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醉六的多面人生與哲學理想"/>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曾志天下歸空廬
——石醉六的多面人生與哲學理想

2022-10-29 06:28:18
傳記文學 2022年10期

葉 雋

石醉六(1880—1948),原名石陶鈞,雖名聲不著,但在中國現代史上卻是雁過留痕,是不應忽略的志士仁人。且不說他與黃興、蔡鍔等的交往,即便是早年投身革命、慷慨從戎的事跡經歷,就足以書寫史冊。他的生性與選擇,其實有些像馬君武、熊十力等人物,功成不居,且又低調無為,未及古稀之年即遽歸道山,所以也就成了政治史與思想史上的失蹤者。

另類學者的求知歷程

石醉六有三子:長子石潮白(1903—1958)、次子石沖白(1911-1970)、三子石湛白(1915—1960)。孫子石景作(1939— )是石沖白之子,幼年曾隨祖父生活。石潮白之妻是蔡鍔長女蔡鑄廉,二人于1925 年在滬上成婚。

石家與德國有緣,這自然要從石醉六的遠見說起,他之所以赴德任職,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有機會赴德留學。據說石醉六為了實現幫助兒子留學德國的計劃,曾充作駐德公使蔣作賓(1884—1942)的隨員,以領取薪資;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世界裁軍會議。據蔣作賓1929 年4 月11 日日記:“接梁秘書電,須早日赴日內瓦準備提案,故于今晚偕童、石兩君乘晚車赴瑞士。館務由賡德祥代辦。”這里涉及到的幾人,即梁龍(1888—1968)、童德乾(1892—1944)、賡德祥(1884—1935)皆為駐德使館秘書,而石醉六則被認為是駐德使館陸軍武官。石醉六自己則是如此記述這段旅德經歷:“我攜沖白同行,他將留德國研究哲學。十二月十二日與蔣作賓、梁龍、童德乾等自上海出發,經馬尼剌(拉)、新加坡、印度洋、地中海于意大利劍落阿登岸。十八年一月二十一日車抵柏林,我住在中國駐德公使館,也參與外交的大小事件,也時時旅行到各地方,在海岱堡、薄屯湖較久,于體健甚有益,且于思想問題多所參考。其后漫游英、法、奧匈、捷克、瑞士并出席日內瓦國際聯盟的軍縮會議。十月十八日自馬賽出發歸國,十一月二十六日又到了南京?!贝碎g,曾見到德國總統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1847—1934),并握手。

《申報》曾刊登過一張駐德公使蔣作賓參觀德國西門子總廠的照片,稱:“此圖共有四華人自右至左:徐學禹、蔣作賓、包可永、石醉六,余均德人。”

1927 年11月至1929 年11 月,石醉六旅居德國,初時攜次子石沖白留德,別時則孤身返鄉。

石醉六之所以得享聲名,與其一生的遭際有關,往往是在重大歷史關頭身當其時。不過筆者更看重的,則是他作為另類民間學者的求知歷程。他曾將自己的社會生活史區分為三個階段:“從我的后區劃二十五年間外見的活動上看,第二階段是變故多端,出處無常的一期,第三階段卻同古井無波、忽然汲入綆斷,今日尚在極痛苦而有絕大希望的當前?!边@是頗有意味的,即早期是“學校類型社會”,雖然其間1903 年離鄉留日,但直到1909 年投身革命,才開始“社會類型生活”。后者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09—1913),是“求用其所學以達到政治革命的愿望之年”;以1914 年8 月亡命日本為標志,開啟第二階段(1914—1929),也是“放棄其所學,更作新準備與新的嘗試之年”;第三階段(1930—1939)是“致身創造思想為漸趨成熟之年”。這樣一種在花甲之年寫自傳,并給自己“蓋棺論定”、劃分生命史的做法,倒是頗得胡適大力鼓吹作自傳的三昧。

《一論》——浸透了生命心血的結晶之作

在筆者看來,石醉六一生最為遺憾的是其遺著《一論》未能刊行,乃至消逝。這不僅是石氏個體的大痛,也是中國現代哲學史的損失。以其子石沖白的人品學養,完成前人未及之業乃是有基礎和可能的。事實上石沖白也改定其稿,甚至更名為《大生物學》(或《極限實踐論》)等,足見其已經意識到此書所深蘊的學理內涵;可惜他終究缺乏政治與文化識見,使得此稿終究散入歷史風塵,而不得存世。幸則其孫石景作給我們留下了若干記錄,分為兩部,即:九綱之部、方法之部;四個核心內容:創一、演一、定一、貞一。具體解釋是:

所謂“創一”就是說宇宙之始,世界之始或生物之始,可以看作“一”,……“演一”就是宇宙間有了這么個“一”,它不是靜止的,它是演變的衍生的,從而出現了不同星球,世界上出現了不同的生物物種,并由低級到高級的演變著,發展著。“定一”就是演變而來的星球或地球上物種逐漸確定某種合適于其環境的物質形態或生物形態。而“貞一”就是這些不同形態的物質或物種在保留其基本形態上的發展和變化。

很可惜,這僅是石景作經過父親石沖白輾轉介紹遺留下的哲思影痕,但即使這樣已經讓我們感受到其中可能蘊藏的哲學分量,即石醉六確實是在思考宏觀的宇宙問題,將不同的星球、生物、世界都納入考察,而且頗能結合中國傳統的哲思資源,譬如這里提到的“一”,無論是萬物歸一,還是一陽來復,都指向根本的“元一”所在;至于“貞”的概念也很明顯,無論是“元亨利貞”,還是“貞下起元”(《易經》),都表明其重要性,又謂:“貞,卜問也。從卜、貝,以為贄?!保|漢許慎《說文解字》)總之,這個以“一”為中心的“創、演、定、貞”過程值得思考,為什么是四步驟?為什么是以一為名?據說石沖白用了近二十年時光“善述”父親遺稿,所以此書甚至也可視為父子兩代之合作,但他將其更名為《大生物學》或《極限實踐論》,雖然定有其理由,總體來看這些名稱皆不如《一論》更有哲學原創性且具中國文化風骨。

所謂“《一論》就是從最大的時空研究哲學,他擴大到宇宙(空間),到地球萬物的演變進化(時間)來說明世界與萬物”,至少就層次來說,石醉六的立意是闊大的,他希望能將人倫萬物、時空宇宙都囊括在其哲學之內,是具備了建構體系的大志向的。盡管全篇不見,但我們仍可察其草蛇灰線,考其斷片殘垣,推其邏輯思脈,悟其隱含哲理。

1948 年6 月,石沖白曾追記:“一論發端,在他(指石醉六——筆者注)十五歲時;綱領具備,在三十零歲;四十歲以后,不斷充實琢磨,至終不懈。直至臨死前一月,猶于日記中以一論系統評杜里舒之生機主義。”如此說來,石醉六早在少年之際即有哲思之發明,甚至是綱領性架構的初設,如此其日后的豐富人生閱歷與社會體驗,更能不斷與其思想相互印證;此外,即說明石醉六對外來思想資源是非常關注的,譬如對于曾來華訪問的德國哲學家杜里舒思想的批評,也同樣不妨視為與自身“一論”思想的對話。而且就石氏父子的表述來看,他們都是將此“一論哲學”之構建完成視為畢生事業的,石沖白固然是為此放棄了大好前途,即便是石醉六,早在1926 年也發愿稱:“以后亦不向政界活動,惟為著作《一論》,盡此區區,此業茍成,亦可謂印一爪痕于地球上。”其時石醉六46 歲,正是黃金年華,在經歷過種種憂患坎坷,當然也獲得過冠冕榮譽,經見世面之后,乃發此宏愿,可見其作為一個思想者是有其價值選擇和特立獨行之處的。

石醉六:《中國今后三十年》

石沖白曾這樣較為通俗地解釋“一論”的基本定位,即既非唯物、亦非唯心,如此則不妨以第三者理解之,他舉例說:“比如一張桌子,我們人類看這也許是一張餐桌,用來吃飯,也可以在上面寫字繪畫;或許這是一張書桌,用來辦公,讀書寫文章,各有等等功能,但是一只螞蟻看這種餐桌或書桌,它分辨不了其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它只覺得這是一個龐然大物,往上爬很費勁,為什么同樣的物體不同的物種認識上就有極大差距,那就是他們各自經歷的進化過程不同的緣故,這就是《一論》的認識論,《一論》的實踐論?!边@個比喻當然是形象的,以不同觀察主體的視角來呈現“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僑易景觀,所以一論名之為一,呈現的卻是各種主體的“異質性”面相;不過需要意識到的是,這僅是石沖白的闡釋而已,若想深入體會一論思想,仍不妨細讀石醉六的各類著述,因其思想已不自覺地在其中有所體現,譬如在知命之年后而作《中國今后三十年》,就很能見出石醉六的心胸遠見,可惜的是,他若能活到耄耋之年,尚可目睹中國天翻地覆之后的慷慨形象,可惜未及古稀即遠行。

其五兄石武壽作此書之跋文稱:“精神萎縮,非即自失其精神也。其因在物質凋敝,此義特精。在都市則發為摩登潮,為貪污化,為漢奸國賊,為刻薄之理知,為勾心斗角之權位奪取,在鄉村則發為敲骨打髓,為流亡,為燒殺,為顓蒙迷信,為餓殍道殣,為煙毒麻醉,為四郊荒蕪,皆為萎縮以后之畸形百出,殊途同歸?!祟惼孀兘^非嘉言懿行所能化其兇頑,可知挽救之方不在精神,而在物質,所以徒托空言而倡舊德者,適以自暴其愚癡,本未足怪,夫惟物質欲凋敝,而后要求物質之欲望愈鹵莽,洋貨充斥,職此之由。而其結果則又凋敝之上倍增凋敝,都市茍有所得,而非分揮霍,則容受此最后凋敝者,微鄉村其孰能當之?剝極必復,今之鄉村亦云極矣,而民族經濟乃應運而起,此經濟具有現都市沙漠化現鄉村燦爛化之偉觀,其機括又極微妙而輕利,只在撥動民族意識,一剎那間事耳,而民族意識則有健全運動為其有用之支點,大抵物質以榮養精神之末梢,精神以生產物質之根源,人生一切求諸己而自足,本無待于外,我國家我民族亦何莫不然?”這等思路高屋建瓴,且又立論縝密,非常人可為。石氏兄弟的學養深思如此,當非常人所能及,其家庭熏陶、學識養成、道德砥礪等,恐怕亦為重要因素,值得深究。

需要注意的是,此書原題為《民族的三角體》,顯然是有著更為宏大的思考傾向。石醉六特別提出“節制的學藝道德”之概念,他指出:“在節制三角體中,只有軍備這一角,范圍極其狹小,地位最為尖銳,而且幾乎全部都由政府直接負責去養成與使用。一切政府手里的事,還有對外機密關系當然不必在此多說。我現在要談到民族的自教——這‘節制的學藝道德’了。古來便以教養竝(并)稱,民族要求生存,本來得養便夠,但人類已進化的今日,凡言生存,都是有些價值的竝(并)行,我民族的文化于世界有其最長遠的歷史,只是過去的任何榮光,總不能安慰這當前的一切恥辱?!逼鋵τ诒久褡逅幍臅r代語境及其狀況顯然是極為不滿的,但卻又能超越出種種的困頓悲涼,努力在自己認定的崗位上去堅守職責,他似乎更多將自己定位在“智識分子”,雖然人數極少,但卻“真是無價之寶,因為有了他們,才能使這廣大而漆黑的國土上,現出微微的星光,只可惜連這些微光,都是方向錯亂得不堪糾詰的”。

作為曾投身革命、銳勇赴義的人物,石醉六對社會生命與思想活動有明確的區分:“外現的活動往往與內在的潛修各不相干,然則我的內在的潛修究竟是些什么,還得要結束的說幾句。一切人的一切行為本來都有內在的外現的兩方面,只是內在的如果太過于片段或隱微了,與外現的不但保不了平衡,而且始終沒有一個獨立地位,那就只好付之不議不論。我的生活在三十四歲以前,即第二階段以前就是這樣的光景,我從民國三年(1914)亡命的經驗中開始了我的新覺悟,確信我的天賦素質不但不能成一個像樣的軍人,也不能馳逐在馬忌阿維尼的政治活動路上,我實在有探取新的宇宙觀及人生觀的渴望,至于能不能為將來的民族指示偉大而適應的文化路線,還在所不計。不過我總覺得,這是我民族向前生活下去已經歧路彷徨,而且就要碰壁的一種普遍的呼吁,我就決計以研究哲學創造思想為我三十五歲以后終身的努力?!边@段自述對于理解石氏思想和哲學的形成非常重要,因為它表現出石醉六及其所代表的那代精英人物的文化自覺,他否定了自己從戎從政的實踐,而且毅然選擇相對蹈空的文化路線,尤其是對“宇宙觀”“人生觀”的追求,具體則落實在“研究哲學”、“創造思想”,立意真不可謂不高;或者更深刻地說,他是走在了“尋道”的路途上。

就石醉六的知識獲得與觀念變化而言,其對中國傳統,尤其是孔子是有一個變化過程的,他說:“我曾把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學》都作了駁議,不滿于今文學派沒根據的為孔子捧揚的路線,便刺激了尊孔的舊觀念,而起動搖,在喊出‘禮教吃人’、‘打倒孔家店’等口號的共產思想以前早已為孔子捏著一把汗,只是我民族應該如何在文化上得一種適應的蛻換,并不是叫孔子退席,搬上其他民族現成的偶像便可濟事的,‘閉門造車,不能合轍’?!边@是他所以轉向西方,系統研究歐美哲學的重要促因,即首先求之于內在傳統,一旦發現此路不通,則毅然別求新聲??梢哉f,石醉六的一生,涉獵的知識范圍是非常廣泛的,作了兩次“汗漫的博而寡要的縱覽”,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我們只有拼命的打破自己的固陋,求普遍而安當的援助于全人類之智慧的結果。我又開始作第二次的汗漫的博而寡要的縱覽了。這就是民國三年(1914)的春間,我沒有人指導也不想要人指導,恐怕將來無成供人嗤笑,當然致力的也就是各種各樣的哲學概論、哲學史一類的東西,我頗傾向于威廉·詹孟所領導的實用主義,其后旅居美國研究,更便并泛及美國哲學的各方面,直到民國七年(1918),除補充的參考心理學、論理學兩部門的工作外,沒有新的長進;七年專攻德國哲學,并且讀了各大家的專著,時時練習作哲學思想的習慣,但感到我的自然科學素養太低,常要隨時補讀參考書,八年九年都不越出這范圍;十年以后轉入于科學的探討,并注重社會科學,卻對生物學特別有興味,因之更作進化論的徹底研究,又廣涉歐洲哲學之一般,對英法哲學加讀了幾種專著,開始起草嘗試新思想的結構,到十八年歐洲歸國期止;十九年以來,頗能以批判的精神對于宇宙間一切事物作擴大的批判,對于一切既存在的哲學作深入的批判,始整理二十年來的積思,名曰‘一論’,分為兩部,一為九綱之部,二為方法之部,將次第寫出初稿?!庇纱丝梢?,這部《一論》確實是浸透了他的生命心血的結晶之作。而之所以能完成之,則與其博學通識和善化資源密切相關。

一代哲人的社會理想藍圖

石醉六還提出過“均拓主義”的理念,他強調“最足以使人類有辦法”的是“理想主義的共產——均拓主義”,甚至組建了實施均拓主義的團體“丁社”(Teens),社章有八要素:1.研究“一論”的學說;2.私有產通財;3.互助,主張人不自相為敵;4.工藝,各習一工;5.對于政治,常援助均拓主義之近似者派;6.體育,各習一技;7.鄉村農民組織;8.工學各半。指導性理論是以“愛”為基的“四線生活”均衡原則,認為“人類之所謂‘無限’,乃是一種‘有限’之無限的進行”;“人性質系教育關系。性善、性惡,皆‘法’之所指,且非‘化’之所出”。這種具體到團體構成的理想主義思想,其實是值得注意的,雖然其并未在思想史或文明史上形成重大影響,但這種體現精英意識的“理想社會”式的藍圖繪制思想仍然是有重要意義的。

石醉六《修養導論》原稿

石醉六將社會分為個體、集體與總體:“個體是指一個人,他有完全底四線生活,又有完全底一個渾一底具體單位。集體,是指任何社會性底團體,其內容極復雜;但其重要底,究不過是‘內線’和‘內關系’的各種結合,而且必有一個假定底或代表底的渾一底具體單位,以支持其下的一切營為不完全四線生活的集體??傮w,是指全人類,但是現在尚無像樣底組織?!备匾氖抢^續探索這三體之間的關系:“生活線的發動機,可以是個體,可以是集體,也可以是總體。無數底散在于時空面上的生活線,是無限又無盡,三體的同體相互,異體相互間的關系,也是無限又無盡。在生活線未得完全統制以前,關系也就無從探索起:今于‘四線生活’的范疇之下,來清算關系的規范,那就若綱在綱,繁復而不紛亂。由此構成社會形態學,也不為難?!边@個“四線生活”的概念還是頗有創意的,將其與“三體關聯”放置在一起,尤其是“同體相互—異體相互”的內部分野,并指向為一種社會形態學,都是有洞察力與想象力的。不僅如此,他還繼續發明了方法論:“這個辦法,就是在愛益制照的每一線里,都編入‘自互公創’四種關系。”他具體解釋稱:“自,是發動生活線的個體,又是一切生活規范的責任者?;ィ莻€體的相互,集體如有機底個體化,也有集體的相互,也有個集交相互,相互方式,或用對稱式底,或輻射式底,關系盡管復雜又復雜,但相互只是‘互’,絕不是‘公’。公,確是事實上普必底存在的生活,正因為它是一切個體的私務的遺余。——私務的同類的遺余。無論任何個體,在生活的可能與發展上,絕對不能不保有這樣底遺余。一切個體的遺余,堆積起來,凡屬同類底,部分類劃為‘公務’的對象,仍是各個體間接努力的對象。社會關系愈發達,若干特殊底個體和機構,其努力便愈繁忙。創,是生活線的發動機所做的創造,共同底勞作。一切個體,一般底繼承既存在底生活而生活,但同時更應創造新生活。只有創,是時間底關系,與自、互、公都是空間關系底不同。從生活線的過程上看,自,是‘小我’ ;互、公、創,是‘大我’。大我無小我便無根基;小我無大我便無花果。從生活線的現代事實上看,內關系(互、公)是今日社會的中心,而外關系(自、創)卻是不免冷靜。這與四線的內線外線符合?!比绱藘确旨毩x、外聯延展,就構成了類似幾何突破式的概念拓寬,譬如所謂“四線生活”,即以“愛益制照”為原則,他并未一一解釋,而是主要舉了首字“愛線”的內容:“愛的規范一切的可能,都從‘自愛’出發。單生活現象,就是生命保持、健康等。沒有自愛的個體,便沒有推愛,互愛、公愛、創愛,都談不到?!邸?,就是夫婦親子兄弟姐妹朋友的必然關系;‘公愛’,是愛民族,愛國家,并其所屬的事和物等;‘創愛’,是為愛線生活創造物質底精神底新生活?!?/p>

如此,將“自互公創”“愛益制照”相組合,就形成了所謂的“十六項規范”了,其實類似僑易學的“僑易十六義”,即有十六個概念出現:自愛、自益、自制、自照;互愛、互益、互制、互照;公愛、公益、公制、公照;創愛、創益、創制、創照。但頗有創造性的是,石醉六進一步注意到每個概念的相反面,即:愛—惡、益—乏、制—放、照—昧。如此就繼續生出一批概念來:自惡、自乏、自放、自昧;互惡、互乏、互放、互昧;公惡、公乏、公放、公昧;創惡、創乏、創放、創昧。他強調:“這并不就是三十二項。四線上的程度,本是無限底存在,這其間,卻以正反的外表關系,決定無限底交錯更迭而又繁復底的‘關系叢’。在這樣底關系叢中,假使僅僅集合低度向底生活,形成一具體底集體。”

石醉六進一步提出“愛益制照”四線生活作為人類生活之“最高規范”,有兩條原則,“一是四線均衡,一是四線流注”。關于“四線均衡”,他舉例說道:“例如一個孤兒,(愛線欠缺。)雖然由于他父親的遺囑,繼承了巨萬底財產,(益線特別充實。)但是他從小便濡染了家庭的不良習慣,(照線欠缺。)其后竟致因犯罪,(制線欠缺。)而喪失去了他的一切。這是個徹底四線不均衡的結果?!辈贿^石醉六還是有哲學高度的,他也意識到這種頗顯主觀性的理論建構的不完滿性:“然均衡又自有其程度,最低限底程度,叫做‘人權均衡’,過此以下,便為劣敗乃至滅亡的必然途徑。其在集體,更有一線不均衡,即決定一切個體四線不均衡的現象。當君權神權混合時代,只有制線特別充實,其他三線,不免限于制線之犧牲品的地位?,F在的資本主義底民主政治,正是集體的益線不均衡,因之一切個體的四線,無法獲得均衡。人類文化,動輒損失幾百種,退延幾千年……”在文明史的高度來重審自身的理論假設之長短,顯然并未以已有結論為滿足,這是石醉六作為哲人的高明之處,因為任何一個哲人、一種體系、一家理論,都有其必知限止之處,而不太可能盡善盡美,甚至是放之四海而皆準。關于“四線流注”,他解釋說:“四線既然是渾一底一個單位,而生活線的過程,又是徹始徹終存在于時空面上底。彼一時,此一時,彼一空,此一空,生活線不能同時占有一切時空,四線又不能以何種天然底秩序依次分配于時空,所以不設制限底各種各樣相互底流性,就成為普必底生活方法了。”也同樣展現出他哲思的飄逸迭出,以及知所收束、識其當止,同時又留有余地的面相。

石醉六對教育是有獨到見解的,他認為科舉制度“不啻是人生的屠場”,而讀書人“迫于衣食,不得不熱衷功名,尋求利祿,專為八股文而讀書,而任何有用之書一經讀者考試化,自然神經麻木,朽腐不堪”,甚至“一入書房,勝似牢獄,突然直接感到無限痛苦”,不得不“承受退化的卻為環境上不可抗的壓力”。所以,當其1939 年返歸桑梓之際,選擇毅然辦學也就完全在意料之中了,石醉六請林森題寫校名“大樹小學?!?;1943 年籌資建校舍 “弘毅樓”,立石碑為序,親筆書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先哲曾參德不孤,實踐其言者為吾徒?!绷攘葦笛裕瑓s清晰地呈現出一代賢哲的氣象,即在文化中國的賢哲道統中“繼往開來而承命”。

1948 年,石醉六在故鄉貢獻了他的九年歲月之后病逝,有挽聯稱譽:“惟大學問,功高心愈下;是真淡泊,身歿道益明。”自然是很有些蓋棺論定的高風亮節的美譽之詞,但筆者更欣賞的則是這副對聯:“學貫中西傳《一論》,名成黃蔡并千秋”。后句借重黃興、蔡鍔這樣的名流元勛而提升所論對象的歷史代入感,原是文人慣技,但我以為推重“一論”則是獨具慧眼,因其確實可被認為是有創造性的思想,同時也可見出石醉六的《一論》撰作已是公開的信息,它不僅是一種名山事業,更是一種哲學探索,其意義或許可以與李石曾(1881—1973)之發明“僑學”相提并論,那代精英人物,超脫于功名利祿之上,能在遍歷憂患、披荊斬棘之后,體認自然,探索真理,憂思故國,乃能發為獨到之思,甚至潛心構筑體系,其求道向真之心,絕不遜于任何學院派的理論家;其對哲思的發覆,則同樣可能壁立千仞、立一家之言。我們如何能在前人的肩膀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則是時代提出的大命題。而首先則取決于,我們如何善待前賢所留下的精神遺產,打撈其被湮沒、塵封甚至毀棄的寶貴思想資源,汲取之,化用之,重爍之,創生之。

抗戰時代,石醉六有詩云:“至潔參天本至剛,神州常護土花香。他年史筆毫都赤,不近人間墨點狂。”可見他的舊學與文采也是相當不錯的,更能葆有基本的民族赤子之心,具有奉獻精神,難能可貴,另一首詩則更顯出其胸懷之大與哲思之深:“昂藏天地付醯雞,小恐終難大恐齊。失處得時成負負,失時得處又凄慘?!边@首顯然更具備大氣象,“昂藏天地”很有頂天立地、心雄萬夫的豪情,而在“小恐—大恐”之間的張力持重、對于“得失之間”辯證關系的穩健把握,則更是顯得豁達而通透,很具哲人的通達之觀。

在后人看來:“石醉六的一生,演繹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多面人生,他是一個軍人,銜至中將,他同時又是一個政治家、一個詩人、一個教育家、一個演說家,更難得的是他是一個孤獨的、無師自通的哲學家。”這固然是一種后人對祖輩的褒揚和致敬,也確實展現了石醉六作為一代振奇人的多彩多姿之面相。但就學理層面而言,似略覺淺顯,作為一代哲人或理論家的石醉六,還有待打撈與發現,其精神遺產仍屬民族文化寶庫中的“未定物”,值得后來者不得不與之對話。至為遺憾的是,作為哲學家的文本依據《一論》至今不見蹤影,也不知尚存于這天地間否。

早在留日時代,曾琦(1892—1951)曾贈詩石醉六:“邵陽一去知音渺,海內何人更識君?蓬島相逢欣妙契,神州回望歡斜曛。西征異域探玄理,南詔孤軍靖敵氣。橫草功名期晚節,當年靖恪立奇勛。”有附注稱:“君曾為蔡松坡參謀長。蔡死后郁郁不得志,予故舉左文襄晚年立功之事以勉之。君答予詩云:天地埋憂于我在,萬人如海一逢君。已將高詠開愁眼,知欲揮戈挽夕曛。淚盡惺惺十年事,劫方浩浩九邊氣。但哀心死我何說,破國人才要策勛。蓋一血性男子也?!眱墒自姸伎胺Q佳篇,石醉六的英雄途末,壯志不展的形象固然讓人印象深刻,而曾琦則更是能識前輩,高歌擊筑亦當慷慨,其詩大有“莫愁前途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保ǜ哌m《別董大二首》)的豪情,以左宗棠功業相期許,雖未中言,但石醉六的“一論”創發也何嘗不啻是煌煌大業了?好一句“天地埋憂于我在”,與“靈臺無計逃神矢”(魯迅《自題小像》)恰可相映而成,都展現出那代精英人物胸懷天下、橫邁古今的氣節擔當和沉重使命感。而這些,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極為缺乏的!

[1]關于石醉六的生平,參見石陶鈞詞條,陳予歡編著:《中國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將帥錄》,廣州出版社2013 年版,第83 頁。張步瑜:《石醉六生平述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邵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新邵文史資料》第1 輯,第150—159 頁。張步瑜:《石醉六先生生平事略補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邵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新邵文史資料》第3 輯,第65—75 頁。周少臣主編:《辛亥先驅石醉六》,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 年版。肖山河編:《石醉六集》,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 年版。石醉六頗多筆名,如醉六、二非、鵑、乙庵、凈樂庵主、野獸游戲、神圣囚徒等,參見張步瑜:《石醉六先生生平事略補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邵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新邵文史資料》第3 輯,第74 頁。

[2]石湛白因患有小兒麻痹癥,所以未能出外工作。2022 年1 月17 日,本文作者采訪石景作。

[3]2022 年1 月17 日,本文作者采訪石景作。

[4]蔣作賓1929 年4 月11 日日記,北京師范大學、上海市檔案館編:《蔣作賓日記》,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 年版,第37 頁。

[5]梁龍字云松,一字云從,廣東嘉應州(梅州)人。1912 年參加南社,中國同盟會會員。曾就讀松口公學,辛亥革命后赴滬,與姚雨平等創辦《太平洋報》,后赴英留學,在劍橋大學、愛丁堡大學習法學。曾任職于國民政府外交部系統,曾任駐捷克公使館代辦、羅馬尼亞公使、英國代理公使、瑞士公使、捷克公使等。參見張明觀、張慎行、張世光編著:《南社社友圖像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年版,第543 頁。童光旭:《四伯父——童德乾旅外生平點滴》,張梁森編:《蘄春文史資料》第8 輯,第97—99 頁。

[6]北京師范大學、上海市檔案館編:《蔣作賓日記》,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 年版,第37 頁注釋3、4。在當時的名人錄中,則有“石陶鈞”詞條,稱其曾任駐德使館隨員,樊蔭南編纂:《當代中國名人錄》,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1 年版,第45 頁。

[7][8][11][12][13][14][28][29]石醉六:《六十年的我》,石景作主編:《石醉六墨跡詩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93—94 頁,第95 頁,第85頁,第79 頁,第79—80 頁,第80 頁,第105 頁,第105—106 頁。

[9] 《駐德公使蔣作賓參觀西門子總廠攝影》,《申報》1929 年11 月2 日,第14 版,第20336 期。

[10][23]尹樹田、陳吉星:《憂國志士石醉六》,劉維瑤主編:《古今中外寶慶人》上冊,岳麓書社2005 年版,第295 頁,第300 頁。

[15]按照胡適的說法:“我們赤裸裸的敘述我們少年時代的瑣碎生活,為的是希望社會上做過一番事業的人也會赤裸裸的記載他們的生活,給史家做材料,給文學開生路。”《自序》(1933 年),胡適:《四十自述》(漢英對照),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年版,第iii 頁。

[16][17][18][21][49]《后記:石醉六其人及其哲學遺著〈一論〉》,石景作主編:《石醉六墨跡詩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37頁,第138頁,第139 頁,第138 頁,第136 頁。

[19][20]轉引自張步瑜:《石醉六先生生平事略補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邵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新邵文史資料》 第3 輯,第72 頁,第72 頁。

[22]石武壽:《中國今后三十年跋尾》,石醉六:《中國今后三十年》,上海太平洋書店1932 年版,第3—4 頁。晚年時石武壽和石醉六住在一個院子,因其無后嗣而過繼石沖白給他,但實際上仍是石醉六撫養。2022 年1 月17 日,本文作者采訪石景作。

[24][25][26]石醉六:《中國今后三十年》,上海太平洋書店1932年版,第122—123頁,第123頁,第124頁。

[27]石醉六:《六十年的我》,石景作主編:《石醉六墨跡詩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105 頁。馬忌阿維尼應即馬基雅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主張為達到目的可不擇手段,著有《君主論》《論李維》《論戰爭藝術》《佛羅倫薩史》等。

[30]尹樹田、陳吉星:《憂國志士石醉六》,劉維瑤主編:《古今中外寶慶人》上冊,岳麓書社2005 年版,第299 頁。參見《石醉六思想要義》,石景作主編:《石醉六墨跡詩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136 頁。

[31][32][33][34][35][36][37][38][39][40][41]石醉六:《修養導論》,中央日報營業處1941 年版,第16 頁,第16—17 頁,第17 頁,第17 頁,第17—18 頁,第18 頁,第18 頁,第18 頁,第19 頁,第19—20 頁,第20 頁。

[42]轉引自張步瑜:《石醉六生平述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邵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新邵文史資料》第1 輯,第160 頁。

[43]劉伯祿:《石醉六先生晚年辦學片段》,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邵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新邵文史資料》第1 輯,第161 頁。參見張紹棠:《石醉六先生的晚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邵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邵陽市文史資料》第10 輯,第100—103 頁。

[44][45]陳球:《石醉六先生的追悼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邵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新邵文史資料》第3 輯,第76 頁,第76 頁。

[46]李石曾撰有《僑學發凡》一文,稱發明一種新的學問為“僑學”:“僑學為研究遷移、升高、進步的學問”;“僑學是一種科學,研究在移動中的若干生物,從此一地到彼一地,或從幾個處所到另一個處所;研究他們的一切關系上與活動上所表示的一切現象”?!秲S學發凡》(1942 年),參見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李石曾先生文集》上冊,1980 年版,第296、332 頁。參見吳劍文:《一次未完成的哲學發明:民國學人李石曾及其僑學》,《上海文化》2019 年第7 期。

[47]石醉六:《石醉六抗戰詩選(九首)》(曙湘收集)之《血戰四首:一、圣血》,湖南省新邵縣政協文史委員會編:《新邵文史》第7 輯,第27 頁。

[48]石醉六:《博浪沙之錐與慕尼黑之彈》,石景作主編:《石醉六墨跡詩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112 頁。

[50][51]曾琦:《詩:乙丙之際雜詩:東京贈石醉六少將》,《學藝》 1923 年第5卷第4期,第5—6頁,第6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网久久| 色婷婷在线播放| 婷婷综合亚洲| 人与鲁专区|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国产精品xxx|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色婷婷电影网|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91成人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福利|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无码网站| 日韩在线1| 亚洲无卡视频|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伊人色天堂|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少妇精品网站|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手机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黄色一及毛片|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午夜不卡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久视频免费精品6|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午夜|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亚洲成人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欧美精品啪啪|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国产久草视频|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精品人妻AV区| 午夜三级在线|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婷婷丁香色| 丁香六月综合网| 国产在线97|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swag国产精品|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