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威
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從我黨建黨至今,在各個重要歷史階段當中,中國共產黨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睿智的政治智慧克服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鑄造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歷史,梳理好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歷程和成就,研究好取得的經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840 年鴉片戰爭之后,中國人民開始覺醒,尋找救亡圖存的道路,從太平天國運動直到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中國人民基本嘗試了各種拯救中國的制度和辦法,但都沒有完全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直到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掀開了新的篇章。黨的目標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對中國人民的壓迫。
大革命時期,我黨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積極領導參與北伐,大革命取得了勝利,但是,國民黨反動勢力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人,國民革命運動由此陷入了低潮。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黨總結出了要以武裝斗爭為手段來反抗,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建立自己的根據地,革命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功。然而由于 “左”傾錯誤領導,致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遵義會議是我黨的一次重要轉折,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黨中央力挽狂瀾,完成了長征的壯舉,創立了陜甘寧革命根據地,打開革命新局面。1937 年“七七事變”之后,我黨開展抗日民族戰線,團結一切力量開展抗日戰爭,直到擊敗日本侵略者,為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貢獻了重要力量。在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撕毀重慶談判協定,悍然發動全面內戰,我黨隨即領導人民群眾積極轉向戰略進攻,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放全中國,建立新中國,開啟了中國發展的新紀元。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俱興,我黨帶領全國人民群眾進行土改、穩定物價,創造了一個適合發展的良好國內環境。新中國成立頭三年,志愿軍參與了偉大的抗美援朝,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創造了一個有利于發展的國際環境。此后,我們轉入新民主主義過渡時期,到1956年完成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確立了新中國的國體政體,為我國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黨的八大宣布了我國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確定要堅定不移進行工業化和發展生產力,開展了多個五年計劃,為新中國的茁壯成長提供保障。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黨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由此進入了改革開放時期。我黨對歷史上的冤假錯案進行了大規模平反,撥亂反正。我黨開展了真理問題大討論,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發展社會主義等重大理論問題,實現了理論上的新飛躍。并開展了生產關系改革,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體制改革。我黨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理論保障。面對動蕩的國際局勢,我黨依靠人民,反對動亂,捍衛了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澳門先后回歸,我黨積極推進臺灣問題的解決,有力打擊了“港獨”“臺獨”分子企圖分裂的圖謀。我黨大力發展與國際社會的關系,加入世貿組織,為世界的和平發展、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恪守外交“五項基本原則”,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十八大以來,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向“兩個百年”目標進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艱苦奮斗。創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這一理論是我黨有史以來的理論之大成,不但包含了以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更與時俱進地發展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面對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了新的解決辦法,創新了理論,豐富了實踐。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全方位地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和理論指南。提出構建雙循環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在黨建、建軍、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次新飛躍。
在堅持黨的領導方面,明確提出堅持黨中央統一領導,對黨內不按中央政策、決議辦的組織和個人,要加大查處力度,確保全黨在立場、方向、原則、道路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全面從嚴治黨方面,提出了為保持黨的純潔性、先進性,必須對存在問題的組織和個人須作出處理。要從思想政治方面著手,以理想信念宗旨為基礎,錘煉黨性,組織方面要加強高質量黨建,在新時代把各級黨組織打造成經得起風浪考驗、經得起人民檢閱、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具有凝聚力、戰斗力、公信力的黨組織。
在經濟建設方面,提出當前階段是進入了經濟新常態的階段,雖然在經濟發展方面成績斐然,成就輝煌,但還是面臨著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為了能把經濟發展從高速度發展轉到高質量發展上來,就要大力改變產業結構,創新經濟發展新模式,實現經濟發展可持續。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政策都是對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生動展現。
自從有了黨的堅強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才有核心力量,只有堅持了黨的全面領導,各方面事業的發展才能得到統籌推進,只有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黨組織的戰斗力才能得到全面展現。一百年來,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各個方面、各條戰線都離不開黨的領導。在革命時期黨確立了黨指揮槍的方針,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才使得革命軍隊有了鐵一樣的紀律和強大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到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堅持黨的領導依然是增強戰斗力凝聚力的最優選擇。每當社會主義建設遇到各種艱難險阻,都是我黨帶領團結各族人民克服困難,奮勇前進。歷史證明,堅持黨的領導,維護好黨中央的核心權威,革命和建設事業才能一帆風順,各民族才能團結一致,勠力前進。
在革命的歷程中,我黨深刻認識到了人民群眾在中國革命中的巨大作用。為什么我們的軍隊叫做人民子弟兵,為什么我們的政權是人民民主專政,就是因為我黨我軍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要融入精神血脈之中。全黨全軍黨員干部要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的黨史教育活動的根本落腳點就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上。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多干群眾急需的事,多干群眾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礎的事,多干長遠起作用的事”的要求落到實處。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們革命時期建設時期的思想指南,我黨也正是堅持了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走出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理論聯系工作實際,在發展中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
我黨的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新時代遇到的新問題要靠科學的、符合規律的新理論來提供智力支撐,只有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時俱進向前發展,才能創造性地解決中國發展道路上遇到的新問題新挑戰。
毛澤東思想當中重要的一個精神就是獨立自主,走與國情相結合的道路。在革命年代我們付出了很大代價才取得了獨立自主,走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的經驗,在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也是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才為國家的工業化打下扎實基礎。在改革開放以后,共產黨人也是堅持獨立自主,兼顧國情,才創造了中國特色會主義道路,取得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歷史證明,沒有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照抄照搬國外經驗而實現本民族的振興騰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黨在經歷百年歷程當中創造出來的,他經歷了歷史的考驗和磨練,是最適合中國人民的發展道路,我們要以無比堅定的政治定力走在這條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上。
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關鍵一招,經過幾十年的實踐,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經濟體量位居世界第二,這證明了改革開放的正確性。所以改革開放這個偉大的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不僅僅是經濟的改革開放,更涉及到了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全方位的改革開放,借鑒世界各民族的優秀發展成果,吸收消化,成為我國不斷發展的內生動力。
開拓創新是時代精神的要求,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面對各個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開拓創新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辦法,牢牢樹立以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始終保持我黨執政能力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