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燕山大學 孔慶瑞
黨史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光輝成就、奮斗歷程,其蘊含著科學的思想內涵、銳意進取的實踐智慧和永不懈怠的精神動力,具有極高的價值。“鑒往”才能“知來”,因此要在加強黨史學習教育中拓寬開創未來的陽光大道。
(一)為大學生提供不竭的動力。黨史學習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對于引導當代大學生厚植愛黨愛國情感、堅定理想信念、砥礪優秀品格,具有重要意義。學習黨史,領悟思想,促使學生在黨的百年歷程中感受黨的光榮傳統,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偉力,在感悟中傳承紅色基因,筑牢信仰基石;學習黨的百年歷史,通過深入了解黨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領悟偉大建黨精神,在感悟中凝聚思想共識,磨礪堅強意志;學習掌握百年黨史的宏觀架構,在大歷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指引下筑牢思想防線,堅定政治立場。
(二)幫助大學生筑牢思想基石。黨史學習教育能夠幫助當代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保持定力。黨史學習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辨別能力,指引學生保持獨立思維,正確區分多樣化的社會思潮;黨史學習教育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素養,注重整體思想的深化,始終堅定黨的領導,以四個自信、兩個維護、四個意識為基礎,將黨的性質宗旨深化,實現全面發展。
(三)幫助大學生堅定使命意識。黨史學習教育通過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來發揮引導作用,引領當代學生正確認識中國革命歷史,深刻理解革命先輩的家國情懷,由此激發強烈認同感和歷史使命感。通過引導學生感悟黨的紅色印記,不斷將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轉化為激勵自身的動力,使之勇擔時代重任,全身心投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的歷史洪流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添磚加瓦。
(一)教育體制因素。教育體制因素對黨史學習教育產生了較大影響。當前,大部分高校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專業課程教學投入較多,思政課程教學推進力度整體不足,尤其在理工科專業中,這種現象更加突出,這就造成整體大環境下對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視力度不足,黨史學習教育與大學生整體教學體系的割裂降低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從受教育主體角度分析,現階段教育重點大多是黨員學生,對于非黨員學生、教師、高校行政人員、管理人員等的主體地位認識不清,在無形中淡化了教育主體,縮小了教育范圍,降低了教學質量。
(二)時代背景因素。從時代背景角度分析,隨著全球多元化的深入發展,各國的經濟、政治交流不斷加深,意識形態的碰撞不可避免,加上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對我國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巨大沖擊,尤其是部分負面思潮,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極易侵蝕大學生的思想,造成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理解的偏差,阻礙紅色精神的傳播,進而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較大困擾。同時,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建設明顯不足,主要體現在教育機制建設尚不完善,造成部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形式化,不僅浪費教育資源,也難以達到黨史學習教育的目的。
(三)歷史因素。從歷史角度分析,由于部分歷史事件發生時間距今時間較長,加之學生對歷史過程了解不足,容易受到歷史虛無主義的沖擊,對民族和國家的歷史產生懷疑。同時,受時代背景影響,當代大學生面對形形色色西方思想觀念的涌入,容易出現思想分歧,在對民族和國家歷史的認知上產生偏差,甚至出現對歷史文化全盤否定的情況,難以提升自身黨史學習的主動性,影響學習效率。
(四)學生自身因素。學生自身因素對黨史學習教育產生的影響較為明顯,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對黨史學習重視不夠的情況,在黨史學習過程中難以產生學習的主動性,往往應付了事,進而影響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此外,當代大學生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自身的價值觀受到影響,進而自身的意識觀念出現變化,容易出現不良思想,進而對黨史學習產生一定的消極態度,造成的影響較為明顯,最終影響黨史學習教育質量。
(一)重點發揮主體優勢,注重思想引導。高校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陣地,應明確大學生作為教育主體的重要性,激活大學生自主學習黨史的“主人翁”意識,在教育的“最后一環”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明確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應面向全體高校學生,以學生為主導,多措并舉發揮學生主體優勢,教育引導學生接受新事物、嘗試新方法、學習新思想。高校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客體與主體的有效聯動和有機結合;創新黨史育人的思路,注重整體宣傳,構建新型研究智庫,以全新的理念開展學科建設,提升黨史教育的專業性;開展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可以根據師生群體的不同特點開展實踐,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總之,高校應充分發揮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體作用,整合教育資源,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整體課程體系中,探索出一條符合高校大學生的黨史學習教育新路徑。
(二)合理發揮政府職能,注重整體引導。政府是引領黨史學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高校要注重引入政府的作用力,與當地政府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教學。堅守黨史學習教育陣地,充分發揮協同作用,落實相關政策要求和黨史學習教育內容,因地制宜開展教育引導,堅持貫徹執行“三會一課”,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項活動。黨校、團校等部門作為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載體,要積極開展相關活動,制定教學計劃,將黨史學習教育落實到日常生活中,通過聯合舉辦黨史專題報告會、紀念英雄偉人誕辰、主題黨日等相關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深入學習,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相結合,形成全新的育人模式,構建全新的教育主陣地,引導學生全面開展黨史學習,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當家作主、脫貧致富、民族團結、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麗畫卷,對比百年前與現代的巨大差異,立足于新發展,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質量。政府與高校一體,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有效聯合,多維度互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多形式多渠道充分提升黨史教育的實效性。
(三)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注重環境引導。在高校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充分挖掘社會資源的教育價值,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如通過組織師生參觀江西井岡山、貴州遵義等革命教育基地,以探尋革命記憶、傳承紅色基因為主線,幫助學生探尋先輩的輝煌之路,感悟革命精神。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優勢與價值,實現浸潤式情境教學,幫助學生筑牢信仰偉力,凝聚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積極立足于實際,注重黨史學習教育的全面性,凸顯出教育特色,開展形式多樣化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深入挖掘紅色教育資源,營造全新的教學環境。如積極利用現有的紅色資源基地、博物館、文化遺址等,為學生創建身臨其境的感覺,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學生對歷史產生更深刻的認知,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與探索興趣,主動開展學習,提升學習質量。通過資源整合促使現階段的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加強規劃和頂層設計,通過持續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保持其學習黨史的熱情,進一步健全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長效機制。
(四)構建優質家庭環境,注重氛圍引導。在高校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和特點,注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打造遠近結合、內外聯動的教學體系。推進家校協同聯動,以家庭為單位,開展相關的家庭黨史教育實踐,組織“家庭黨校”“組團共學”“家庭黨史講堂”等活動拓寬黨史學習渠道,在隱性教育中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探索構建學校、家庭一體化的黨史學習教育渠道,營造濃厚的教育氛圍,如靈活運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家庭教育,強化家庭一體化模式,注重黨史學習環境新要求與新變化,探索出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此同時,強化對黨史學習效果的正面引導,建立激勵反饋機制,持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黨史學習教育的正循環。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要求下,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明晰黨史學習教育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構建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新常態勢在必行。大學生通過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明確歷史使命,樹立遠大理想,厚植愛國熱情,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