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娟,儲伊力,胡九英
1.安徽醫科大學人文醫學學院,2.衛生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以創造之教育培養創造之人才,以創造之人才造就創新之國家。“創新創業創造”(即“三創”)已然成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青年大學生作為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理應發揮“生力軍”的關鍵作用,如何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的“三創型”人才成為近年來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的熱議話題。關于醫學院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2018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啟動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其中之一就是“卓越醫生教育培訓計劃2.0”,強調建設發展“新醫科”,從新理念、新結構、新模式、新質量和新體系五個方面探索“新醫科”內涵式發展,將傳統醫學教育與新興、前沿學科進行有效融合,進而對醫學院校培育提升醫學生的創造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本文旨在“新醫科”建設發展背景下,以創新創業教育為抓手,深入探究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升醫學生創造力的路徑,進而有效促進醫學院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助力“新醫科”建設發展。
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多元概念,可根據講授內容、實施方式以及教育目標等分為不同類別。例如,瑞典學者Johannisson[1]從五個內容層級,即為何創業、如何創業、誰來創業、何時創業以及使用什么創業對創業教育進行分類。西班牙學者Li?án[2]根據創業教育目標將創業教育分為創業意識教育、創辦企業教育、創業動態性教育和企業家教育。王雁等[3]以中國20 所示范高校為研究對象,強調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應只停留在對知識表面的掌握上,更要注重對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事實上,2015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做好2016 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15〕12號)中不僅要求從2016年起全國所有高校都要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而且強調要廣泛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支持高校學生成立創新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等社團,舉辦創新創業講座論壇,將創新創業理論性教育和實踐性教育有機結合起來[4]。創新創業教育已然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新標牌[5]。
在國內,大學生創業教育問題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現有研究多是聚焦于其對創業意愿的影響,認為不同類型、不同組織方式的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大學生自身創業課程學習的投入均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產生重要影響[6-9]。然而,在創業研究中,學者們開始關注創業情感,強調創業激情對創業績效及新企業成長具有推動作用[10-11]。在此基礎上,創業教育領域相關研究也開始意識到創業教育不應局限于知識傳授,更應關注創業情感,如創業激情、創業心智、創業靈感等的積極效用[12]。近年來,學者們已開展了一些有益研究,如崔軍和孫俊華[13]基于大學生樣本從創業情感視角探討了創業教育對創業心智的作用機制,發現不同類型的創業教育(創業課程和課外活動)會通過影響創業靈感和創業激情進而作用于創業心智。張印軒等[14]以接受過高校創業教育并已就職的“90 后”新生代員工為樣本,探究高校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造力的影響,結果發現高校創業教育會顯著提升在企業就職的大學生的工作場所創造力水平,對大學生創造力具有滯后影響。
綜上所述,本文旨在“新醫科”建設發展背景下,聚焦醫學生群體,探究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創業激情和醫學生創造力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具體地,基于先前研究,本文提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僅直接作用于大學生的創造力,還將通過影響創業激情進一步影響大學生的創造力水平,即創業激情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創造力的關系中發揮了中介作用。本研究構建的研究模型見圖1。

圖1 研究模型
本研究以安徽省某醫學院校在讀本科生為調研對象。通過問卷星設計電子問卷,由創新創業課程授課教師在課間休息時間請學生掃描問卷二維碼完成調研。問卷發放時間為2022年4月12日至5月23日,共有1 164 人填寫,剔除相關題項空缺問卷,最終有效問卷數量為1 135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51%。
調查對象中,男生393 人(34.6%),女生742 人(65.4%)。年齡最小為17 歲,最大為26 歲,平均年齡為(20.42±1.33)歲。家庭所在地為城鎮的學生有517 人(45.6%),獨生子女320 人(28.2%),父母或親朋好友中有創業經歷(創業榜樣)的學生有696 人(61.3%)。此外,39.2%的調查對象為臨床類專業學生,72.4%的學生為本科一、二年級,78.9%的學生專業綜合排名居于前60%,56.2%的學生擔任過學生干部。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調研對象基本情況 (n=1 135)
本文涉及的核心變量包括創造力、創新創業教育、創業激情三個變量。為確保測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以上變量均主要借鑒國內外較為成熟的量表,并采用李克特五點打分法加以測量,其中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具體地,因變量創造力的測量主要借鑒George 和Zhou的研究[15],考察醫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采取的能夠體現創造力的各種行為,以此間接衡量醫學生的創造力水平,共包括7 個題項,如“我能夠制定恰當的計劃和時間安排用于實施新想法”“我能夠采取新的途徑達到目標”等。自變量創新創業教育的測量主要借鑒潘炳超和陸根書的研究[7],將其劃分為理論性和實踐性兩個層面,其中理論性創新創業教育包括4 個題項,考查醫學生參與各類線上線下創新創業類課程、講座、報告等的程度,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包括3個題項,考查醫學生參與各類創新創業類比賽、社團組織以及項目路演、夏令營等活動的程度。中介變量創業激情的測量主要借鑒Cardon 等[16]的研究,從發明激情、創建激情和發展激情3 個維度13個題項開展。
此外,根據先前研究,為減少系統偏差影響,本文還選取了性別、年齡、臨床類專業、年級、專業綜合排名、學生干部、獨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創業榜樣作為控制變量[6,8,13]。其中,年齡為連續變量,性別、專業、學生干部、獨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和創業榜樣為虛擬變量。年級和專業綜合排名為有序分類變量,其中,年級為本科一年級至本科四年級,分別賦值1~4;專業綜合排名為前20%、20%~40%、40%~60%、60%~80%、后20%,分別賦值1~5。
使用SPSS26.0 軟件開展量表信度和效度檢驗,以此驗證問卷的有效性。關于信度,表2顯示各核心變量Cronbach’sα值均大于0.8,說明各變量的信度較好。此外,根據表2,各核心變量的因子分析結果顯示,KMO值均高于0.7,且相應Bartlett 球形度檢驗的P值小于0.001,累計方差貢獻率最小值為76.497%,說明各變量的收斂效度較好。

表2 各量表信度和效度檢驗結果
此外,由于數據來源和測量環境的同一性,問卷還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問題。因此,本文采用Harman 單因素檢驗法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第一個因子方差解釋率為33.539%,未達到總變異解釋量的40%,說明問卷的共同方法偏差未對本研究造成嚴重影響。
使用SPSS26.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檢驗理論性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與創造力之間的直接效應。根據Baron 和Kenny[17]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的經典三步法,即第一步自變量對因變量有顯著影響,第二步自變量對中介變量有顯著影響,第三步控制自變量后中介變量對因變量有顯著影響,采用層次回歸方法檢驗發明激情、創建激情和發展激情在創新創業教育和創造力之間發揮的中介作用。
本文構建模型1 和模型2 用以檢驗理論性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對醫學生創造力的直接影響。其中,模型1 為基礎模型,僅納入控制變量,模型2加入理論性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變量作為自變量,結果見表3。模型1 顯示,關于控制變量,性別(β=0.148,P<0.05)、學生干部(β=0.245,P<0.001)、家庭所在地(β=0.148,P<0.05)和創業榜樣(β=0.142,P<0.05)與創造力顯著正相關,而專業綜合排名(β=-0.099,P<0.001)和獨生子女(β=-0.154,P<0.05)與創造力顯著負相關。模型2加入理論性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變量之后,回歸模型的擬合優度R2從0.042 上升為0.314,說明回歸方程可有效解釋因變量創造力變異的水平由4.2%增加到31.4%,且理論性創新創業教育(β=0.413,P<0.001)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β=0.319,P<0.001)均對醫學生創造力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此外,通過比較兩種教育類型的回歸系數發現,理論性創新創業教育對醫學生創造力的影響系數更大。
借鑒中介效應檢驗的經典三步法,本文使用層次回歸方法進一步檢驗發明激情、創建激情和發展激情在理論性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影響醫學生創造力中發揮的中介作用,結果見表3。第一步,自變量理論性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對醫學生創造力的顯著影響,已通過模型2 得以驗證。第二步,分別以發明激情、創建激情和發展激情作為因變量,建立模型4、模型5、模型6 用以檢驗自變量對中介變量的影響。結果發現,理論性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對三種創業激情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且在3 個模型中理論性創新創業教育的回歸系數均比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的回歸系數大。第三步,根據模型3 相關結果,當控制理論性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變量之后,發明激情(β=0.391,P<0.001)、創建激情(β=0.245,P<0.001)和發展激情(β=0.410,P<0.001)均對醫學生創造力具有顯著正向影響,且發明激情的回歸系數最大。綜上,創業激情的中介效應檢驗通過。

表3 回歸分析結果
本文在統計分析中納入醫學生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和其他背景特征,考查了醫學生個體特征對其創造力的影響。結果發現,總體來看醫學生的個體特征對創造力提升具有差異化影響。具體地,男生較女生的創造力水平更高,這與李毅等[18]基于廣泛大學生群體的研究結論一致,但與其相反的是,本文發現家庭居住地為城鎮的學生相比農村學生創造力水平更高。這可能與教育資源的地域差異性密切相關。同時,本文還發現,身份為獨生子女的學生創造力水平較非獨生子女更低。在學業表現方面,與鄭秀英等[19]基于北京化工大學學生樣本的研究結論一致,本文也發現擔任過學生干部以及綜合成績在本專業的排名越高,越有利于學生創造力水平的提升。此外,父母或親屬朋友中有創業經歷,即身邊有創業榜樣的學生,其創造力水平也會更高。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本文將創新創業教育劃分為理論性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兩種類型,以醫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發現,醫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的理論性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均有利于提升醫學生的創造力水平。類似地,張印軒等[14]以266 名接受過創新創業教育并已就職的“90后”新生代知識型員工為樣本,也發現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對創造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能夠顯著提升大學生就業之后的工作場所創造力。此外,張茂然[20]基于湖南高校大學生數據也發現大學生主動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會顯著提升其創造力。進一步地,在兩種創新創業教育類型中,本文發現理論性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更大,對提升在校生的創造力發揮了更為關鍵的作用。這與潘炳超和陸根書[7]關于高校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向關系的研究結論類似,其基于陜西高校學生樣本發現理論性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效應大于實踐性創業教育。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教育部要求2016年起全國所有高校都要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相較而言,理論性課程的覆蓋面更加廣泛,教學體系更為成熟,因而對學生創造力的影響更為深遠。
根據Cardon 等[16]的研究,本文將創業激情分為發明激情、創建激情和發展激情三個維度,分別考察兩種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影響創業激情進而作用于創造力提升的路徑。結果發現,首先,理論性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對于激發三個維度的創業激情均發揮了顯著的促進作用,且相較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理論性創新創業教育對激發三種創業激情的作用更大,發揮了更為關鍵的基礎性作用。其次,三種創業激情的激發均有利于醫學生創造力水平的提升,且相較創建激情和發展激情,發明激情的激發程度對提升創造力的作用更大。最后,關于創造力提升的路徑,理論性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均會通過激發發明激情、創建激情和發展激情,進而促進創造力提升。也就是說,醫學院校通過創新創業教育提升醫學生創造力的路徑是:理論性/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創業激情(發明、創建和發展激情)→創造力,且最佳路徑為理論性創新創業教育→發明激情→創造力。
本研究關注“新醫科”背景下醫學生創造力提升問題,實證探索了醫學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對醫學生創造力的提升路徑,對于豐富和拓展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研究成果具有一定意義。此外,本研究對于“新醫科”背景下醫學院校以創新創業教育助力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實踐也具有重要啟示意義。首先,理論性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均應受到足夠重視,且理論性創新創業教育更是提升醫學生創造力的重中之重。其次,醫學院校在實施開展理論性和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促進醫學生創造力的過程中,應重視創業激情的中介作用,通過有意識地激發醫學生的發明激情、創建激情和發展激情,達到提升醫學生創造力的效果。最后,在提升醫學生創造力的路徑中,理論性創新創業教育→發明激情→創造力的路徑最優,因此,醫學院校更應著重通過實施開展理論性創新創業教育激發醫學生的發明激情進而提升醫學生的創造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