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向煦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 會計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30)
RPA 的英文縮寫全譯稱為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即工業機器人流程控制自動化。是一個以機器人為原型虛擬勞動力, 通過軟件自動化方式根據預先設定的程序完成重復性高具有明確規則的工作。RPA 產品中的另外三項重要關鍵的技術分別為是屏幕自動抓取、工作流程的自動化管理軟件和人工智能,提取數據、分類數據、分析數據是RPA 的核心功能。RPA 按照其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輔助性工具階段、非輔助性工具階段、自主性提高階段和決策自主階段。RPA 技術目前已經可成功應用于多個工作場景,財務領域、風控及內審、人力資源管理、教育、客戶服務,本文僅對財務領域展開描述。RPA 技術在國際財務領域里的應用主要有企業賬務自動化處理、銀行企業對賬、企業往來對賬、差旅費報銷、財務報表生成等。規則指令明確,對于高重復、流程也相對比較固定的業務,可以通過RPA 實現自動賬務處理。針對企業開展不同核算業務的需要,財務機器人又根據細分領域可分別再進一步細分為費用機器人、合同和會計及對比總賬機器人、應收項及總應付轉賬處理機器人、增值稅機器人、自動生成賬務核算機器人、財務報表機器人模塊等。
2021 年3 月,教育部發布《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通知,將高校會計專業統一更名調整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經濟社會的發展,推動了財務機器人技術的進步與應用,財務機器人技術具有高效、便捷、準確等優勢,推動了會計行業的進一步改革。傳統的會計教學培養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新的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更加要求學校在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時,向大數據方向傾斜。會計為主要專業,大數據、財務機器人為輔助工具,將來的會計畢業生不僅應該掌握會計核心專業知識, 還要熟練應用大數據、財務機器人等應用軟件,才能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日益成熟,促使財務機器人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國內一些知名企業紛紛實施財務機器人技術,例如中鐵四局、TCL、南方航空、萬達等。
隨著時代的進步,財務人員需要使用會計工具。各種工具的具體使用方式雖然在不斷變化, 但會計知識的應用本質實際上是沒有發生變化的; 財務機器人技術在我國財務領域中的應用,目的是幫助財務人員盡早從機械性、高重復、低價值性的財務會計核算方面的繁瑣工作中解脫出來, 把日常工作和重心轉向其他對整個企業經營更有應用價值性的業務崗位,Gartner 公司預測,在21 世紀2025 年,將有更大量復雜的財務會計基礎性工作崗位被智能財務機器人技術代替, 迫使財務人員不斷努力提升自身財務專業核心能力, 做財務機器人無法替代的會計工作。將來,財務機器人將會做更多的工作,例如財務政策規范的監督遵守、員工考核的績效考評等,根據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進行的一項社會問卷調查統計顯示, 疫情發生期間, 我國已經對數字化報表應用機器人的研究廣泛開發使用,對于重復性更強、替代性極高的傳統基礎會計工作, 將來它被機器人替代應用的可能性大約為65.53%。因此筆者認為, 高職院校培養人才要有長遠眼光、國際視野,防患于未然。
未來我國企業更加需要的是掌握大量數據分析的人機協同、財經大數據分析專業等各類中高端會計人才。大數據時代, 財務機器人技術的推廣對會計專業畢業生來說,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作為應用型高職院校,應緊跟市場發展趨勢,不斷調整會計專業教學培養目標,在學生掌握會計核算的前提下,更注重其決策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培養出有核心競爭力的專業人才。
目前, 教育部高職本科院校對高等院校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培養課程主要安排為會計核算及理論知識、財務軟件應用、經濟法等方面。這種培養模式下,只注重學生會計方面應具備的核心專業能力, 忽視了學生對數據應用、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目標不夠突出,畢業生核心競爭力不強,無法在就業市場取得更滿意結果。高職院校作為應用型學校,應重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以培養專業知識扎實和強實操能力為目標。而目前大多學校以初級會計證書為參考標準, 這是因為就業市場部分企業以初級證書為參考指標, 是能否獲得一份滿意的會計就業崗位的標準。因此學校為提升就業率, 提升學校的考證通過率, 更重視理論化教學, 甚至專門針對初級考試開設課程,優點不可否認,然而學校也應該把眼光放長遠,培養的學生將來不僅能勝任會計崗位,還應著眼于未來,具有先進的財務角度視野,幫助公司實施更優化的解決方案。
會計課堂中, 教師的培養往往會忽視學生的實操能力,以教材為主,教師授課為重點,課堂難免枯燥乏味,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講課時滔滔不絕,學生聽得一頭霧水。由于學生并沒有過企業實習經歷,對于課本上的理論僅憑自己的理解,很難結合實際情況,難以達到好的課堂效果和學習效率,RPA 財務機器人可以將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流程自動化展示出來, 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點。
財務機器人、大數據時代,財務人員可以接觸各種一線數據, 能迅速從這海量的大數據資源中去挖掘獲取大量的有用會計信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降低企業生產、勞務用工等成本。而高職院校當下的課程設置,財務機器人、大數據課程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會計專業課堂中,傳統講授法依然為主要教學模式, 新課程的建設不太成熟,一方面是師資力量薄弱,高職院校的經管學院教師大多為商科碩士學歷, 許多教師沒有系統的學習大數據相關專業課程,沒有計算機專業背景,部分教師對自身計算機能力有所懷疑,可能產生一種畏難心理,而有計算機背景的商科類綜合人才較少選擇到高校, 高職院校在招聘時很少招得到,另外校方不夠重視,對教師的專業提升沒有提供大力支持,因此課程開不起來是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本身學習能力、學習方法有待提高,部分學生專業基礎差, 此類課程建立在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足夠掌握的基礎上, 更考查學生會計專業理論與大數據、計算機相結合的綜合能力,對學生的專業能力要求更高。因此,財務機器人課程在高職院校開設難度較大,需要學校組織協調, 教師和學生雙管齊下共同迎難而上解決問題。
目前,現代財務技術發展進步速度快,僅是擅長記賬核算運用已不符合當下很多用人企業單位招聘的基本需求,筆者曾通過電話走訪進行調查發現,在珠三角中小企業公司熱線招聘高職院校應屆生時, 要求面試者擁有專業證書和能熟練運用掌握現代財務軟件、辦公類軟件和應用能力,更看重面試者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獨立工作能力。數字化技術時代,技術仍在持續不斷地進行更迭與交替,財務人員應具有長遠發展眼光,不斷增強自己的多方面能力。目前,高職院校更加關注對學生專業技能要求的進一步提升, 較少重視畢業生綜合業務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高校應該在研究制定后續人才培養教學方案時, 充分地考慮到培養學生社會綜合服務能力上的提升,通過學校課程活動的建設開展,幫助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獲得更大的提升, 對其人生長遠發展來說,好處顯而易見。
在后續課程方向設置建議方面, 目前高職本科院校畢業生應盡量降低專業課理論知識與深度, 強化金融財務機器人方向課程,實行“1+X”專業證書制度,這是學校落實推進國家職業類教育領域深化改革政策的一項重要實踐舉措,是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抓手,“1+X 財務機器人”證書主要涉及RPA 技術與財務知識融合認知、財務機器人業務處理原理認知、往來業務建模、主要涵蓋企業財務與機器人采購、生產、銷售、期末結賬等環節賬務處理,面向企業、財稅部門會計基礎和專業核心崗位。
引進了“1+X 財務機器人”崗位證書等級考試,課程內容將直接實現與相關職業標準緊密對接, 把我國企業實踐對掌握會計崗位能力要求的客觀要求將直接的反映融入到本課程內容編寫中去,及時更新教材和技術,保證課證融通。以學生為中心,以企業需求為標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更有競爭力的人才,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結合企業需求培養高素質多技能型人才, 適應社會生產變化,增強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高職院校需要不斷實踐和總結經驗,1+X 證書的課堂不同于往常課程, 需要教師們不斷鉆研教學方法,展示出更好的教學效果。
為進一步做好信息化時代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助力高職院校向智能化升級,高校應建立師資培養機制,拓寬教師專業技能,打開教師職稱上升通道,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師更擅長傳統類會計課程教學, 然而許多教師有職稱評比壓力,可以向該方面傾斜,例如在評比要求中加一項需擔任一項大數據相關專業課程, 倒逼教師主動去提升專業素質,又比如加大財務機器人、大數據相關課程課時費用, 也會吸引一批教師主動研究財務機器人、大數據等前沿學科,起到良好的提升效果,不斷促進教師進行創新研究。
另外, 教師在自身教學不僅應該自身應要做到能善于組織導學,更應自己要做好能善于組織授受教,組織及指導教師們應該能夠多多積極參加國內外出的教學和交流, 向一些國內一些優秀的專業或學校教師借鑒與學習一些國外一線教學或工作經驗, 引入一些國外優秀實時企業案例,豐富其所學專業課程內容,寓善為教學樂于而常樂, 才能真正做到能夠更大力度的激發出培養學生對自主創新學習方法之興趣。教師也可嘗試在傳統教師課堂式教學方法體系變革中, 多學科交替引入學生對等生分式的課堂教學方法,教師知識的講授在前課堂為先,學生自主互動和學習和交流與討論在中課后, 增強老師引導與學生參與主動參與學習交流的課堂主動性, 減輕一線傳統課程教師負擔, 實現一線傳統課堂教師角色轉換的有效轉型,增強傳統課堂生生、師生之間互動中的師生交流,提升一線課堂教學效率考評的準確度,關注中課后與學生實際學習和活動需求。引入的德國的OBE 成果導向式的教育過程設計教學理念, 成果導向式的教育流程設計教學理念是旨在逐步改變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傳統的教學理念的一種所謂的“以知識為主導”式的教學流程設計教學理念, 以如何滿足提高學生自身的預期接受知識能力水平與實際獲得教育價值目的為教育基本理論導向原則而所進行所謂的反向教學問題正向設計問題分析型和問題正向的設計問題實施型設計教學, 將設計教學的過程設計的教育改革的重點將主要的聚焦集中于在所謂的"學生產出"的人才培養方面, 更加地突出并注重地開發出學生創造性活動的和應用與實踐綜合學習能力,更多的加重視與促進出學生能力水平的綜合能力輸出,鍛煉并培養了其個人全面素質綜合素質。
傳統型的課程類考試, 一般形式是期末平時單科成績通知單+期末平時紙質試卷,考核科目形式過于單一,導致部分學生選擇考前突擊行為, 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幫助不大。高職院校應把更多考核指標貫穿整個學期教學,注重日常參與度,例如可以實施過程性考核方式。綜合考查課堂簽到、課堂活躍度、課堂能力測驗、課后布置作業數量和各科期末成績考試分值比例, 讓所有學生清楚認識到, 最終考試成績中的得分應該傾向于日常課堂內的集中學習,而并不是進行考前突擊。教師要在指導日常語文教學時, 要十分注重學生理論基礎與實踐活動能力層次的同步提升、綜合評價能力層面的穩步提升,例如可選擇讓學生上講臺展示,講題,對其及時加分,激勵學生展現自己;與證書相融合的課程,可以考慮證書考試成績作為期末成績重要參考,避免重復考核,讓學生認識到證書考試重要性,直接與期末成績掛鉤,增強其參與證書考試熱情,增強實操能力。另外,對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學校要引入演講與口才、創新創業實踐等課程,期末考核方式采取課證融通、課賽融通方式,激勵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對學生的培養不僅體現在期末考試的試卷上,更體現在其參與各類活動比賽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更加順應企業招聘需求。
總而言之,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已經給社會生產力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技術人才的輸送搖籃,要正視自己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加強師資大數據相關能力建設,吸引優秀復合型人才,引入1+X 財務機器人證書考試制度,重視學生素質教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與市場環境密切結合,培養優秀的復合型人才。