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銹唐超凡鄭龍崔紀超武小霞
(1.莆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福建 莆田 351100;2.莆田市種子站,福建 莆田 351100;3.莆田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福建 莆田 351100)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在中國已有四百多年的種植歷史[1],是我國重要的糧食、飼料和工業原料作物,具有分布廣、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產量高、綜合利用價值高的特點[2,3],是福建省居水稻之后的第2大糧食作物,2020年種植面積穩定在10.291萬hm2[4]。甘薯塊根富含淀粉,可用于加工粉絲、變性淀粉等多種食品和工業品,是當前和今后甘薯產業發展的重要利用對象[5]。莆田市農民有著種植甘薯加工成粉絲、甘薯干等制品的傳統,但種植的品種較為單一,存在退化、混雜、用途單一及病害嚴重等問題,已不適應當前居民消費和工業加工的需求,急需更新優質高產專用新品種,篩選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種,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已成為甘薯栽培的主要目標之一。前人在重慶市、黔東地區、福州市、濟寧市、阜陽等地引進新選育的甘薯品種進行品種試驗,篩選出“萬薯9號”、“渝薯198”、“福薯8號”、“渝薯27”、“商薯19”、“徐薯25”、“榕薯910”、“濟薯25”、“漯薯11號”、“商薯19”、“阜薯24”、“冀薯98”等多個優質淀粉型甘薯品種,適宜當地種植,淀粉含量高,作為淀粉型甘薯品種推廣[6-15]。高淀粉含量的甘薯品種是甘薯淀粉產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基礎資源和關鍵技術因素,為滿足社會需求、解決供需矛盾,本研究引進了6個甘薯新品種進行區域品比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宜莆田市推廣的優良新品種,為生產應用服務,促進甘薯產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地點在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西溫村,土壤類型為紅土田,質地沙壤,四周開闊,排灌方便,肥力中等。
經過征集與篩選,參試品種6個,對照品種為“廣薯87”。引進與篩選品種的名稱及其選育單位見表1。
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每個小區長6.67m,寬2m,面積13.32m2,每小區種2畦,畦寬帶溝1m,每畦種1行,株距0.19m,每個小區插70株。田塊四周設保護行畦,兩頭保護行種植相應品種,兩邊保護行種植對照品種“廣薯87”。試驗地于2021年7月5日整畦,7月10日扦插,10月27日收獲,全生長期140d。7月7日結合整地施復合肥(17-17-17)25kg·667m-2,8月17日追施尿素10kg·667m-2,8月19日追施硫酸鉀10kg·667m-2。其他田間管理按當地習慣進行。生育期觀察株型、分枝數等,記錄試驗品種生長情況。收獲時挖根考種,每個處理連續取樣10株,考察結薯習性、大中薯、商品率、蔓長、蔓重、結薯個數、薯塊質量等經濟性狀。每小區進行田間測產,鮮薯產量按小區鮮薯總質量折算每667m2產量。

表1 參試淀粉型甘薯品種名稱、來源及親本組合
數據采用Excel 2003、DPS 7.05[6]進行分析。
不同品種淀粉型甘薯主要農藝形態特征見表2。“紅金薯2號”株型短蔓半直立、頂葉形狀凹、葉片心形、葉主脈綠、葉柄綠色,無莖尖茸毛、莖色綠、莖粗中等偏細,單株分枝數4.7條。“福寧薯28號”株型中短蔓葡伏型、頂葉形狀凹、葉片深復缺刻、葉主脈淡紫色、葉柄綠色、葉片大,無莖尖茸毛、莖色綠、莖粗中等,單株分枝數3.9條。“福寧薯30號”株型中蔓半直立、頂葉形狀凹、葉主脈淡紫色、葉柄綠色、葉片大小中等,無莖尖茸毛、莖色綠色、莖粗中等,單株分枝數4.2條。“泉薯27”株型短蔓半直立、頂葉形狀凹、葉片深復缺,葉主脈綠、葉柄綠色、葉片大小中等,莖尖茸毛數量少、莖色綠、莖粗中等,單株分枝數7.3條。“金薯43”株型中蔓半直立、頂葉形狀平、葉片心形、無葉耳,葉主脈綠、葉柄綠色、葉片較小,莖尖茸毛少、莖色綠、莖粗中等,單株分枝數4.4條。“莆薯25”株型中蔓葡伏型、頂葉形狀平、葉片深復缺,葉主脈淡紫色、葉側脈淡紫色、葉柄綠色,脈基紫色,葉片大小中等,無莖尖茸毛、莖色綠、莖粗中等,單株分枝數5.4條。

表2 不同品種淀粉型甘薯主要農藝形態特征
不同品種淀粉型甘薯薯塊主要商品性狀見表3。6個參試品種單株薯重均比對照“廣薯87”高,“福寧薯28號”單株薯重最高,為0.912kg,比對照增加30.10%;其次分別為“金薯43”、“泉薯27”,分別比對照高27.67%、21.54%,“紅金薯2號”、“福寧薯30號”、“莆薯25”分別比對照高20.26%、12.55%、6.28%。大中薯率最高為“金薯43”,比對照高5.24%;其次為“福寧薯28號”,比對照高0.73%;“福寧薯30號”、“泉薯27”、“紅金薯2號”、“莆薯25”大中薯率分別比對照低6.03%、2.89%、2.56%、1.65%。“紅金薯2號”單株結薯5.8個,大中薯率75.33%,薯塊紡錘形,薯皮淡紅色,薯肉黃色,結薯習性集中,整齊度好。“福寧薯28號”單株結薯6.3個,大中薯率78.62%,薯塊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黃色,結薯習性集中,整齊度好。“福寧薯30號”單株結薯數5.9個,大中薯率71.86%,薯塊長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黃紅色,結薯習性集中,整齊度好。“泉薯27”單株結薯數6.4個,大中薯率75.00%,薯塊長紡錘形,薯皮淡紅色,薯肉黃色,結薯習性集中,整齊度好。“金薯43”單株結薯數6.4個,大中薯率83.13%,薯塊紡錘形,薯皮白色,薯肉淡黃色,結薯習性集中,整齊度好。“莆薯25”單株結薯數4.5個,大中薯率76.24%,薯塊短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黃色,結薯習性集中,整齊度好。

表3 不同品種淀粉型甘薯薯塊商品性狀
各參試品種鮮薯產量、薯干產量、淀粉產量詳表見表4,方差分析見表5。6個參試品種鮮薯產量“紅金薯2號”、“福寧薯28號”、“福寧薯30號”、“泉薯27”、“金薯43”與對照品種均達極顯著水平,“莆薯25”達顯著水平;參試品種中鮮薯產量“福寧薯28號”產量最高,平均產量3214.06kg·667m-2,比對照增產26.54%;“金薯43”居第2位,平均產量3174.69kg·667m-2,比對照增產23.13%;“紅金薯2號”、“福寧薯30號”、“泉薯27”、“莆薯25”鮮薯產量分別比對照增加17.02%、9.71%、18.78%、5.11%。6個參試品種薯干產量與對照品種均達顯著水平;薯干產量參試品種中“福寧薯28號”產量居第1位,比對照增產42.02%;“金薯43”居第2位,比對照增產26.76%;“福寧薯30號”第3位;3個品種增產達極顯著水平;“泉薯27”、“莆薯25”、“紅金薯2號”分別比對照減產1.17%、4.88%、5.3%。6個參試品種淀粉產量差異較大,與對照品種均達顯著水平;“福寧薯28號”淀粉產量列第1位,比對照增產65.19%;、“福寧薯30號”、“金薯43”分別比對照增產30.38%、29.12%;“紅金薯2號”、“莆薯25”、“泉薯27”3個品種分別比對照減產29.45%、16.96%、23.38%;“紅金薯2號”淀粉產量最低,比對照減產29.45%。綜合6個參試品種鮮薯產量、薯干產量、淀粉產量分析,“福寧薯28號”、“金薯43”2個鮮薯產量、薯干產量、淀粉產量高,綜合表現最好,可作為莆田市的主栽品種進行推廣;“福寧薯30號”鮮薯產量低,但干物率、淀粉產量較高;“泉薯27”鮮薯產量較高,但干物率、淀粉產量較低,這2個品種可作為育種材料進一步改良。

表4 不同品種淀粉型甘薯鮮薯產量、薯干產量、淀粉產量

表5 不同品種淀粉型甘薯鮮薯產量、薯干產量、淀粉
利用相關分析淀粉產量和單株結薯數、鮮薯產量、大中薯率、薯干產量、單株薯重、單株分枝數、之間的相關關系,結果見表6。淀粉產量與鮮薯產量、單株薯重2項性狀之間呈現出顯著性,有著正相關關系。淀粉產量與單株結薯數、大中薯率、薯干產量、單株分枝數4個性狀之間沒有相關性不顯著。
甘薯生產和加工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其中加工淀粉是其主要用途之一,隨著經濟發展及人們對產品質量要求的提高,優質甘薯淀粉越來越引起重視,優質淀粉型品種成為重要的育種目標之一[6-11,17]。在本試驗生態環境條件和栽培條件下,6個參試品種中“福寧薯28號”、“金薯43”綜合性狀、產量及出粉率等方面表現較好,適合提取淀粉或作工業加工等用途,建議今后作為主栽品種擴大示范、推廣種植。“福寧薯28號”鮮薯產量3214.06kg·667m-2,薯干產量1043.93kg·667m-2,淀粉產量228.52kg·667m-2,干物率32.48%,淀粉率21.89%;“金薯43”鮮薯產量3174.69kg·667m-2,薯干產量931.77kg·667m-2,淀粉產量178.62kg·667m-2,干物率24.99%,淀粉率19.17%。“福寧薯30號”鮮薯產量低,但干物率、淀粉產量較高;“泉薯27”鮮薯產量較高,但干物率、淀粉產量較低,這2個品種可作為育種材料進一步改良。淀粉產量與鮮薯產量、單株薯重2項性狀之間呈現出顯著性,有著正相關關系,與王麗虹等[18-20]的研究結論相符。

表6 淀粉型甘薯淀粉產量與主要性狀相關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