牌數量與質量都不及冰上項目,但在近2屆冬奧會中,中國隊在單板滑雪與鋼架雪車項目上嶄露頭角,共斬獲1金2銀1銅,是除自由式滑雪項目以外不斷崛起的雪上項目,這也意味著我國雪上項目的競技實力在逐漸提升。
為進一步探究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競賽項目動態消長變化,采用環比法對各競賽項目獲獎情況進行計算與分析[2]。環比增長速度(Fh)表示該項目獎牌成績在當屆比賽中占上屆成績的份額,若通過計算出的環比增長速度數值>0,即表明當屆獎牌成績較上屆存在上升趨勢,反之數值<0則存在下降趨勢,數值為0是無變化。設第20屆冬奧會某項目所獲獎牌數量為a,第21屆冬奧會同項目獲獎數量為b,則第21屆冬奧會該項目環比增長速度計算公式為:Fh21=[(b-a)/a]*100%。下同,可計算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各競賽項目環比增長速度。
如圖所示,短道速滑項目呈現“N”字分布,短道速滑項目是中國隊主要奪牌項目,但環比發展速度呈現波動狀態,表明在近5屆冬奧會中成績不穩定;自由式滑雪項目動態消長率波動幅度較小,且持續保持正增長狀態;花樣滑冰項目環比增長速度波動幅度較大,在第22屆冬奧會中成績出現下降,其他各屆皆確保有一枚獎牌入賬;速度滑冰項目除在第21屆冬奧會中成績下降,其他各屆成績較為穩定;單板滑雪項目在第23屆冬奧會中奪牌后環比增長速度保持在穩定狀態;冰壺和鋼架雪車項目都僅獲得一枚獎牌,鋼架雪車項目環比增長速度呈現上升趨勢,冰壺項目環比增長速度呈現下降趨勢。
比較優勢理論源自于進出口貿易經濟學,由該領域學者大衛·李嘉圖首次提出,經過長期的實踐論證,比較優勢理論已經是最重要且極具權威的經濟學原理,其實用價值日益凸顯[3]。通過持續發展,該理論也逐步的被運用到多種領域,而首次在體育學科里提出并運用的是北京體育大學的羅智博士,他系統的闡述了比較優勢理論并將比較優勢理論運用到體育學科,通過實踐證實了其科學性。比較優勢指數是指某一競技單位在某競賽項目所獲得的獎牌占該單位所摘得總獎牌的得分比率,且與該項目所設獎牌占全部項目的得分比率值[4]。計算公式如圖3:

圖2 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獲獎項目環比增長圖

圖3 競技體育比較優勢指數(RCA)計算公式及關系圖
依據前人的研究基礎,本文計算過程將參考第12屆全運會前三名的計算方法,以13、11和10分對金銀銅牌進行賦分[5]。按照圖2.1公式樣板,以下計算過程以第24屆冬奧會中國隊自由式滑雪項目為例:
第24屆北京冬奧會共設金銀銅牌數量各109枚,
即Xwt=109×13+109×11+109×10=3706;
第24屆冬奧會中國隊共獲得獎牌15枚分別為9金4銀2銅,
即Xit=9×13+4×11+2×10=181;
第24屆冬奧會中國隊自由式滑雪項目摘得4金2銀0銅,
即Xij=4×13+2×11+0×10=74;
第24屆冬奧會自由式滑雪項目所設金銀銅牌數量各13枚,
即Xwj=13×13+13×11+13×10=442;
則RCAij=(Xij/Xwj)(Xwt/Xit)=(74/442)(3706/181)≈3.43。
綜上,第24屆冬奧會中國隊自由式滑雪項目優勢指數為3.43。下同,可計算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各競賽項目比較優勢指數。

表2 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競賽項目比較優勢指數一覽表
根據優勢指數數值對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競賽項目進行優勢項目群體劃分(如表3),即根據RCAij≥1、0 表3 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優勢項目、潛優勢項目、弱勢項目群體分布表 由表3可看出,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比較優勢項目群體中有: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樣滑冰、速度滑冰、單板滑雪、冰壺、鋼架雪車7項,其中冰上項目的短道速滑與雪上項目的自由式滑雪表現穩定,5屆冬奧會以來常居比較優勢項目群體之列,這表明中國隊這2個項目競技實力較強,花樣滑冰僅在第22屆冬奧會中掉出其中,但仍有相對優勢。 速度滑冰項目曾在2屆冬奧會中躍入比較優勢項目群體,說明具備相應競技實力,但近2屆有下滑趨勢跌入比較潛優勢項目群體,奪牌實力不穩定,表明中國隊在速度滑冰項目上還存在進一步提升空間,單板滑雪、冰壺與鋼架雪車項目憑借破冰之勢取得彌足珍貴的獎牌曾躋身比較優勢項目群體,不具備絕對優勢,但其競技實力極具發展潛力與空間,是中國隊在冬奧會賽場上實現持續突破的希望之門,相信在我國訓練模式的不斷完善和優化下,中國隊能在單板滑雪、冰壺、鋼架雪車賽場上不斷創造斐然成績。 近5屆冬奧會的賽場上中國隊在8個大項中并未染指獎牌,其中雪上項目7項,占比87.5%,這表現出我國“雪弱雪衰”的冰雪競技發展短板,與冬奧會“雪重冰輕”的整體項目布局背道而馳,不利于我國冰雪運動競技水平的提升,成為我國躋身冰雪強國的重要阻礙[6]。 綜合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競賽項目比較優勢指數數值以及實際獲獎情況,將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樣滑冰劃分為中國隊比較優勢項目群體,將速度滑冰、單板滑雪、冰壺、鋼架雪車劃分為比較潛優勢項目群體,將剩余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臺滑雪、冬季兩項、北歐兩項、冰球、雪橇、雪車項目劃分為比較弱勢項目群體。 如表4和圖4所示,近5屆冬奧會中國隊各競賽項目中單板滑雪、鋼架雪車項目比較優勢指數呈上升趨勢,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樣滑冰、速度滑冰、冰壺項目比較優勢指數呈波動或下降趨勢,特別是從近2屆冬奧會來看,雪上項目整體呈上升趨勢,反之冰上項目皆呈下降趨勢,意味著中國隊“冰強雪弱”、“冰盛雪衰”的局面出現扭轉勢頭。 表4 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優勢、潛優勢項目比較優勢指數趨勢表 圖4 第20-24屆冬奧會中國隊競賽項目比較優勢指數趨勢變化圖 從具體項目來看,短道速滑作為冰上項目的“領頭羊”在比較優勢指數上數值較高,能夠保持數屆奪牌優勢,但整體走向呈“倒V字”,在第22屆索契冬奧會上做出前所未有的奪牌貢獻后,轉勢下滑;自由式滑雪同樣作為比較優勢項目,總體趨勢雖有下滑但幅度較小,說明競技水平較強且穩定;花樣滑冰項目除在第22屆索契冬奧會中奪牌數為0,在其余4屆冬奧會中奪牌率穩定,并不影響其憑借較高的比較優勢指數躋身比較優勢項目群體之列;速度滑冰比較優勢指數呈現小幅度波動趨勢,在優勢項目與潛優勢項目兩者反復跳躍,總體線性趨勢呈下降趨勢,特別是在近2屆冬奧會中下滑明顯;單板滑雪自第23屆冬奧會實現獎牌零的突破后,第24屆北京冬奧會中拿下該項目首個金牌點,比較優勢指數持續上升至1.31,單板滑雪因此躍入比較優勢項目群體;冰壺總體呈下降趨勢,在第21屆冬奧會中奪牌后再無波動;中國隊在第24屆冬奧會上首次報名參加鋼架雪車項目就成功將1枚銅牌收入囊中,開啟了中國隊雪上項目的新篇章。 根據各競賽項目近5屆以來比較優勢指數趨勢的變化,可將中國隊優勢、潛優勢項目群體細化為以下類型: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樣滑冰為優勢持續型項目;單板滑雪、鋼架雪車為潛優勢上升型項目;速度滑冰、冰壺為潛優勢下滑型項目。 1.比較優勢項目方面鞏固奪牌率 多年以來,短道速滑一直是我國冬奧賽事的奪金點,也是累計獲得獎牌最多的王牌項目,但對比近5屆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比較優勢指數及奪牌率都呈下降趨勢,在后冬奧時期應全面分析下滑原因,總結不足,力爭第25屆冬奧會重回榜首。短道速滑屬于同場競技類項目,在競賽過程具有被侵犯而影響成績的因素,在訓練的過程應著重注意加強賽前心理干預,提高面對突發狀況的應對能力;也有因運動員本身出現犯規違例情況而導致與獎牌失之交臂的現狀,因此運動員和教練員在訓練和模擬賽事時應強調規范動作的重要性[7]。 自由式滑雪、花樣滑冰雖是我國比較優勢項目,但獲獎項目以單一小項為主,各小項發展不均衡,除鞏固優勢項目之外還應注重開發其余各小項的奪牌點。自由式滑雪、花樣滑冰與單板滑雪均為技能主導中的表現難美性項目,因此要特別注重協調素質及靈敏性的培養,可參考夏季奧運會體操類等同項群項目的訓練模式及選材標準[8]。 2.挖掘拓寬比較潛優勢項目奪牌點 科學挖掘拓寬比較潛優勢項目的獎牌面寬度,推動其向優勢項目靠攏是提升我國冬奧整體競賽成績的關鍵一環,速度滑冰和冰壺項目作為比較潛優勢下降型項目,補充后備人才、培養“領軍人物”挑起重擔以扭轉下降趨勢的任務刻不容緩;單板滑雪和鋼架雪車項目應保持優勢上升趨勢,同時通過遷移挖掘其他小項獎牌點。 速度滑冰、單板滑雪和鋼架雪車作為單人項目對個人技術、體能提出了較高要求,速滑接力和冰壺作為團體競賽項目除此之外,團隊配合以及戰術使用更是十分關鍵。多開展隊內比賽、參加國內大小型冰雪賽事,通過競爭積累賽場經驗、培養良好穩定的賽場心理狀態。積極尋求與國外各高水平運動員切磋交流的機會,以賽代練的同時明確自身的差距與不足,便于更好地進行針對性訓練,并及時作出技戰術的調整。 3.突破弱勢項目“零”奪牌的現狀 一要依托體育強國背景,完善選材體系。 后備人才短缺是造成我國弱勢項目發展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拓寬選材面方面應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普及冰雪運動相關文化,建設相關運動場館,提供冰雪運動基礎設施,由此向廣大群眾普及冰雪運動,進而拓寬競技冰雪運動選材基數[9]。 跨界跨項選材是解決冰雪運動項目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推動我國比較弱勢項目實現零的突破的基礎工程。根據不同項目的動作特點及項群分類,從夏季項目優秀運動員中選拔與培養冰雪運動人才,諸如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項目運動軌跡較為單一,對耐力和爆發力等身體素質尤其看重,按照競技人才跨項選材特點,可以從田徑項目中的長跑進行挑選人才。健全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完善跨界跨項選拔制度是促進弱勢項目整體水平提升的核心要義;多方協同,拓寬運動員培養渠道,逐步實現跨越式的弱勢項目彎道超車。 二要學習強國經驗,請進來走出去并舉。 我國想要在冰雪運動中實現弱勢項目零發展的突破,扭轉長期落后的局面,必須積極向冰雪強國吸取優秀經驗,在學習借鑒的過程中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并舉的人才培養模式,聘請相關外籍優秀教練為我國冰雪訓練及人才培養進行指導,同時也要選派優秀運動員及教練員到冰雪競技強國訓練和學習。有針對性的向各優勢項目強國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科學的訓練方法,向瑞士、奧地利學習高山滑雪經驗,向德國學習雪車、雪橇經驗,向挪威學習冬季兩項、越野滑雪經驗等,融合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特點與現實情況指導冬季競技項目的發展[10]。 三要堅持以強帶弱,冰雪協同共進。 我國長期以來存在冰雪項目發展不均衡的壁壘,從奪牌情況以及優勢項目分布來看主要以冰上項目為主要奪牌點,與冬奧會“雪重冰輕”的整體項目布局形成反差,一度成為我國冰雪運動向更高水平發展的阻礙。但從發展趨勢來看,“冰重雪輕”、“冰強雪弱”的局面已經開始扭轉,特別是第24屆北京冬奧會中中國隊在自由式滑雪、單板滑雪和鋼架雪車的優異表現帶領雪上項目優勢追平甚至超越冰上項目優勢。這得益于我國長期以來“以強帶弱”“冰雪共進”的備戰理念,但目前我國比較弱勢項目中雪上項目依舊占多數,且一直沒有實質性的突破,說明堅持以強帶弱,冰雪協同共進必將長期指導我國冬季奧運會發展。 第20-24屆冬奧會以來,我國不斷推進體育事業的發展,不斷加大在冰雪項目方面的投入。當前,了解中國隊參加冬奧會項目的發展現狀,科學布局中國隊未來參加冬奧會的項目,不僅是提升我國冰雪運動競技水平的關鍵,也是實現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目標的迫切需要。以2022北京冬奧會表現為模范,中國隊保持比較優勢項目、潛優勢項目穩固求進,追求比較弱勢項目突破奪牌,不斷向冰雪強國目標邁進。
2.3 優勢、潛優勢項目群體趨勢變化


3 比較優勢理論下后冬奧會時期的啟示
4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