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財經大學圖書館 王麗芬
山西財經大學圖書館始建于1952年,館舍面積為4543平方米,館藏為363155冊,設有書庫3個,閱覽室13個,閱覽座位800個。筆者所任職的讀者服務部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部門,工作內容與讀者相關,同時也是與讀者接觸最為頻繁的一個部門。在日常工作當中,需要為讀者辦理圖書借還手續,要做好圖書上架、書庫排架和維護工作,同時還要對圖書館的借閱制度進行宣傳,使學生自覺遵守圖書借閱規范。除此之外,筆者需要針對讀者的咨詢和提問予以解答,為他們提供個性化與便捷化的服務。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徑發生了變化,他們在圖書借閱方面展現出了個性化與網絡化的需求。因此,在圖書館當中構建起信息化系統、做好信息化建設的工作勢在必行。
(一)讀者知識需求爆炸式增長。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工作中,都對知識表現出了更高的需求。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需要基于大量的知識來進行學習和研究。同時,需要在吸收知識的過程中增長智慧、提高能力。面對讀者爆炸式增長的知識需求量,高校圖書館需要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更好地發揮自身的職能。在這個過程中,讀者所需要的知識與信息具有分散性的特征,只有對這些信息進行有效整合,才能更好地對當前的圖書資源進行完善,進而使其更好地被學生所使用。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還應該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對讀者的需求信息進行分類,并在這個基礎上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實現圖書信息的精準推送。
(二)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改變。在高校圖書館中,讀者獲取信息的途徑主要包括以下三種:第一種是在圖書館內部通過翻閱相關文獻的方式獲取實體資源,這需要讀者對圖書館藏書的分布規律比較熟悉,能夠根據分類目錄來查閱相關資料;第二種是基于圖書館的查詢系統來尋找需要的資料,并獲取相關書籍在圖書館當中的具體位置;第三種是通過網絡平臺來檢索圖書資源,并通過在線的形式獲取資源,這種形式可以突破時間與地域的限制,受到了高校學生的青睞。近年來,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改變,第三種形式已經成為主流形式。但是很多高校圖書館并沒有提供相對應的服務,無法滿足讀者在信息獲取方面的新需求。在這方面,山西財經大學圖書館做出了表率,收藏了電子圖書2545386冊,聲像資料9533冊,中文電子資源數據庫100個,外文電子資源數據庫12個。
(三)網絡化和個性化趨勢明顯。當前,很多高校學生除了在生活和學業方面需要面臨壓力之外,還會在就業方面面對較大的壓力,而閱讀是他們放松身心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圖書館的很多讀者展現出個性化的需求,他們希望能夠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當中進行閱讀,在這里得到心靈上的休憩。這對于圖書館的建設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實現大眾化閱讀的目標,圖書館讀者服務部的工作人員需要站在讀者的角度來為他們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尤其要重視閱讀環境的創設。在為讀者提供服務的時候,山西財經大學圖書館已經配備了自助借還系統,讀者可以基于該系統自助完成借還書。但也有部分特殊的圖書類型需要我通過手動的方式、基于流通系統來完成書籍的借還。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會堅持及時、高效的原則,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除此之外,在信息技術不斷普及的背景下,讀者對網絡化閱讀越來越關注,他們希望在數字化的文字閱讀當中獲得新的體驗。因此,圖書館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要為讀者提供數字化的閱讀資料,同時為讀者之間的相互交流提供平臺。當前,山西財經大學圖書館設有150個座位(共計)的多功能大型電子閱覽室兩個,使讀者閱讀的形式變得多元化、閱讀的過程變得輕松化。
(一)提高了圖書館的管理水平。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山西財經大學圖書館讀者服務部日常管理活動的開展有了新的依托和手段,相關管理活動正在向著科學化與秩序化的方向發展。作為讀者服務部的工作人員,無論是在圖書借還手續辦理還是在圖書上架管理的過程中,都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筆者在山西財經大學圖書館讀者服務部任職期間,會基于相應的系統來對圖書館的圖書進行掛失、調序、剔舊以及賠償等操作。為了使讀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獲取自助服務,筆者還會為讀者辦理一卡通,并完成一卡通的續借、注銷以及信息修改等操作。與此同時,信息化還為圖書館管理活動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更大的空間。除了對紙質的圖書進行管理之外,還要對電子化的資源進行管理,并開展網上圖書借閱服務。
(二)轉變了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對于讀者服務部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站在讀者的角度來為他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山西財經大學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都在發生改變,能夠滿足新時代背景下讀者的新需求。當前,圖書館的服務形式也在發生改變,很多服務工作都被轉移到了線上。在平臺上,筆者需要及時更新圖書資源的信息,并基于系統功能優化來為讀者提供相應的支持服務,使平臺的基本功能和窗口界面得到優化。與此同時,為了使讀者能夠更快地在圖書館當中獲取需要的圖書資源,筆者要對現有的圖書進行分類,及時提取新書和換回舊書的信息,使其更好地呈現出來。在這之后,還會使用盤點機來對圖書進行準確定位,具體到樓層、區域、書架以及排層。在完成信息錄入之后,讀者能夠在系統當中通過搜索書籍信息的方式來獲得圖書準確的位置。由此可見,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圖書館的服務方式發生了改變和升級。
(三)改變了圖書館資源的組織和呈現方式。在過去,圖書館的資源主要以紙質的書本為主,讀者獲取圖書資源的唯一方式就是到圖書館當中查閱或者借閱圖書。在信息化建設背景下,圖書館資源的組織和呈現方式已經不同于以往,數字化信息資源不斷增加,除了文字資料之外,圖像、聲音、動畫以及視頻等也開始成為資源呈現的重要載體。這些資源將信息管理系統作為支撐,在應用軟件的支持下得到了有效的存儲和廣泛的傳播。在這樣的背景下,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需要對這些資源進行組織和整理,使其以更為規范的形式呈現給讀者,為讀者的高效閱讀創造條件,充分體現為讀者服務的理念。
(一)圖書館管理系統利用率比較低。當前,很多圖書館管理系統在運行的過程當中沒有很好地發揮功能,從整體上來看,系統的利用率處于比較低的狀態,無論是利用層次還是利用范圍都比較狹窄。具體來說,這些系統仍然停留在傳統的信息檢索、圖書狀態查詢等基本功能的層面,并沒有在信息化時代實現功能的創新,應用活力和創新動力都表現出不足。與此同時,很多圖書館的領導者對于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足,認為這會增加額外的經濟成本,同時會增加維護與管理的難度,并沒有從長遠認識到信息化系統建設為圖書館帶來的長期效益。受到這種狹隘認識的影響,圖書館管理系統長期得不到優化,利用率一直處于比較低的狀態。
(二)圖書館信息共享機制不夠健全。近年來,各個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專業優勢越來越凸顯,無論是在學科建設還是專業發展方面表現出層次性的特征。而圖書館則是高校最重要的建筑,收藏了學校在專業建設方面的成果,蘊含著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寶貴資源。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各個高??梢曰谛畔⒒脚_實現圖書資源的共享,在相互聯系與溝通的過程中實現優勢互補的效果,這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高校的圖書館信息共享機制并不健全,學校之間缺乏必要的協作與溝通,不同學校在數據資源、科學建設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協同化現象。
(三)基礎設施不完善,服務模式單一。在為讀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需要依托于完善的基礎設施。尤其是在辦理借還手續以及書庫排架和維護等工作當中,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會對圖書館的服務模式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當前,很多圖書館的基礎設施比較老舊,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沒有得到及時更新。在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的過程當中,設計理念比較簡單,在層次化和模塊化功能方面存在不足,無法為讀者提供綜合性強的服務。作為讀者服務部的工作人員,筆者在工作當中還要配合消防安全檢查和巡視工作。但在工作實際當中發現,山西財經大學圖書館當前在消防安全檢查和安全巡視方面不到位,消防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這導致圖書管理工作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不利于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更新文獻資源、提高管理系統利用效率。在信息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的背景下,圖書館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要提高文獻資源更新的速率,使信息化管理系統能夠得到高效利用。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是文化資源和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為了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服務,要對信息化管理的方式進行優化與調整。具體來說,工作人員要基于圖書館管理系統的特點和應用規律來對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進行創新,使系統得到有效運行與維護,在整體上促進利用效率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對現有的館藏文獻資料進行精準化分類統計,并以模塊的形式展現出來,幫助讀者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除此之外,還要對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功能進行拓展,進而使讀者服務的范圍得到拓展,在這個基礎上構建起一個立體化、多層次以及寬領域的服務平臺,使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功能得到最大化發揮。
(二)順應時代趨勢、形成信息數據共享機制。為了提高讀者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滿足讀者在網絡化與數字化方面的新需求,要實現傳統紙質文獻資源向電子化資源的轉變,在這個基礎上提供智能化的服務。通過這種方式,讀者能夠在平臺上自助完成圖書的借閱,管理者也可以在平臺上來完成圖書的上架和資源的更新。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圖書館需要形成具有特色的文獻資源檢索系統和相應的閱讀軟件,使讀者服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被打破,使他們能夠隨時隨地地獲取需要的文獻資源。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無聲書籍轉變為有聲讀物,或者為其搭配相應的音頻和動畫資料,這可以增強讀者的體驗感。除此之外,還可以基于信息技術的支持,在各個高校之間形成信息數據的共享機制,使各個高校在專業建設、數據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得到互補,并在檢索語言、搜索界面等方面達到統一,進而構建起一個穩定的信息分享機制。如此一來,可以拓寬讀者閱讀的范圍,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閱讀需要。
(三)堅持自主創新、構建多元化的服務模式。新時代,圖書館可以在圖書管理當中融入校園文化,以此來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到閱讀當中來,在閱讀當中增長智慧、獲得知識。同時,圖書館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需要充分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構建起多元化的讀者服務模式,在對讀者閱讀習慣和閱讀行為進行深度分析的基礎上,對他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需求進行有效反饋,在這個基礎上實現精準化的推行和直觀化的呈現。圖書館還要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促進線下與線上圖書資源的有效融合,使讀者根據自身的閱讀習慣來獲取圖書資料。同時,還要完善移動終端,構建起智能化的終端設備,并使設備的功能變得更為完善,為讀者提供便捷化的服務。在現有自助借還機的基礎上,我校圖書館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起網絡借還平臺,讀者在登錄個人賬戶之后,就可以完成書籍的續借等操作,同時還可以查看詳細的借閱信息,提前安排好還書時間。作為圖書館讀者服務部的工作人員,筆者的工作是合理地使用盤點機來為讀者提供多元化服務。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放錯位置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會及時做好整理,避免對其他讀者的借閱造成影響。如果某個區域的圖書已經放滿,新書無法放置,還要進行整體倒架,同時使用盤點機來收集書籍的信息并存入系統,同時做好盤點定位。
綜上所述,在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是大勢所趨,這是提高讀者服務、滿足讀者多樣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在這個過程中,信息化建設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改變過去的圖書規劃模式,在明確讀者服務需求的基礎上對服務的功能進行完善,對服務的內容進行拓展,同時對服務的質量進行提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圖書館要提高管理系統的利用效率,要形成信息數據共享機制,同時還要構建多元化的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