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市黃浦區衛生事務管理中心 方瑜琪 徐楓 孫俊平;上海市黃浦區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蔡黃婕
《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和《上海市衛生健康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要求,堅持黨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領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對衛生健康改革發展各項決策部署。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處在衛生健康服務的最前沿,作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和疫情防護的“第一道防護墻”,是分級診療制度的“網底”和公共衛生的“前哨”?;鶎狱h組織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別處于基層黨建和社區衛生服務的“基礎”“前沿”“最后一公里”,二者存在價值同向、目標同向的特征,探索推進二者深度融合的機制路徑,有利于基層黨建工作和社區衛生服務能力互相促進,同步提升。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職能定位是依照《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開展醫療、預防、保健等業務工作,并根據上級衛生主管部門具體要求和區域內各街道的需求開展應急衛生服務。
按照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和健康中國建設總體部署,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滿足轄區居民日益增長的高品質衛生健康服務和醫療保障需求,以打造“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質”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為目標,持續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夯實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能級,全面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和功能提升,讓更多居民在“區域內”與“家門口”獲得高品質的衛生健康服務。
當前適逢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關鍵期,為對標落實基層衛生健康工作要求,著力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級,需打造社區衛生健康服務“五站”,即服務集成站、慢病首診站、基層防疫站、健康輻射站、云端管理站。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黨組織設置多為黨支部,實行黨組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通過調研發現,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融合,黨建工作對業務工作發揮了較好的促進和把關作用。但在社區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的背景下,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仍需要更加深入地融合和互促。對照目標愿景,在以下方面尚需改善與提升:領導班子的分工和互補互備能力;業務工作的全程監管;團隊單元、黨員先鋒隊、衛生應急小組等激勵保障機制;黨務干部、行政干部和業務骨干的專精兼通水平;青年人才的思想教育覆蓋度;崗位業務考核中黨建工作的體現性;助力業務拓展等方面。
針對存在的短板問題,課題圍繞在頂層設計上把握方向、在動員宣傳上夯實思想、在機制設計上融入組織、在重大問題上參與決策、在選人用人上發揮作用、在考評總結上監督管理,開展了一系列機制設計和探索性實踐,形成了以下“五型”機制實踐探索與初步成效。
(一)塑造緊密型支部班子:培養懂業務的書記和懂黨務行政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班子是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火車頭”,建設好領導班子是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的關鍵,也是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關鍵。在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進程中,培養互備型能力、摒棄“門外漢”型領導現象,首先要著力推動機制設計。1.增加非中共黨員行政主要領導、業務分管領導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醫療衛生系統是知識層次較高、民主黨派較為集中的專業群體,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行政主要領導和業務分管領導為黨外人士。針對此類對象,加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和培訓,有利于黨建和業務工作緊密融合。2.增加黨支部書記學習社區衛生服務業務的必修項目。當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大多是從系統內成長起來的,一般意義上說,不算醫療衛生專業“門外漢”。但在醫療衛生行業專業細分的背景下,作為推進黨建與業務融合“第一責任人”的黨支部書記,僅僅滿足于“書記懂業務”是遠遠不夠的。以上兩項機制的設計,可由黨支部班子內部靈活開展,或由區衛生健康黨工委統一組織開展,列入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開展設計、計劃和監督,并以一定形式列入黨支部書記考評內容。
(二)完善激勵型保障機制:激發黨員先鋒性和團隊主動性。在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進程中,既要充分調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也要做好精準組織、全面保障和激勵獎勵等工作。1.明確黨員先鋒隊、突擊隊、應急團隊等突出貢獻人員的激勵途徑。黨員發展、干部人才選拔培養、崗位調整、職級晉升等工作中要體現出“爭先創優”“擇優錄優”精神。黨支部需要加強對這些程序和辦法的靈活運用,研究并制定有利于激勵黨員發揮先鋒模范性作用的具體細則并落實;研究并制訂激勵入黨積極分子向黨組織積極靠攏的具體辦法并落實;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予以鼓勵和尊重,對表現特別突出的,應列明獎勵措施并落實,并納入黨建范疇。設計需要切實結合各黨支部實際開展,主要途徑是列明客觀評價細則、激勵獎勵細則、評價主體、職責和方法,并由單位黨員大會和職工大會討論通過后,成為單位根本制度之一。2.對黨員先鋒隊、突擊隊和應急團隊的派出和運行,支部設立專班進行科學性督導。黨員先鋒隊、突擊隊和應急團隊是社區衛生黨支部面對疫情來臨或應急醫療衛生任務下達時的主要應對力量。其臨時性和緊迫性非常突出,對中心的常規業務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在行政部門協調落實的同時,黨支部應予把關和監督,并進行科學指導。此機制在黨務和行政工作中單獨規列,設計工作流程,由各科室共同參與;黨建督導主要體現在對任務分派的總體審核、人員自身及家庭特殊情況的關愛、人員交流與發展的綜合把控等方面。3.完善臨時黨小組的組建、選派、組織生活等制度設計。為應對突發衛生事件或應急派出醫療小組的情況,黨支部在派出黨員先鋒隊、突擊隊或應急團隊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成立臨時黨小組。黨小組的組派應與行政、業務工作緊密結合,此機制主要是完善黨支部組織制度內容。設計的重點包括組派臨時黨小組的條件、單獨開展組織生活的條件、支部對小組的持續督導、小組內黨建與行政業務統一的方式、小組人員的激勵保障等內容。完善臨時黨小組機制,是黨支部精細化黨建的重要一環。
(三)加快復合型人才培養:實踐輪崗學分制和骨干思想政治課。在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機制設計中,應具體體現中央干部人才精神的落實。1.設計可操作性的干部輪崗制。業務干部輪崗黨務工作、黨務干部輪崗業務一線,一直是黨建工作的抓手之一。而在實際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模小、崗位少,開展干部輪崗在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上存在一定困難。為了提高可操作性和體現輪崗制的價值,可設計雙培養學分制。一是業務干部修黨建學分。黨支部公布可參與的黨建工作清單和具體時間、要求、內容;業務干部根據崗位工作安排視情申領學習參與內容,在幫助黨辦完成相應工作的同時深入學習體會黨的工作,并積累學分。二是黨務干部深入體驗一線崗位工作。黨務干部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醫療、防保、護理、團隊等科室的沉浸式業務學習;由所修部門打卡積分,并填寫業務工作日志。2.黨支部書記開展對行政和專技骨干的思想政治課。為落實黨的意識形態工作,落實黨管人才原則,鞏固專技骨干的政治思想,考慮到專技骨干群體中非黨員占有一定比例,設計了黨支部書記上思想政治課的機制。機制內容主要是將思政課作為中心定期工作之一加以固化,方式內容可參照黨課開展,但減少黨內文件傳達的內容,以提升政治素養、正三觀、正視聽為目的,多圍繞大政方針和時事熱點進行正向解讀和反擊不當言論。
(四)嘗試融合型考評辦法:探索干部雙述職和黨建加分制。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夯實黨員隊伍管理,要堅持干部黨員管理宜嚴不宜松的總體思路,標準立足實際,多維把關評價。充分運用考核結果,突出評價導向作用。1.設計融合型干部述職機制。對應前述書記學業務、干部雙培養等創新機制,黨建考評中也應設置相應黨建、業務雙述職的內容和方式。黨支部結合本單位實際,開展機制設計。綜合述職中的意見建議,作為開展下一年度施政、促改、抓黨建等工作規劃和要點的重要參考和依據。此舉可有效地閉環書記學業務、干部雙培養等工作,體現了機制設計的完善性。2.黨員考評加入激勵分項,引用業務考核數據,并增設黨建與業務融合版塊。黨員民主評議是黨員年度考核的主要內容之一。為從考評端倒逼激勵黨員開展黨建與業務工作的深入融合,在黨員測評中增設考察項和激勵項。這一機制的設計,主要是:(1)引入當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業務條線質量控制考核數據,考察黨建促進業務的成效和程度;(2)加入黨建與業務融合版塊內容,設置加分項,用于獎勵在支部黨建與業務融合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黨員。
(五)提升服務型組織功能:增強區域化黨建服務參與度和影響力。充分利用區域化黨建平臺,發揮醫療衛生專業特長,深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1.發揮醫療衛生行業的專業性,提升區域化黨建影響力。作為基層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日常健康服務和防疫應急工作中,與街道、居委、公安、教育、民政、文旅等部門經常開展協同工作,支部的黨建工作開展有著較廣闊的共建基礎。依托區域化黨建平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在新冠疫情防控、常見病慢性病診治、中醫適宜技術的推廣、健康宣教和健康促進等方面發揮好專業優勢,打造社區衛生黨建服務品牌。這一機制主要是將開展功能性黨建服務納入常規業務工作,加以制度化和規范化運作。2.黨建品牌效應反哺業務工作缺口。當前,隨著城市中心城區舊區改造的深入推進,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面臨動拆遷,業務用房局促,轄區人口大幅度減少,對常規業務工作的開展造成較大的沖擊。為應對這一新情況,黨建補位可有效開拓業務新局面。充分發揮區域職業人群聚集的優勢,黨支部利用區域化黨建平臺,主動走進商務大廈、辦公樓宇、物流站點、建筑工地,為白領群體、外來務工人員、快遞小哥等提供有針對性的特色醫療服務,內容包括義診咨詢、慢病管理、疾病篩查、健康講座、中醫藥服務等,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隨著黨建工作的不斷進步,為適應社區衛生服務能級提升的“五站”建設要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黨建工作需要創新思路,在黨建與業務工作互相融合、互相促進中,注意可操作性、科學有效性、服務性和社會性。
(一)黨建引領,服務能級全面提升。社區衛生黨建工作的目標始終與社區衛生服務的總目標相一致,是為轄區居民提供優質的基本醫療服務及公共衛生保障,滿足百姓獲取優質、便捷、可及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黨建引領,黨政同向,同頻共振,協同聯動,瞄著問題去、對著問題改,分析研究對策、明確落實措施和推進步驟,不斷實現工作目標,推動社區衛生服務能級不斷提升。
(二)黨建為民,一站服務全程關懷。黨建工作通過居民家門口的“服務集成站”、醫聯體下的“慢病首診站”和信息賦能的“云端管理站”,落實黨建為民的具體實踐。尤其是在收集居民需求、吸引優勢醫療??啤ⅰ盎ヂ摼W+醫療”、慢病康復、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健康宣教等方面,黨建功能和平臺具備一定的補位優勢,優質的黨建服務對業務工作將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也為支部自身的黨建工作找到了抓手和落腳點。
(三)黨建激勵,應急先鋒守牢網底。當前,公共衛生預防管理工作壓力大、責任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前哨”和“第一道防護墻”,承擔了大量的預檢分診、社會檢測、疫苗接種、隔離管控、社區監測等工作。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接了大量的應急任務。各黨支部黨員先鋒隊、突擊隊、應急小組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性,沖鋒在前、克難堅守,切實在防疫一線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在此過程中,黨建工作應充分考慮科學性和激勵獎勵,鼓勵先進,激勵干勁,挖掘人才,擴大宣傳,充分發揮黨建工作的制度效能和作風建設功能。同時,提升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助力筑牢“基層防疫站”。
(四)黨建搭臺,業務拓展健康輻射。中心城區是商務聚集區,以上班族為主的流動人群數量龐大,有極大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此外,面臨舊區改造,轄區常駐居民大量流出,社區衛生服務群體體量與結構發生變化。適應城市快速發展和人口結構的發展趨勢,充分利用上海市委著力打造的城市大黨建格局,社區衛生黨支部可以黨建搭臺,擴大樓宇健康服務范圍,有效解決白領群體的基本醫療和健康咨詢需求,同時積極補位中老年居民外流的服務對象缺口。另外,利用區域化黨建,充分利用優勢專科資源為特定職業群體開展上門診療與健教服務,也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衛生黨建因具備極強的專業性、功能性和服務性,推進“健康輻射站”建設,必將在區域化黨建的浪潮中獨樹一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