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紅燕
(菏澤學院 山東 菏澤 274015)
當前,各個高校按照教育部的部署,結合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積極推進院校專業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舞蹈作為一門需要教師“手把手”“面對面”親自指導的學科,開展線上教學的難度較大。隨著其他學科的教學平臺建設經驗不斷豐富,音樂教學模式也獲得了充分改進,大部分高校基本完成了舞蹈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建設任務,并用于教學實踐,對一些實際存在的問題,許多高校也通過線下訓練和考核進行了解決。筆者認為,作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組織者和實踐者,教師應結合高校在網絡教學平臺建設中出現的問題與不足,結合新媒體時代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改革實際,有條不紊地夯實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與時俱進地進行網絡舞蹈教學平臺的建設。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進行線上舞蹈教學改革不僅是為了提升網絡舞蹈教學效果,也是新媒體時代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實踐能力的新渠道。從某種意義上說,高速發展的新媒體時代對傳統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發展提供了創新渠道,推動了傳統舞蹈教學模式的變革,使高校的舞蹈教學網絡平臺建設進入發展新進程。通過開展多媒體信息化的線上教學,開辟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新格局,可以全面調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感受信息化舞蹈課堂的獨特魅力,使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模式更加符合幼師人才的培養規律。為此,筆者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線上舞蹈教學開展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進行深入剖析,探索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完善高校舞蹈教學網絡平臺建設的新途徑,加速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的改革步伐。
近年來,線上網絡教學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疫情時期,高校的網絡教學平臺緩解了傳統課堂的壓力。然而,面對新的教學模式,舞蹈教學這種實踐性突出的課程在實際的教學中也面臨很多現實問題,這些問題對舞蹈教學的進度和教學質量產生了不利影響。筆者結合自己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實踐,對主要的制約因素進行了分析,發現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注重培養實用型人才,因而,舞蹈教學作為重要的職業能力培養課程,更偏重學生舞蹈基本功、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訓練,而舞蹈專業性表演訓練較少,這也是學前教育專業和普通高校舞蹈專業教學最大的區別。受傳統舞蹈教學模式的影響,高校舞蹈教師缺乏線上舞蹈授課經驗,很難較快進入全新的教學模式中,尤其是,在近些年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網絡教學成為重要的教學渠道,然而,師生被網絡時空隔離開來,通過網絡開展舞蹈教學,教師難以全方位地感受學生對舞蹈動作的掌握情況,學生也無法全方位觀察教師的肢體動作,這使網絡舞蹈教學困難重重。
同時,因為線上教學中學生都處于非常規課堂的學習環境中,大多數學生對網絡學習的適應性較差,對這種虛擬的舞蹈課堂興趣較低,難以維持課堂的學習緊張度,精神也有所懈怠,肢體的反應也比線下課堂要遲鈍,時而會與教師的授課節奏脫節。此外,在舞蹈基本功訓練中,學生需要教具練習,如借助大面積的鏡子來糾正肢體動作,而這些在網絡教學中都無法實現,學生與教師無法通過實時互動進行教學對話。而網絡舞蹈教學的干擾因素較多,也導致學生難以進入正常的課堂學習情境之中。此外,如果是視頻直播課,教師與學生的動作與實際的教學是鏡面反射的,與日常教學是相反的,短時間內教師和學生很難調整過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舞蹈線上教學的難度。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傳統舞蹈教學一般為學生團隊協作式,學生在共同的舞蹈教室里學習,自然形成了一個集體。在這個學習團隊里,學生在掌握教師舞蹈教學內容的同時,與其他學生形成相互學習探索的和諧課堂氛圍。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學生除了學習教師傳授的專業舞蹈知識和技能之外,還會將自己的同學作為學習的參照物,通過觀察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感知和思考、完善學到的舞蹈技能。這一過程不僅能夠彌補教師舞蹈教學的不足,還能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狀態,學生之間會主動學習優秀同學的動作,跟上教師的舞蹈教學節奏,達到共同成長的效果。但是,在網絡教學平臺的授課過程中,團隊成員無法聚集到一起,受屏幕顯示所限,學生更無法感受到其他同學對舞蹈動作的學習掌握情況,也就沒有了參照物,只能在教師的舞蹈動作引導下“自娛自樂”,學生會感到學習氛圍欠佳,學習過程單調乏味,同時,也不能完全吸收教學內容,自身的理解偏差只能通過教師的指導來糾正,最終的學習效果差強人意,影響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能力的提升。
舞蹈是充滿情感的肢體藝術,每一個肢體動作都是有感而發,蘊含了深厚的思想。在學前教育專業傳統的舞蹈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直接通過不同的舞蹈作品加強學生幼兒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真正地走進舞蹈藝術的殿堂,用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作詮釋內心的情感。但是,在網絡舞蹈教學的授課過程中,師生受空間所限,很難實現身心的深度交流。盡管網絡不影響師生之間的言語溝通,但在情感的傳遞方面,網絡交流無法與面對面的直接交流相比。盡管一些高校舞蹈教師通過全景的教學示范使學生能夠很直觀地感受舞蹈動作的形態、技巧,力求讓學生隔空獲取舞蹈中內在的情感要素,但不同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呈現出很大的差異。舞蹈內蘊的藝術美也難以像線下舞蹈教學那樣流暢自然地展現,這也成為線上舞蹈教學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線上授課面臨諸多實際問題,解決起來較為困難,要從根本上優化網絡教學效果,還是要扎實推進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線上教學的系統建設。高校舞蹈教學工作者要深入剖析現有的問題的原因,從學校的舞蹈教學實際出發,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腳印地攻克難關。筆者建議,高校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舞蹈網絡教學優化,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線上教學提供保障。
針對線上授課缺乏技術支撐,師生之間存在互動障礙,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高校可以從多方資源整合入手,構建更加豐富的線上舞蹈教學模塊,逐步完善線上舞蹈教學平臺,克服之前網絡授課方式的缺陷。教師要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將傳統線下授課中的教學方式進行網絡化移植,調節舞蹈課程講解、互動交流、實踐檢驗等各個環節的比例,盡量避免用傳統線下的授課方式開展線上舞蹈教學。教師要調整教學思維方式,面對部分學生不喜歡網絡授課的消極心理,做好教學互動和資源整合,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
首先,舞蹈教師可以借助網絡上海量的舞蹈信息資源整合原有的課程內容,靈活地進行線上教學。教師可以利用投票小程序和大數據搜索功能,根據學生的舞蹈愛好推送不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第一時間對新的幼兒舞蹈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其次,教師可以通過互動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網絡平臺進行授課時,教師可以對原有的舞蹈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壓縮,尤其是減少直播示范課程占比,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互動。通過生動靈活的舞蹈教學,形成“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執行學習任務、教師完成評價任務”的新型學習鏈條。教師可以借助線上教學平臺將各個舞蹈動作通過全景動畫和視頻進行展示,避免出現學生通過鏡面反射進行學習的尷尬場景;再次,在線上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開發學生的主動思維和審美思維,讓學生靈活消化所學的舞蹈知識,對舞蹈動作產生自然的視覺反應,主動糾正學生舞蹈姿態和造型方面的問題;最后,學生可以通過短視頻提交作業和學習感受,以便教師對學生的音樂、節奏、氣息等舞蹈技巧掌握情況進行科學評價。總之,通過這四個步驟,使學生不僅能沉浸在線上學習舞蹈的樂趣之中,也使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水平更加自信,為學生將來開展幼兒舞蹈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要從單打獨斗的模式中跳出來,將傳統的集體教學模式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打造網絡班級學習社區,通過開展融合式教學,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教師的舞蹈授課依托網絡面向學生群體,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參與虛擬學習社區,這樣就會使學生不再各自為戰,還能在網絡班級學習社區中找到互動學習的參照物,形成熱鬧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不再是面對個人的單獨作業,而是在虛擬的班級社區里布置團隊協作作業。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互動交流、相互糾錯,共同完成線上舞蹈學習任務。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評價后的優秀舞蹈作業設置為成果展示,讓學生在虛擬班集體中觀摩其他同學的舞蹈學習成果,并互相交流和探討,形成學習舞蹈的良性循環,達到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最終目標。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線上舞蹈教學系統建設,不僅要建立一個功能更加全面、資源更加豐富的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還要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要從情感的交流著手,創設“情知合一”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跨越屏幕的隔閡。在這個層面上,高校可以建立起“產學”合作模式,與幼兒園進行合作,使學生通過網絡模擬教學,不僅掌握幼兒舞蹈肢體表演技巧,還體會到舞蹈作品的情感內涵。舞蹈教師在進行舞蹈授課時,要不斷地轉換角色,在激發學生對舞蹈動作認知的基礎上,抓住知識和情感之間的觸發點,激發學生的情感潛力,使學生始終帶著情感學習,而不是機械地掌握肢體動作。高校舞蹈教師要善于將網絡教學的劣勢轉化成學習優勢,發揮網絡教學平臺的信息傳遞速度快、教學資源豐富的優勢,從每一節舞蹈課中挖掘出幼兒舞蹈作品的情感因子,促進學生的幼兒舞蹈審美水平的提高,在講解舞蹈動作的基礎上,“以情帶舞”,將線上舞蹈教學的優勢凸顯出來。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進行網絡平臺建設開啟了高校舞蹈教學改革的新篇章。在享受多媒體的便利性的同時,高校舞蹈教育者一定要把握這個機會,利用新媒體技術推動高校舞蹈教育模式的變革,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發展注入活力,擺脫傳統舞蹈教學的束縛。高校要審時度勢,推進單一傳統教學模式和網絡教學平臺模式的深度融合。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的舞蹈線上教學要結合高校的舞蹈教學現狀,舞蹈教師們要集思廣益、努力探究,共同打造適合高校課程發展的網絡教學平臺,使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煥發出勃勃生機,培養更多優秀的幼師人才,為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