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璐,柴燕妮,王 丹,尚祚彥
(1.江蘇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江蘇 南京 210013;2.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1100)
近年來,國內外專家學者對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進行了諸多研究。范萍[1-3]等利用層次分析模型和模糊綜合評判模型分析對泰安市生態環境質量進行了綜合評價;肖瑛[3]基于Landsat8 OLI影像和GDEM地形數據,通過綜合指數評價模型,對長株潭地區生態環境進行了評估;郭勇[4-6]等基于地理國情普查數據分別對延安市、宜賓市、廈門市進行了生態環境質量評價[7]。本文基于地理國情數據,參考HJ 192-2015《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8],構建生態環境質量指標體系和計算方法,以江蘇省新沂市為例,進行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
新沂位于江蘇省北部,是徐州市下轄市,與山東省交界,東靠沭陽、東海,南隔新沂河、駱馬湖與宿遷相望,西鄰邳州,北鄰山東郯城縣。全市地貌以平原坡地為主,地勢大致為東北高,東南低。新沂交通區位優越,境內多條鐵路、高速、國省干道相聚形成“三縱三橫”的路網格局。同時,水資源充沛,沭河、沂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水路通江達海。
地理國情數據是基于高分辨率的航空航天影像,綜合利用多種技術手段,融合多級基礎地理數據和多行業專題數據,通過對地表要素進行空間化監測,輔以外業核查,形成的綜合性數據,極具可靠性與權威性[4-7]。
新沂市地理國情數據來源于2015年江蘇省地理國情普查,與2020年江蘇省地理國情監測的成果數據。主要包括地理國情要素數據和地表覆蓋分類數據。其中,地理國情要素數據成果主要包括濕地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等數據。地表覆蓋分類數據共8個一級類,涵蓋種植土地、林草覆蓋、鐵路與道路、房屋建筑(區)、構筑物、人工堆掘地、荒漠與裸露地以及水域。HJ192-2015《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中,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涉及的內容為林地、草地、水域濕地、耕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等6個一級類。通過語義分析對比,建立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與地理國情地表覆蓋分類的映射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地表覆蓋分類與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數據映射關系
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是采用一個綜合指數,即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用來反映區域生態環境的整體狀況[8]。文中的指標體系囊括生境質量指數、生態保護指數、生態結構指數、土地脅迫指數4個分指數,分別反映評價區域的生物貧匱程度、生態發展質量、生態用地的關系格局和遭受的脅迫強度。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中4個分指數的權重(表2),參考公式(1)計算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1)生境質量指數。反映區域內生物棲息地的質量,通過單位面積上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在生物物種數量上的差異進行評價。生境質量指數各分指數權重見表3,參考公式(2)計算生境質量指數。



表2 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各分指數權重

表3 生境質量指數各分指數權重
2)生態保護指數。反映區域內生態保護的情況,通過區域內單位面積上的受保護面積進行評價,參考公式(3)。

3)生態結構指數。反映區域內生態用地的質量,通過區域內單位面積上保持的自然或人工的山、水、植被用地面積進行評價。生態結構各分指數權重見表4,參考公式(4)計算生態結構指數。


表4 生態結構指數各分指數權重
4)土地脅迫指數。反映區域內土地質量遭受脅迫的程度,通過區域內單位面積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開發等脅迫類型面積進行評價。土地脅迫指數各分指數權重見表5,參考公式(5)計算土地脅迫指數。土地脅迫指數=0.30×耕地覆蓋率+0.30×建設用地覆蓋率+



表5 土地脅迫指數各分指數權重
按照已確定的評價指標體與評價方法,利用江蘇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數據(2015-06-30)和2020年地理國情監測數據(2020-06-30),計算得出新沂市2015年、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空間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生態環境質量空間分布示意圖
由圖1可知,2015年、2020年新沂市的生態環境狀況分布較為吻合,均達到良級。總體上生態結構較為合理、穩定,生態系統功能和修復能力較強,呈現出良好的態勢。
1)就整體分布而言,新沂市生態環境質量較好的區域絕大部分集中在其境內流域性河湖周圍,如駱馬湖、新沂河、沭河、沂河、中運河流域,以及國家4A級風景區馬陵山區域。自然生態環境較差的區域大部分為新沂市北部城市核心區,這些地區城市化明顯,人口密度大,植被覆蓋度較低,建設與開發活動較活躍,對環境的改造強度高。
2)2015—2020年,新沂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說明新沂政府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并將其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扎實推進,退圩還湖、退耕還草還林、土地整治等工作穩步開展,已初見成效。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持續發展的千年大計[1]。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科學地分析評價區域生態環境狀況,為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精準施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支撐十分重要。本研究基于地理國情數據,選取新沂市為研究區域,采用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與方法,對縣域生態環境質量進行了評價。研究表明:
1)新沂市生態結構較穩定、合理,生態系統修復能力較強,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總體達到良級,特別是在其境內流域性河流及國家風景區范圍可達優級。
2)2015—2020年,由于政府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新沂市除了北部城市核心區極其擴張區內生態環境質量有所下降外,其余地區生態環境質量均呈現上升趨勢,生態環境保護初見成效。
3)地理國情數據凸顯地表覆蓋的自然屬性,分類精細,可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為開展大范圍、持續性、動態性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奠定數據基礎,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