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士
(河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1)
隨著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長,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綠色發展是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關鍵。目前,我國正處于“雙碳”目標和“中國制造2025”拉動經濟發展的特殊時期,然而此時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不斷擴大,制造業出現了“大而不強”的局面,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嚴重,隨著制造業經濟結構的調整,綠色和數字雙重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通過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發現,綠色創新相關研究主要包括相關因素和相關評價。在相關因素方面,Weber等認為綠色創新不只是降低環境負擔,而應該以產生顯著的環境效益為目標;Fernando等提出了服務創新能力對可持續組織績效與環境創新之間的關系具有中介作用;Fujii和Managi發現可持續的綠色專利出版物由于效率的提高、研發支出份額的增加和經濟增長而增加;Yin等研究了環境監管和政府研發資金對綠色創新的影響;尹士等從創新能力、綠色競爭力和發展效果構建了“雙碳”目標下區域制造業綠色技術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評價體系。此外,一些學者研究了互聯網、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對產業創新發展的影響,如Tan等認為大數據可以使企業獲得超出競爭對手的突出績效;丁雪辰等認為利用大數據可以幫助企業重塑商業模式中的價值過程;李振葉等認為“互聯網+”可以通過綠色發展傳導機制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尹士認為互惠理論在制造業企業合作數字綠色創新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綜上可見,現有研究缺乏對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相關指標體系、評價方法的系統闡釋,為此,本研究將對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的路徑進行分析,并以此構建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拓展綠色創新發展評價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
“壓力-狀態-響應”模型解釋了“產生了什么”“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措施”的問題,從而揭示了指標產生的機理。在本研究中,保定市制造業從5G驅動的區域環境中獲取資源,將生產廢水、廢氣、廢物等排放至區域環境,而同時區域環境難以承載這種變化,反過來又對制造業生產活動產生影響。保定市制造業也因此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區域環境變化做出響應,如此就形成了制造業與區域環境間的“壓力-狀態-響應”的關系。
本文提出基于PSR模型的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測度體系,構建了評價分析系統模型,如圖1所示。其中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的壓力系統(P)以保定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為基礎,并輔以能耗、產值和5G等數字技術應用等指標;狀態系統(S)以保定市創新發展狀態為代表,并輔以生態環境、科技創新企業及成果等指標;響應系統(R)以保定市創新發展的應用效果為主,并輔以綠色發展相關的政策、經費投入和采納5G等數字技術經費等指標。壓力-狀態-響應3個系統形成有效的動態循環機制,5G等數字技術增強了循環速度和循環質量。

圖1 5G驅動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的“壓力-狀態-響應”模型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PSR模型為基礎建立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由于每個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評價指標存在不同的趨勢性,需要對指標進行無量綱的標準化處理。
對于效益型指標而言,有

對于成本性指標而言,有

1.熵權法
熵權法是一種客觀確定權重的方法,根據信息論基本原理,信息是整個系統的一個有序度量,而熵是整個系統的一個無序度量。評價各指標的信息熵越小,該指標所代表的信息量就越大,權重就越高,反之則相反。
①設f為指標的比重,其中i=1,2,…,n;j=1,2,…,m,則計算公式為:

其中,v為評價指標的原始數據。
②設h為第j個評價指標的熵值,w為第j個評價指標的權重,則有:


③設P表示評價得分,則得分計算公式為:

2.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HP)是一種主觀賦權方法,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且方法簡便,能夠較好地表現各個因素之間的相互關聯程度。本研究運用AHP法,結合專家咨詢以及相關文獻,采用1-9標度法分別對同一準則層下的各個要素進行兩兩對比并構建判斷矩陣,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最后計算出各要素層與準則層的權重。
3.主客觀賦權法
綜合AHP法下指標權重w和離差最大化法下指標權重ω,引入雙參數確定指標的綜合權重。首先,以歐氏距離確定二者間的距離,即

用雙參數表示修正后的實際權重w′,即

α和β分別表示AHP法和離差最大化方法權重偏好系數,且滿足以下約束條件:

式中,α≥0;β≥0。
TOPSIS法的核心在于確定各個指標的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所謂正理想解是設想的最優值,各個屬性值均滿足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最優值,負理想解與正理想解相反,是設想的最壞值,各個屬性值均滿足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最低的值,最后按照加權歐式距離公式求出歐式距離。由此可得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
①計算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的正、負理想值,則加權矩陣計算正、負理想值:

由此,可得到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的正理想解Y=(Y,Y,…,Y),負理想解Y=(Y,Y,…,Y)。
②設為d和d為正理想得分和負理想得分的歐氏距離,則有:

③計算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得分與正理想得分的相對貼近度C=d/(d+d),C值越大,則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越高。
保定市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腹地,其高質量發展不僅影響本地區的轉型升級,而且對打造雄安新區起著關鍵作用。然而,當前保定市粉塵、PM2.5等環境污染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保定市制造業污染生態環境、資源浪費問題嚴重,亟待增強制造業綠色能力。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是保定市當前重要戰略任務之一,也是向制造強市發展的必經之路。《保定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布局,加強工業以太網、5G等新技術發展,支持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然而當前煤炭仍然是主要消費能源,加強煤炭綠色清潔化是重要手段。同時5G的到來開辟了一片新的藍海,如何在5G驅動下提升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是值得研究的主題。
本文以保定市下轄21個區、市和縣(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其他區域除外)為研究對象,對2017~2021年保定市5G驅動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進行測度,數據來自《保定經濟統計年鑒》《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和《保定市環境質量公報》等。PSR指標權重的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PSR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結果
運用已構建的基于AHP-熵權-TOPSIS法計算綜合評價結果,2017~2021年保定市5G驅動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數評估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中可以看出,2017~2021年間,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綜合指數大體上呈現波動式上升的態勢,但蠡縣、順平縣、博野縣地區呈現波動下降態勢,原因在于這些地區制造業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較少,這也就導致這些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效果較差。各地區存在整體偏低且不平衡現象,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差距呈現逐漸縮小的趨勢,說明隨著保定市經濟高質量的發展,綠色創新理念深入制造業,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從發展速度來看,清苑區、淶水縣、唐縣、易縣、曲陽縣等地區的5G驅動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綜合指數上升速度較快,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高于或接近平均水平,與其他地區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表3 2017~2021年保定市5G驅動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綜合指數結果
目前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的綜合指數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現象。綜合發展指數最強的是蓮池區,其次是涿州市和高新區,清苑區、曲陽縣和滿城區處于落后的地位。整體來看,保定市東部生態環境較好,北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綜合指數普遍較高,大部分狀態參數高于壓力和響應參數;保定市西、南部地區綜合指數較低而且壓力、狀態和響應各參數之間基本協調。壓力指數排名靠前的主要有蓮池區、涿州市、安國市、高碑店市和高新區,這些地區在人均GDP、有R&D活動企業數和每十家企業生產總值等方面都較其他地區有著明顯的優勢,壓力指數相對較高。狀態指數排名靠前的主要有蓮池區、徐水區、涿州市、安國市和高新區,這些區域整體綠色發展和創新發展水平較高,吸引了高新技術企業和外資企業來此投資,產生了較多的R&D項目和專利,科技水平的提升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從而整體提升了這些地區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能力。響應指數排名靠前的主要有蓮池區、淶水縣、淶源縣、涿州市和高新區,盡管有些地區經濟水平不高,但是為了保持本地區的強勁經濟增長力、促進綠色發展和創新發展,不斷地增加R&D經費、新產品開發經費、R&D人員等領域的投入,而且制造業大力推進綠色創新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使得這些地區響應指數也相對較高。
本文基于PSR模型框架構建了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以保定市下轄21個區、市和縣為研究對象進行定量評價和綜合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全面提升保定市5G驅動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的具體政策和建議。
2017~2021年間,5G驅動保定市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水平綜合指數大體上呈現波動式上升的態勢;各地區存在整體偏低且不平衡現象,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差距呈現逐漸縮小的趨勢。保定市東部生態環境較好,北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綜合指數普遍較高,大部分狀態參數高于壓力和響應參數;西、南部地區綜合指數較低而且壓力、狀態和響應各參數之間基本協調。未來各地區需要補缺板,整體提升綠色創新發展水平,強化5G驅動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狀態指數指標方面的因素。
在壓力指數方面,應繼續保持北部地區經濟發展良好的態勢,持續推進雄安新區建設,推動以北帶南經濟一起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以產業作為發展的根基,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優勢產業做優做強,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空間集約、環境友好、互動融合、高效高端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狀態指數方面,繼續堅持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以提質增效為目的,壓縮低效產能,推動涉水工業企業入園進區,實現園區內涉水工業企業污水全部集中收集、集中處理、達標排放,統籌推進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堅持綠色發展。這就要深入實施綠色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戰略,堅持以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方向,以協同創新為抓手,優化創新生態,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在響應指數方面,繼續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科技創新、教育和綠色發展等領域給予政策傾斜,引導企業積極開發綠色、創新、技術含量高的項目,同時依靠財政支持來努力改變南、北部發展不平衡的態勢。重點來說要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幅提升重點產業的數字化水平,推動數據服務與關聯產業創新融合,推進數字經濟配套體制改革,建設數字城市,以實現綜合指數全面提升,實現真正的綠色發展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