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仁皓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104)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實行,學科核心素養理念得以提出,并且成為各個學科開展教學創新的重要指導方向。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終身發展所需的健康生活、社會適應能力和文化知識,滿足社會和人類追求的目標,具體表現為實踐創新、責任擔當、健康生活、學會學習、科學精神以及人文底蘊,明確了未來人才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在意志品質、行為習慣、健康生活、綜合能力以及體育興趣方面都提出了詳盡而具體的要求,通過系統性的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形成符合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與品質。因此,基于核心素養下,高校和教師要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和價值性,并基于核心素養下開展教學創新,為學生未來的成長奠定基礎。
核心素養是基于素質教育下提出的新概念,從功能角度分析,核心素養是將課程作為依據,將學科作為發展內容,按照既定的教學規律,促使學生獲得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進而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為學生未來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學科教學,教師要秉承生本理念,確保學生身心發展符合教育規律和社會需求。從教學目標角度分析,核心素養包含了學生未來就業所需的學科知識,還涉及心理健康、道德素質、生活態度以及各項能力,通過正確的引導,促使學生形成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學習。
體育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是落實和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但在以往的教育理念下,體育學科處于邊緣位置,難以發揮其育人價值。基于核心素養下強化教學改革,能夠為體育學科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調動體育教師開展教學科研和教學改革的熱情,進而推動學科改革進程。同時,落實體育學科改革符合國家發展趨勢和教育要求,提升體育學科在各級教育中的地位,提升家長、教師和學生對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人才是國家競爭的基石,尤其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實現一體化,各個國家在政治、文化、體育、商貿等領域的交流更加頻繁,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已經成為國際發展的主要格局。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通過體育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身心素質以及各項能力,促使學生以端正的態度和健康的體魄面對未來的人才競爭。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體育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對學生未來成長具有重要價值。
在我國政府提出全民健身理念后,體育運動迅速在群眾中風靡,很多群眾也主動走出家門、走上廣場,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體育運動可以促使其身體健康成長,進而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和生活習慣,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體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有助于學生未來更好地生活和成長,通過教學改革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在大量體育運動中形成體育意識,強健體魄,重塑身心。
現代大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和就業壓力較大,尤其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盛行,更是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體育教學改革,更加重視學生心理健康,通過體育運動和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緩解緊張、焦躁、抑郁等負面情緒,利用體育運動釋放和緩解壓力,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教學改革,高校要立足體育學科的特點,建設以及優化教學模式,促使核心素養以量化的方式呈現給教師,便于教師整合教學資源,對學生開展針對性教學。首先,在構建教學模式中,要將意志能力、人格品質、道德素質、體育習慣、生活態度等元素融入模型中,最大限度發揮體育學科的育人價值,并且根據各項育人元素的要求,整合相關教育資源。其次,教育模型中要涉及各個方面的教學要素,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理念和教學載體等,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模型進行豐富和完善,發揮教學模型的指導價值和方向作用。最后,教學模型要盡量貼近實際教學的需求,不能與教學活動相脫節,把握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如引入TPACK教學模型,其能夠對學科技術和知識進行整合,為開展核心素養培養提供導向分析。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體育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熱愛體育運動,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更好地應對未來生活和工作需要。學生體育社團是高校學生自發的團體組織,而隨著高校體育的快速發展,學生社團也更加活躍,高校和體育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將其作為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首先,高校要鼓勵學生自由組建體育社團,并且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幫助,如校內體育館和體育場地,全面對學生社團開放,為學生開展自主訓練提供硬件支撐,教師也可以參與社團活動,給予學生適當的技術指導。其次,高校可與當地的其他院校共同舉辦專項體育賽事,如校際足球比賽、籃球比賽以及乒乓球比賽等,鼓勵學生社團積極參與,不斷豐富學生社團的校際活動。最后,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學生社團要發揮主導作用,鼓勵社團成員積極開展校內體育活動,在校園中營造濃郁的體育氛圍,使廣大學生更加熱愛體育運動,進而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體育教學,需要發揮教師隊伍的創新意識和改革精神,切實體現體育學科的育人價值。因此,高校要注重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新時代體育教師隊伍。首先,高校要積極從社會中吸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崗位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體育教學人才,充實和完善體育教師隊伍,優化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能力結構,吸納更多富有創新意識的優秀教學人才。其次,基于核心素養的要求,高校要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培訓教育,通過培訓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對培訓內容、培訓手段和培訓方式進行創新,切實體現培訓在教學人才培養中的價值。最后,為體育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和學歷提升的機會和空間,鼓勵教師利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之余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進而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教育。
體育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隨著體育教學內容的逐漸豐富,各種體育運動也不斷開展,為學生自由選擇提供了較大空間,學生能夠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如男生傾向選擇籃球、足球、排球等對抗性較強的體育項目,女生更加傾向選擇健美操、羽毛球等體育運動,基于體育教學和核心素養培養的需求,高校要注重建設和完善硬件設施,為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硬件支撐。首先,高校體育教學要加強硬件資源整合,合理應用校園內的各項體育設施,包括運動場、室內體育場館以及運動器材等。其次,高校要加強校內體育場館建設,如羽毛球館、網球館、籃球館等,所有體育場館要對學生全面開放,學生可根據個人時間隨時到場館中訓練、運動,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最后,高校要根據體育教學的硬件需求,通過專項資金的形式采購所需的硬件器械,為學生開展訓練提供便利。
在開展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和技能傳授,而且還要重視體育道德培養,促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道德意識和道德品質的現代化人才。基于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融入體育道德培養。首先,充分利用教師教學的機會,為學生播放有關體育道德的視頻,引導學生通過直觀的體驗,認識到道德素質的重要性,如組織學生觀看籃球比賽中違反體育道德的動作,其中很多動作都具有較高的危險性,甚至容易導致運動員留下終身傷病,在觀看視頻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對體育道德形成正確的認知,在參與體育運動中保護好自己,不傷害別人。其次,教師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體育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愛國情懷和政治素養,如教師可利用“女排精神”對學生開展愛國教育,促使學生心中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萌芽生長,樹立為國家發展而努力的遠大理想,將個體期望和國家發展有機融合。最后,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體育運動都是在既定的規則下進行,而在社會生活中,學生也需要遵紀守法。在課堂比賽中,教師要將規則的重要性講給學生,要求學生在規則的限制下競技,可以對學生未來的社會生活起到一定的作用。
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與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相適應的能力和素質。當代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只有具備良好的體魄,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工作。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習慣,因此,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注重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首先,教師要將一些養生知識、體育鍛煉的技巧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利用平時學習之余加強體育鍛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作風,充分體現個人自律。其次,現代體育教學內容十分豐富,基于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存在差異,教師可鼓勵學生選修自己喜歡的運動課程,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最后,教師要以身作則,規范個人的起居生活,成為學生的榜樣,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基于學生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成長環境等方面的差異,教師在落實核心素養培養中,要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兼顧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摒棄以往“一刀切”的育人模式,避免挫傷學生的體育熱情,實現所有學生都獲得核心素養的發展。首先,體育教師要建設學生體育學習檔案,通過課前考核的方式掌握所有學生的運動能力、體育興趣、綜合素質,并且將其作為初始檔案和教學依據,對學生個體存在的差異性進行正確認知。其次,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薄弱環節開展針對性訓練,如針對意志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注重培養其意志力,可采用加大訓練量的方式開展鍛煉,在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的基礎上,能夠幫助其獲得意志品質的提升。最后,因材施教不僅體現在教學環節,還要注重對教學評價進行創新,基于核心素養,優化教學評價,將體育品德、體育素養、體育精神、體育文化等指標納入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的素質發展、能力提升和進步幅度,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和興趣,發揮教學評價的育人價值。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成為各個行業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方向,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體育教學,也要注重發揮信息技術的價值和優勢,切實發揮體育學科的育人價值。首先,基于現代大學生群體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特點,教師可引入翻轉課堂以及慕課等新模式,如在足球基礎技術動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傳球、射門、帶球以及停球等技術動作以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觀看視頻,并根據視頻中提示的技術要點進行自主訓練,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針對當代大學生在意志品質、團隊意識以及體育精神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利用社交軟件與學生開展溝通、互動,發現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思想問題,然后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訓練,促使學生獲得核心素養的發展。最后,新媒體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一行為特點,定期利用抖音、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等新媒體,為學生推送一些有關體育道德、體育精神和體育素養的文章,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可以豐富其課余生活,并且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大學生是民族發展和國家建設的人才,隨著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轉變,教學活動也要進行適當調整和創新,才能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體育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礎性學科之一,其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諸多優勢,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教學改革,教師要注重將體育品德、健康行為、生活理念以及運動能力融入課堂中,使學生核心素養全面提升,在未來更好地面對工作和生活,成為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