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帆
(晉中信息學院, 山西 太原 030800)
跨境電商作為一種貿易新業態模式,推動了整體多個行業的產業鏈整合與創新,也為實體經濟形式的中小企業打造國際品牌戰略提供了前進的內推力。根據麥肯錫的有關數據,各類跨境流通加總后可以將世界GDP 提高10.1%。跨境商務所涉及的貨物、服務、人員的流動比傳統貿易更加復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已成為一種充滿活力“非接觸經濟”的新業態,賦予社會無限商機。
跨境支付,是指運用跨境支付工具將貿易、消費、投資及其他目的所發生涉及兩個及以上金融監管區域的價值轉移的行為。根據參與主體的不同,主要分為傳統跨境支付和第三方跨境支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第三方跨境支付方式,指第三方支付企業在銀行的許可下,以銀行為平臺,為交易雙方提供跨境業務涉及的外匯資金收付及相關結售匯業務及服務。
傳統貿易結算方式雙方,交易主體通常是進出口企業或與中間商之間進行的國際商業活動。跨境支付交易主體交易的方式主要通過B2B、B2C、C2C 三種形式,涉及中小企業居多。跨境電商產業鏈的參與主體有出口商、進口消費者、進口批發或零售商、跨境電商平臺、第三方服務企業。相較于傳統貿易形式,省略了多個中間環節,出口商通過平臺發布商品信息,買家瀏覽決定后完成跨境支付,賣家通過跨境物流將商品交付給買家。在這種新業態的鏈條上,第三方服務企業還可以為企業提供品牌運營、翻譯、金融等服務(見圖1)。

圖1 第三方支付流程
傳統結算方式中,銀行作為中介或付款責任人以商業信用或銀行信用的方式,在貿易支付結算中參與到支付主體中。跨境支付交易中,從2009 年獲批的支付寶和財付通、境外的PayPal 成為深受消費者歡迎的轉賬渠道。近年來,銀行開始重視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并在跨境支付領域進行創新。傳統SWIFT 中心化的操作系統需要銀行間結算時及時清算、對賬,而分布式賬本的區塊鏈結算,通過成千萬個節點形成成千萬個賬本,去中心化的結算方式不僅節省了銀行間交易環節,而且也提升了結算效率。
傳統的貿易結算中,商業信用的匯款、托收和銀行信用的信用證、銀行保函等形式無法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通關、商檢、物流等業務。這一點,與跨境支付的B2B 企業進行跨境商業活動時,線下與一般貿易完成的貨物進出口流程相同。而在B2C 模式中,如果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屬于個人自用品向海關申報,這部分尚未納入海關貿易體系。
電匯支付是傳統的跨境支付方式,應用于跨國銀行間往來大額B2B 大額交易,一般通過SWIFT 通道傳輸數據,到賬時間2-3 天,包含電報費+手續費+中轉費用手續費,手續費用較高;第三方支付較前者手續費用低,應用于小額高頻交易的B2C 跨境電商結算中,需擁有支付牌照和支付許可證,到賬時間T+0(見表1)。

表1 電匯、第三方支付方式對比
支付牌照是跨境電商企業交易的基礎結構,如果僅依賴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進行交易閉環結算,會帶來更高的手續費用。跨境企業自建支付通道,成為開拓業務、降低成本的必然選擇。2010 年中國人民銀行對跨境支付牌照獲取進行明確規定,要求非金融機構提供支付服務之前,應提前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監管層多次強調跨境支付必須“持牌經營”,并要求持牌機構立即停止與“無證駕駛”平臺合作。截至2021 年12 月,第三方支付牌照已發放224 張,主要涉及貨物貿易、留學教育、航空機票及酒店住宿等領域。
第三方支付行業之間由于與銀行間技術支持均采用純技術網關接入服務,從而使得技術趨于同質化,支付企業技術優勢并未凸現,致使支付行業間的競爭轉而走向價格戰。第三方支付行業在競爭中出現“利潤削減快過市場增長”,使得整體行業利潤被攤薄,惡意競爭層出不窮。
隨著央行對第三方支付企業一系列管理政策出臺,同行價格戰體量縮小,支付企業開始尋求為買賣雙方提供融資、物流等服務,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第三方支付企業從自身優勢、資源稟賦尋找發展的新路徑,通過科技創新為客戶提供支付服務、專業定制解決方案、增值服務、貿易融資等方式,全方位為客戶提供數字化運營,使商業效率和生產力逐步提升。
1.建立網聯四方模式
第三方支付因信用而興起,并因信用極大的拓展了更多的支付場景,如酒店預訂、租賃設備時就可以通過“信用支付”獲得預授權。未來基于“信聯”、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的用戶信息也將成為全國個人征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支付市場、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潛力日益顯現,部分支付機構股權投資等方式廣泛涉足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行業和一些實體行業,形成了事實上的金融股權控股公司,混業經營加劇,信用風險越來越不可控。如傳統的支付遵循的是“四方模式”,即發卡機構(如銀行)、收單機構、商戶和卡組織(中國銀聯)四方參與,商戶通過手機支付時,刷的仍然是銀行卡,背后的清算方式與銀行卡交易相同,都要通過中國銀聯這樣的清算平臺。但是支付寶和微信后來開創的直接連通銀行與商戶“三方模式”(見圖2),繞過了中國銀聯和監管機構。

圖2 三方模式
虛擬賬戶資金是第三方支付企業對購買者的負債,這些資金由支付企業再存入銀行,由于存入賬戶無法第一時間受到監管,存在一定風險。交易信息無法通過跨行資金清算平臺被監管方直接采集,監管機構也難以在第一時間發現洗錢、套現等非法行為。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建立網聯,回歸“四方模式”(見圖3),將那些脫離監管視線的虛擬賬戶資金重新納入視線范圍,網聯也可稱為由“四方模式”回歸的“網絡版銀聯”。

圖3 四方模式
根據央行規定,從2018 年6 月30 日起將終止第三方支付機構直接與銀行對接,統一納入網聯清算平臺。因此,圍繞著信用與風險,支付機構特別是第三方支付企業有著自身獨特的發展原則和必須遵守的底線。
2.第三方支付信用風險
(1)沉淀資金安全風險。第三方支付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由于收和付的時間不統一,會產行沉淀資金。對于這部分閑置資金產生的利息和所有權,存在一定風險。由于第三方支付主要涉及小額度高頻交易,數量多且雜,加總后會產生龐大數量,利息的分配成為一個難題;此外,如果第三方支付企業出現運營危機時,無法按時將在途資金支付給賣方,存在支付風險。
(2)信息泄露風險。第三方支付機構注冊時,需要買賣雙方提供銀行卡、身份證號甚至是人臉識別等具有隱私權和財產權雙重屬性的信息,而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隱私信息保護方面并沒有嚴格的技術支持,信息泄露風險也讓商家和購買者望而卻步。
(3)交易風險。第三方支付機構對于用戶信息的有效性難以進行評測,對資金的來源和去向難以形成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很可能成為不法分子洗錢等違法行為的“藍海”。
(4)系統安全風險。信息網絡時代,網絡數據傳輸容易引起病毒和黑客攻擊,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此方面也面臨一定風險。
2018 年6 月25 日,螞蟻金服在香港和菲律賓上線全球首個區塊鏈跨境匯款——基于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在香港上線。由在港工作22 年的菲律賓人格蕾絲(Grace)從AlipayHK 向菲律賓錢包Gcash 匯款,所耗時間短至3 秒,較之前需要至少10 分鐘以上的支付速度有了大幅提高。區塊鏈點對點的交易方式,可以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間創造更為直接、簡便的付款流程,同時依靠智能合約高度自治運行,有利于普惠金融實現。2020 年4月16 日,世界媒體巨頭Facebook 發布Libra 白皮書,宣稱要建立世界范圍內無國界的為數十億人服務的區塊鏈支付交易系統,實則為一種超越國界的“主權貨幣”。
2020 年我國央行發布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作為法定數字貨幣。運用分布式賬本、加密技術與演算法驗證,發行數字人民幣,這是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之一,具有法定清償效力,任何中國機構或個人都不可以拒絕用數字人民幣付款。DECP 對支付領域的沖擊在于,支付服務系統的發行環節、分發環節、支付環節、運營環節將會有一個新的比較完整的生態產業鏈形成,從而提升跨境支付領域結算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