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云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2401)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農業經濟發展必須主動擁抱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在研發高新農業技術的同時,切實提升管理水平,運用現代化企業經營策略,提升企業整體管理質量與效率,進而提高自身競爭實力與運營效益,在國際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诖?,研究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的特點與優化策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由吳堅主編、云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農業企業經營與管理》一書,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結合現代化企業經營模式,針對農業企業的生存環境、管理方向、經營戰略等進行深入研究,從人力資源、資金、技術、市場等多個維度,探索農業企業高質量運營管理的有效策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該書共分為十五章。第一章從理論層面介紹了農業基本內涵與發展歷程,充分闡明農業生產的本質特征與發展現狀。第二章基于農業經營實際,介紹當前常見的幾種農業經營模式,并敘述農業經營方式的演變歷程。第三章立足管理視角,在闡述管理職能的基礎上,深入分析農業企業的管理對象以及內部結構組成。第四章結合農業企業特點,詳細論述經營戰略的制定方式與流程,清晰展現出經營戰略的管理效能。第五章以經營決策為研究對象,梳理出幾種有效的經營決策管理辦法。第六章分析經營計劃的主要內容以及制定方法。第七章到十二章分別論述農業企業的合同管理、文化建設、人力資源管理、資金管理、土地資源與技術資源管理以及生產加工管理等內容。第十三章到十四章通過分析農產品市場,闡述農產品營銷與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
由本書可知,在現代化企業競爭形勢下,農業企業作為傳統行業,應及時轉變思維理念,跟上時代經濟發展潮流,深入分析經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并結合自身的特點與優勢,探索出科學有效的管理策略,切實提升經營效益。具體來說,農業企業經營管理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環境依賴性強。“靠天吃飯”是農業發展的一大特點。農業生產周期性長,極易受到自然環境與氣候條件的影響,導致農產品產出質量與數量發生較大變動。因此,農業企業對于環境因素的依賴程度高,需要根據人為環境或自然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管理策略。
二是市場敏感度低。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應時刻關注市場動向,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經營手段與產品結構,迎合消費者與客戶的偏好、習慣,才能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促進競爭實力提升。由于農業生產的季節性,農業企業經營往往會出現供需錯位現象,即農忙時節供大于求,農閑季節供不應求,從而無法根據市場導向,靈活調整經營戰略,只能被動接受農產品周期變化,缺乏良好的市場能動性。此外,農業產業布局分散,規?;潭容^低,缺乏良好的品牌意識和科學的經營管理理念,沒有建立完善的風險對抗機制,獲取市場信息的渠道少,從而始終處于被動地位,無法有效應對市場變動。
為此,在新的形勢下,農業企業必須切實優化經營管理策略,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思維,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與運營模式,注重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的優化重組,探索出可持續發展路徑,促進經營效益的提升。
第一,優化農業企業管理制度。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國際化趨勢,農業企業應建立良好的市場化管理理念,圍繞農業產業資源的規律特點,細化專業分工與管理權責,制定完善的經營管理戰略,提升管理科學化水平。其一,明確經營決策制定策略。農業企業應做好市場調研與產品分析,結合行業整體規模和結構組成情況,預測未來的產品需求,并著手開展相應的生產投資,做好生產規劃,評估潛在的經營風險與預期收益,建立完善的決策程序。其二,優化經營戰略方案。農業企業應圍繞內外部經營環境,分析目前所處的優勢與劣勢,明確掌握所擁有的核心資源、競爭要素以及價值鏈,對自身實力做出科學評估,然后擬定完善的經營戰略方案,包括經營目標、經營計劃、運營模式、盈利方式等,最后通過評估分析,確定最終的方案,調動一切人力物力資源保障戰略的實施。
第二,建立健全農業風險防范機制。鑒于農業經營的不穩定性,農業企業應培養風險意識,做好風險預判與評估工作,對潛在的、發生率高的風險提前進行防控,對未知的、危害性高的風險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從而切實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實現長久化、可持續運營。一方面,購買農業保險。結合以往的風險事件,分析高發的自然風險類型,如地震、洪水、旱災等,并選擇保障程度高的保險公司,針對一些可預知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構建農業風險內控機制,組建專門的風險控制部門,由專人負責風險評估與分析工作,結合一段時期的運營數據與市場情況,分析經營過程中存在的資金風險、市場風險等,并制定好預防措施,完善風險處理機制,當風險來臨時,啟動相關的組織流程,盡可能將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