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銀芝 王緒來
(1.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學校;2.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初級中學 江蘇蘇州 215000)
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新中國成立以來,數以千萬的教師通過教研活動獲得專業成長。隨著E 時代的發展,教師教研的外部環境和內需發生了重大變化。精準教研順應時代變化,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新趨勢,幫助教師找到更好的自己,而精準備課能夠更精準、更好地服務于教學。該文從體育課的結構、體育課的類型、體育課的內容以及體育課的學情等方面闡述兩校精準備課的方法與策略。
體育課從結構上來說,可以分為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精準合理地研討每個部分的時間分配以及教學方法,并不斷反思改進,讓體育課堂變得更加高效。對于體育課的時間分配,可以嘗試以下幾種分配方式:(1)根據教學內容性質,確定時間段;(2)根據教材特點,安排時間;(3)巧用隊形和場地節省時間,合理分組教學,利用時間;(4)適當安排機動時間。
精心計算每節課、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時間,身心導入、情景創設、啟發誘導、學生探究等都要精心計劃。根據課程內容難度和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知識掌握能力,合理分配出教師教的時間和學生學的時間。例如,新授課、動作要領較復雜,可適當增加教師教的時間,復習課或動作技術較為簡單的教學內容,可適當增加學生的練習時間。質優的準備部分應該是,既能讓學生在身心上有良好的適應性,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拓寬知識面。形式多樣的項目準備操、新穎別致的關聯性熱身小游戲,又或者是為后面技能鋪墊的專項的準備活動等,都是可以在準備部分精心設計和思考的。
基本部分是一節課的核心環節,也是衡量體育課教學目標完成與否的主要部分。在時間上,約占總課時的65%~70%。教師可根據課的目標、場地器材以及教材的特點,采用全班的、分組的或者個人的形式進行練習,適當安排必要的誘導性練習、輔助性練習或者必要的身體素質的練習等,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內容和提高身體素質。體育課與其他課很大部分的不同在于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強調教師精講多練,組織有序,所以教師在備課階段必須充分考慮場地器材、學生人數等現實條件,合理有序地進行分組練習,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讓學生一節課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結束部分與準備部分、基本部分是一個緊密聯系的統一體,它也有自己的任務、組織教法和要求。結束部分可以通過一定的放松活動,讓學生身體機能興奮度逐步下降,漸漸進入平靜狀態,如簡單的游戲、適當拉伸、相互按摩、聆聽一小段優美的音樂等。此外,還可以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評價(師生評、生生評),讓學生在本節課學習的心理上有一次升華,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進步感,即使下課,依然感到意猶未盡。再者布置一定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將鍛煉身體的習慣融于生活。別小看小小的結束部分,日積月累,定會使更多學生感受到學習體育,雖然有身體上的“累”,但也會有心理上的“甜”,從而更加熱愛體育。
教研中從課的結構出發,科學有效地研究好體育課的每一個部分,由此及彼,推廣到師生面對面、互動性要求更高的線上課堂,通過分組、分層精準地設計好課堂的環節,學習共性化內容,鉆研創新性內容,讓體育課堂每個部分都更加精準,教學起來也更加高效。準備部分,導入有趣味;基本部分,鍛煉有方法;結束部分,放松更巧妙,教師會更加省時省力,學生也會覺得體育課更有趣,更有吸引力。
體育課從類型上可以分為室內課和室外課。室內課主要包括室內游戲課、室內素質課、韻律舞蹈課、知識競賽課、衛生保健課、體育常識課等,室外課有綜合課、新授課、復習課、考核課。
學校教研組可以根據課的類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分組進行資源整合,分期分主題研討10 個類型的課,每個類型準備3~5個課例(室外課根據教學計劃可以準備多個課時教案),尤其是室內課。在備課時,將課件、音頻、視頻、教案等形成資源包,定期更新,組內共享。待特定天氣又或者場地有限情況下,可以成為非常好的教學內容。
第一節體育課的基本教學設計如下。(1)課堂常規:集合需做到“快、靜、齊”;上課認真聽講,鍛煉積極;相互幫助,注意運動安全;遵守紀律,愛護場地器材;請假制度;著運動服,不帶尖銳硬物;充分做好準備活動。(2)本學期教學計劃:每周4節體育課,共19周,會進行廣播操與游戲、走與游戲、跳躍與游戲、投擲與游戲、技巧與游戲、韻律活動與民間體育活動、體育與健康知識以及室內活動、學校特色活動(網球)等多個單元的學習。(3)評價機制:每名學生發一本體育集章本,上課得到教師表揚2 次者,予以一枚章,反之,扣除1 枚,集章滿10 顆可兌換一張體育明星卡,3 張卡,兌換一張“體育之星”獎狀,以及給家長發送一條表揚短信。
體育課從內容上可以分為走、跑、跳、投等。精準的研究教學內容會讓課堂教學更加事半功倍的同時,也會為運動訓練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上學期筆者所在教研組根據區運動會的成績反饋,重點安排了跑、跳、投三大模塊的教研主題。以該專項的骨干教師為引領,分三組進行運動會歷年成績收集、本主題學校取得的成績分析、課外訓練反思以及如何在平時教學中合理安排該模塊內容學習的探討,一個板塊一個板塊重點、有針對性地研究。同時,為了讓每個體育教師的專項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調查資料后,反復研討,參照學校美術走班的方式,嘗試體育教師走班制教學方式。教師根據自己的專長負責跑、跳以及身體綜合素質教學。體育課時間,學生根據興趣和特長分別進行跑、跳、投、身體綜合素質4 個模塊的學習。跑包括長跑、短跑、起跑、途中跑等;跳主要包括立定跳遠、跳高、蹲踞式跳遠等;投包括擲沙包、壘球、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等;身體綜合素質包括綜合素質體能練習等。每2 個星期進行一次項目輪換。因為專人、專時的教學,學生學得扎實,進步也比較明顯。嘗試下來,這樣的走班制更適合高年級和小班化教學。考慮到同步課時間以及學生人數分配等問題,體育走班制對于平行班級較多的年級,進行起來會比較困難。所以在主題內容教學研討時,還需要加上項目內容的實踐學習環節,即以該項目的專項教師對其他體育專業的教師進行實踐教學,把握該項目教學時的重、難點,從而幫助組內體育教師較好地掌握該項運動技能,以便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和示范。
以學情為主題進行教研,主要是指平時所說的“備學生”。備好一節課,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更要以人為本,更多地研究學生,把握好“備學生”這一核心環節,助力提高備課質量。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首先是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備課過程,要圍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心理發展狀況、理解動作技能情況等。
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做到以科學為尺,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出發點,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如了解班級的基本情況,了解學生的技術知識基礎,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反應,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動態變化等。例如,針對學生技術知識基礎情況的不同,可以從課堂教學分層、課堂練習分層、作業布置分層中進行針對性的備課。教學分層時,可設置3個層次,爭取做到能夠讓能力較強的學生進一步發展能力,能力中等的學生能夠迅速掌握到練習技巧,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進一步提升興趣。在課堂練習時,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能力較弱的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基本完成練習任務,能力中等的學生,掌握較好,能力強的學生,提高練習的難度。在體育作業布置方面,可以布置A、B、C 3個層次。以學生年齡為切入點備課,低年級教研討論重點,要放在興趣引導、習慣養成,安全教育等,在教學方法上可以更多地考慮情景教學法、游戲法。高年級的教研重點,更多放在動作技術的掌握上,可以多用一些合作與探究、示范與講解、正誤對比的方法。
體育教師精準備課要找準教研的切入點,要有針對性??梢試L試按照體育課的結構、體育課的類型、體育課的內容以及體育課的學情等逐一模塊去研究和提升。應做到以下幾點:(1)準備部分,導入有趣味;基本部分,鍛煉有方法;結束部分,放松更巧妙的備課結構建議;(2)精準研究室內室外課,提升十大課型的質量,智慧共享;(3)精準地研究教學內容,會讓課堂教學更加事半功倍的同時,為運動訓練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4)重視學情,從學情出發,創造適合學生的生本課堂,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