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菲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00)
我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就業和創業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其間,民營企業和一大批中小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且從業人員數量也在逐年增加[1]。“雙創”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大學生的就業創業也為我國經濟戰略的實施注入了更多的新鮮血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分為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微觀層面是校友、創業團隊和家庭之間的協調合作;宏觀層面是以大學為基礎,由政府部門指導、社會援助、企業支持組成,如圖1所示。良好的就業和創業環境對于大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應改善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環境,解決其就業初期困境,為大學生在社會扎根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大學生就業創業過程如圖2所示。

圖1 大學生創新創業微觀與宏觀層面分析Fig.1 Micro-level and macro-level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圖2 大學生就業創業過程Fig.2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為了解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初期困境,隨機調查了部分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通過合理處理數據,對其創業初期所遇困境的主客觀因素進行了分析,得到具體結果如下。
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初期客觀困境因素主要有缺少創業資金、缺少創業團隊、缺少創業氛圍等,具體如圖3所示。

圖3 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初期客觀困境因素Fig.3 Objective dilemma factor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college 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如圖3所示,有許多影響高校畢業生創業的客觀因素,如創業資金的缺乏、創業社交欠缺、缺少創業教育等,分別為89.01%、71.27%、62.82%。其中,高校畢業生面臨的最大困境因素是缺少創業資金,阻礙了其創業初期發展。在創業初期若沒有收獲第一桶金,其項目很可能在起步階段遭遇失敗,因此解決高校畢業生創業資金問題,是其克服創業困境的一個重要目標和任務。
對于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來說,其自身素質與能力最為重要。其中,有許多因素影響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具體內容如圖4所示。

圖4 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初期主觀困境因素Fig.4 Subjective dilemma factor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college 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首先影響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初期的三個最重要因素為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素質。創業能力是高校畢業生創業初期最為缺乏的,約占87%;其次是創業意識,約占82%;最后是創業素質,約占77.75%。這三個因素與其他主觀困境因素相比更為突出明顯,也是解決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初期主觀困境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來,受經濟形勢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高校畢業生創業問題。為了支持和促進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各地紛紛出臺了一系列大學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然而,實際參與創業的大學生并不多,只有少數人真正參與創業。據了解,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有的沒有實施,有的實施效率低。創業大學生在辦理注冊手續時需要攜帶各種證件,創業程序煩瑣,條件苛刻。以上這些情況使得創業支持政策效率極低,盡管出臺了大量的創業政策,但大學生無法真正受益。各部分之間缺乏有效聯系,導致政策執行不力。大學生創業政策不夠完善,沒有具體的政策實施細則,也沒有建立相應的創業資金支持體系,大學生創業政策實施效果不佳[2]。
許多高校畢業生自身沒有強烈的職業規劃意識。對于職業目標模棱兩可,沒有清晰的職業愿景,沒有職業發展規劃。面對激烈的求職競爭,大學生感到困惑,隨波逐流,認為申請人數多的單位就是好單位。高校畢業生不了解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較少,動手能力較弱[3]。其自身創業素質欠佳,欠缺創業能力與知識,團隊創新協作能力不足,具體內容如圖5所示。

圖5 高校畢業生創業團隊困境Fig.5 Dilemma of entrepreneur ship team of college graduates
高校畢業生在創業初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風險投資。地方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為解決高校畢業生創業初期困境,應采取優惠政策,積極探索技術、專利、知識、信用擔保等多個融資渠道,充分調動自主創業資金。應提出有效的創業政策,如降低貸款門檻、提供低息貸款等,改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金融環境。完善金融服務體系,發展知識產權抵押貸款,切實改善高校創業者的金融環境,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幫助大學生暢通融資渠道[4]。
創業教育在我國尚處于探索階段,應建立以創業教育專業教師為主體的隊伍,選拔具有創新創業教育經驗的專業教師、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和學生干部。創業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應聘請有名的企業家、社會成功人士和政府人員擔任創業教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服務體系,搭建自主創業綜合平臺,使大學生通過參與創業活動,進一步了解創業過程中的困難并對此進行總結。創業教師可以實時對大學生創業經歷進行分析和評價,幫助其更好地熟悉創業過程,縮短創業實踐時間。要幫助大學生理解創業理論,實現創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高校畢業生創業綜合素質[5]。
創新創業教育必須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培養更多的創新型、高能型人才,實現國家發展與教育改革的相互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是決定他們能否成功創業和成功的關鍵因素。創業要求大學生有勇氣防范風險,寬容面對創業過程中的不良后果。通過調查、分析和設計,可將大學生能力分為4部分:創新創業驅動力、管理能力、發現能力和創造力。創新和創業的驅動力包括內部驅動力和外部驅動力。管理能力分為運營能力和團隊組織協調能力。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創業創新教育相結合,從各個方面對大學生進行培訓,提升其創新創業技能,豐富知識庫,如圖6所示。

圖6 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Fig.6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良好的創業環境對具有一定創業能力和潛力的大學生具有積極而重要的影響。創業政策的完善可以為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金融體系的健全可以為學生創業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教育方式的創新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維的創業思維模式。伴隨國家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加大,高校是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陣地,教育理念必須與時俱進,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及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