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兵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 上海 200235)
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文化興國運家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文化尤其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植根于中國人的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對于青少年來說,學習和掌握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培育和引導青少年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中華優秀傳統中,“創世神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和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創世神話體現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的文化格局”,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源泉”。“中華創世神話”具有豐富的故事性和閱讀性,易于被青少年學生閱讀、理解和吸收。因此,推動“神話故事進校園”,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重要內容載體。
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中華創世神話蘊含著豐富的民族、藝術、宗教、習俗等方面的精神價值,是中華民族精神及其文化價值的基因。中華民族的很多優秀民族品格,都可以從中華創世神話從尋找到精神之源。
“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禹三過家門而不入”……這些中華祖先犧牲自我,開天辟地,為先民奉獻的故事,不正是中華文化中的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精神的體現嗎?
“鉆燧取火”“高元做室”“構木為巢”,中華祖先探索世界的創制生產生活器物的過程,不正是中國人創新創造精神的寫照嗎?
炎黃二帝、堯舜禹的鞠躬盡瘁、“愛民”仁義,開創了中華民族“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和思想。
舜孝敬父母、謙讓弟弟的故事,也是中華民族孝悌精神、謙讓精神的體現。
所以,創世神話的故事,展現了中華祖先在萬物起源、社會生產生活創造方面的智慧想象。而由創世神話故事衍生出的一個個文化符號,構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形態和記憶。這些文化形態和記憶是中華文化之源、之根、之魂,是中華民族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的根脈所在、初心所在。中華創世神話的觀念和精神,為中國多樣性的創世神話注入了相同的民族文化特質,形成為一個整體。創世神話的人物和情節具有多樣性,但是“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中華創世神話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民族團結的文化資源。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從小學習和了解中華創世神話的民族文化精神,對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中華創世神話流傳千年,并經過歷代搜集整理,留存有豐富的故事資料。在各種低幼讀物圖書市場,有關神話故事的讀本、繪本琳瑯滿目,這些讀本、繪本,基本上都以傳統的神話故事為藍本,幾乎囊括了青少年所熟知的神話故事內容,對青少年來說,可以起到很好的故事啟蒙,提升閱讀性的作用。
而且在民間,神話故事對于青少年來說,就是從小枕邊的奶奶的、外婆的、爸媽講述的故事。“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三皇五帝”“堯舜禹的禪讓”這些神話故事,對于青少年來說,都不陌生。
2018年,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響應上海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的要求,組織一批民俗學、社會學、歷史學的專家、學者編寫了《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青少年讀本。
讀本不僅系統地梳理了中華創世神話的譜寫,生動描述了創世神話故事情節,而且以問答的方式,配合青少年的思維和想象,闡釋了創世神話中的許多“疑問”,如盤古為什么待在一個“雞蛋”里?盤古的身體為什么能夠變化除整個自然?后羿真的射落了太陽嗎?夸父為什么要追日?這些問題的提出和回答,充滿了童趣,既讓青少年在閱讀讀本的過程中,系統地了解了中華創世神話的故事內容,更增強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提升青少年的閱讀興趣。
讀本面世后,以免費贈送的方式提供上海部分學校圖書室。讀本和其他神話故事讀物、繪本走進校園,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說,學校有了具體閱讀、教育載體,便于開展有針對性的各種活動。對于青少年來說,神話故事情節生動、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不僅閱讀興趣大,掌握和理解理解也相對容易。因此,推動中華創世神話故事進校園,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具體可行也是易于操作的。
在推動神話故事進校園活動中,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拓展公共文化服務外延,在組織編寫《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市民讀本、青少年讀本的基礎上,還以上海市普陀區文達學校為試點,切實推動神話故事進校園。
用什么樣的神話故事去吸引青少年學生的目光?三皇五帝、堯舜禹的傳說、精衛填海,這些神話故事都已經深深地烙印在青少年的腦海中,如果用這些爛熟于胸的神話故事去校園宣講,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在哪里?
市群藝館在充分了解文達學校學生的需求后,利用館辦刊物《上海故事》的資源,組織了一批全國的知名故事創作者,在保留創世神話故事核不變、文化精神不變的前提下,重新創作創世神話故事—— 《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專輯》,給創世神話故事插上想想的翅膀,增加故事情節,讓原本寥寥數語的神話故事記敘,變成一個個生動、曲折的現代故事。如《精衛填海》,青少年接觸的神話故事讀本只有精衛海邊玩耍被淹死,憤而銜木填海。而新創作的《精衛填海》將精衛的故事和炎黃部族與蚩尤部族的融合相聯系,以尋找“九穗嘉禾”為線索,凸顯了精衛的大無畏犧牲精神新編故事內涵豐富、情節曲折生動,很多青少年讀起來都愛不釋手。與此同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新說山海經·創世卷》,將《山海經》中的創世神話故事去其糟粕,賦予新的內涵,用寫小說的方法,重新演繹伏羲女媧、火神祝融、田神后稷、月母常曦等十位中華創世神的故事。
兩本神話故事刊物都以故事的形式,重新演繹了傳統的創世神話故事內核,以耳目一新的內容呈現在文達學校師生面前,很快就受到學生們的歡迎。每個班級教室都有幾本《新說山海經》和《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專輯》,學生們都很喜歡,搶著借,爭著閱讀,而且還三五成群地討論書中的故事情節,對創世神話故事的興趣非常濃厚。而這些興趣,都將潛移默化地在青少年的心里種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
文達學校還開展神話故事校園宣講活動。市群藝館組織專業故事講演然人員集中培訓文達學校的老師、學生,傳授故事演講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故事演講活動的水平。這些經過培訓的老師和學生成為了校園神話故事宣講隊的小能手,在學校的閱讀節、語文節中,他們承擔著神話故事講演的任務,以繪聲繪色的講演,傳播中華創世神話故事的魅力。
閱讀和講演都是傳承中華創世神話的具體手段,也是從“記憶”上保存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有效形式。在推動創世神話進校園活動中,也是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針對不同認知年齡段的青少年的閱讀和理解能力,用更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引導青少年學生增加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
在文達學校“走進神話故事 傳承中華文化”校園閱讀節活動中,學校就按照不同年齡段用適合孩子們的形式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并開展年級競賽。一年級的學生由老師講述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山海經的故事,與老師一起“品讀經典、感悟內涵”。二年級的學生選取祝融、后羿、神農等創世英雄,以抄、誦經典片段的形式,在鍛煉書寫朗誦能力的過程中,了解神的精神、塑造人格。三年級的學生以《新說山海經》為閱讀藍本,在閱讀之后手繪神話故事人物,“手繪經典、品味書香”;四、五年級的學生則走進創世神話,在閱讀創世神故事的基礎上,“手繪英雄、筆下出神”。
如果說閱讀和分享還只是停留在對神話故事本身的知識了解層面,手繪則將知識化為實踐。文達學校的神話故事進校園活動還不滿足于此,學校還推出了神話故事的“神話劇展演”,讓每個年級的孩子自己去深入挖掘神話故事的內涵,走進神話故事人物的心靈,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改編、演繹神話背后的故事,用青少年熟知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去傳承神話故事的精神。這不僅增加趣味性、觀賞性,更多的是讓青少年真正地走進了創世神話的精神世界,學會去把握和理解創世神話故事所蘊含的精神內涵。
這些不同層級的活動,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既滿足了青少年的閱讀需求,也拓展了青少年想象的思維,讓青少年用自己的理解和表達去描述神話的世界,在無形中增強了對創世神話的認知,也更能理解創世神話所蘊含的文化精神。這對于青少年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說,都是具有價值的。
學校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學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讓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既是一個需要專業的過程,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單靠學校自身的師資隊伍和教材內容難免捉襟見肘。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共建校園傳統文化新課標。
以文達學校的“神話故事進校園”為例,該活動得到承擔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實施單位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的大力支持。群藝館不僅組織專家編寫系統、專業的《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青少年讀本,并將讀本免費贈送特色示范學校。在文達學校的試點活動中,群藝館組織上海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的專業故事講演家,赴文達學校為師生傳授故事講演方法和技巧,讓不會講故事的師生學會基本的故事講演表現方式,增強故事講演的吸引力。為長效開展創世神話進校園活動,在上海市兒童文學研究推廣學會的協助下,文達學校還將開發中華創世神話故事的校本課程、專題課件和專用教材,廣泛利用社會專業資源,把創世神話故事進校園的活動逐步推進落實,長效開展。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還利用公共文化配送服務,將優秀傳統文化送進校園,讓青少年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面對中小學校推出“梨園芬芳潤校園,中外小戲迷跟著大師學京劇”活動,邀請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項目代表傳承人,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嚴慶谷走進中小學,給學生講授京劇文化知識,表演、示范京劇舞臺動作,把京劇塵封在舞臺熒幕中的精彩拉近到中小學生眼前,在幫助中小學生了解京劇歷史文化知識的同時,更增添對京劇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文化自信。
在其他地區和學校,我們也看到了學校廣泛利用社會資源加強對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事例。
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中等職業學校邀請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松桃瓦窯四面花鼓代表性傳承人龍云輝進學校教授學生“花鼓舞”,不僅豐富了學生大課間的娛樂活動,更解決了“鼓王”一身好鼓藝但卻一度面臨著“無人可傳”的后顧之憂。龍云輝在學校開展分層教學,既普及松桃瓦窯四面花鼓舞,還吸收了一大批學得快、能力強的“學生徒弟”學花鼓舞,讓花鼓舞“后繼有人”。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2021年教育部門推出的“雙減”政策,為學校開展校內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提供了契機。在“雙減”政策下,學校、學生、家長一定程度上從繁重的學業負擔中解放出來,晚托班的推廣,讓學校有更多的時間開展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趣味豐富的活動,學生也有更多的時間投入自己業余興趣愛好之中。學校可以充分利用課后的晚托時間,吸納社會、社區資源,廣泛開展各種類型的共建活動,把學校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學生浸潤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校園文化”中,培育新時代具有強烈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力的學生。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再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后備人才,學校要在青少年人格養成的關鍵階段,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去影響、塑造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增強青少年的中國文化自信。
①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國藝術報》2021年12月14日。
②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4年2月24日)。
③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編:《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市民讀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頁。
④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編:《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市民讀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頁。
⑤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4年2月24日)。
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