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知研發〔2022〕17號
《知識產權》雜志是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主管、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主辦的學術理論刊物,是知識產權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為進一步提高雜志辦刊質量和學術水平,更好發揮雜志編輯委員會作用,依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的意見》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章程。
《知識產權》雜志編輯委員會(以下簡稱編委會)是雜志編輯出版工作的學術領導機構,對雜志編輯出版工作起指導、監督和咨詢作用。編委會設主任1 名,副主任1 名,委員若干名,主編1 名,副主編1-2 名。
編委會職責
(一)貫徹黨和國家編輯出版政策,制定辦刊方針;
(二)確定辦刊宗旨,監督落實情況;
(三)討論制定選題計劃,發揮學術引領作用;
(四)指導檢查編輯出版工作,監督學術質量;
(五)積極宣傳推廣,擴大雜志影響力;
(六)培養發現人才,壯大作者隊伍,充實編審力量;
(七)收集讀者意見,總結辦刊經驗,發揮傳幫帶作用。
編委會委員職責
(一)執行辦刊方針和編委會的決定,完成編委會委派的任務;
(二)積極參加編委會的會議和活動,提供學科最新科研動向,推薦選題;
(三)主動為雜志撰寫或組織和推薦高質量稿件;
(四)承擔匿名審稿任務,負責把關相關學科稿件學術質量;
(五)持續關注雜志發展,收集反饋各類意見,適時提出合理化辦刊思路和建議;
(六)助力擴大雜志影響,在學術交流和業務活動中主動宣傳雜志。
主編職責
(一)負責雜志全面工作;
(二)貫徹政治家辦刊方針,把握辦刊方向;
(三)組織制定雜志年度選題計劃、欄目設置、組稿和發稿計劃;
(四)圍繞雜志建設發展,組織策劃相關學術研討;
(五)嚴把雜志質量關,終審稿件、簽發采用稿、終校文稿;
(六)定期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工作情況;
(七)負責編輯隊伍建設,加強編輯人員思想建設、業務能力建設和職業道德教育。
副主編職責
(一)協助主編組織落實編委會會議形成的有關決定;
(二)協助主編管理雜志編輯、出版、發行等相關工作;
(三)完成主編交辦或授權的其他工作。
編委會產生辦法
根據黨管出版原則,并參照相關雜志編委會組成慣例,編委會主任、副主任由政治意識強、影響大、理論實踐經驗豐富,且具有深厚學術造詣的同志兼任。
編委會委員由相關高校、研究機構、有關專家推薦,經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審核確定并報編委會全體會議表決通過后,由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正式聘任。
主編由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秘書長兼任,或由任副主編3 年以上且具有編審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擔任。副主編由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分管雜志編輯部門的副秘書長兼任,或由任編輯部門負責人2 年以上且具有副編審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擔任。主編、副主編為當然編委會委員。
編委會委員條件
(一)政治理論水平高,熟悉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
(二)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掌握知識產權發展動態;
(三)熱心雜志工作,積極參加編委會的各項活動,愿意為雜志發展出謀劃策,能承擔編委會委派的任務。
編委會委員聘期與調整
編委會委員每屆聘期五年,可以連聘連任。
編委會委員可進行不定期調整。對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委員職責或因工作需要需增補委員時,由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提出免職或增補報告,經編委會全體會議通過后及時予以調整。
編委會實行主任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雜志實行主編負責制。
編委會全體會議每年至少舉行1 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有:
(一)聽取并討論辦刊方針落實情況;
(二)研究討論有關工作制度和規定;
(三)研究解決雜志建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四)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及選題計劃;
(五)其他需要提交編委會研究解決的問題。
編委會委員應在日常學術研究和交流中積極宣傳推廣雜志,征求并反饋讀者、作者對雜志的意見建議,根據選題計劃及實踐領域新發展趨勢等進行重點組稿或推薦稿件。
編委會委員匿名審稿要堅持公正公平及效率原則,客觀評價稿件學術質量,對文章是否達到刊用標準以及如何修改完善提出明確建議,并按時做出書面反饋。
《知識產權》雜志編輯部具體負責雜志編輯出版工作,承擔編委會委派的日常事務。編輯部應在編委會的指導下,認真做好相關工作,嚴格落實選題計劃,切實提高編輯質量,提升學術地位,擴大傳播范圍,增強影響力。
建立編委會委員日常工作評價制度,對編委會委員聘期內的履職情況定期進行考核評價,相關結果作為編委會換屆調整的重要參考依據。具體工作由《知識產權》雜志編輯部負責。
本章程由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負責解釋。
本章程自通過之日起施行,《〈知識產權〉雜志編輯委員會章程》(中知研發〔2019〕11 號)同時廢止。
為適應我國信息化建設,擴大本刊與作者、讀者知識信息交流渠道,實現期刊編輯、出版工作網絡化,本刊已被CNKI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北大法寶法學期刊數據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網)、超星期刊域出版系統、“法信”數據庫、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cips1984gz)和本刊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zscqzz)全文收錄。稿件一經錄用,均視為作者同意論文被收錄。作者論文著作權使用費和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如作者不同意論文被收錄,請在投稿時向本刊聲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本刊按國際學術期刊的慣例,實行同行專家雙向匿名審稿制度。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費。
北京市海淀區薊門橋西土城路6 號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知識產權》編輯部
100088
北京報刊發行局
全國各地郵局
82-570
010-61073476 010-61073477 010-61073478
zscqip@163.com
https://zscq.cbpt.cnki.net
北京嘉恒彩色印刷有限責任公司
China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on
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Socie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Editorial Department
No.6,Xitucheng Road,Jimenqiao 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088
86-10-61073476
zscqip@163.com
https://zscq.cbpt.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